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很极端,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你怎么看?

祝艳希


极端的人肯定是心理有问题,但不一定是疾病。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不是一个范畴。


古道西风瘦


我的父亲,65岁了,非常极端的一个人。但是对家人还是很维护。

我父亲这一辈子,与人吵架无数,家里的亲戚,周围的邻居,村里的干部都吵过架了,在他看来凡事都有对错,而且他永远是对的那边,极少承认自己错了,即便错了也是梗着脖子不会认错的。(脑补一下《乡村爱情》里的谢广坤)。对于我的父亲,在我读了一些心理学书籍之后我分析的是他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但是形成的原因要追溯到小时候,我父亲排行老三,上面有大伯,大姑,和一个小姑。小时候爷爷奶奶疲于生计根本无暇照顾,都是我大姑出门带着的,哪怕去上学也是带去藏在桌子底下。所以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他不自信,心肠比较硬,缺乏共情能力,没办法换位思考。然后因为小时候物资缺乏,营养不良,个头比较矮,所以比较自卑,十分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如果别人是负面评价他,那就算跟他结仇了,这辈子都不愿意再讲一句话了。我母亲这边的亲戚基本就是这样得罪光的,这一点让我们有点难堪。但是他还是坚持己见,自己不跟亲戚来往,让我们做晚辈的也别联系他们。然后他不能被冒犯,一旦冒犯就恨不得跟你拼命,抖狠是他在行的,因为这一点很多人怕他,唯恐避之不及,毕竟人都怕死,就当他是个疯子,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在这一点上,他的孙女是唯一例外的,可以骑在他头上任意妄为他不会生气。再就是什么问题很难沟通到深度一点的位置,基本在表层就开始斗嘴了,我母亲一辈子忍受这样的性格的人,生怕自己哪一句不对就会挨骂,(挨打不会,年轻时打过,现在不会了,但是还有语言攻击,冷暴力)战战兢兢的,好在现在可以跟着儿子生活,不必朝夕相对。

我也问过周边的人,这样性格的人也有很多,估计跟那个时代有很大关系,那个年代很多家庭有六七八个孩子,父母根本没有时间管的,这些孩子就这样自己长大了。所以导致了这一批人的极端心里,非黑即白,不按他的来就是错的,就要被指责,甚至千刀万剐都不为过。这种性格直接导致很多老人众叛亲离,老年孤独,他们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大家都会回避他。但是你若让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估计会遇到非常强烈的抵抗,即便同意去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这样的人需要重塑价值观,不是几个疗程能搞定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极端的人,如果是你亲近的人希望你多宣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书籍,兴许会有些帮助。


剧聊湾


问题:"有些人很极端,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你怎么看?

答:有些人很极端,并不一定心理有问题,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的的确确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有的是性格使然;有的根本就是人品有问题。

第一,第一心理有问题。这也分两种,心理疾病和心理阴暗。

如果这个人极端得毫无节制,情绪自己都控制不了,很小很小的事也必须一定要怎样,那可能真的是心理问题,比如强迫症、洁癖、无原由的歇斯底里,这个一般也都发生在强大的精神压力和创伤后,而且情商和情绪上,周围比较近的人家里的人也一定会知道,一般也会同情和谅解。这就是心理疾病。

而心理阴暗的人,凡事都把人往坏处想,觉得世界上就没有好人,到处是陷阱,到处是坑,不信任人,周围人的好心他也会看成是对自己的嘲讽,一般这种人不自信自己成长也不顺利;还有的人本来自己也是一普通人,却看不得别人的好,看不得身边的人比自己强,不懂得感恩和为别人喝彩也是为自己的人生助力,天然的嫉妒心使他们偏执极端。而别人一旦再无意中冒犯他一点,他可能就不计后果地打击报复。

第二,性格使然。有人生性好强孤僻,不愿意和人连接,很多事宁可自己费九牛二虎之力,也不求人,也不愿意和大家在一起分享,所以就让人觉得很极端。

还有人在自己在意的事和人上极端,比如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碰一下甚至看一眼都舍不得都怀疑有不轨之心;自己的孩子,极端宠溺的父母那就是不允许别人说,甚至过分的连小孩子们的相互打闹他都要伸手去帮;自己的男女朋友,本来是正常地和异性交往,但就是不放心就是要看着,其实是不自信和极端的表现。

