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获好评的电影《小丑》,与《黑暗骑士》中的小丑,你更喜欢哪个?

碟碟不休的Kevin


从角色人设和饱满度来说更喜欢《小丑》,更有现实意义。但从戏剧性和道德启示角度更喜欢《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小丑。

首先两位演员的表演不必多说,都是殿堂级的,值得载入史册。

《小丑》虽然也是漫改,但比较正,没有像传统超英电影里那样把小丑定义为反面角色,而是用同情的笔触在描绘社会底层人物弗兰克的发疯——小丑好,但遭遇的都是社会的坏;小丑坏,但坏得可怜和无奈。这更是一部揭露社会和人性的正剧。

《蝙蝠侠:暗黑骑士》虽然超脱了传统超英电影的叙事,但小丑仍被置于黑白对立中的暗黑面——他是个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坏透了的bad guy,没有任何道德底线,而且乐于用人命为赌注来测试人性。

片中小丑要推翻伟光正、践踏正义的几个计划让人打从心里害怕——害怕的不是小丑,而是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心里那块未知的黑暗:你可能会为了自己活命让别人牺牲,在死100个还是50个里选择前者,即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坏。

当然这种道德选择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一次都不会遇到,但《蝙蝠侠:暗黑骑士》给了我们一个预习的机会。就对人性之恶和人类道德的思考上这部电影绝对更胜一筹。





贝尔milk


我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杰克菲尼克斯与希斯莱杰谁是最伟大的“小丑”表演者,都会是一个让影迷争论不休的话题。他们塑造的只是共用同一角色的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物。 于我而言,菲尼克斯的表演已经非常了不起,但我依然觉得希斯莱杰的“小丑”难度更高。

整部“小丑”电影都是菲尼克斯的舞台,它为演员提供了一条可以建立人物的清晰路径。各种细节不断丰富着他的性格和经历,也不断为菲尼克斯的表演借力加持。 希斯莱杰的“小丑”凭空而来,他一出场就在犯罪。没有过去,没有生活,没有情感,没有任何社会连接。他是抽象的、混沌的、不可捉摸的纯粹“恶”的化身。但这个化身并不是空洞的,他有着非常鲜活的特性与活力,充满了主动性。源源不绝的黑暗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动能,抽象但怀抱灵魂。 你很容易觉得菲尼克斯演得真好,各种极端的情绪都精准到位,肢体与表情像是被精确调教过的机器,情绪也很动人;希斯莱杰没有那么多细微地可供捕捉的细节,他的表演是沉浸式的,浑然一体的。 菲尼克斯是位演技出色的伟大演员,而有的时候,我会觉得,希斯莱杰就是“小丑”本身。

不可否认小丑2019,即便在高预期之下,它也没让人感到失望。 作为一个漫画改编,“小丑”已经完全脱离了超级英雄电影的范畴,比诺兰构建的蝙蝠侠“黑暗骑士”系列与扎克施耐德的“守望者”都要走得更远。

杰克菲尼克斯真正地重铸了“小丑”亚瑟的灵魂,他们共同制造了这个具有史诗气质的复杂人物,也开创了整个漫画改编电影严肃创作的新境界。 所有戏剧性与感染力全都维系在这个畸形、脆弱、敏感而又偏执的人物身上。

希斯莱杰不是在演小丑,他把自己变成了小丑。 所以你明白为啥这么多人喜欢黑暗骑士里面的小丑了吧。 一个完美的角色,碰到了能够完美诠释这个角色的演员,两者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完美的化学反应。向观众展现了没有逻辑的恶。

菲尼克斯和希斯莱杰为了演好小丑,都以非正常人的苦难方式进入角色的精神世界。菲尼克斯更多展现了亚瑟成为小丑之前的挣扎和压抑,而希斯莱杰版本因为小丑已是完成时,所以更多展现了小丑对世界的宣泄和对抗。从观赏性娱乐的角度来说,希斯莱杰版本的小丑,复仇之火已经在心中燃烧已久,所以希斯莱杰的表演会更直接和狂躁,带来的冲击力也会更强。






捕风说影


我比更喜欢《黑暗骑士》里希斯•莱杰所扮演的小丑。他不在乎金钱,也不求名利,他制造爆炸和屠杀。仔细对比一下两个小丑,就很容易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

