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醫院“缺氧”背後:用氧量超往常10倍,企業不停工生產難補缺口

2月7日,湖北省新冠肺炎防疫工作第17次新聞發佈會上,武漢肺科醫院院長彭鵬表示,目前醫院的用氧量達到日常用量峰值10倍以上,氧氣的供應已經無法繼續增加。

武漢市多家收治醫院都表示面臨“缺氧”困境,氧氣最緊張的時候,只能優先保障重症監護室的重症病人。

在武漢,很多患者在多家醫院之間輾轉吸氧。武大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解釋稱,對於重症患者,氧氣是其他治療手段的前提,“沒有氧氣,就沒有存活的機會”。

為了保障醫用氧氣的供應,武漢的主要醫用氧供應商都開始不停工生產。一名供應商稱,現在的生產量是之前的4到5倍,但還是不夠用。據他估計,僅氧氣鋼瓶,武漢的缺口還有四五千個。

全文3927字 閱讀約需8分鐘

武汉医院“缺氧”背后:用氧量超往常10倍,企业不停工生产难补缺口

2月8日,武漢普愛醫院,一位沒有床位的確診患者正在吸氧,床下是氧氣袋。

醫院:“用氧量是以往峰值的10倍以上”

武漢市武昌醫院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500多人,僅次於武漢金銀潭醫院。副院長黃國付介紹,醫院缺氧的問題最早出現在1月23日前後。

那個時候,武漢市新增新冠肺炎患者已有500例左右,佔湖北省累計病例90%。

“我們是一家綜合醫院,平時只是呼吸科用氧比較多,轉成定點收治醫院後,大部分病人都要吸氧,病情危重的還要持續高流量吸氧,消耗很大。”黃國付舉例稱,就拿存儲液氧的杜瓦罐來說,以前每個杜瓦罐(存儲液態氧)可以用5到6個小時,現在一瓶只能用1至1.5個小時。用氧規模也從每天8至10個杜瓦罐,一直增加到20到30個杜瓦罐,另外還要再加40個氧氣瓶。

在武昌醫院西區,由於患者用氧量大,每隔1.5小時就要更換一個杜瓦罐,每隔3小時要給汽化器除冰, 2名值班人員24小時工作,才能保證供氧不出問題。

而在條件落後的東區,只能靠氣瓶供氧。黃國付透露,該區腎內科的護士們不僅要管理70多名發熱患者,還要接治腎透析患者。一名重症感染者每隔1小時就要更換一瓶氧氣,而在隔離病房內,更換氧氣這樣繁重的體力活,只能靠值班護士去完成,有的護士們來回奔走於病房內,鞋套都磨破了。

為了解決氧氣的問題,武昌醫院搶購了兩臺製氧機,可以供70至80個病人吸氧。另外,醫院改造氧氣庫,把氧氣汽化閥門從8個增加到18個。“2月11日投入使用後可以同時灌裝18個氣瓶。這些辦法只是緩解的手段,還不能說很充足。因為缺氧是武漢醫院的普遍現象。”

武漢同濟醫院的情況同樣不樂觀。該院設備科副科長介紹,為了增加運輸效率,他們把每次只能搬一瓶的推車綁成兩個,氧氣用量也從30瓶增加到70瓶,但還是不太夠用。

另一位設備科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醫用氧氣的缺口是每天100個鋼瓶。“每家醫院的用氣量都很大,整個武漢都挺缺的。同濟醫院的重症病人比較多,因此這個情況比其他醫院要嚴重一些。”

湖北省新冠肺炎防疫工作第17次新聞發佈會上,武漢肺科醫院院長彭鵬指出,氧氣的缺乏也會導致呼吸機使用效率不高。“呼吸機需要氧氣驅動,氧氣不能增加,我們就不能投入更多的呼吸機來救治危重病人,這個問題在各個醫院都有普遍性。”

武漢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林陽介紹,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病人是需要吸氧的,部分呼吸困難的輕症患者也離不開氧氣,在協和醫院,需要吸氧的群體佔整個病患群體的三分之一左右。

