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中,不少诗人“诗兴大发”,这类诗对抗疫灭毒,有多大作用?

领袖诗人卢伟宗


在这场与冠状肺炎的战斗中,出现了值得

歌颂的英雄形象。于是,诗人就写出了歌颂英雄的壮丽诗篇。歌颂钟南山,歌颂李兰娟。充分体现了诗歌在这场抗疫斗争发挥的巨大鼓舞作用。

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新时代诗歌的生命力和用武之地。


冬日暖978


文为时而著,诗为事而作。身处肺炎中心的老夫岂能置身事外,掩耳盗铃?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拿笔作诗既是对病魔的挞伐也是增强世人的信心意志,作用么堪称软实力吧!

现与王安石“泊船瓜洲”和:

七绝,感谢日本小姑娘!

有诗为证:

楚汉杀毒肺病间,

东瀛募捐富樱山。

江川异域隔云岸,

日月同心散雾还!

又,与王昌龄“出塞”诗和:

七绝,抗击肺炎!

有诗为证:

疾发武汉政封关,

病染芸生命不还。

杏林回春德尚在,

长江困虎锁阎山!

注:杏林古时指医学。

又,与李白为杨贵妃作“清平调”诗和:

七绝,翁佳娜。

有诗为证:

美艳一身皓月容,

红霞万朵漫天浓。

捐资一万川江见,

济世千心楚汉逢!







老张335536


此次“抗疫”中,不少诗人诗兴大发。从网络上看,此谓非虚。

以往,比如“非典”时期,比如多次“禽流感”施虐时期,等等,都未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那么,为何唯独在此次抗疫中,却出现了这种“许多诗人‘诗兴大发’的情况呢”?

而且,此种“诗兴大发”,还不是一般的“诗兴大发”;从网络上看,简直可用“盛况空前”加以形容。

由此,还可再追问一句:此次抗疫中,诗人们的“诗兴大发”,何以如此“盛况空前”、如此“特别”呢?

按照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必然是因为此次抗疫中,发生了即“空前”又“特别”的特殊的事情。

此次抗疫中,确实发生了很多足可称作“空前”的事,但却只有一件事是即“空前”又“特别”的。

这件即“空前”又“特别”的特殊的事,就是在此次抗疫中,我们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日本国,在向我们捐赠了不少物资的同时,还附带“捐赠”很多古诗句。

此举真乃“真心可鉴”、“情真意切”、“含情脉脉”、“患难之中见真情”啊!

或许正是因了日本国友人的此种与过去(?)相较无以复加的热情的感染吧?我们的许多诗人便再也按耐不住,于是“诗兴大发”了吧?。

我们的诗人们如何诗兴大发,及他们的大量诗作,略去不说。尽管这些诗词中,确有许多佳作。

日本国友人的这些随赠的古诗句,诸如:“山川异域,日月同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等。反复吟颂、玩味这些诗句,便会发现,其实日本国友人总的最想表达的,是我国人民中间,我们的兄弟、姊妹、同志、同胞之间,我们相互常说的一句话:“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中国人的这句话,是一定不会向“外人”说的;勉强这样说了,也是一定会被认为是假意或客套,反而引得反感。

都是一家人啊(?)。可见日本国友人对我们是多么的友好,对我们的友谊是多么的伟大、深厚、无私和真切啊!

从网络上的一些评论文字看,日本国的捐物,特别是赠诗,妥妥感动了我国的无数大大小小的日本国的“中国友人”。有人用“感天动地”、“热泪盈匡”这样的成语,来形容日本国对我国的这次捐赠。涕淋之态,不可名状。

当然,对别人的帮助表示谢意,总归是无可厚非的。

不过,日本国当年地震、海啸等灾难发生时,我们不是也捐了不少吗?国与国之间,“礼尚往来”,外交需要使然。日本国的这次捐赠,我们用得着“特别“的看重和感激吗?

也罢。我却突然想起我亲身经历的一件无关紧要的、久远的身边小事。

小时候,我在同村有几个十分要好的玩伴。童真童趣,朝夕相处,不亦乐乎。

小伙伴们大多都有自己的玩具。我们时常各带各的玩具,合到一起玩。

但有一位小朋友,他从来不带自己的玩具来。他想玩时,从来空手空脚,只是凑来玩我们的玩具。

有时候,他一时兴起,还要霸占所有我们的玩具,只供他一个人玩。我们都只能眼巴巴看着。

他舅舅是村长,自己又长的结实,我们都不敢惹他。

长此以往,有的小伙伴便不高兴他总玩我们的玩具。他却说,都是一个村嘛;这些玩具是“咱们”大家的,又不是谁一个人的;大家的玩具,大家玩嘛。

更有时候,谁要是拿来比较新奇的玩具,只要他凑来看了,一定说,“咱们”的这个玩具真好,太好;我先拿回家玩几天,玩过就还回来。

然后他便反复把玩,连声吁叹,贪婪之心,溢于言表!

“咱们”的玩具;“咱们”一个村的,是伙伴儿;你爸爸给你买的玩具,与给我买是一样的!

