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農民在外打工,自己的田地荒著也不給別人種植,你怎麼辦?

用戶5872685373423


強烈建議每個村成立一個合作社,農民閒置土地入股分紅,由村委會帶領組織下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和養殖,有能力外出打工的也能分紅,就業困難的留在合作社協助種植和養殖,每戶統一實行帳戶一卡通,由國家監督分紅情況,書記和村長作為主要責任人,這樣可以解決農民養老問題[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


新型農業合作社777


如果是我,鄰居家有人在家的話而他們接受的情況下,我會給他們種。

第一:這是一種鄰里間感情的紐帶。也是自己的退路,哪怕你在外多年不回家,在你突然回去一次時,你可能會看見你家的門房前一片落葉都沒有,為什麼因為鄰居感恩的心啊!他們看見髒了直接就給你掃乾淨了……這是真實的,我爸爸媽媽在山上的老家就是這樣的,隔壁一家人都去外面打工了,過年的時候才回家一趟,然後他們家和我們家的挨著的,隨時我媽媽掃地時直接就把他們家的院子屋簷下一起掃了,還有他們家還養了一隻貓,它主人走後直接就在我們家吃住了[微笑][微笑][微笑],然後他們家有人回來時,爸媽就會很熱情的叫他們來咱家吃飯,過年時回來我媽還會給他們兩隻雞還有幾十斤大米,然後他們也會給我爸媽帶一些東西回來,看看這樣是不是很親切啊!人都是相互的嘛!相當於只是沒有進過他們家,其他的只要是我爸媽能為他們做得都幫忙做了,爸媽說這是相互信任嘛。

第二:把田給鄰居種其實對自己很有意義的,人看到的今天看不見明天,誰知道明天會怎樣。如果你在外好多年後覺得想回家了,又或者年齡大了想回家養老了,那麼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回家想種田了,然而你的田被鄰居打理的乾乾淨淨而還肥沃了,你說一聲人家也就還給你了,你就不用去開荒直接就可以種莊稼了不好嗎?看著自己家也不是荒草重生落葉成堆,一回家就有家的感覺不挺好嗎?

所以可以的話,不做也沒收成,還不如給人家做,這也是做人……其實偏遠地區的老百姓都是很淳樸,相信我沒錯的[微笑]







小名超哥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首先我也是農村人,但很少看到說家裡的田寧願荒廢也不給別人種的,因為俗話的說好:沒有耕得壞的地。如果你家的地很久不耕只會長更多的草,而且地也會越來越硬,土裡的營養也會慢慢流失。就像我家的地一樣,因為常年在外打工,家裡的親戚也很少有在家種地的,等過了幾年想回來種地的時候,土地早已變成荒田用人力已經耕不動了,只好請挖機來挖。

現在雖然農村人也很少會在家種地的,但如果家裡的地不種的話基本上會讓給別人種,實在沒人種也只好讓它荒廢,只不過田就會慢慢變成山林。





小豬仔奔奔


我是愛茶者九號,一位來自於湖北恩施地區的農民,想要了解更多農村趣事和農業種養殖技術,請用您發財的小手給我點個關注!

題主所說的是現在農村農民生活的事實,前者是因為當前農村掙到的錢不能夠滿足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開支,後者是因為自家的自留地還是自己打理最為放心。我們村子裡絕大多數年輕男農民都選擇外出打工,家裡留守的女人和老人成為種地的主力軍,但因為她們力氣和經驗比不上男農民,根本無法完全打理好所有的自留地。我作為一名在農村生活了幾十年的農民,如今靠著種養殖與網上銷售相結合,過著屬於自己的農民生活。

農村裡的小循環

和幾百萬恩施農民一樣,我們家也是那種農村自給自足的小循環:家裡種植有玉米、土豆、紅薯等糧食作物,這些作物成熟後用來餵養年豬、土雞等家禽;家禽產生的糞便經過堆熟等處理後又當做有機肥還田,種養殖所得到的農產品通過網上銷售賣給全國各地的農民。當然因為自身所種養殖的特殊性,在每年夏季到秋季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無收入期限,這段時間就會去做些別的事情。

其實這種模式在我國農村地區都很常見,一方面糧食餵養牲畜、家糞還田等,可以節約不少的種養殖成本;另一方面農民朋友們對這方面都很熟悉,能夠達到切實提高收入的目的,改善農村農民的生活。當然這種模式的循環,使得一部分像我這樣的農民只追求著安慰的日子,不圖改變,其實也有一定的不足。

對於我們這種新時代或者說第二代、第三代農民來說,種地不僅僅是種地,更是獲得更高收入的媒介。現在不少三農自媒體的興起,正是因為大家都看到了三農領域內豐厚的利潤,不過也希望大家能夠保持住內心的那份純真。

