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發出2條“禁令”,2020年3類人儘量別買房,5年後或“站崗”

2020年的樓市,以一種任何人都想不到的方式展開了。

在1個月之前,市場洋溢著樂觀情緒,從去年10月份開始,從一線的廣州、深圳,到新一線的南京、天津、成都,再到三四線的地市和縣城,都紛紛出臺了寬鬆措施,要麼是買房門檻降低,要麼是買房送補貼。

加上彼時央行剛剛出手降準,還有一系列公開市場操作釋放流動性,似乎政策面和資金面都支撐房地產再走強一波,小陽春的預期也在情理之中。

沒成想,一場突如其來的事件,讓整個市場陷入了“停頓”。

比如,全國60多個城市關停了售樓部,絕大多數省市不再開工,恆大將復工時間延遲到2月17日,同時,全國1246個項目在2月20日前不得開工,全國1040個售樓部在 2月20日前不得開業。

有專家預計,按照樂觀估計影響全年銷售4-5個百分點,如果再延到3月份,可能就要影響到10個點左右。

樓市發出2條“禁令”,2020年3類人儘量別買房,5年後或“站崗”

這樣看來,2020年的銷售總額很可能回落到2018年15萬億左右的水平,也就意味著,2019年有可能成為地產行業銷售的歷史峰值年。

除此之外,樓市發出2條“禁令”,也可以說是2條“新規定”,購房者也要注意。

1,央行在上個月宣佈,上線了第二代徵信系統,假離婚、高槓杆、併發申請首套房貸款等手段,已經行不通了,這是2020年樓市最大的背景。

2,如上文所說,受短期特殊事件的影響,全國大部分省市都暫停賣房,市場流動性降到了“冰點”。

如果說第一條“禁令”影響的是高槓杆購房群體,那麼第二條“禁令”,直接讓樓市丟掉了流動性,買賣賺差價的空間已經沒有了。

如此龐大的市場發生變化,必然會影響我們每一個具體的購房者。

作為普通人,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樓市?今天我們就從購房者的角度出發,來討論這個問題。

筆者認為,在2020年,房地產景氣度出現下降,3類人買房或吃虧,5年後可能“站崗”。

第一類,購房槓桿(月供佔可支配收入比例)高於60%的人。

樓市發出2條“禁令”,2020年3類人儘量別買房,5年後或“站崗”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購房槓桿怎麼計算?

按首付比例算?3成首付,3倍槓桿,看起來確實不高,更別提二套房4成首付,南京這樣的城市動輒八成首付,表面上看,銀行是不可能出現壞賬的。

但是,大家捫心自問,現在哪家哪戶買房不借錢?又有誰的首付不是七拼八湊的?如果是借親戚朋友的還好,信用資金、小貸、消費貸、經營貸繞道做首付的案例比比皆是。

這些錢,比月供還款壓力更為緊迫,隱形的購房槓桿非但沒有降低,人情、短期借款利息、房貸本息的壓力下,槓桿是失真的。

我覺得,應該按房貸佔月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來算。

比如,小王月入2萬,看起來不少,可家裡就他一個人上班,還有兩個孩子要養,去掉孩子的學費輔導班、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消費,包括車貸、旅遊等支出,可支配收入能達到1萬就不錯了。

假設小王剛買一套150萬的房子,首付50萬,等額本息30年,利率5.88%,月供6000元左右,他的購房槓桿就是60%,這還沒有算他的首付是不是借錢了。

當然,所有的前提,是小王不能失業,收入要穩定,否則就是斷貸斷供。

而2020年,恰恰就是收入最不確定的一年,做銷售的,開店的,開公司的,做後勤的,誰敢保證能像以前那樣“歲月靜好”?

第二類,手裡持有三四線2套以上房產的人。

三四線不適合投機,這一點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反覆重申過了。

當然,全國有幾百個地市,幾千個縣城,保不齊會出現類似2019年的臨沂、洛陽、平頂山、唐山、紹興,一年漲個30%也不奇怪。

樓市發出2條“禁令”,2020年3類人儘量別買房,5年後或“站崗”

但是,這些城市上漲的概率有多高?

根據證券時報的統計,在2019年,99個城市房價回落,大部分以三四線為主,其中清遠、肇慶、瀘州、資陽房價下跌10%以上。

在上千個地市和縣城裡押注,房價漲的概率可能只有1%,而下跌的概率可能高達90%。

正因為三四線的基數大,且大部分城市沒有“稀缺性”,教育、醫療、區位、交通都平平無奇,持有房產的風險才更高,這是一道再簡單不過的數學題。

因此,三四線只有自住屬性,沒有“賺差價”的屬性。

假如你從小都在三四線,人脈、關係、朋友都在那裡,回家找個安穩的工作,再搞點副業,1套房子足夠了,一家人其樂融融,再合適不過。錢攢夠了,可以考慮去一線和新一線買房。

假如你的財富都沉澱在三四線房產裡,尤其是2015-2017年買在了“山崗”上,持有2套以上房產,5年後極有可能因為流動性的原因“賣不動”,今年只適合減持,不適合增持。

第三類,屬於“倒金字塔式”家庭結構的人。

什麼叫“倒金字塔式”家庭結構?

舉個例子,“421家庭”模式,一對獨生子女結婚生子後,家庭結構組成:4個父母長輩、1個小孩和他們2人。兩個年輕人要負擔起4個老人的養老重任和至少一個孩子的家庭壓力。

真正讓人擔憂的是“八四二一”的家庭結構。

樓市發出2條“禁令”,2020年3類人儘量別買房,5年後或“站崗”

顧名思義,指的是八個老人、四個父母、一對夫妻,一個孩子,隨著00後們逐步進入婚戀市場,10年後,他們普遍到了20-30歲,有的是而立之年,需要賺錢養家,有的是走出校門,懵懵懂懂之中,就要背上重擔。

統計局前段時間發佈了2019年的人口數據,新生兒數量繼續下降,二胎佔比已經達到了57%!

二胎佔比達到6成,意味著有意願生娃的家庭年齡普遍偏大,靠的是二胎政策的放開。頭胎佔比只有4成,說明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們不想生了。

對父母來說,孩子越少,生活質量自然越高。對孩子來說,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吃喝無憂。

但是,對全家人來說,將所有希望都寄予到一個孩子身上,養老的壓力空前巨大,對20年以後長大的孩子而言,既不公平,也不現實。

所以,屬於“倒金字塔式”結構的家庭,2020年最好別買房。

原因在於:一孩家庭以後要繼承的房產只會越來越多,養老的壓力只能由他自己扛。

要知道,我們這一代人,缺的是房子,但不缺親情。孩子這一代人,不缺房子,缺的是兄弟姐妹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