第三,人品有问题。本来自己一身毛病,懒惰、不上进爱投机取巧甚至撒谎,却要求别人事事对得起自己,别人本来已经很照顾他了,有一处没照顾过来,就翻脸不认人,极端的面目就出来了,到处说人坏话,搬弄是非。

所以,极端不仅仅是心理问题。





小丫爱生活


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事都很极端,那一定是心理有问题的。心理有问题,并不代表有了心理疾病,准确地说是思维方式不符合客观事物的需要。

心理学揭示了人们认识问题的三大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做事很极端的人,往往在这三个过程上都存在问题。

首先,在认知过程上,极端的人,由于受个人经历磨难或创伤的心理影响,往往用非白即黑的片面习惯去认知事物,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拒绝观察和领悟事物的全面。

其次,在情绪情感过程上,极端的人往往心比较硬,以为什么事都要由自己来从头做到底,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会不感恩于他人。

第三,在意志过程上,极端的人比常人施加了更大的强度,一如既往地向一个方向用力,不考虑周边因素。

比如,大家户外活动,爬山至第二高峰,大家看远处还有第一高峰,准备继续攀登。因为都比较累了,有人提出走盘山道绕着到第一高峰。极端的人不同意,提出直接攀登。什么问题?极端的人在认知上,只看到更快地上到第一高峰,没考虑大家的体力和安全等因素。在情绪情感上,只认死理儿,不考虑大家的感受,出去玩高兴为主,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上到第一高峰不重要。在意志过程上,都已经很累了,一个大家游玩的活动,用不着拚命。这是极端之人在思维上存在的问题,问题的症结,是思维方式方法不符合当时大家状况的需要。

当然,极端不极端也是相对的。如果是个登山比赛,必须以最快的方式登到第一高峰,那个直接攀登的人不是极端,相反,慢慢绕着上的可能走向反面极端了。


2019东子


第一:如果一贯这样,那么就是性格极端。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或者他人带来痛苦,并且愿意去改变,那么就是心理极端,并不能统一归纳于心理有问题。

第二:极端的性格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对于容易走极端的人性格主要是表现出做事极端以及性格极端的情况。

第三:从某一个层面来理解的话,性格极端是专横和暴力的体现,是成长环境形成的,怨天尤人的情形多,心理极端体现是偏持,杠精类的群体,是后天工作环境中呈现的较多,由于心理压力造成,过于较真或是钻牛角尖是其典型特征

第四:与性格极端的人交往,不要轻易说异议,不要讲忌讳的话,尽量保持距离,与心理极端的人交往,先赞后异,以保留己见为好,避免争执。

第五:和他们相处的时候,一定不要搬出自己的原则,否则,他们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不要装作很伟大,除非你想被他们鄙视。也不要装作你的原则很厉害,除非你想和那个人绝交。


济工vlog


极端的人也就是偏执的人,通常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傲慢固执,行为偏激,敏感多疑,心胸狭隘,自卑,自以为是,对他人苛刻,暴力倾向等等各种扭曲的性格。偏执做为一种性格特质只要不伤害到自己和他人,也没什么不好。但是一旦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那就是严重的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童年到成人的成长历程中,处在恶劣的家庭环境和不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比如缺爱家庭,单亲家庭,父母经常争吵不休,生活中各种不幸遭遇,总之就是受了太多精神创伤,与是保护自己而自我封闭。其次:个人先天弱势,生理缺陷和疾病也会让其无法合群而自我封闭。有的人可能一生都走不出童年的阴影。这种人格障碍会让人处处碰壁,难以有所成就。在传统文化中有一句话:"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命由心造,福自吾求”,充分诠释了心念的重要性,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境遇,必须从自己的心念上下功夫,起心动念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愿意打开心胸与人交流,愿意奉献自己去帮助别人,从而引发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他才能切实感受到"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美妙,人格障碍才会被打破。