自己的看法

現在很多人都在發表種地不掙錢和無人種地的言論,我覺得其實完全不必要有這方面的擔心。因為咱們農村也在不斷髮展,農民們也希望能夠有著更高的收入,於是散戶放棄土地是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然選擇。但現在農村種地是朝著集約化、規模化和工廠化的方向發展的,那些真正有技術和規模土地的專業農民,他們是能夠通過種地獲得不菲的收入,也能夠滿足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農村很多老農民對土地都有著情結,於他們來說,更是把土地當做自己的家人來看待的,所以才捨不得把土地給其他農民來種植。外出打工者也並非不回到農村,他們當中也有不少人給家裡女人、老人打錢,讓他們花錢請人種地,這個時候種地也不似為了掙錢,而是希望能讓家人們吃得健康。

最後還是想說:土地荒著也是別人的事情,我們這些局外農民是沒有權利去管的,當然如果對方真的把給我種,我也還是會種植些小菜。雖不能起到改善土壤的作用,但不至於讓它荒著。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現在農村和以前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我們不能一直拿著以前的思想來看待現在農村生活,時代在改變,農民也應該有所改變,只要不忘記心中的根就行了。


愛茶者九號


這種情況在農村多的是,主要是種地收入不高,只能維持生活,沒有廠礦企業,農民也有希望和理想,怎麼去實現?都外出打工了,土地沒有人種,地裡長了草,所以造成良田就變荒地了。

1,土地雖說是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可現在改革開放了,為了家庭和家人以後生活的更好,大多數村民選擇了外出打工增加經濟收入來補貼家用,

2,關鍵是種地又苦又累,一年下來累死累活的也攬不下幾個錢,外出打工1至2個就夠一家人全年的生活,所以都選擇了不種地外出打工。

3,在農村或者偏遠地區,沒有廠礦企業,沒有開發潛力,土地是分產到戶,賣地沒人要, 甚至送給別人都不送不出去,自己又不種,沒辦法只能讓良田變荒地啦!

4,我和他們一樣,選擇了外出打工,把土地交給了父母,由他們自由管理,我分文不取(這也不是長久之計)。

由於種種原因,農村出現這種現象屬於不正常現象,時間長了問題會很嚴重,我個人認為,希望國家出臺更優惠的惠民政策,縮小城鄉差距,增加廠礦企業,農民真正體會到國家政策的溫暖,我想農民大部分人也不外出打工了,會重操舊業,過著男耕女織,有班上有地種,家人在一起的日子,那才是有滋有味農民想要的生活。(只是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迎風飄揚779


有的農民在外打工,自己的田地荒著也不給別人種植,你怎麼辦?

田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自古以來,絕大多數農民都靠在田地裡種植農作物生存。解放後,國家把田地分產到戶,在很大程度上,讓農村的老百姓為解決吃飯的問題,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進城進廠打工,不再依靠種田種地為生。那麼,他們的田地怎麼辦?

我們村,基本上年輕人也是在外地打工或經商,村裡田地多,留守的老人們,能種植的田地有限,確實很多偏遠一點的田地,便顧不上來,只能任其荒蕪,所以現在在村裡隨便走一走,你都可以看到長滿雜草無人耕作的田地。如下圖:

人們進城、出外打工了,自己的田地,有些人寧願荒了,都不願給別人種植。這種情形在我們村很多。主要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首先,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很多人隨著務工或做生意,生活條件變好了,而種田,從內心講,絕大多數農民真的不掙錢,甚至辛辛苦苦下來,倒貼都有,所以,有些農民便把田地看的不太重要了。但出於人的自私心理,你要他把田地送給別人種,他就不樂意了。

其次,有些農民雖不想讓田地荒蕪,但送給別人種植的話,又有不少顧慮。我村就有人,因一家都進了城,然後把自己家的田送給別人種,結果幾年下來,好好的良田被人家接手後,搞成了雜草園,以後想恢復都成問題。為了田地被破壞糟蹋,兩家人還鬧的不可開交。所以,很多農民讓田地荒著,也是怕和接手種植的人產生糾紛。再說,在我們村,山野中四處的田地,給別人種植,按當今的行情,人家種了你的田地,每畝一年能給你一兩百塊錢都不得了了。所以,人們也不在乎把田地轉給他人去掙那幾百塊錢,寧可荒著。

我家的田地,離家稍遠點的山坡梯田,也荒了好多年了。其實,我是想把那些田地送給別人種植的,卻沒人願意來耕種。交通不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這些梯田,種植的話費時費力。所以,就算無償讓別人去使用,人家還嫌棄。我們不在農村,也就無瑕顧及。還好,老父親好多年來,年年會去退耕還林種點杉樹,而今,也初見成效,四處綠木蔥蔥了。見下圖

看的出原先農田的模樣來嗎?😊


德哥在鄉村


您好,我是青楓亭記。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關於:外出打工的農民,自己的田地寧可荒著也不給別人種的問題。

這種情況有很多種,我的回答是:

一、在外打工的農民,一般都是全家都在外邊,家裡邊沒有,但是家裡邊的親戚有的在家,像是給了A親戚種,B親戚會怎麼想:我給你家關係那麼好,你出去打工了,不把地給我種,還給了A,A家種地種的也不很好,給了我多好。像這種情況在老家還是會有的,所有來說誰也不給種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二、這種在外打工的農民,外邊錢掙的也多,也不在乎這點地錢,給別人種了或者不給別人種了,對我自己的利益沒有多大的影響,這種情況也會導致不給其他人種的。