《黑暗骑士》里的小丑,他不在乎金钱,也不求名利,他制造爆炸和屠杀。

在黑帮和毒贩横行的高谭市,蝙蝠侠不断神出鬼没地打击罪犯,而他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规则——不杀人。就在整个城市趋于平静的时候,小丑出现了,他阴险狡诈,没有任何底线,头脑中也没有任何教条,他以杀死蝙蝠侠为由而将黑帮团结在自己周围,并带领他们和他招募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们随心所欲地杀人,以此向市民们施加压力,让他们迫使蝙蝠侠脱下面具公布身份。

小丑不断刺激哈维·邓特和蝙蝠侠这两个“正义的化身”,甚至希望哈维·邓特将自己击毙,蝙蝠侠将自己杀死。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和他一样了,他们所信奉的正义不过是一个表面上的表演而已,而真正掌握这个世界的,还是小丑的逻辑——“没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

而这部电影,给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不是正义化身的蝙蝠侠,而是那个不在乎金钱,也不求名利的变态杀人凶手小丑,在剧中,他运用超高的智商一次次把蝙蝠侠耍的团团转,最后却只是为了成全蝙蝠侠。很多人都说,蝙蝠侠和小丑,其实就像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说们就不得不说一说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莱杰,1979年4月4日出生于澳大利亚珀斯市,为能够更好地诠释“小丑”,希斯·莱杰独自一人在酒店的房间里待了一个月的时间,分析这个角色的心理状态、姿态和声音--他发现声音是最难模仿的。另外,莱杰还开始写日记,记录的都是他在这一个月体会到的“小丑”的想法和感觉,以方便他在拍摄的时候备用。

可以说希斯·莱杰所饰演的小丑被公认为巅峰,无人可超越!因为他赋予了小丑灵魂,使小丑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恶人。应该说希斯莱杰没有扮演小丑这个角色。他把自己变成了小丑。希斯莱杰已经把小丑人格形成的原因摸得清清楚楚。然后在臆想里把自己扔进同样的地狱。

2008年1月22日,希斯·莱杰被人发现死于纽约的公寓内,时年28岁。2月6日,验尸官称演员希斯·莱杰死于意外服药过量,他服用了六种不同的止痛药和镇静药。也在2009年2月,希斯·莱杰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人虽然不在了,但是他用生命演绎的小丑则留在了很多人的心中。

杰昆·菲尼克斯扮演的《小丑》这部电影呈现出压抑到极致的疯癫,大多讲述的是心理活动以及情绪变化。

事情讲述的是发生在1981年的哥谭市,遭遇了经济危机。生活在哥谭市的亚瑟弗兰克,在一家娱乐公司扮演小丑,他每一天过得都非常糟糕。

一天下午,他在一家乐器行表演时,被一群孩子抢走了广告牌,并被按在地上一顿暴打。打他的那帮孩子,并没有恶意,只是因为太无聊。那帮孩子的父母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操劳,根本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面临着失去工作的危险。在这个社会背景下,没有人去关心一个小丑。

亚瑟弗兰克不仅患有严重的抑郁症,需要服用七种不同的药物,来对抗脑中的负面情绪。与此同时,他还患有面部神经失调症,症状表现为亚瑟弗兰克会不自主地爆发大笑。

这种奇怪的疾病给亚瑟弗兰克带来了许多麻烦。亚瑟弗兰克不得不随身携带一张字条,当自己发病时好向其他人解释这种不适宜的笑容。

有一次亚瑟弗兰克去医院看了医生,在他回家乘坐的一辆公交车上,他想逗一个小孩子开心,而那位小孩的母亲却对亚瑟弗兰克说不要骚扰她的孩子。

被诬蔑的亚瑟弗兰克,他的病又犯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虽然亚瑟弗兰克和小孩的母亲解释了原因,但是车上的人还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可能这就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亚瑟弗兰克把当一名喜剧演员,作为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直到一连串的意外来临。

如果他没有遭到那群孩子的殴打,如果他没有为了防身接受蓝道递来的手枪,如果社区心理医生能够尽职尽责为他舒缓心中的压抑,如果他没有被老板误会丢掉工作,如果他没有遇到那群醉酒的华尔街精英,在激愤之下开枪还击。亚瑟弗兰克在连续杀掉3个嘲笑他的人之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他压抑了几十年的负面情绪,终于得到了释放。

亚瑟弗兰克的这起枪杀案,在失业人群中,这是对抢走他们工作的华尔街人渣的处刑。在托马斯韦恩也就是蝙蝠侠的父亲眼中,这是一起恶性杀人案件。

亚瑟弗兰克在杀人时是带着小丑的妆容,这一小丑的形象,上升成为哥谭人民心中的图腾。在穷人眼里,小丑是侠盗佐罗,而在托马斯韦恩代表的富人阶级中,小丑则是带着面具的怯懦的暴徒。

