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汽車產銷量創七年來新低,中汽協:全年形勢不容樂觀

新冠肺炎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起碼從1月份的銷量來看,疫情不能全然“背鍋”。

受客觀因素對數據統計帶來的影響,2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一份1月銷量“預計”成績單。數據顯示,1月汽車產銷預計分別完成178.3萬輛和194.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別下降24.6%和18.0%。據筆者對比往年銷量發現,這一數據或創7年新低。

1月汽車產銷量創七年來新低,中汽協:全年形勢不容樂觀

其中,乘用車產銷降幅大於汽車總體。1月預計分別完成144.4萬輛和16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7.6%和20.2%。商用車情況比乘用車樂觀,1月預計分別完成34.1萬輛和32.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7.8%和5.7%。

受補貼大幅退坡影響,從去年7月開始一路下坡的新能源汽車則遭遇“七連降”。1月產銷預計分別完成4.0萬輛和4.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5.4%和54.4%。其中,乘用車產銷預計完成3.5萬輛和3.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6.3%和54.5%;商用車產銷預計均完成0.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7.4%和51.7%。

對於1月銷量的“慘淡”,中汽協認為,1月有效工作日為17天,較去年減少5天,且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已臨近春節,因此有效工作日的減少是影響1月銷量的主要原因,疫情的影響較為有限。

那麼此次疫情究竟會對汽車行業帶來多大的影響呢?

1月汽車產銷量創七年來新低,中汽協:全年形勢不容樂觀

“短期內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將受到巨大沖擊,零部件供應體系被打亂。從長期來看,疫情的‘蝴蝶效應’會逐步顯現,或將影響未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為。

通過對國內300多家整車企業及零部件企業反饋信息統計分析,中汽協認為此次疫情將主要從五大方面帶來影響——購車需求和消費能力短期內明顯下降、企業生產進度受阻、出口困難增加、中小企業資金鍊斷裂隱患加大、企業應對標準法規的難度大幅加劇。

比如在生產端,據統計,受疫情影響,延遲復工導致企業較往年平均少開工7-11天(湖北地區更久),多數地區還要求人員返回工作地後居家觀察,進一步推遲復工節奏。按照企業少開工10天計算,預計將影響行業產量超過百萬輛。“如果停工時間進一步延長,2月份產量影響將進一步擴大。”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

1月汽車產銷量創七年來新低,中汽協:全年形勢不容樂觀

另一方面,在銷售端,疫情不僅直接導致線下購車人流驟減、經銷商生存困難,汽車及零部件產品的出口也連帶受到影響。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71個國家發佈了對我國的入境管制措施,這不僅阻礙了車企開拓海外市場的步伐,也加大了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的難度。

目前,由於疫情帶來的零部件供應短缺,已使得現代、雷諾、日產、FCA、捷豹路虎等多家跨國車企的部分車型及海外工廠不得不停產。另外,特斯拉、捷豹路虎母公司印度塔塔汽車等車企還發出了利潤預警。

“本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短期影響大於2003年的非典,對於本來處於調整期的汽車行業影響更大。”中汽協綜上分析認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將對汽車行業一季度的運行情況影響巨大,行業產銷量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1月汽車產銷量創七年來新低,中汽協:全年形勢不容樂觀

中汽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疫情的出現也將進一步加速汽車行業的優勝劣汰。

好在,中央、各地政府已相繼出臺經濟保障政策等各項措施,幫助企業走出困境並催促復工復產。目前河北、安徽、北京、上海等超過19個省市,已累計發佈超過69個經濟支持性政策,同時車企們也紛紛出臺了經銷商扶持政策,產業鏈上下正在互相扶持共渡難關。截至2月12日,在183個整車生產基地中,已有59個基地開始復工復產,佔32.2%。

另外,鑑於此次疫情對私家車消費帶來的刺激,中汽協預計疫情結束後,抑制的消費需求會在短期內得到釋放,汽車市場將會迎來一波短暫的消費高峰,全年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但全年汽車市場發展形勢仍不容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