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醫護人員到底缺不缺口罩?搞清楚這個真的很難嗎?

今天早上在微博看到武漢發佈昨晚的微博:關於網友質疑醫療防護物資分配比例失調情況的說明:

一線醫護人員到底缺不缺口罩?搞清楚這個真的很難嗎?

簡單總結下:

1.網友說我們分配給醫院的物資太少,而分配給醫院之外的機構(各區級指揮部和管委會)物資過多;

2.但我們早有明確規定,所有公職人員均不能佩戴醫用N95口罩,因此不存在工作人員佔用醫療物資情況;

3.醫療物資都是由各區級指揮部和管委會根據需要進行二次分發,分給一線單位了;

老實說這樣的回應很難讓人信服。

這個邏輯是:我的程序是合法的,原則是正確的,所以結果當然是沒問題的。

但大家真正希望瞭解或者說在質疑的,恰恰是結果,是具體的數字。

微博網友@渥丹根據官方在@博愛江城微博公佈的數據統計:

截至2月10日,武漢紅十字會收到了1500萬隻口罩,僅發放了170萬隻口罩,佔比11%;以2月11日單日為例,共發放N95和醫用口罩360864個,其中發放給醫院之外的機構(各級指揮部和管委會)290604個(80.53%);一線醫院70260個 (19.47%)。(數據來源:武漢紅十字會官網)。

一線醫護人員到底缺不缺口罩?搞清楚這個真的很難嗎?

此截圖來自武漢市紅十字會官網《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放捐贈物資一覽表(2月11日)》,不知道東湖風景區新冠肺炎指揮部工作人員算不算公職人員,景區有哪些一線單位。

現實是,我們還是能看到經過實名認證的武漢一線醫護人員在微博求助物資:

一線醫護人員到底缺不缺口罩?搞清楚這個真的很難嗎?

有人說:現在所有醫院都缺,除非疫情結束,不然今天夠了明天后天還是缺。

因為每天都在消耗,N95全國日產60萬,經過環氧乙烷滅菌需要放置7-14天才能出廠,醫用防護服全國日產3萬件,然而光湖北一線醫護已經近20萬人,所以這真的就是產能問題,現在已經在努力擴大產能,疫情一天不結束,消耗類防護物資都不會是充足的。

但也有更權威的媒體說不缺。

2月13日,中國新聞網:發改委:已能保障一線醫護人員醫用口罩防護需要。

一線醫護人員到底缺不缺口罩?搞清楚這個真的很難嗎?

口罩到底去哪了?

有的說缺,有的說不缺;說是都分給一線了,一線卻還在繼續求援。

到底該信哪個?搞清楚真的很難嗎?

一線醫護人員需要的物資,主要就是N95口罩、醫用防護服、醫用防護鞋套、隔離面罩,因為這些是消耗品,且有相對更高的標準。

醫療物資從工廠到一線醫護人員手裡,涉及三個主要環節:生產和運輸環節、組織分配環節、使用環節。

即需求端、供應端、組織端。

關於需求端:

如何定義一線醫護人員?指揮部、社區工作人員算嗎?

目前湖北一線有多少醫護人員?醫生和護士比例是多少?

本地和支援醫護人員分別是多少?支援醫護人員物資是自己解決還是統一分配?

湖北省、各地市一天的醫療物資消耗量(需求)是多少?

關於供應端:

一線需要的醫療物資有哪些?目前最緊缺的是什麼?

主要產地在哪裡?目前的日均產量是多少?新增(後備)產量有多少?

產能增加的瓶頸在哪裡?採取了什麼辦法解決?

需求端和供應端都好統計清楚,關鍵是組織端。難在哪呢?

1.指揮部不是常規機構,是臨時成立的,沒有成熟的組織經驗;

2.要對接來自供應端和需求端海量的信息;

3.情況複雜且時刻在變化;

以上三點決定了,負責組織分配的機構(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應急及物資保障(社會捐贈)組)要有足夠強大的管理能力。

顯然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這一點。

該怎麼做好呢?

首先要有清晰的組織架構,有足夠高級別的人掛帥;

公告上說:“分配給各區級指揮部和管委會的醫療物資並非分發給工作人員,而是由各區級指揮部和管委會根據轄區內區屬醫院、各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門診、疑似病人隔離點等一線單位的疫情防控需要再進行二次分發。”

也就是說武漢市防控指揮部並不直接分配物資給醫院或其他需求單位(可能除了市屬醫院),負責直接分配的機構是各區指揮部和管委會,但實際上我們在武漢市紅十字會官網上看到的明細並沒有體現這一點,比如表格上同時出現了蔡甸區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和蔡甸區衛生健康局,既有東西湖區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還有東西湖區人民醫院,甚至還有曹操專車武漢分公司。

並沒有體現各區級指揮部和管委會的二次分配作用。

武漢市防控指揮部應該明確各區指揮部和管委會在物資分配上的職責,分配物資不該是紅十字會,雖然它可以作為統一的物資接收部門,但分配應該由市指揮部和區指揮部來做,分配後給紅十字會一份明細對照即可。

道理很簡單,各級指揮部才是直接對接需求端,而紅十字會對接的是供應端。

要有足夠高級別的人來掛帥,是因為現在大家都缺物資,物資就是生命;該給誰不該給誰,下面的單位級別有高低、關係有遠近,必須有人能鎮得住,而不是最後成了看關係和級別(很多報道此處就不提了)。

其次要有明確的原則和清晰的流程;

在醫療物資緊缺的大背景下,分配原則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出現物資緊缺時,是給醫院、社區還是指揮部?

指揮部到底有沒有需要N95口罩的人員,如果有是哪些崗位?

優先保障一線醫護人員物資,在各級指揮部分配資源時要體現出來,而不是一句口號。

醫院、隔離點、社區、志願者、管理/後勤人員如何申請物資,如何統計彙總,如何分配,這都需要建立清晰的流程。

最後要有完善的臺賬和具體的公示;

每天收到了多少物資?分別是什麼?

每天分配了哪些物資,去到了哪裡?

現有庫存多少?

是否每一件物資的出入都有臺賬?

各級指揮部能否建立臺賬並定期公示(尤其是各區指揮部的分配明細)?

既然湖北黃岡一個縣的捐贈明細中,一個雞蛋都能清晰記錄,上面的這些要求也不算過分吧。

一線醫護人員到底缺不缺口罩?搞清楚這個真的很難嗎?

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醫務人員確診病例1716例,佔全國確診病例的3.8%,6人犧牲。

不知道有多少是因為缺乏物資,在一線拼命的時候還要處於近乎裸奔狀態!

廣大人民群眾掌握的信息雖然有限,但眼睛是雪亮的。

希望各級指揮部能看到人民的呼聲,把自己缺掉的功課補一補。

這真的不需要多複雜的數字化管理和組織管理能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