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健委:疫情期間,天津人可以這樣看病

在2月14日召開的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處處長郭宜鵬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天津市衛健委持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疫情防控工作,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和鄉村醫生健康守門人作用,切實保障居民基層就醫服務需求。

開展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了為全市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任務,作為居民“健康守門人”在疫情防控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市2420個家庭醫生團隊重點對簽約居民開展健康管理工作:

一方面因地制宜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合理調整和延後老年人健康體檢時間,避免機構內出現人群聚集;

另一方面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採取網上回訪、電話隨訪、微信視頻等方式靈活開展隨訪,減少患者到機構或家庭醫生入戶等傳統隨訪方式交叉感染風險。

加強基層慢病用藥保障

一是為簽約患者制定基本用藥保障計劃。對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及腦卒中等慢性病且長期穩定的患者,由家庭醫生為患者建立長期基本用藥保障計劃,實現患者用藥計劃與藥庫備藥聯動,提升基層簽約慢病用藥精準保障能力。

二是落實好慢病長處方服務管理。由家庭醫生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對診斷明確、病情穩定、需長期服藥的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患者,可提供最長2個月的長期處方服務。

三是簡化代取藥手續。對於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約的慢病患者如果需要代取藥服務,經家庭醫生評估確認適宜代取藥的,登記患者及代取藥人雙方身份證信息後,進行代取藥服務。

四是建立了“線上預約、線下服務”工作模式。市衛健委通過“健康天津”APP家庭醫生服務功能建設,聯通全市26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了網上家醫簽約預約、慢病用藥預約等便民服務功能,居民可通過線上預約,由家醫簽約所在機構提供各項預約的線下服務。

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

基於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目前天津部分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調整了門診安排。

天津市衛健委與微醫集團聯合在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2月8日印發了《關於在疫情防控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互聯網+診療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基層醫師上線微醫互聯網醫院註冊登記,開通線上診療資質,完成線上醫生工作站使用培訓後,開通在線診室並接診,為患者提供諮詢或診療服務。一是開通便民門診、送藥上門服務。在線複診患者填寫病歷諮詢後,由簽約的家庭醫生在線接診,可為慢性病及常見病患者開展診療服務,併為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慢性病患者開具最長2個月長期處方,患者網上支付相關費用後,由第三方配送到家。二是開展醫療諮詢服務,包括快速響應圖文諮詢、面對面視頻諮詢、電話諮詢等。

今年以來,已開出慢病長期處方71萬張,有效滿足了疫情期間廣大居民的日常慢病診療需求。

目前天津市衛生健康委要求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合理安排全科醫生、家庭醫生的應診時間,保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診療工作的正常開展。對於慢病用藥的保障,一直是我們市衛生健康委一直以來所關注的重點問題,對於慢病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患者的用藥:

一是強化分級分類管理,基層用藥保障分為五級,慢病是A級是首先保障的,從制度上從措施上強化。

二是建立了家庭醫生簽約和備藥庫信息聯動,居民的用藥計劃都在藥品備藥計劃當中,全市基層慢病用藥的備藥是十分充足的,庫存管理方面還建立了預警信息,一旦庫存到了警戒線,及時聯動,及時進藥,確保慢病患者用藥取藥。

三是是長期處方,在疫情期間,家庭醫生診療服務,通過家庭醫生的評估,對於符合治療需要需求的慢病患者,最長可以提供兩個月慢病長處方,一次可以開兩個月用藥,避免患者往返醫院。

新報記者 孫瑜 從竹 李文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