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打工有出路嗎?

52加油


打工?對於這個具有時代感的名詞來說,一百個人可能有一百種看法,一千個人可能有一千個定義。但總體上來說,打工是受僱於人,廣義的打工者是工薪族的代稱,狹義的打工者則是離家千里、身在外地做最基層工作的那些勞動者。

打工者也不都是沒有出路,前幾年不就有“打工皇帝”的稱呼嗎。但是,對於絕大多數打工一族來說,最多的還是艱辛、無奈、困苦。打工有出路嗎?原則上,是真的沒有什麼出路。但是打工又是一種渠道,一種出路的積累,打工者不一定永遠是打工的人。

打工,對於這個再熟悉不過的名詞。我們到底如何認識它,到底如何界定它到底是什麼?到底如何看待這個名詞背後特有的本質?

打工是一種勞動付出,但是它不同於老闆的勞動付出,不同於商業人士或者其他機構人士的付出,打工者的付出就是商品,是以自己的腦力或者體力勞動輸出的結果為交換物,來換取自己希望的利益。

1.打工的本質體現一:價值不對等

打工的本性是付出勞動,得到勞動結果,但是打工者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付出的實際價值遠大於自己獲得的回報。這是由企業的利潤追求決定的。

作為企業,他們的投資特徵之一,就是投資收益必須大於投資成本。在人力資源方面一樣如此,作為人力資源投資的核心領域之一,打工者的利益回報,一定要小於其實際價值貢獻。否則企業將沒有生存的空間,市場將失去其最基本的活躍主體。

對於打工者來說,這意味著自己的付出與回報永不對等,永遠不要指望小的付出大的回報。

2.打工的本質體現二:打工者居於層級弱勢

什麼是層級弱勢?就是在金字塔式分佈的社會群體之中,打工者基本位於塔基的最底層。這一層級意味著人數多、資源少、競爭激烈。

一個打工者,本身收入空間就不大,而且居於人群密集度最高的最基層,意味著即使面對有限的資源和機會,都會有很多人競爭。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職場上彼此之間才出現相互傾軋和勾心鬥角的現象,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些在外漂泊的勞動者才不斷的更換自動場所,或者被迫接受自己不滿意的薪資。

居於底層意味著機會少、資源少、收入少。同時,意味著力量薄弱,想要突破很難。

3.打工本質體現三:打工的形式是生產力水平決定的

因為社會的發展程度有限,生產力水平還不夠發達,導致市場資源有限,以此為基礎形成僱傭制的勞動關係。

而作為基層的打工者沒有更好的機會,在生產力水平決定的生產關係的制約下,無法突破既定的現實。只有隨著生產力的更大發展,生產關係才能夠獲得更大程度的解放,工作關係也會慢慢鬆散化。但是,當前一點時間是暫時做不到的。

也就是說,打工這種體現當代生產關係的用工形式,受到我們實際生產發展水平的制約,暫時是無法改變的。

小結:

從總體上來說,打工是基於當道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產物,打工者難以擺脫基層競爭和價值不對等的現實,這也就意味著打工本身的出路是受到限制的。

既然如此,那麼打工是如何限制了打工者的出路呢?我們不否認極少部分打工者擺脫了打工的約束,但那只是不再打工而已。但是,最為打工本身的限制性並沒有因此改變。

相對於社會人群的總體來說,打工者絕對是居於弱勢地位的,而打工本身也基本上沒有出路。這不是打工者能力的問題,而是多種固有的因素促成的結果。

1.打工者的天然弱勢一:信息面窄

在當今社會,信息就是生產力,信息就是財富。一個人對於機會的把握、對於關鍵局勢的判斷基本上都是來源於信息。如果你掌握了更多的信息,意味著你有更大的突破可能,但是你的信息面很窄甚至不透明,就意味著滯後性和閉塞性。

應該說絕大多數打工者都處於信息閉塞狀態。即使一些做到較高職級的打工者,覺得自己信息量挺大,但是與企業的掌舵者或者商業人士來說,那點信息根本無法比較。

因為沒有較為充足和及時的信息通道(即使互聯網也不能夠起到真正的作用,因為泡沫型太強),所以無法掌握對自己有利的全面的信息,以致在自己職業、機會和未來路徑的選擇、判斷和重大事務的決策上有心無力或者侷限性很強。

事實上,相當數量的打工者除了對自己的工作比較熟悉,除了瞭解身邊的一點信息之外,對於社會、技術、商業、行業、政策等基本一無所知。

2.打工者的天然弱勢二:商業鈍感

什麼是商業鈍感?就是商機把握能力不強,就是對於市場和利益攫取的意識不夠敏銳。其實,商機的把握與市場的敏銳意識,並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大量商業經驗和市場沉浮中積累起來的。

