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要四诊合参,为什么有人说是凭脉断证?

薛应来


中医,古来讲究;不把脉,不开方。晋,王叔和著:脉经;明,李时珍著:濒湖脉学。古来,根本没有望诊的专著,更没有所谓;四诊合参,望诊为主的理论。有些中医专家,不会把脉,不懂脉象,才编造出;‘’四诊合参,望诊为主‘’。以掩盖他们不会把脉看病的实质。


郗金民新号


中医诊断疾病,四诊合参是正确的方法。所谓的“凭脉断证”,是欺人之谈,不符合中医临床诊断的规定。

病人的病状,一方面反映于外在,如面色,舌苔等;一方面是自身的感受。只有通过望、闻、问、切等过程,才能全面了解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

某些人组织所谓诊脉大赛,是为了伤害中医,是不怀好意的陷阱。西医还要听诊,化验,检查。中医仁心善术,更不会犯凭脉断证的错误。


薛应来


凭脉断症是没有错,当一名好的中医生给你把脉,就明白你身体那些部位出了问题,患者除了吃药以后,有小数人是感觉的到服药后有效果的。一大部分人是感觉不到的。医生除了利用四诊以外。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把脉判断你的身体状况向好,还是向坏转变!


风雨人生20896607663


在古代,有望诊为上工,脉诊为中工,望诊,脉诊合用为下工之说。现实中四诊合参最稳妥,但有偏科的,有的脉诊功力好,有的望诊功力好,实际能力和掌握的技术有关,大家都知道扁鹊,望诊了不得的,不问不切,只看就能断病,其实望诊还有更厉害的人,知道的人很少,他就是扁鹊的哥哥,为什么没有扁鹊出名!扁鹊说出了真实原因,因为他哥是上工,医术更厉害,在患者得了病没有症状的时候,也就是得病的最最初期,他哥都能看出来,随后用药治之,把病情阻断在最初期,病人从得病到治愈,全程无症状无感觉,因为表面上人们看不到他的高超医术,所以人们感觉不到他的高超医术,比如现在新冠肺炎,对于发展到严重的病患,呼吸衰竭,人要不中,西医采用输氧输血的支持疗法,碰到幸运好的患者再通过自身功能救了过来,很多人会为西医感叹无比,觉得这么重的病都能救过来,就会深信西医,相对中医,会在初期轻症就能控制治好,所以看不出中医有多高明。


爱好音响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凭脉断证也是对的。凭脉断证,不是凭脉断病,证只是一种证候,一种表象,要确切诊断是什么病,还要结合前三种方法:望是观其形色,闻是闻其气味,听其声音(包括大小便和唾液味道,听音,包括叩诊肺音心音肠胃音等),问就是问其病情,哪里疼,不舒服,多长时间等最后才是切脉,这并不是好戏压轴,只是四诊法的最后一步,如果单靠望就可确定病情,后面三步就可省略,也就是说,切脉是在前面三步不能判断什么病的时候才用的到。有些江湖术士,把切脉的作用无限夸大,纯属诈骗。就是华佗再世,也是要靠四诊法。世上并不存在神医,神医只有天上有,给玉皇大帝治病的。


松叶寒


中医诊病不能默守陈规,望闻问切,查言观色都只能作为诊病时参考,最主要一条是跟着感觉走才是诊疗的首选,才可减少误诊误治。医生变换处方也是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感觉而改变处方,所以踉着感觉走治病不会错。


老唐133672562


诊脉是断病的关键,不懂脉象的中医治病的治愈率很低。


好人好报hrhb0982


内行和外行怎么样能谈得在一起的内行人员看一病人都知道的病理了,外行人员只能听内行的说出来的才是知识的,没有可种判断能力的,维有是猜测的错误判断。所以要学得精髓才会为人民服务的!


学者254467047


高手都不用诊脉,根据饭量决定药量就可以了。因为疾病都是一样的。


玩石462


我认为四诊合参是正确的特别是问是更重要,因为病症会有假象特别是用药后问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