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第一英主"陳霸先,歷史評價是什麼樣的?

在梁朝末年侯景作亂,北齊、北周等鮮卑政權不斷入侵,南朝連年戰火、動盪不寧的情況下,陳霸先"征伐四克,靖難夷兇",挽狂瀾於既倒,拯民眾於水火,建立了煌煌業績。這就為易代鼎革創造了條件,為陳霸先登上九五之尊鋪平了道路。

公元556年7月,陳霸先為中書監、司徒、揚州刺史、進爵為公。九月,進位丞相、錄尚書事、鎮衛大將軍,進封義興郡公。辛未,梁敬帝蕭方智依唐虞故事禪位於陳霸先。"高祖謙讓再三,群臣固請,乃許"。乙亥,陳霸先即皇帝位於建康南郊,國號曰陳,陳霸先成為陳朝的開國之君。

南北朝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強盛的隋唐王朝,之後的宋元明清都是大一統的帝國,陳霸先的文治武功與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相比,顯然遜色不少。所以,講起南朝陳氏,似乎後人知道更多的只有陳後主和《玉樹後庭花》。至於開國皇帝陳霸先,知道他的人並不多。陳朝雖然傳了五位皇帝,但是偏安江左,版圖狹小,且祚命只有三十三年。若將這三十三年放在中國五千年曆史的長河中,實在是曇花一現。一個動盪的年代,一個短命的王朝,一般不會引起歷史學家和普通民眾很大的關注,甚至遭冷落和忽視。

現在很多人對陳朝和陳霸先有誤解,認為陳朝偏安一隅,最終不可避免地被隋朝所滅。但我卻持相左之見。陳霸先氣度弘遠,胸懷大志,他在位三年,任賢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勢漸趨穩定。南北朝時期,中國雖處於分裂狀態,但中國要統一,始終是南北人民的共同心願。凡有識之士,無論是南人還是北人,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無不根據自己的見識水準在作主觀努力。南北朝戰爭不斷,區別只在於其所發起的戰爭是否維護了廣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於促進經濟與文化的發展。

陳霸先出身寒門,起家下吏,從一介平民成長為一代英主明君,除了天時地利的時勢造就外,其自身的英略才智才是其成功最主要的原因。陳霸先的歷史功績是不容抹煞的,正如卞孝萱先生所說:"在南北朝北強南弱的形勢下,誓不投降,智勇抗敵,保衛南方最後一個漢族政權和中華傳統文化最有功的陳霸先,值得我們永遠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