“目前的用氧量至少是以前峰值的10倍以上。”林陽說。

武汉医院“缺氧”背后:用氧量超往常10倍,企业不停工生产难补缺口

2月7日,武漢同濟醫院發熱門診,一位患者正從空氧氣瓶前走過。

林陽告訴記者,很多醫院臨時調整了治療方式,但氧量還是不夠用。“那隻能把輕症的氧療量調小一點,多勻一些給重症的病人,這也是實在沒辦法的選擇”。

武漢市民曹煥萍感染新冠肺炎已經半個多月了,現在連下床都很吃力。因為等不到床位,她不得不每天坐在兒子的電動車後座上去醫院輸液吸氧。

早些時候,69歲的曹煥萍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由於上了年紀,或是本身就有哮喘病的緣故,她的病情發展很快。

1月24日,她出現了發熱症狀,三天後就開始持續高燒無法進食,神志也開始模糊。2月6日,曹煥萍的核酸檢測有了結果,“陽性”,那個時候,她“連呼吸都很困難了”。

“之前是輸液的時候才吸氧,現在幾乎離不開氧氣了。”兒子陳華然說。確診後,吸氧成了必需的治療手段,在武漢第十一醫院,她吸的是瓶裝氧氣,每用完一瓶,護士就會將瓶子搬到門口。這塊區域堆滿了氧氣瓶,一側貼著“空”,另一側寫著“滿”。

“‘滿’的那邊一運來就被分完了。” 武漢第十一醫院的氧氣開始短缺,曹煥萍只好換到離家十多公里外的武昌醫院就診。

“這裡床位也不夠,但家裡又沒有氧氣,第一次去的時候我們就在大廳待著,靠氧氣袋過了一晚上。”兒子陳華然覺得,半個多月以來,母親就像個“流浪者”,在各家醫院尋氧。

感染者徐國良也有類似經歷。他原本在武漢普愛醫院輸液治療,但吸氧的人太多,排隊要很久,他又輾轉到武漢同濟醫院發熱門診就醫,“2月7日,我到同濟醫院一邊輸液一邊吸氧,足足過了7個小時我的身體才稍稍緩解下來。”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向記者解釋稱,對於重症肺炎患者,氧氣是一切治療手段的前提,“沒有氧氣,就沒有存活的機會”。隨著確診患者的增多,收治醫院的氧氣供應自然要面臨考驗。

這個考驗,同樣落到了武漢醫用氧供應商的頭上。

湖北省畜禽開發實業公司是武漢醫用氧主要供應商之一。公司負責人吳超稱,1月下旬,武漢醫院的氧氣供應就開始吃緊,供氧企業24小時不停工開足馬力生產。

這家成立於1993年的國企,從來沒有這麼忙碌過。吳超和他的工人們已經連續一個月沒有休息了。有兩個天門市的工人,在封城之前回老家過春節,剛回去沒幾天,就被吳超緊急召回。

“以前高峰期每天也就生產150瓶,現在需要生產600瓶至800瓶,增加了4至5倍”。每天,吳超都會接到不同的醫院打來的用氧電話。在調配氧量的同時,他還要盯著生產、運輸、消毒等各種環節。

據吳超介紹,武漢一共有4家生產醫用氧氣的企業。其中武鋼有限氣體公司主要提供液態氧,湖北省畜禽開發實業公司、武漢華爾文實業有限公司、湖北和遠氣體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將武鋼液態氧汽化之後再次分裝,生產瓶裝氧氣罐。

“從總體產量上來說,武鋼佔50%,我們佔30%,其他兩家在20%左右。現在大家都在開足馬力、超負荷生產,無論哪一家癱瘓了,都是萬分危急的事。”

一切都在加速。

“我跟工人說,這個時候誰都不能掉鏈子,大家需要齊心協力渡過這次難關。”吳超說。正常半個小時才能裝滿一瓶的氧氣,現在30個氣瓶同時灌裝,平均每瓶只要一分鐘。以前向醫院運氣瓶往返得3個小時車程,現在一個多小時就能完成。

據吳超介紹,以往大醫院都是以中心供氧為主,瓶裝氧氣為輔。現在中心供氧不夠用,新建中心供氧系統需要大量物資,時間上也來不及。所以在很多定點醫院,較為原始的瓶裝氧反而成了主力軍。他的公司現在的生產量是之前的4至5倍,但還是不夠用。據他估計,僅氧氣鋼瓶,武漢的缺口還有四五千個。

