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抱怨兒子不學無術,寫下一首責子詩,風趣幽默,意味深長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疫情推遲開學,許多人在家帶孩子就成了問題,有耐心的家長花式帶娃,沒有耐心的家長就備受煎熬。再加上不能帶孩子出去玩,如何在家育兒,成了網上的熱點話題。其實如何教育孩子,不僅是現代人的難題,也是古代人的難題。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一直以來都是一種悠閒淡然的態度,“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是他也遇到了這個育兒難題,身為一位父親,他也面臨著天下所有父親的困擾。

陶淵明抱怨兒子不學無術,寫下一首責子詩,風趣幽默,意味深長

公元408年,隱居鄉間的陶淵明44歲了,他共有五個兒子。作為一個才華橫溢的大文豪,他的兒子卻不太優秀,在他看來簡直是不學無術,貪玩搗蛋,不求上進。但是,儒雅斯文的大詩人陶淵明不會打孩子、罵孩子,而是戲謔的寫下了一首深刻反思的責子詩,將自己對孩子的抱怨和苦惱都寫了出來,不但風趣幽默,而且意味深長。

陶淵明抱怨兒子不學無術,寫下一首責子詩,風趣幽默,意味深長

責子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不知道是陶老先生太過誇張,還是他的兒子實在太差,我們先認識一下陶老先生家的這幾位寶貝孩子吧。這五個孩子都不喜歡搞文學搞創作,阿舒是老大,今年十六歲,懶惰無人能比;老二阿宣快十五了,總不想著學習;老三是阿雍和老四阿端,都是十三歲,卻連六和七都不認得,最小的兒子通兒快九歲了,只知道天天找吃的。

陶淵明抱怨兒子不學無術,寫下一首責子詩,風趣幽默,意味深長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陶淵明有這樣的孩子,也是他的獨特教育方式導致的。此時不惑之年的陶淵明,兩鬢斑白,肌肉無力,年齡越大,心境也發生了變化。他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的快一些,自然在情緒上有點焦躁和憂慮。這種失落裡,也滿是對孩子前途和未來命運的擔憂。自己深知官場複雜,世態炎涼,想要在社會上立足,又怎麼能這樣一直天真爛漫呢,這是來自一個經歷豐富的老父親最深沉的關切。而他的孩子不是貪玩、就是貪吃,還不愛讀書,以後如何在社會上好好生活自然令陶淵明十分困擾,看著他的詩,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雙眉緊鎖,垂頭頓足的慈父形象。

陶淵明抱怨兒子不學無術,寫下一首責子詩,風趣幽默,意味深長

抱怨歸抱怨,陶淵明最後給來了個總結,如果真是天意要給他這五個蠢兒子,那還能如何?我還是喝酒吧。既然無法改變基因,還是順其自然吧,也許傻人有傻福呢,喝酒解憂吧!此時我們不得不猜想,陶老先生家的孩子都不太聰明,會不會和老先生和太多的酒有關呢?

陶淵明抱怨兒子不學無術,寫下一首責子詩,風趣幽默,意味深長

看了這首詩,屏幕前的你有沒有想到自己呢?叫著你孩子的小名,說他一事無成,只知道吃飯,都這麼大了,什麼都不會幹。看起來是責備,實際上還是滿滿的愛與憐。

陶淵明抱怨兒子不學無術,寫下一首責子詩,風趣幽默,意味深長

這個假期時間很長,最重要的是隻能在家,每天和孩子或是父母在一起,有沒有發現生活的另一面呢?其實在對孩子的花式吐槽背後,還是對於他們的期望和憐愛,希望他們更優秀,希望他們幸福快樂。陶淵明的這首責子詩,通篇看起來雖然是在責怪幾個孩子不求上進,盡是缺點,細細讀來真是風趣幽默,意味深長,字裡行間都是老父親的愛憐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