树壮有根


人的思想是由理智和感情组成的,有的人理性思维多一点,有的人感性思维多一点,都无可厚非。但是,遇事感性思维完全起了作用,就是说纯粹的感情用事,丧失理智,就表现出极端思想。

极端思想产生的原因:一是文化因素。如有的宗教派别漠视生命,讲究自杀以报效自己的神。臭名昭著的日本武士道也是这样一种文化。二是性格因素。有的人在性格形成的时期遭受伤害,形成性格缺陷,在处理所有的事情上呈现出极端思维。三是经历因素。思想极端的问题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要注意情绪的调整。情绪的自我管理有两个关键点:1、自我觉察:有些人很难觉察自己内在的情绪状态,导致无法及时进行调整,以至于脾气发过后才后悔不已;2、合理释放:当负面情绪来时,寻找合适的宣泄途径非常重要,比如沟通协调,或把负面情绪寄托在运动、兴趣活动中宣泄出来等。




第三经济


一、极端的外在表现一是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固执己见,听不得不同意见,二是在处理事情时情绪容易偏激失控 ,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二、极端的内在因素一是个人间的性格差异,二是个人学养的差异。

三、个性的差异一是遗传因素,二是后天环境影响。

四、极端的人遇事不善于通融,不容易沟通。

五、极端的人别人不容易接近,缺乏真正的朋友,因此会常常感到孤独无助,极易发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六、不论哪种原因造成的极端性格,只要个人有正确的认识,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养,那么这种性格就会得到改善甚至彻底改变。

七、在与极端性格的人交往时,要注意忍让迂回疏导,以柔克刚。


不知古焉如今


只想自己极端,不许别人极端,是心理有问题。如果他的极端没有侵犯,伤害别人,你管不着,关你屁事,管好你自己。加拿大放开大麻,只要是自己意愿,没有强迫,引诱,成年人自己担责,正当合法。你不给他吸,他要欺负,侵犯,侵占,伤害他人,拿他人当替罪羊,出气筒,替死鬼👻,人肉沙包,对其他人公平吗?你能达到吗?🐸🐸🐸🚶🚶🚶🎥🎥🎥


向日葵8853161210914


谢谢,咨询师唐郎来回答。

观点:有些人极端,要弄清具体指什么极端?是思想极端还是行为极端?并不能一概而论,心理学创立者弗洛伊德说过,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从某种意义讲,任何人都是精神病,主要看怎么认识罢了。我们应该淡化心理问题的判断,这对于培养正能量很有益处。

处方:行为往往是思想的映像,但也不是绝对,思想和行为长期因为个人的特征而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习惯,我们称之为性格,而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不要轻言心理问题,而应该淡化问题,转化问题。


一,极端的定义很复杂,表现形态也各不一样,缺乏量化标准。

心理学在研究人类的思想与性格时,只是将研究对象的行为表征进行过归类统计,比如说较之于普通人(行为统计数多的类型)比较暴躁,比较孤僻,比较自私等,但究竟到如何程度才能称之为极端,即使在学术界恐怕也没有一个具体能量化的标准。

二,极端与否还要因人而异,判定标准就更不是千篇一律。


另外,性格能否够上极端还有一个重要一点就是要因人而异,通俗的讲,同一件事的处理方式,对同一件事情的反应,对有些人来讲,极端与否还跟人所处的时代,地点,文化,历史传统多方面有关。比如有人极端刻苦的学习,茶饭不思叫极端吗?有的人嫉恶如仇,对于丑恶现象就暴跳如雷不能自己,这叫极端吗?

三,极端是一种心理学的统计分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贬义。



其实,综合以上两点,唐郎觉得所谓的极端就是一种人群中性格特征的统计学分布,是一种数学统计的参考意义更甚于对其心理学上的判断,其本身是一种中性的定义,加之提问人并没具体化怎样的极端表现,唐郎一向不赞同一些心理咨询师或者专家认为的心理问题前设性设置,因为,很多人心理本没有问题,反而被治疗出了问题。

综上所述,所谓的极端很可能是一种前面的认识,如果所谓的极端能激发出你有些人身上的奋进因子,能激发出有些人身上蕴含能量,那么极端一点,又有何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