武汉医院“缺氧”背后:用氧量超往常10倍,企业不停工生产难补缺口

2月8日,湖北省畜禽開發實業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卸下剛從醫院拉回來的氧氣瓶。

武漢市政府也曾嘗試為醫院的缺氧問題提供解決之道。

據新京報此前報道,從1月28日開始,武漢市政府多次請求中國寶武武鋼集團協助,先後完成了金銀潭醫院醫用氧氣改擴建,火神山醫院第一批病人氧氣供應管道安裝等項目。

2月2日凌晨,由中國寶武武漢總部負責的金銀潭醫院醫用氧氣改造工程順利完工,火神山醫院第一批病人氧氣供應管道安裝任務圓滿完成。當天,在武漢市政府的協調下,武漢市第三醫院、第五醫院、第七醫院等五家醫院也提出需求,希望武鋼集團協助緊急進行供氧統改造。

供應:鋼瓶運輸難週轉 醫院派車現場“充氧”

吳超的公司主要向武漢第七醫院、武昌醫院、同濟醫院等7家定點醫院提供醫用氧氣。他告訴記者,除了產量供不上,氧氣瓶的週轉和運輸都遇到了困境。

2月7日,公司從山東採購到的521個氧氣瓶送到後,當晚就被幾家醫院“瓜分”了。“我們一共有4000多個氧氣瓶,現在全在外頭,還是週轉不過來。”

吳超說,平時醫院有10個病人需要吸氧,公司直接送50瓶過去,用完了再去拉回來。但現在送100個過去都不夠,其他醫院也等著用。這次採購的521個氧氣瓶,也只能解一時之急。

武鋼氣體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部分醫院出現缺氧,主要是醫院供應保障沒法跟上。有的醫院建有液氧儲罐的集中供氣系統,但管道流量不夠;有的醫院直接採購鋼瓶氧氣送到病床前,由於鋼瓶用完後需要經過消毒,影響週轉效率。公司前期新增1500個鋼瓶,但仍無法滿足需求。目前,武鋼氣體有限公司已在幫部分醫院開展氧氣供應擴容改造。

氣瓶週轉的問題還沒解決,運力問題又來了。

湖北省畜禽開發實業公司一共有7輛符合危險品運輸資質的貨車,為了應急,普通的金盃車也用上了,但還是遠遠不夠。

最近一段時間,吳超甚至多次遇到醫院派車送瓶子的情況。醫院等不及,直接派車把空瓶拉來,現場灌裝之後再拉走。“按規定,氧氣瓶只有危險品運輸資質的車輛才能運,但現在只要他們能拉來,我們就給灌,救命要緊。”

武昌醫院的醫用氧氣主要供應商為湖北省畜禽開發實業公司。因為運力緊張,有時醫院氧氣用完,但供應商派不出車去拉空瓶。

吳超回憶,1月下旬, 這家醫院的後勤保障部拖著兩車40多瓶空氧氣瓶直接到公司充氣,直到晚上7點多鐘才回到醫院,醫院領導們還跑出去親自幫忙卸貨。

按規定,吳超公司的運輸車不能走高架,速度也不能超過60碼,而且早晚高峰禁行。吳超自嘲道,公司的車現在走的都是“非法路線”。他曾就這個問題向武漢防疫指揮部反映,得到的答覆是“先送氣”。

如果按老規矩來,公司頂多能送四五家醫院,現在得送八九家,運力已經飽和了,醫院也很難弄到車。他希望能徵集一些社會車輛幫忙運送氣瓶。

“這個病得靠吸氧跟病魔搶時間,一瓶氧氣可以救很多人。”跟醫用氧打了20多年交道的吳超說。

(文中曹煥萍、陳華然、林陽為化名)

襄陽戰“疫”背後的志願者們:為病人送飯,在社區跑腿

孝感戰“疫”:留觀點設5100間隔離房收治發熱人員

疫情下的兒童醫院:護士當起“臨時媽媽”,總結出一份養娃“說明書”

鄂州戰“疫”:百名離退休醫護人員重返一線抗疫

新冠病毒“假陰性”之惑

歡迎朋友圈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