在哥谭市特殊的时期,穷人们自顾不暇,而富人们不屑一顾。虽然亚瑟弗兰克的一生过得很悲惨,但是他所杀的那些人也罪不过死。不管怎样,亚瑟弗兰克杀人的这种做法是不值得人们同情的。

这部故事有2种寓意,一种是故事线,大家已经很透彻了,第二种就是这一切都是小丑的幻想。

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呈现出压抑到极致的疯癫,让人感同身受。

《黑暗骑士》中的小丑,他阴险狡诈,没有任何底线,头脑中也没有任何教条,是个疯狂的人。希斯•莱杰演活了这个反派角色,这部电影里的小丑也有了灵魂。

而杰昆·菲尼克斯扮演的《小丑》这部电影呈现出压抑到极致的疯癫,大多讲述的是亚瑟如何黑化的过程




小丰说电影


个人更喜欢《黑暗骑士》中的小丑

2019年的电影《小丑》是蝙蝠侠中小丑的前传。讲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脱口秀喜剧演员渐渐走向精神的崩溃,在哥谭市开始了疯狂的犯罪生活。主演杰昆.菲尼克斯的演技确实很惊艳,深刻演绎出了小丑的内心世界和病态的精神状态。整部电影十分的压抑,沉重,一步步的将原本破碎童年的亚瑟推向精神崩溃的深渊。

电影的剧情是极端的不现实,而导演正是用这种处理方式剖析现代人内心的孤寂,将其放大,给这个世界最沉重的警惕。

再说说蝙蝠侠中的小丑,由希斯莱杰近乎癫狂的演技成功的演绎了这一经典角色。我更喜欢这部电影中的小丑。

作为诺兰导演的神作三部曲,蝙蝠侠2的成就和造诣首屈一指。这不仅在于蝙蝠侠这一角色的在塑造,更加得益于小丑的加盟。都说小丑的角色是为了称托韦恩的正义,但我觉得蝙蝠侠2中小丑的角色光环可以与蝙蝠侠平分秋色。正义与邪恶是相互依存的,小丑成长于人间最卑劣,肮脏,昏暗的环境之中,他深刻体验过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他知道人类的各种贪婪的欲望,所以在电影中他能够领导所有的犯罪分子。他也深刻的知道韦恩的欲望,蝙蝠侠想要打击犯罪,维护正义,那他就得深刻体验犯罪,而小丑帮助韦恩实现这一壮举,成为正真的黑暗骑士。

电影中导演没有绝对的说明正义战胜了邪恶,而是用了开放式的结尾,谁都不知道韦恩是否真的死了。而小丑根本不在乎生死,甚至没有犯罪的动机,纯粹是为了犯罪而犯罪。他更加享受犯罪的过程,而不在乎最终的结果。

电影的深刻立意在于没有小丑就没有蝙蝠侠,正义和邪恶是永远存在的。





每天都要看电影


《小丑》这部电影我认为其实是对人们的一种批判。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丑为了生计,维持着一份微薄薪水的工作。

又因为一次意外工作的时候因为别人抢夺自己的工作牌,最终丢掉工作的事情。其实这部电影中,小丑的老板不分青红皂白就开除小丑,表现出人们的自私和无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事情一直都存在。而《小丑》与《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所饰演的小丑完全不一样的另外一个新的小丑。这样的小丑并不想让整个哥谭市,甚至是整个世界燃烧起来,他成为小丑,成为一名反派并不是真正想发动革命,这名小丑最想做的,就是让其他人崇拜自己,并且因为自己而真心地笑出声来。


而《黑暗骑士》的小丑的身份对故事至关重要。他画了战妆,带着面具。那是一块白板“没有 指纹DNA牙科记录,衣服也是定制的,没有商标。口袋里除了小刀就是线头。”,没有人知道他是谁,警察和罪犯都不知道,连蝙蝠侠也不 知道,他就是混乱的代言人,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给英雄和城市制造麻烦。


我更喜欢《小丑》中的小丑,跟贴近生活,有一种莫名的认同感。


非易信


个人更喜欢《小丑》,整部《小丑》剧本的完整性 ,故事的娱乐性 制作的艺术性是让我喜欢的原因。看着很过瘾,加上 杰昆·菲尼克斯 极具艺术性的表演,让你震撼的同时,也很享受。

