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鞍山:專家人才在“疫”線

新華網瀋陽2月14日電(記者李錚)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鞍山市各領域專家人才勇擔使命,充分發揮專業知識和技術特長,在各自領域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滕曉泉:汙染區的守護者

  1月27日,正月初三,遼寧省首批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全部到達工作崗位。普通患者治療第四組組長、鞍山市中心醫院鐵東院區呼吸科副主任滕曉泉承擔著最重要,也是最危險的任務,那就是進入汙染區接診。

  經過三天的培訓和病區改造,1月30日上午,病人陸續轉送到醫院,5個小時,病區所有床位已經收滿。看著滿屋子的患者,滕曉泉滿腦子想的只有“與時間賽跑,跟死神搶人”。雖然醫生的值班時間為4個小時,但曉泉經常忘記工作時長,每次結束工作後,頭上汗水滴到臉上的勒痕上,刺骨地疼。

  2月5日,像往常一樣,滕曉泉細心地記錄下每一個患者的狀態,看到他們經過治療症狀有所好轉,他突然有種久違的自豪感。在當晚的日記中,曉泉寫到“沒有人不怕死,只是絕大多數人離死亡的距離太遙遠,但只要進入汙染區,我就是每一位病人的守護者……”

  鞍山疾控中心檢驗部:恪盡職守察秋毫

  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重要手段。鞍山市疾病防制服務中心檢驗黨支部抽調7名黨員骨幹,成立應急檢測組,負責全市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工作。

  春節前受領任務至今,他們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24小時不間斷地對全市各醫院送來的可疑患者標本進行核酸檢測。每接收到一個患者的可疑標本後,檢測組成員就像迎接一場新的戰鬥,穿上密不透氣的防護服,戴上雙層手套和護目鏡,打開標本、提取核酸,檢測PCR,一次完整的檢測過程下來,通常需要4小時左右,每完成一次檢測,他們就會渾身被汗水浸透一次,精疲力盡。

  受領任務以來,檢測組成員克服種種困難,一直奮戰在檢測室,精準完成了所有樣本的檢測工作。

  唐鵬:蔬菜醫生防疫期間助春耕

  當下,正是莊稼地治蟲害、除雜物,準備播種的關鍵時期。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如何指導農民安全、有序、高效地開展春耕,是擺在“蔬菜醫生”——國家級農業技術推廣員、教授研究員級高級農藝師唐鵬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為了答好這個問題,唐鵬一改往年正月初五走基層服務指導農民的慣例,採取互聯網+農業技術諮詢模式,在線上提供“菜單式”服務。他購買兩部手機,全天接聽技術諮詢電話,並通過微信和直播平臺開展遠程在線培訓;他點對點為農民在線答疑解惑,指導鄉親們學習“光溫水肥藥”五字操作法,大幅度降低蔬菜病害發生幾率,提升農藥化肥利用率。

  在指導鄉親們春耕的同時,他還找好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的結合點,及時總結相關注意事項,督促他們做好自身、農具與機械的消毒,就像他教給鄉親們順口溜所說的那樣“做好衛生和防護,抗疫春耕兩不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