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可俗话又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有道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出自《庄子外篇·胠箧》。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可俗话又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谁都知道孔子儒学提倡仁义礼智信,天天拿这些教化育人。道家庄子并不认为这些是正确思想,反而令社会动荡不安定。

庄子认为天地万物自然而生,它本来就是这样子,没有什么价值可说,你说“仁”,大盗盗去,你说“义”,大盗也盗去……盗到最后反之扮演“圣人”而害“圣人”。

其实庄子是对的,庄子早悟透人性,如果取消了这些道德的判断,每个人都遵循客观规律,那么也就没有了圣人,顺其也就没有盗跖。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可俗话又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可俗话又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出自《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父子竭力山成玉,弟兄同心土变金。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怪人不知理,知理不怪人。 未富先富终不富,未贫先贫终不贫。 少当少取,少输当赢!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蚊虫遭扇打,只因嘴伤人!欲多伤神,财多累心!布衣得暖真为福,千金平安即是春。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可俗话又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说的是吃饱穿暖的生活变得不思进取,从而放纵欲望滛念生;贫穷讥寒交迫的生活,就会产生偷盗的欲望。

现实确实如此,当人吃得饱穿得暖,住的舒坦,而这时的人因为清闲无所事事,就会因闲而生出许多想法,典型的就是寻求刺激,找乐消遣,有句话说:“男人有钱就学坏,女人学坏就有钱”,就是这个理。而当人在饥饿难耐之时,更不会再等待甜美可口的食物,如在处于又贫穷又饥寒交迫时,也就不会再考虑廉耻之心了,偷盗是必然的。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可俗话又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所谓贫穷在当今社会又该怎样去判定,怎样的情况下才算贫穷?

是吃不饱穿不暖,居无定所才叫贫穷吗?答案不确定。因为今天的贫穷,以过去旧时的贫穷是不可同日而言的,贫穷可分为文化及知识上的贫穷,思想与观念上的贫穷,修养与道德上的贫穷,物质与金钱上的贫穷及心理与健康上的贫穷等等,难道说人人脱贫了就没有偷盗犯罪了吗?显然是不会的,因为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进一步与发展又会产生新型的贫穷者,而人一旦有一方面的贫穷,就会有在该项上盗念的产生孵化。这似乎成为了永恒不变的真理,你怀疑这个逻辑吗?如果是这样我们也就能够很好的理解,“饥寒起盗心”这句话的中心思想了。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可俗话又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饥寒起盗心是因贫穷,富有是不是也有盗念?

人与人的贫穷与富有是从比较当中而产生的,所谓贫穷特指某一方面而言,比如有的人是物质上的穷人,而有的是精神和肉体上的缺乏者,再有的就是思想与道德上的穷人,贫穷各式各样,难道说偷盗的都是一无所有的穷人吗?显然也不全是,因为当今犯偷盗罪的所谓穷人,也并非吃不饱穿不暖,也并不是居无定所的人,他们当中也有物质和金钱上的富人,但是是知识与文化上的匮乏者。也有知识与文化上的富有,但是是物质上的贫瘠者。所以真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还要去偷盗,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人性的欲望与贪婪在侥幸与冒险。在侥幸与冒险这两位“保镖”的保卫下,去实施最终的占有。不可否认侥幸与冒险是人的天性属性,因为有侥幸的心理做支撑,所以才有了冒险的行动。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可俗话又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侥幸与冒险原来是欲望在作祟。

生活中人人都曾经有过侥幸,比如:侥幸躲过一场雨,侥幸登上了末班车,侥幸通过了一门考核等等,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过冒险,冒险是一种赌,更是一种赌徒心理,这种心理人人都会有,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这个胆量去实施,所以,这就合了“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这句话。因为偷盗本身就是,冒险与侥幸的产物,是欲望的驱动才有了偷盗的行为,而欲望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攀比心理在作祟。因为与人的攀比而生出了欲望,而欲望的成长又加重了人的占有欲,占有是满足欲望的最终形式。要知道自私与贪婪更是人的天然属性,是自私怀胎生出了贪婪,贪婪成长壮大后又自然而然生产出了毁灭,这就是欲望从生成到占有,而有序轮回的最终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