“咱们的!……咱们的!“

凡被他拿回家的玩具,几乎没有再还回来的。

还真没拿自己当外人!关键是,他从骨子里认为,这些玩具天然都是“咱们”的!只要他想要,就应该归他!

有一天,我爸爸给我买了只口琴。当时,这在农村是十分稀罕的玩意。

我拿来口琴,小伙伴们争先恐后,正都试着吹。他也凑到一起,试着吹了一会儿,然后眼里就开始放光。

他把玩了好一会儿,始终不肯放手。后边的小伙伴干等着。

他一边把玩,一边啧啧称赞:“你爸给‘咱们’买的这个…这个太好玩了,咱从来没见过。‘咱们’和亲弟兄一样……你爸爸,说起来我还要叫姑父呢!”。

他这一称赞,他这一攀亲戚,他这一“咱们“,我便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这只口琴肯定再也拿不回来了。

我还是硬着头皮说,我家是我家,我爸是我爸,这口琴是我爸给我买的,这口琴是我的。

他说,是你的呀!你的不就是“咱们”的嘛。是“咱们”的,我就可以拿回家玩几天。

我说,不行,你不能拿回家!

他说,“咱们”的口琴,你能拿回家,我怎么就不行呢?总要有一个人拿回去保管嘛,我为啥不能拿?

我语噎。

他拿走了“咱们”的口琴。后来,这只口琴变成了他的。

从此,我最怕的事便是,一些生性贪婪的人,眼里放着光,一边把玩着你的东西,一边称赞,一边说:“咱们”的这个东西很好!很好!

他们只要一说出“咱们”二字,我便要心惊肉跳。

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是也!

故事讲完了。

莫名其妙的,我突然想说一句离题万里的话:众生之世,人人、邦邦之相互交往,风雨坎坷,几为常态;是敌是友,常须试目细辨。

日本国友人此次的赠诗,其中有一联,曰:辽河雪融,富士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这是想啥呢?这一联诗,怎么看都象是八、九十年前张贴于满州街头的一条宣传标语。

仍然莫名其妙的,我突然还想使劲的吼一嗓子:“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至于抗疫以来,诗人们“诗兴大发”的盛景,我认为对于抗疫来说,还是有些正能量的。

这(大多数情况)不但表现了我们面对灾难的从容和乐观,更表明我们的自信!

抗疫战斗,必于近期取胜,决无悬念!


老官坪農夫


改自一近代诗

新冠不要紧,

只要行动真。

杀了狂病毒,

还有负重人[加油]

。。。。。

改自文天详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春晚惊,新冠寥落四周起。

归期待发风飘絮,茫然环顾雨打萍。

国家号令毅然起,零丁洋里不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摘录韩愈的『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前面两首是籍改编与条友们共勉,共同对抗疫情,共同信心,共同为负重逆行者鼓劲[加油][加油][加油]

最后一首摘录是籍唐代诗人韩愈的『春雪』,给与所有人希望,春天来了,一切春暖花开,好事即将到来[给力][给力][给力][心][心][心][玫瑰][玫瑰][玫瑰][互粉][互粉][互粉][666][666][666][啤酒][啤酒][啤酒]


路过man


去年夏天,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向社会征稿一一"请你为武汉写诗"。到了时下,不需要征稿,更没有动员,全国各地为武汉写诗的人不计其数。

好的诗歌应该是战斗的檄文、进军的号角。既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又要反映现实、反思灾难。

在抗疫前期出现了一些广受诟病的诗作。如缺少最起码人文关怀的《仰望天空》,卖弄诗歌技巧的拍马之作《感谢冠状君》,甚至,某大佬级人物也早早的掺和进来,谄媚味十足。《光明时评》毫不留情地把他们归类为“另一种病毒",可见,这类诗作于抗疫而言有害无益。

还是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说的好,“至于写作,那是以后的事,而且我认为灾难文学的唯一伦理,就是反思灾难。


秋水长天H


大家好,我是零点拾韵,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诗词爱好者最多算是喜欢诗的人,离“诗人”的称号相距甚远,姑且称为“诗人”。关于题主的问题,我从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首先,抗疫与“诗兴大发”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作为诗词爱好者,随时可能诗兴大大,与是否“抗疫”无关。诗,有感而发。或保家卫国,或儿女情长,或社会百态,或青山绿水。只要身有所感,随时可以组织语言文字,赋诗一首。有些诗豪放雄壮,有些诗婉约含蓄,有些诗百读不厌,有些诗略有瑕疵。这都无所谓,因为诗人已将灵魂赋予了诗句,诗兴也得以宣泄,其他的顺其自然。


第二、诗人敲键码字,减少人员流动,利于疫情扩散

全国人民响应号召:居家隔离,减少聚集。有些人耐不住寂寞,无所事事,郁闷至极,而诗人却可以做到心静自然凉。一则新闻,有些人一看而过,诗人却有所思,有想悟,最后成了一首诗。或许这首诗很粗糙,但在思索、创作的过程中,起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无聊,更不烦躁。或许,对诗人来说,写诗是居家隔离的最好方式。