對於打工者來說,其絕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本職工作上,而且都是以接受指令的形式進行規則化操作,根本沒有時間去進行商業思考,也沒有站在企業家的高度去斟酌商業的意識。固定的職業角度和被嚴重擠壓的時間,讓打工者根本不可能去把握什麼商機。

另外,從職責分工角度來看,絕大多數打工者,只是被安排從事某一職能領域的具體工作,沒有機會接觸市場和實際的上午操作,更不可能單獨面對市場與生意。

這一切會造成一種結果,那就是絕大多數打工者缺少商業意識和對於市場的敏銳性,也就是商業鈍感。

3.打工者的天然弱勢三:資源積弱

現代社會,幾乎所有的出路都需要一種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資源。什麼是資源?就是有助於你實現職業或者事業增長的資本和力量。只有資源積累的一定程度,一個人才具備了謀取更好未來的能量,才能夠突破自己的人生瓶頸。

而打工者,受到職業環境和職業習慣的影響,在人力資源上,大多隻認識周邊的同事,也就是和自己同一類的人,極少能夠認識社會上資源較為充足的成功人士;而一點半點的收入,也使得他們根本不具備充足的物質和資本;至於社會資源、市場資源等打工者需要突破的關鍵資源就更少了。即使有人偶爾掌握一點半點,因為自己的身份差異,也會導致無法利用這些資源。

所以,打工者普遍性資源積弱,使得他們無法以此謀取更好的出路,只能依賴打工持續的幹下去。就算哪些高薪職業者,年薪幾百萬又能怎樣,在商海之中根本經不起一點風浪。

小結:

積弱的資源、狹窄且不透明的信息以及難以改變的商業鈍感,使得打工者只能窩在原來的身份上不斷拼搏,卻難以謀得更好的出路。不是不想,是做不到。

如果從普遍意義上來說,打工不是一個人長期做的事情,因為打工沒有出路,等到年齡大了就會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積累,還要為未來擔憂。但是這不等於打工者沒有出路,只要努力,出路還是有的。

打工沒有出路,只是該種勞動形式的侷限性造成的。打工者有出路,是其社會性本質造成的。

1.打工者只考慮打工,沒有出路

如果你不是有編制的公務人員、不是教師等體制內工作人員,想要考打工做一輩子,其實是不現實的。就如同我上面所說的,你麼有時間、沒有資源也沒有機會去闖出更好的前途。

這一點,看看職場的現實就知道,員工一旦超過四十歲,基本上就不會有什麼好的機會了。除非去搬磚,但是體力勞動對於身體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一旦上了年齡也是力不從心。

在當前大多數企業沒有退休機制、沒有養老機制的前提下,打工沒有出路。

2.那麼,打工者如何才能擺脫打工的狀態,給自己爭取一條好的出路呢?

A.無論是從事何種工作,一定要提升自己對於時間的利用質量,不要浪費時間。

對於打工者來說,其實時間更為寶貴。如果在有限的時間內你沒有作為或者沒有謀取到自己的目標收入,那麼時間就是白白浪費了。

另外,要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儘量給自己爭取更多的學習提升、信息獲取和跨界參與的時間與機會。

B.注意資源的定向積累

一說起積累資源,很多人都會想到很多。奈何人的能力有限、圈子有限、目標也有限。與其撒網式積累資源不如瞄準一個方向進行定向積累。

這樣能夠增加一個方向資源積累的深度,同時也能夠抬高自己在該領域的個人影響力。對於個人後續突破是有好處的。

C.即使打工,也不要甘心居於底層,要力爭上游

不能說越是高的層級越好,但是,作為打工者,你離金字塔尖越近意味著掌握的而資源更多,機會更大、意味著個人的價值能夠更為合理。

千萬不要混日子,不要隨波逐流甘居平庸。一定竭盡全力向金字塔金靠近。只有這樣你才越有可能擺脫打工的侷限。無論是將來是創業還是做其他方面的工作,都會有更大的成功把握和為成功的可能。

小結:總體上來說,打工者的未來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打工不是終點,打工者的終點決定在打工的過程之中。

結論:

打工有出路嗎?打一輩子工沒出路,也不可能。但是打工是比較容易切入的一個路徑,在打工過程中進行有效積累,後續就可能突破;但如果你渾渾噩噩在職場圈子裡混,一開始就註定了沒有未來。

打工的出路是由其天然的本質決定,但是打工者的未來則是由他們自己決定。所以,打工不要成為你的目的,要作為你的過程,有沒有出路還是看自己。

更多職場觀點,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指尖視野”
本文由@指尖視野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或抄襲,侵權必究!


