中医说虚则补之,但中医又说虚不受补,是不是矛盾,到底是补还是不补?

wamg帅


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以下是个人分析,与大家分享。中医虚则补之,是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虚不受补,是脏腑虚而不直接补其之,由于脏腑虚弱,无法接受。在下认为中医学的藏象学说,重点说明了五行的特点特性。五行在天是气,寒、暑、燥、湿、风,在地上是形即是水、火、金、土、木。都属于自然产物。


杰伦命理风水


中医讲说,(汗吐下和清温消补),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主,主要是分阳虚阴虚,气虚血虚,以五脏六腑分阴阳,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真是血虚者不能全全补血,如果补血全入为君,到反而病人卧床不起饮食不进,好比将贼风关入内,一病未治又加一病麻烦大了,其实气虚者必然血虚,血于气而上行,气壮血壮,气上血上,气止血停命已乎矣。


顺世随缘383093579


看你怎么理解补啊,太虚弱的人小米粥都是补……太虚弱的人不能所谓的大补,他们根本吸收不了!能吸收才叫补……


0行知道了0


不矛盾:补虚有层次。不懂的人哪虚补哪补不进。补有补的学问,不是西医西人吃点维生素就当补品那么简单。


00785713405空谷虚玄


火快灭的时候,扔几根大柴进去,火就灭了。

先得加细柴,等火大一点,再加更大的柴。


ScholarMartin


补要有个度,找对方法,那里虚补那里!


用户7851411920195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临症相遇,才释你怀。


古草秋心


这是中医辨症施治的基本原则。虚则补之:无论你阴虚阳虚,都须补之。但补中兼阴阳协调。一味单补必会补出病來,不但不能治病,反而还会加重病情或多发症。

虚不受补,是指补后的病人药效反应。是有用或是无用,是显轻或是加重,是合理或是不合理。其解释如下:有用而合理者,说明诊与疗是正确的,如效果不是很明显关键在药方的调制上,可从调方济。必会见效。

若用药无效而反加重,此为虚不受补。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一是虚分阴阳,二是虚分真假,它有阴虚阳虚,真虚假虚。阴阳诊断不清而硬用补,药力用反,当然是病不受药了,药下反了,必会加重而添病。且虚有真假之辩,尚遇庸医,误断真假,那病人就该遭罪了。尚若是真虚,必须得补。尚因补而加重又添病,则说明是假虚,属误诊了。假虚是不可以补的,因他不虚只是脉象呈假虚状。医不精通是号不出来的。本就不虚而你一昧地用药补之,怎会没有异常反应呢?虚不受补即此也,概因补错地方了。


福自福地來wjf


虚则补之,语出《素问.三部九候论》。证属于虚的,用补法治疗。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补法也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不同的方法。

但中医早有言,“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医宗必读》里说,“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若不辨别其脉理之阴阳虚实而误治之,则杀人如反掌。”虚不受补,原因很多,一般有几个方面:

1、补而不符症状

医者诊断不准,故使用药补不中的。如患者属肾虚而过多补脾,气阴不足,而过于补血。虽然使用大量补益药,然而效果不佳。

2、补而不究其药

患者临证使用补法,然不明药性,故而选药不精。理应清补而用滋腻,当用峻补而用甘缓,如此何以奏效。补之太过,反致气机壅塞,致成坏病。

3、补而不得其法

临床组方用药杂乱无章,寒热杂投,不重君臣佐使,方药配伍不当。如此虽诊断明确,非但不可扶弱,常致补而壅滞,反增病况。

4、补而不重脾胃

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本当调理脾胃,然医者一味投补,药虽为补益,然脾胃难以吸收。

补虚是恢复身体机能的重要方法。虚者虽要补,但须补之有法。一般来说,一是选药要少而精,精方简药,效专力宏,剂量要小。临床上,实证宜速战速决,用药宜重宜大;虚证宜缓补慢调,用量宜轻宜小。相对于急性病或因失血脱水等引起的虚脱应急补、大补而言,病后补养可以用药补,也可以选食补。循序渐进,积少成多,水到渠成。

此外,正确的调补而发挥作用,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急补可能引起新的不平衡或诱发疾病,所以要慢补。

综上,一般人所认为的虚不受补,其实是补法有错,多因峻药急补,造成患者虚不受补,也就是选药错误,这只能说是医者虑事不周,是人的问题,而与补法本身无关。


纯钧LHGR


这是告诉你,体虚了就需要进补。但是进补的时候要慢慢的长期的补,不能洪水猛兽一样的大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