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弃孙而去后成另一组织领袖,影响巨大,革命筹钱富商只认黄兴


黄兴弃孙而去后成另一组织领袖,影响巨大,革命筹钱富商只认黄兴

“世称孙、黄为开国二杰,克强诚当之无愧矣。——冯自由

孙氏理想,黄氏实行。辛亥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孙中山和黄兴二人的贡献。他俩既是革命战友,又是精神伙伴,却又在革命的道路上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而就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俩却突然分道扬镳,转而为各自的革命思想继续奋斗,直至黄兴去世之前,孙黄二人才破冰和好。为何黄兴会弃孙而去?黄兴离开后都做了哪些事?

黄兴弃孙而去后成另一组织领袖,影响巨大,革命筹钱富商只认黄兴

01 参加起义 热血救国

黄兴,湖南籍,出生于晚清地主家庭,家境优越,从小接受传统儒家思想教育,有一颗爱国、救国之心。后获得清廷公费留学日本,在日期间,接触到新民主革命思想,并与孙中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意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救国。回国后,黄兴积极投身到民主革命事业。在国内各地奔走,策反革命分子,组织多起武装起义。

黄兴的革命思想带着强烈的个人爱国情怀,不看重个人名利,注重军事实干。而孙中山从小接受的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教育,注重精神传教。黄兴对孙中山一直是抱着敬仰、尊敬之心,武昌起义时,黄兴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

孙中山在国外进行思想游说,黄兴主动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并提议不需要投票选举。革命胜利后,又推辞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元帅。黄兴的实干精神已经发挥到极致。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格局重新洗牌。

黄兴弃孙而去后成另一组织领袖,影响巨大,革命筹钱富商只认黄兴

02 革命果实被窃取,政治理念不同奔东西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擅于笼络人心,用金钱收买官员,排除异己,掌控军队,想着要复辟封建君主帝制。眼见革命成果变质,孙中山决定讨伐袁世凯,而黄兴主张法律解决。

黄兴领兵起义经验丰富,他明白当下的局势,袁世凯掌握了军队,并且收买了大批官员,革命党讨袁并无胜算。而孙中山坚持讨伐,最终黄兴还是妥协,并担任“二次革命”的领导者,可惜,革命还是以失败告终。

革命失败后,孙黄二人逃亡日本,真正的分歧发生在革命失败总结会上。孙中山指责黄兴用兵犹豫不决,导致错过最佳战机;加之革命党内人员思想涣散,忠诚度不够,才被袁世凯利用收买。孙中山认为加入革命党的人必须按指模,并宣誓效忠孙中山先生。

而黄兴认为革命的理想就是为了追求民主革命,按指模宣誓跟“独裁专制”又有什么区别呢?这违背了最初的革命理想,黄兴严辞拒绝加入这样的革命党,并弃孙远赴美国。

政治理念不同导致黄兴这位革命挚友弃孙而去,但无关二人品格,毕竟他们俩从小接触的思想启蒙不同,革命起义初的路数也不一样。离开的黄兴没有诋毁、抱怨孙中山,仍视孙为领袖。

此时的黄兴既无力改变革命党内思想分裂的状况,也无法说服孙中山,更不可能独立出来对抗孙中山,而他们共同的敌人袁世凯还在密谋称帝。

其实,早在革命胜利前期,孙黄二人就已有诸多矛盾。孙中山主张国旗使用“青天白日旗”,黄兴则推崇“井字旗”,象征民主的社会主义。僵持之下,最终,黄兴让步,并道出了原委: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何必为了一面旗帜与先生争执呢?

黄兴弃孙而去后成另一组织领袖,影响巨大,革命筹钱富商只认黄兴

03 成立欧事研究会 为革命握手言和

黄兴在革命民党内没有拉帮结派,反对搞个人崇拜追随行为。但他的离开还是在革命党内引起了一波动荡,很多支持黄兴思想的革命党人选择追随黄兴前往美国。他们在美国成立了另一个革命党组织——欧事研究会,形成了足以与革命党对立的组织,推举黄兴为他们的精神领袖。

欧事研究会的成员希望与孙中山的革命党分庭抗礼,最终成为一家独大。黄兴清楚意识到欧事研究会有这个实力,但这种局面只会重蹈太平天国的覆辙,对革命救国没有半点益处。随后,黄兴率领欧事研究会在美国从事宣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

黄兴的革命思想在当时的富商华人圈里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他对外宣称自己脱离孙中山,并非是要独树一帜,与孙对抗,领袖只有孙先生一位。

而自己领导欧事研究会在美国的宣讲筹款活动,主要是让世人清楚了解目前中国的现状,更是奉孙先生之命来传达他的民主思想。

由此可见,黄兴是一位原则性很强的领导人。若他真与孙中山对抗,以他的实力和影响力,未必会失败。黄兴早在创立同盟会期间,就多次成功地组织起义、宣传革命思想、筹款。他的实干能力都是落实到最终目的上的。革命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团结一致,才能共同打击敌人。

随着国内局势越来越紧张,袁世凯密谋恢复帝制的野心路人皆知,远在美国的黄兴和欧事研究会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他们决定回国和孙中山的革命党联合,共同抵抗袁世凯。终于,阔别多年的孙黄二人再一次因为共同目标握手言和。

黄兴弃孙而去后成另一组织领袖,影响巨大,革命筹钱富商只认黄兴

可惜,黄兴的身体因多年奔波,已经留下很多病根,回国没多久便病倒了,当时很多富商因为黄兴的声望而捐款给革命党,黄兴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黄兴病逝后,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丧礼,革命事业仍需继续前行。

黄兴从始至终都是极力维护孙中山,奉孙为领袖,即使政治理念不同,也没有起反抗之心。随着二人分歧的加深,黄兴除了离开,并没有其他选择,否则,只会使矛盾升级,影响革命大局。

他有自己的革命理想,坚持自己的原则。他更是顾全大局的清明之人,只要时机成熟,为了共同目标,仍然是可以并肩奋战。黄兴一生,光明磊落,这在革命时期,又有多少个领导人能做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