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血漿療法的利和弊

最近幾天,網上關於新冠肺炎血漿療法的談論有很多。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出現一種效果不錯的治療方法,大家都很興奮。但是,事實上,真的有這麼好嗎?今天,就和大家談一談血漿療法的利和弊。

事情的起始

2月13日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在新聞發佈會上呼籲,新冠肺炎已康復患者積極捐獻血漿,用於拯救那些還在與病魔作鬥爭的人。

2月14日早上,上海市28例治癒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有6人捐獻血漿。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血漿療法的利和弊


何為血漿療法的歷史

血漿療法其實不是一種新的方法,它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891年,德國的一名兒科醫生,給一個瀕臨死亡的白喉病患者注射一種含有白喉抗體的血清,第二天患者明顯的好轉。

2003年非典、埃博拉病毒、登革熱這些疾病肆虐的時候,這種治療方法都使用過。

在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這種治療方法也有提及,對於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來說,可以考慮恢復期血漿治療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血漿療法的利和弊


何為血漿療法

新冠肺炎痊癒患者的血液裡含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這些抗體存在於血液當中,康復患者捐獻血漿後,將其中的抗體提取出來,然後給那些重病人用,起到治療的效果,這就是血漿療法。

那什麼是抗體?

講到抗體,就必須瞭解一下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人體的免疫系統分為特異性免疫系統非特異性免疫系統。對於人體的這兩種免疫系統可以這樣理解。

非特異性免疫相當於人體的抵抗力,是人體抵禦病原體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平時幫助人體抵抗一切外來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犯。有的人可能非特異性免疫比較強,那麼抵抗力就比較好,不容易生病;相反有的人非特異性免疫較弱,那麼抵抗力就差。

但是非特異性免疫不是萬能的,不是什麼都能防得住。當非特異性免疫沒防住,那麼特異性免疫這個時候就發揮作用力,因此特異性免疫系統相當於人體的第三道防線。

特異性免疫又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體液免疫主要是B淋巴細胞主導,細胞免疫是T淋巴細胞主導的。當病毒進入到細胞裡面,這個時候是細胞免疫發揮作用;當病毒、細菌這些致病的微生物在細胞外的時候,就是體液免疫起作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血漿療法的利和弊


而這個抗體就是體液免疫的產物。我們以新型冠狀病毒為例,病人感染新冠肺炎後,病毒進入體內,對於人體來說,它就是抗原。抗原刺激B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變化成漿細胞,這個漿細胞就可以分泌一種特殊的蛋白質,也就是我們說的抗體。抗體產生之後可以和病毒結合,然後被吞噬細胞消滅掉。

病人在痊癒之後,抗體還會留在體內一段時間,後面會隨著時間慢慢的減少,一直到完全沒有。因此,將康復患者的抗體提取出來,給病人用是可行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血漿療法的利和弊


血漿療法的利和弊

有利的一面:

血漿療法的好處不用我多說,在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的時候,血漿療法能夠明顯的減輕重症患者的症狀,挽救他們的生命。全國各地陸陸續續的使用這種方法,效果都很不錯。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血漿療法的利和弊

侷限性:

血漿療法好是好,但是也有其不足之處。應該說在治療方面他的地位不高,相當於替補隊員,實在沒辦法了,才上的。這從國家衛健委發佈的《診療指南》上就可以看出來,指南上說“可採用恢復期的血漿治療”,用的是可,而不是應該之類的話。

另外,在其他傳染性疾病的救治上也是如此。這是一種緊急的替代療法,而不是常規治療。當出現更好的辦法時,這種方法就會被淘汰。

1.無法大規模的使用

這種方法適用於重症以及危重症的病人,但是目前現存的重症病人再1.1萬左右,而治癒的病人在8000人左右,而在8000多人裡面,還要排除不適合捐獻的人,還有些不願意捐獻的人。因此,沒辦法大規模的使用。

2.最主要的就是安全方面的問題

1)血液的安全問題

血液裡面的成分是很複雜的,並不是血從康復者身上抽出來輸進另一個身體裡就行了。還需要複雜的處理過程。比如,要檢測有沒有一些傳染病,比如梅毒、艾滋等等。這些常見的疾病因為有檢測手段,怕就怕有些目前沒辦法檢測到的疾病,在治療的時候被傳染。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血漿療法的利和弊


2)關於血漿療法的效果存在爭議

雖然目前使用了血漿療法的人效果都不錯,但是有這樣一個問題。這些人是沒有對比的,因為在使用血漿治療的同時,還在進行其他的治療,你不能保證,患者症狀好轉就百分百是血漿療法發揮作用,有可能是其他治療發揮作用,也可能患者自身免疫系統發揮了作用。

另外,國外的一些關於血漿療法的研究,也認為血漿療法效果不行。2016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篇報道,接受恢復期血漿治療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生存率沒有變化。

2019年《柳葉刀》上的一篇研究,高滴度抗流感免疫血清相比於非免疫血清在治療重症流感方面無顯著獲益。

這兩個研究似乎都在說明,這個所謂的血漿療法,似乎作用不大。

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有作用的,這兩個研究都不是冠狀病毒,而2003年非典的時候也用過血漿療法,證明是有用的。

3).捐獻血漿的康復患者的安全問題

捐獻血漿後康復患者體內的抗體就減少了。因此,捐獻血漿的康復患者的安全問題也是值得考慮的,因為他們本來很幸運,好不容易從鬼門關裡走出來,不能因為做好事把自己搭進入。

從理論上講,康復後應該不會再復發,即使捐獻了血漿。一方面,能康復痊癒的,說明身體都是比較好,體內產生的抗體相對是比較多的,另一方面,康復患者體內應該會產生一種記憶B細胞,當冠狀病毒再次感染的時候,體內會迅速產生抗體,來消滅病毒。

另一方面,獻血本身的影響。本來大病初癒,正處在恢復期,捐獻血漿後會不會有影響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血漿療法的利和弊


獻血者的條件

對於捐獻血漿康復者也是有條件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捐的。

1.年齡在18-55歲之間,可以適當放寬到60歲。

2.獻血的量,根據身體條件200-400ml不等。

3.康復後2周在獻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血漿療法的利和弊


對於這個規定我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現在對於康復出院的標準是:體溫正常3天,症狀好轉,非同日連續兩次核酸檢測陰性。

但是核酸檢測這個東西不是百分百靠譜的,存在假陰性的可能,就是體內有病毒但是沒有檢測出來。而且核酸陰性並不一定說明體內沒有病毒了,還有可能是病毒少到檢測不出來了。因此,建議過個兩週康復患者再來獻血。

總結:血漿療法是沒有辦法採取的辦法,並非常規治療手段,無法大規模的使用,而且可能存在隱患。但是對於危重症病人來說是好事。廣大普通百姓還是要繼續做好疫情預防工作,在家好好待著,出門戴口罩,勤洗手等。

我是堅持醫學科普的陳大夫,你的點贊和關注,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