DC新作《小丑》成为首部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的超英电影,这是堪称颠覆影史的一大记录。

虽然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总体上而言也算是星光熠熠,波兰斯基、索德伯格、罗伊·安德森等不多见的名宿都纷纷交出新作。

但说到真正引爆全场进入过节气氛的,当属两天前在丽都岛首映的DC电影《小丑》,不仅打破超英电影历史首次竞逐三大电影节,更是当场博得满堂彩。

9月7日,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卢奎西亚·马特尔在评审团解答环节时表示,“《小丑》对英雄和反英雄的思考很有意思,它的主角不是人,而是整个社会系统,不光是关于美国,也是关于全世界,摄影,音乐,表演都非常棒。”

尽管马特尔的赞美之辞溢于言表,《小丑》的争论却又让人们不得不思考艺术和社会的关系。面对社会,艺术往往被认为是无用的。艺术越是无用,就越会让我们思考一个美好的世界应该是怎样的,但艺术作品往往并不向我们提供答案。

故而,人们总是把一个观点挂在嘴边——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这种观念到了黑格尔那里达到极致。也因此,很多人看到《小丑》所引发的争议后会觉得,艺术作品本身不该被社会、现实乃至“政治正确”过度干涉。

将《小丑》放在大众向的超英电影维度来对比,的确更具有电影感,无论剧本解构、场景调度抑或镜头语言上,都看得出经过了细致打磨,绝对不是普通的用来打发时间的爆米花超英电影。

《小丑》全片的整体色调都非常阴冷,阴冷得像是完全看不到任何一丝希望。有一个业内的共识“要让一个角色最终走向悲剧,就要安排他一次又一次走向无法回头的境地。”而片中为数不多的暖光,就出现在亚瑟一次又一次走向无法回头的境地时。

在预告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亚瑟还只是亚瑟时,他走在长长的阶梯上仿佛一个失去了生命的行尸走肉,此时的色调是非常阴冷压抑的。

而在他成为小丑之后在台阶上尽情舞蹈,此时的色调却显得十分温暖、生意盎然。

正常情况下,这种色彩的冲突一般出现在角色或剧情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之际。但明明影片中的主角亚瑟是离成为小丑这个深渊越来越近,导演却选择用这种色彩的反差去表达,正是这种矛盾让全片显得更加黑暗压抑,在亚瑟变成小丑时更能让观众感到“解脱”。

电影摄影师Lawrence Sher拍摄中营造了很酷的视觉效果,大量利用取景框、荷兰角度和特写镜头,让观众沉浸其中。

亚瑟被老板开除后,从办公室走向楼道,将楼道中写着“Don’t forget to smile”的牌子用马克笔涂改成“Don’t smile”。

接着亚瑟走下楼梯之后一脚将门重重踹开,一束明亮的阳光就这样倾泄而入。亚瑟从那束阳光中出画,意味着他离小丑的阶段更进一步。


小西剪辑


我更喜欢黑暗骑士里的小丑

1.小丑是个智商型罪犯

这点在超级英雄漫画中其实很罕见。面对一个能上天入地的非人类,或者拥有超级武器的人类,你很难用智谋去打败他。但是小丑一直在做的就是这件事。小丑主要出现在《蝙蝠侠》里,当然像正义联盟、不义联盟篇章里也会出现。在里面小丑算是一股清流,他用来犯罪的道具,大多都是现实中存在的,且多次证明小丑是一个精通化学的天才。他甚至发明过一种“笑气”,击溃了除了蝙蝠侠的其他正联成员。

对于年龄稍大的漫迷来说,看超人这种纯力量对抗的情节,总是会看腻了,对于不多见的智商型犯罪,才更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当看到正联智商担当的DC亲儿子蝙蝠侠也被耍团团转,在小丑面前也要吃瘪,莫名的让人有种很爽的感觉。

2.小丑是没有规则的恶

小丑与其他反派不一样,他不追求名利,没有庞大的野心,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做坏事,好像犯罪就是他的天性。他的服装、道具不拘一格,通通带着夸张搞笑的色彩,十分符合“小丑”本身的设定。对他来说,地球好像就是一个巨大的游乐场,他就是这个游乐场里的小丑,只不过他带给游客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他为了犯罪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不义联盟中,小丑绑架了超人的已经怀孕的女友路易斯,设计让超人吸入毒气产生幻像,误以为面前的路易斯是最惧怕的敌人——毁灭日,超人因此误杀了路易斯,一尸两命。愤怒至极的超人找到了小丑,杀死了他,之后超人便变得偏执,以暴力统治世界,在黑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被超人一拳穿胸的时候,小丑居然还在大笑,他的目的便是将正义联盟的代表、人类最后最大的希望——超人拉下神坛,不可谓不疯狂。