指尖視野


打工者是否有出路,看你的眼光和思路,看你如何對待打工期間的態度。有的人打工是為了賺錢滿足家庭生活開支,有的認為自己就是打工的料,也有的認為我打工賺的錢只能養活家裡,既使以後想改變,也沒那個本錢。這裡可以肯定地說,打工肯定有出路,這就要看個人對打工的認識。許家印也是打工的,董明珠先前也是打工的,這是商場上的大人物,不好比較,在這裡說個身邊的小人物打工者,這個小人物先前跟著哥哥在上海做鋁合金,也就是在哥哥店裡打工,每天拿著電鋸和羅絲刀組裝鋁合金門窗,這很平凡吧,但他在哥哥店裡做了三年。對鋁合金生意從進貨,用料到組裝,掌握了全部流程,自己拜別了哥哥,揹著行裝,帶著老婆來到一個地級市裡尋找店。開始小打小鬧,做點加工業務,積累資本,到後來慢慢地做大了,代理了興發鋁材批發業務,這一下就出現了質的飛躍,業務突飛猛進,一年下來就賺了五十萬,經過幾年的打拼,資本積累滾雪球地增加,廠家看到這個地方銷量大,又在這個地方增設分廠,這小人物又看到了商機,代理了本地的銷售權,本地所需興發鋁材全部由他批發,現在每年的利潤都在幾百萬之上,這小人物現在也揚眉吐氣了,剛開始買的吉利車,後來又換了現代,後來又換了豐田,現在的座駕是奔馳。這就打工打出來的老闆。無論你打什麼工,都有可能有出頭之日,這就要看你怎麼運作。


知秋144466680


雲之凡,你好,我是河南農村姑娘靜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回答之前我先講個故事。

故事有兩個主角,四川人和浙江人。

第一,我們先來說說四川人。

這裡的四川人並不單單指四川人,而是代表全國的農業人口大省,比如河南,山東,安徽等地。這些地區在改革開放之後就一直是勞動力輸出大省,數百萬數千萬的農民工兄弟湧向南方的工業城市,成為一個一線的操作員。這些操作員一干就是一輩子,很難有晉升的機會,也沒有學習提升的時間和條件,所以他們打了一輩子工,掙得錢勉強餬口,長期被資本家剝削,沒有積攢下什麼財富,所以他們的後代也沒有出路,只能走父輩的老路,繼續做個打工仔,祖祖輩輩無窮匱也。

第二,我們再說說浙江人。

當然這裡的浙江人不單單指浙江人,而是浙江江蘇福建廣東的沿海居民,他們在改革開放初期和內陸一樣貧窮,但是他們不甘於為別人打工,而是選擇做一些特別辛苦的小生意,比如:修拉鎖,修雨傘,磨剪子鏘菜刀等等,他們雖然很累很苦,但是小生意也是生意,他們鍛鍊了經營能力,豐富了頭腦,慢慢地從雲遊四海的小商人逐漸的開始返鄉開設家庭作坊,由家庭作坊發展成為工廠,他們的子孫後代就是富二代,繼承家族企業,管理著河南四川的打工二代。

總結,常言道:打工沒有打發財的。打工只能解決眼前的問題,解決溫飽以後,還是要居安思危,進入到自主創業的階段才行。只有這樣才能有長足的發展,否則只能落入祖輩打工的循環。








渃晴


打工有出路嗎?我來回答,當然打工不如意,但是做生意是有風險的,現在的社會,說錢好賺也好賺,說難賺也難賺,打工最起碼比不打工的要富裕點,掙不了大錢,但是零花是不會缺的,我現在經營著一個五金店,別人買我的東西,老公每天就在沒外面給人按裝,天天早出晚歸,我在家買東西,雖然說不出力,一天賺的錢還沒老公幹活掙的多,在家感覺正天跟閒人似的,有時也想著還不如出去打工,打工最起碼每天或多或少都有,老公有時也說,我要出和他搭擋幹活,一天也能掙幾百,可是家裡店門又不能關,娃放學回來又要吃飯,看著是錢,我掙不著,一唉,無語,只能在家待著我,









shishoufeng666688


打工有沒有出路,主要還是取決於個人的態度。如果你怕吃苦,不願多付出,甘願平平淡淡,只想幹舒服的工作,當然不會有出路。相反,不管你在哪個行業,只要肯吃苦、多學習、有想法,總會做出些成績。我有一個朋友,開始是騎著三輪給人送貨的,做了一段時間摸清門路,也有了客戶群,就自己代理產品,自己做,開個商貿公司,現在有四五臺車,代理多種產品,全市配貨。也是闖出自己的一番事業。所以,這個問題最終還是取決於你個人的態度。


孤gulang狼


我覺得打工也是有出路的。

這個要看是那個年齡段的打工者,先說中年的他們出去打工絕大部份都是生活所迫 家裡孩子上學.結婚.老人生病,這些都是需要錢的而他們年紀也大了又沒什麼文化只能去打工用自己的血汗去換錢來養家。