三、外出打工的人,免於開口給了別人,打個比方:今年我出去了一年不在家,我把地給了你,你好心幫我種,而且管理的還不賴,沒有雜草,地還挺有勁,但是過了兩年我有回來,不在外打工,我怎麼辦,再開口給他要回來,礙於面子又顯的不好。你不需要的時候給了別人,需要種地啊又從別人手裡要了回來。這種做法是不是不太妥當。

四、比如外出的農民把地給了別人,外出打工的人長時間不回來,而種地的那個人一直都在弄,並且管理的體挺好,但是有企業來徵地,徵地的原因是因為看到種地人管理好,才考慮徵地,那麼被徵地的錢改給誰,是全部給了外出打工的人,還是由種地人掌管,好多事情都不太好清楚。

五、再就是有個原因,您本地沒有農業合作社的組織,不想把地親戚,想給了合作社本地也沒有,所有乾脆就荒起來吧。

六、有農業合作社,但是價格不合適,導致了外出打工人的荒地。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您,謝謝!


青楓亭記


自己田地荒著不給別人種,這種情況也許很少!就拿我這邊來說沒有這種可能。荒地是有規定的,誰荒地誰負責到時還要罰款。換作是你會把地荒掉嗎?就算沒有租金也不會讓他荒掉!給別人種也不會荒掉,或者有自己親戚種更好,反正你在外打工又顧不了自己責任田。一般來說地好別人都會給租金,有些地另散又不好也不會要租金。如果沒有外地人承包給本村人種,租金多少無所謂,我這裡是好地和差地一起給他種。到時荒了地留他負責,雙方說好沒有意見就按照以上辦事!我們在處打工也放心,再也不會得到把地荒掉吧!有人說不給租金寧願把地荒著也不給他種,別人也不可能不給租金,不給租金別人也不會種你的地。不過只有租金多少的問題!萬一沒有人種我寧願不要租金,只要地不荒著回來以後自己要種也方便。大家怎麼認為呢?


專長古玩


如今是一個改革開放的年代,很多農村人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大部分人都在農閒時節出去打工,這即順應了時代的發展,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是一舉多得的大好事。可是,有些人出去打工,卻把自己的土地荒廢了,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首先,珍惜土地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我們國家本來就土地資源匱乏,我們把土地荒廢就是一種犯罪。其次我會把土地轉讓給別人,別人還能給一部分承包費,這樣即不荒廢土地,又讓自己有點收入,是利人利己的好事。其三如果自己經濟條件允許,可以把自己的土地讓自己的親戚,鄰居免費去種,這樣即友好了親情,和睦了鄰里關係,又不荒廢自己的土地,何樂而不為呢?不知我的建議是否能對你有用。


新農村新觀察


農村老人常說;“荒田無人耕,一耕有人爭”,這句話正好詮釋了樓主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在農村,好多村民都不種地,去城市打工賺錢了。 原因是在農村種田一年到頭累死累活也賺不了幾個錢,種糧掙這點錢,有的農戶還不夠一家子一年的生活開支。 不但錢少,還累人,而在城裡打工,一天下來,少說也有一二百元,儘管也累人,但錢又比較現,農民就是幫工地做小工一也有150――200元(今年一百多斤稻穀賣125元),想想可買多少斤糧食了。如果在農村自己種一年一畝田才千斤左右。並且一擔糧食又要流多少汗水。所以說,在現在的農村,好多田地都荒蕪著,田裡雜草長齊腰,有的還象荒山似的長出了蘆葦,樹木,幾米高的了,象這種田地,如果要重新耕種的話,就象開荒一樣要花廢好多勞力了。

而現在農村的老人家,上了60歲以上的,去外面打工已沒工廠要了, 就是想做點小工,包工頭也不敢請,這樣,老人們平曰裡的基本生活開支沒什麼可保障。而且,村裡上了60歲以上的老人大都閒不住。

農家人農家事村裡就有好多這樣的老人,種了自己的畝八責任田外就會幫右鄰右舍幫忙種上一二畝田地,開始不要什麼地租什麼的,只要不荒了田地就行。

就如村裡有一個老人,今年68歲了,前年好心,幫他鄰田種了2.6畝水田,開春時由於鄰居家的水田荒蕪了幾年,田的蘆葦就一二米高,耕地時就象重新開荒一樣,才把那些蘆葦搞清,把土地深挖了一遍,種上了雙季稻, 那兩畝多水田一年下來,也收到4千多斤多斤稻穀

到了年底,老人那鄰居看到就不幹了,第二年開口就說要每畝300斤的的地租(稻穀)這很明顯就是眼紅。

沒辦法,老人一算,划不來,就這樣,辛苦開荒出來的田地,種一年就不種了。以前荒在那裡的時候,就沒人種。

在農村很多這種情況。就是見不得別人好。他自己能種嗎?70多歲的人了,即使能種,能種得這麼好嗎?正應了這句老話“荒田無人耕,一耕有人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