3.希斯·莱杰

小丑这一角色,真正被国内所熟知的原因,是诺兰三部曲第二部《蝙蝠侠:黑暗骑士》的上映。影片中扮演小丑的希斯莱杰像大众演示了什么叫做演技的巅峰。他说话时不时抿嘴唇、吐舌头,时不时翻眼白,走路像鸭子一样一摇一摆,他把自己变成像小丑一样癫狂,希斯莱杰在本片中的表现无疑是最接近完美的。被人称作“把灵魂卖给魔鬼才换来的惊天演技”。这也是为什么希斯·莱杰死后这么多年,还被人怀念,你再看其他的小丑都索然无味。“他没有饰演小丑,而是选择把自己变成他。”





白蚂蚁影视


在DC漫画中,小丑这个角色是没有任何超能力的,他的强大之处在于他超高的智商以及毫无底线的恶,他和蝙蝠侠代表的正义恰恰相反,小丑就是“纯粹的恶”的代言人。

小丑的恐惧在于他有着近乎癫狂的恶的同时,还保持着缜密的思绪。他敢于只身赴宴,上一秒还在说笑,下一秒就用铅笔将人头扎透,接着在众人举枪对着他的时候,又立马露出浑身的炸药要与众人同归于尽。

这种看似癫狂,又威慑力十足的恐惧感,才是小丑的象征。

我们爱小丑,也是爱他这种“纯粹的恶”。

但是《小丑》这部电影,我看到的是一个底层人物被压迫最后反抗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棒,华金的角色也非常出彩,他将亚瑟这个人物内心的善良与挣扎,完美的表现了出来。

不过如果这个故事中将哥谭市换成别的市,将韦恩家族换成另一个大财团,这个故事依旧成立,甚至更加自洽。受尽欺负和羞辱的亚瑟,一步步走向黑暗,最后复仇那些伤害过他的人,多么棒的反乌托邦的故事啊。

但是这真的是“小丑”吗?他的高智商反社会型人格呢?他的“纯粹的恶”呢?在《小丑》最后的脱口秀上,我看到只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在控诉这个社会的不公和自己的委屈,仿佛自己变成这样都是别人的责任。

这不是小丑,至少不是漫画中的那个小丑。小丑善于爆炸,攻于心计,他是混乱的代言人,而不应该是苦大仇深的反派,用任何怜悯的目光来看待小丑对他而言都是一种侮辱。

导演也曾说过:“《小丑》会是一部独立于DC电影宇宙之外的作品,也不会有下一部”。看来导演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将它独立了出来,作为一部平行宇宙的作品,或许能够更好的解释这个问题。

两个小丑在表演方向上是不一致的,没法比较孰高孰低,但个人而言,我还是更喜欢希斯莱杰的“小丑”。




影视杂娱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上映初期各位影评大咖就就讨论过那么据调查来说对于中国的影迷来说人们更倾向于《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小丑。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小丑?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小丑向观众展现了没有逻辑的恶。一般的商业片免不了要出现反派 boss,而反派免不了要有动机.所谓动机,就是驱使反派干坏事、和主角对着干的动力。比如童年阴影,痛失所爱,被人欺负。就拿最近上映的蜘蛛侠英雄归来为例,片中的反派是个清理公司的老总,因为工作被抢,动歪脑筋成为反派,动机是为了自己的家庭挣钱。他这个想法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而动机刻画不佳的反派角色,往往给人一种苍白无力的感觉,缺乏张力,看完就忘了。而希斯莱杰演技的超神之处在于,他成功演绎了一个没有动机的反派,没了他,这部电影要失色一半不止。这在影史上可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壮举啊。我想从小丑那句著的"why so serious"说起。

这句台词有着三层含义。

1,第一次出现这句台词,是小丑说起自己的悲惨童年:他有一个酗酒家暴的父亲,一次酒后失性乱刀捅死自己的母亲后,发现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自己,最后他一边给小丑划下狰狞的刀疤,一边说“干嘛那么严肃”?这都是小丑自己编的。但是这段经历应该是假的,因为在后面突袭筹款酒会时,一个正派的老头阻止了他,小丑却说这个老头让自己想起了父亲,自己可不喜欢他老人家。前面说自己父亲是个打老婆的醉汉,后面又说自己不喜欢这种正派的父亲,这不是自相矛盾么。所以这句话是编造出来的,目的,应该就是吓唬自己的敌人。