再者就是年輕人,既然選擇出門打工必然是因為家裡不太富裕才會選擇出門打工.想自己創業又沒有 經歷 資金 渠道 人脈。

如果說你不想一直打工下去 那你從剛開始就要想好你以後準備做什麼?我有個朋友他就是從飯店一個洗菜 切菜工做起的,用三年時間做到二廚現在他就自己開了個小飯店當老闆,剛開始肯定難 現在他就說比他打工強多了,所以你選擇去打工就要給自己定個目標,有了目標就要去努力奮鬥,同樣打工當你有了自己的目標你既可以攢錢同時你還擁有了經驗 渠道 人脈,這些全部擁有了你也就離成功越來越近了,既可以擺脫給別人打工的命運還自己做了老闆。

在此祝各位有目標的年輕人,加油努力 相信總有一天你們會出人頭地的。


勤奮的小祥


我是一名正在創業路上的創業者,我來給你分享一下,說實話,如果讓我選擇的話,打工能有個良好的收入,我覺得我會去打工,因為創業的路上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美好,拿我舉例吧,我之前其實是在廠裡上班的,因為不甘心這輩子碌碌無為,就想著做點生意,我拿著自己存的一點錢就開始了,因為自己不懂行交了很多學費,半年過去才開始慢慢好轉,中間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但是如果你有把握,有決心,我支持你創業,年輕人嘛,這輩子還長。


咘咘吧


有,但要看你是咋樣的人了,就我身邊好幾個人都是從打工做起的,人家現在都打工打出名堂了,我的一個小學同學,人家初中都沒畢業就出去打工了,我們省的飛機場招人,人家去了,就從一個打掃衛生的,然後到擰一個小螺絲的。在然後人家現在都是那的特術技工了,不管幹什麼都要用腦,用心學,把一件事專研精了,就離你要的不遠了!!


妮妮266354571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哪一個人不是從小做起的!

你說打工有出路嗎?有,肯定有,要不然出門打工的人會有千千萬!

我有一個朋友,已經和他媳婦一起在外打工十幾年了。每年,他們只在春節回家一次。

朋友曾經對我說:“我們也不想出門打工啊,可是孩子上學需要錢,父母身體不好需要錢,蓋房子需要錢,不出門打工行嗎?”

是啊,現在種地收益不太好,甚至有時會虧本,唉,想想真是難啊!

朋友夫婦倆很吃苦,只要能掙錢,幹啥都行。他們主要從事建築業,這大冷天的,他們還在室外高空作業,粉刷外牆。

朋友曾經說過,只要肯吃苦,外面的錢還是比家裡好掙。

如今,朋友的三層樓房已經蓋好了。他說再掙夠孩子的結婚費用,就不出來打工了,在家掙的夠花就行了。

朋友夫婦倆只是眾多農民工的一個縮影。他們的想法非常簡單,也非常實際,也很容易滿足。

朋友夫婦倆有自己的夢想,並不斷地為之奮鬥,成就了他們不一樣的人生,也書寫了他們人生的輝煌!





三位書屋


行行出狀元,打工者肯定有出路。

創業啥的我都不提了,二八定律都不算。

作為普通工作者,只要對工作用心。用心專研,用心思考,用心付出,用心學習,用心紮根,往往比很多做小生意的要賺錢得多。舉個常見的例子:我周邊有很多老鄉九幾年被迫外出打工,工地,工廠都有,幹到50歲有的人家裡房子車子啥都齊了,還都是全款。有的人確還是像湖裡的浮萍!我爸也是個典型的例子,九幾年家裡開支困難,被迫外出打工,因為文華水平不是特別高,就去工地上幹,因為工地隨時可以結工資,請假回家方便,因為家裡還有土地要耕種。剛出去那幾年吃的很簡單,從我家到城裡接近兩百公里土路,那時候是不通車的,我老爸他們都是走路去的,餓了啃紅薯,渴了喝山泉,那個年代的人做事真用心,啥都能幹,也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能吃苦。我老爸愛學習,經常跟著老一輩學習技術,我爸也常常調侃自己是“萬能師傅”,後來賺錢了,回鄉裡帶著鄉里的鄉親去工地幹,就這樣幹著幹著十幾年過去了。從勞工變包工,跟著自己接小工地自己做,收入也是慢慢增加。不一一介紹了,我老婆的長輩有一對夫妻,很多年前都進工廠了,小工廠,也是踏實肯幹,愛學習的主,現在兩個人月工資分別一萬左右,年終有分紅,每個月上班時間二十天不到。他們全是比較出類拔萃的,沒啥文華,但肯付出,願意學習。現在這一輩,愛學習愛琢磨的收入都不低,反而有很大一部分和無頭蒼蠅一樣,指望天上掉餡餅,啥時候能發個橫財,每天抱著手機滴滴答答的打遊戲,玩社交。這樣想賺錢,想提升,我看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