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思語53」柯炳生:農民工漲工資有什麼影響?

「三農思語53」柯炳生:農民工漲工資有什麼影響?

柯炳生,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理事長。曾任農業部(今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監測調查報告,2018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人均月收入3721元。這個數據,看起來可信。我在一些中西部縣城,看餐館洗碗工的招聘廣告,月工資通常都在3000元左右。

而在2008年,農民工月工資才1205元。十年,提高了兩倍多。從絕對值看,平均每年月工資提高200元以上,年收入增加2000多元。

農民工工資大漲,對於農民家庭收入增長,是大好事,至關重要。根據統計數據,我國農民淨收入中,來自外出打工的工資性收入,所佔比例不斷提高:2006年為38%,2018年為41%。而來自種養業的淨收入比例大幅度下降,從43%,降低到24%!

「三农思语53」柯炳生:农民工涨工资有什么影响?

工資性收入的增長,包括兩個因素:外出打工人數的增加和人均工資水平的提高。其中,外出打工人數近十年來的增加不到30%,而人均工資水平的增加超過兩倍。工資水平的增加,是農民家庭工資性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我國城市人均收入與農村人均收入的比值,從最高時2007年的3.33,縮小到2018年的2.69。農民工工資的上漲,功不可沒。

「三农思语53」柯炳生:农民工涨工资有什么影响?

不過,與此同時,農民工工資上漲,也直接拉高農村勞動力價格;農業用工的成本,不斷上漲。

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新疆的人工摘棉花成本。早些年,摘一公斤棉花,人工費是五角錢。後來,逐漸上升到1元,1.5元,2元,乃至2.5元。粗略估算,棉花采摘環節的人工成本,最高時佔到棉花銷售價格的40%。

人工採摘棉花成本劇增,一方面,導致了新疆棉花采摘的快速機械化,另一方面,也大大改變了我國棉花種植的區域結構。

2019年,新疆棉花產量已經佔到了全國總產量的85%。而東部地區棉花生產急劇萎縮。曾經的種棉大省河南省,棉花種植面積從90年代初期的1800萬畝,減少到現在的50萬畝。東部地區棉花生產急劇減少的根本原因,是規模太小,難以機械化,勞動成本太高。原來種棉花的地,現在大都種了小麥和玉米,普遍機械化作業。

勞動力價格上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是挑戰,也是機遇——其加快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進程。2008-2018年期間,我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從46%,提升到67%以上。

「三农思语53」柯炳生:农民工涨工资有什么影响?

畜禽養殖方面,也同樣如此。養殖企業不斷擴大規模,不斷改進設施技術,提升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與此同時,我國延續了千年的傳統養殖模式,即家家戶戶院落裡養豬養雞自給自食的方式,除了在西部偏遠山區還零星存在之外,已經普遍消失了。

對於山區和丘陵地區來說,糧食生產面臨的挑戰日益突出。在勞動力成本高企,難以機械化的情況下,農民種植糧食等大田作物的積極性,必然大大降低。最後的結果,只能是三種情況:撂荒;極端粗放管理;改種高增加值作物(如林果茶菜等)。

從長遠發展趨勢看,山地和丘陵地區,糧食麵積減少,改種其他作物,勢不可免。對此要有思想準備和正確認識,不必大驚小怪。改種果茶藥菜等,也很必要,也是滿足人民對美好食物的需要。另外,這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可能更為有利。有些地方,還可以促進鄉村觀光旅遊業的發展。

農民工工資不斷上漲,也對農村的土地制度,產生重要影響。時間越久,影響越大,是大利。

「三农思语53」柯炳生:农民工涨工资有什么影响?

先說土地承包制度。早些年,圍繞“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政策,爭論不休。但是,近年來,已經很少聽到爭論了。其根本原因,就是農民工工資大漲。

以前,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靠種地。城市居民享受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沒有涵蓋到農民。因此,土地對於農民,既是生產資料,也是託底性的社會保障。現在,如前所述,農民收入中,務工收入比例已經遠遠大於種養業收入;同時,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已經建立,並且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結果是,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日益弱化。

農業機械化後,就更是如此。以前,外出務工的農民,如果失業了,可以回到土地上,自己耕種,滿足基本的溫飽。而現在,機械化之後,小規模農戶已經不可能自己耕種。並且每畝土地的所得,如果種植大田作物的話,不過幾百元。全國平均每個農戶承包土地不到10畝,種植糧食的收入不過幾千元,僅僅相當於一個農民工兩三個月的工資。在市場化條件下,溫飽問題,就是收入問題。尤其是對於絕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來說,讓他們再回農村,既不可能,也沒有意義。他們已經不想種地,不會種地,也不能種地。

當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弱化之後,土地的價值,也就僅僅是地租了,並且地租與工資比較,日益無關宏旨。土地的流轉,會越來越容易;對“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政策,也就不再有爭議。

對農村的另一種土地——宅基地,農民工工資上漲後,也會很好地緩解其矛盾。時間越久,效果會越顯。

「三农思语53」柯炳生:农民工涨工资有什么影响?

農民外出打工的收入越高,就越不願意返回農村。2005-2016年間,我國農村的常住人口,從7.45億減少到5.90億,減少了20%多。而根據城鄉建設統計公報,同期,農民住宅面積增加了近50%。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對於農民來說,是建房資金的浪費;而對於國家來說,是建房土地的浪費。

隨著農民外出務工工資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工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其城市化的意願日益強化。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工,已經開始在老家所在的中小城市,尤其是縣城和中心鎮,購買商品房。他們在農村的老房子,日益成為雞肋。

未來,農民工工資會繼續增加,到城鎮特別是縣城購買房屋的農民工,也會更多,日益普遍。當大部分外出農民工都願意並且有能力到城鎮裡買房,而不是回老家蓋房子的時候,農村宅基地的困境,就會獲得較好解決。

【三農思語51】柯炳生:三農問題如何事關你我?

【三農思語52】柯炳生:這一輪豬肉漲價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