2,小丑的职责是通过滑稽表演逗人发笑,让大家不再严肃,露出轻松的笑容。可这个小丑的表演,却是利用诡谋让一队分工明确的抢劫团伙,你杀他、我杀你到最后一人这种“滑稽”表演能让人笑出声来么?恐怕观众感受到的只有毛骨悚然和不寒而栗吧。

这句“干嘛那么严肃”,暗示了小丑这个名字的身份,名字取的是喜剧演员、实际却干着血腥残忍的勾当,用这种极端反差,衬托了他的可怕之处。不是一般的小丑。

3,第三层含义,也是核心含义,更是小丑这个角色的终极魅力所在。

这句“干嘛那么严肃”其实就是小丑的人生观:绝对的混乱,绝对的无序,还有绝对的虚无。

蝙蝠侠和阿福聊天时,说自己能够理解黑帮的动机,只要有了欲望,就有了弱点,可他无法理解小丑。

阿福一针见血地指出小丑的特点:有些人不为了钱,不为了权,他们没有动机,就是喜欢看着人间变地狱。

所有人都把规则当回事,一本正经,一脸严肃,遵守所谓的准则:警察这些执法者不必多说,就连黑帮都能做到盗亦有道。

只有小丑随心所欲,规则说打破就打破,不把这些东西当回事,不以为然,一脸轻松。

“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

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金克丝的这句台词。你们看过这样电视里的小丑吗。





三金剪辑


喜欢黑暗骑士里面的小丑,因为这个小丑向观众展现了没有逻辑的恶。

一般的商业片免不了要出现反派 boss,而反派免不了要有动机.所谓动机,就是驱使反派干坏事、和主角对着干的动力。比如童年阴影,痛失所爱,被人欺负。

就拿最近上映的蜘蛛侠英雄归来为例,片中的反派是个清理公司的老总,因为工作被抢,动歪脑筋成为反派,动机是为了自己的家庭挣钱。他这个想法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

而动机刻画不佳的反派角色,往往给人一种苍白无力的感觉,缺乏张力,看完就忘了。

而希斯莱杰演技的超神之处在于,他成功演绎了一个没有动机的反派,没了他,这部电影要失色一半不止。

这在影史上可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壮举啊。

我想从小丑那句著名的"why so serious"说起。

这句台词有着三层含义。

1,第一次出现这句台词,是小丑说起自己的悲惨童年:

他有一个酗酒家暴的父亲,一次酒后失性乱刀捅死自己的母亲后,发现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自己,最后他一边给小丑划下狰狞的刀疤,一边说“干嘛那么严肃”?这都是小丑自己编的。

但是这段经历应该是假的,因为在后面突袭筹款酒会时,一个正派的老头阻止了他,小丑却说这个老头让自己想起了父亲,自己可不喜欢他老人家。

前面说自己父亲是个打老婆的醉汉,后面又说自己不喜欢这种正派的父亲,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所以这句话是编造出来的,目的,应该就是吓唬自己的敌人。

2,小丑的职责是通过滑稽表演逗人发笑,让大家不再严肃,露出轻松的笑容。

可这个小丑的表演,却是利用诡谋让一队分工明确的抢劫团伙,你杀他、我杀你到最后一人

这种“滑稽”表演能让人笑出声来么?恐怕观众感受到的只有毛骨悚然和不寒而栗吧。

这句“干嘛那么严肃”,暗示了小丑这个名字的身份,名字取的是喜剧演员、实际却干着血腥残忍的勾当,用这种极端反差,衬托了他的可怕之处。不是一般的小丑。

3,第三层含义,也是核心含义,更是小丑这个角色的终极魅力所在。

这句“干嘛那么严肃”其实就是小丑的人生观:

绝对的混乱,绝对的无序,还有绝对的虚无。

蝙蝠侠和阿福聊天时,说自己能够理解黑帮的动机,只要有了欲望,就有了弱点,可他无法理解小丑。

阿福一针见血地指出小丑的特点:有些人不为了钱,不为了权,他们没有动机,就是喜欢看着人间变地狱。

所有人都把规则当回事,一本正经,一脸严肃,遵守所谓的准则:警察这些执法者不必多说,就连黑帮都能做到盗亦有道。

只有小丑随心所欲,规则说打破就打破,不把这些东西当回事,不以为然,一脸轻松。

“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

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金克丝的这句台词。你们看过这样电视里的小丑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