第三,积极向上的诗具有强大的正面宣传作用。

诗,或多或少的文字组成,自然不是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但是,诗词作为高度凝炼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对疫情防控却有强大的宣传作用。古有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呐喊,近有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誓言,更有毛主席“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的鼓舞。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现在仍有很多的诗词爱好者。一首高流量的好诗,可以让人们认识无怨无悔的李文亮医生,也可以让人们了解美丽善良的白衣天使;可以让人们看见钟南山院士的泪痕,也可以让我们数数李兰娟阿姨的银发。


总之,诗或抒情,或言志,或歌颂,或鞭策。在抗疫过程中,诗人起码没给国家添麻烦。


零点拾韵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从古至今,国内国外,对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国内绝大多数诗歌爱好者,借诗抒情言志,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的良好文化氛围,同时,也出现了个别低级,扭曲,媚上,虚假,无聊的诗,为这样的诗和诗人感到悲哀和痛心。其实,作为诗歌,无论抨击时弊,鞭笞丑恶,还是颂扬美好,憧憬未来,都要有感而发,言为心声,偏激,反人类,阴暗,虚夸,浮躁,无病呻吟等等,都要不得。多向一衣带水的邻邦学习,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的古诗博大精深,日人引用的多好!




白桦林中的学子


人常言“百无一用是书生”,焉不知“春鸟秋虫自作声”?

孔子曾说,“诗三百,曰无邪。”

此言为诗体正名,且明确了诗的方向。

诗为家国之言,不可不辨!

诗最初以朗朗上口、便于传颂为主要表现形式,最早出现在祭祀中,后来延伸到民间表现为民歌、顺口溜等文体,起到激励、抚慰、抒发情感的作用,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诗有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刘子又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宗庙乃祀!

故此,诗乃家国之言,不可不辨!

而且,按照一个文明诞生的标志来说,诗也是文明成熟的五大标志之一。

可见,诗在民族、文化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故此,我代千万诗词创作者回你一句:“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诗咏志而词言情,当以此为荣!

吾辈虽是书生,不能上阵战瘟疫、抗肺炎,但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疫情如火,在瘟魔淫威下不屈的人们仍在顽强挣扎,他们需要信心;责任如山,在一线抗击肺炎的将士们已经疲惫不堪,他们需要鼓励!

值此疫情拐点即将到来之际,也正是全民上下一心之时,只要是正能量的诗词,都能起到凝聚人心、坚定信念的巨大精神作用!

▌因此,吾辈虽为不能上阵助战为耻,也为诗丛握刀为荣!


西山诗词客


湖北武汉一家四口全感染肺炎,从27楼撒下几万人民币,这是多么心碎的举动,多么心灰意冷,对人间的嘲讽…。珍惜生命,珍惜健康 因为他们觉得钱已经不重要了[擦汗][擦汗]。一位被关在家里15天的武汉作家写道:

这段时间,在外地的朋友,经常发信息说:“我们一样,也困在家里啊。”可是,我真的想告诉你们:你们的困,和我们的困,不一样;你们的封,和我们也不一样。

我们每个小区,甚至每个楼栋,都有确诊的患者。没有人知道,下一个是谁。你们困在家里,可以打牌可以轻松地看电视;而我们每个困在家里的武汉人,在不停地担心和害怕,不停地刷新闻,希望岀现一点好转,希望疫情早一点拐头。

我和好朋友,打了个比喻,有一笼鸡,餐馆的老板每天都要抓2只出去杀,剩下的那些鸡是什么心情,我们武汉人就是什么心情!

致不在重疫区的人们:不要嫌关在家里的日子不好过,也不要抱怨没工作的日子没收入,不要抱怨店门关闭要亏本!

想想那些武汉感染病毒的人,如果可以换一下,他们宁愿到外地关14个月也不愿意被感染!

所以我们要珍惜,要知足!


A知足常乐865


这个问题太有失偏颇,在武汉疫情还在蔓延,全国都在驰援武汉,特别是医务工作者,逆行奋战,舍生忘死,有的还为防疫战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真是可歌可泣。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打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詩人每天都要被感动着,不是"詩兴大发",而是有亲身的感受。

首先,是抒发了詩人的情感,为那些奋不顾身的勇士们鼓与呼,为那些已经是70几岁了,80几岁了的老院士又一次的冲锋陷阵而呐喊助威,为九省通衢的英雄城市而感叹,这些都是炎黄子孙的声音,是为了给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第二,这些声音对抗疫是起不了什么作用,也不能够杀死病毒。但是这场阻击战,总体战,是一场人民战争,国难当头,要团结起来,共克时艰。作为国人,不能冲锋陷阵,不能够像医务工作者那样的直接参加战斗,只能用手中的笔去赞美那些英雄,去歌颂那些感人的事迹,去悼念那些失去了生命的亡灵,不是也在为这场战斗搖旗呐喊,为中华助威!为武汉助威!也是尽了一份微薄之力。

第三,詩人的情感声音也是对前线的那些将士们的一种支持,不是在孤军作战,全国人民与你们都肩并肩,心连着心,打赢战斗就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