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彙報》該看的病還得看


《聞彙報》


該看的病還得看


從大年初二,1月27日, 被關到工作室後便沒有回過家。食物靠網絡解決,後來發現小區內的小超市還開著,增添了不少喜悅。


事不湊巧,2月10號,咽喉痛,可能是煙抽多了。工作室沒有備用藥,只能多喝水,多睡覺,晚上出了不少汗,心想第二天會好一些。


第二天咽痛加劇,煙都不想抽了,但沒有感冒症狀,不咳嗽,不發燒。按慣例吃一點頭孢就沒事了,大醫院不敢去怕交叉感染,社區醫院人少應該問題不大。


有16天沒出小區大門了,要登記小區進出時間,還要掃碼,可以理解,積極配合。


《聞彙報》該看的病還得看


導航到了社區醫院,就被門崗攔下,問我看什麼病?我說喉嚨痛,被告知必須去市級醫院,社區醫院不受理。


途經九州大藥房,發現有人透過鐵柵欄門在買藥,我問有頭孢賣嗎?被告知感冒類藥物一律停售,我讓營業員測了一下體溫,36.2度。看來只能去市級醫院了,車開到半路,我停了下來。


第一次發現看病是如此的糾結。


去還是不去?交叉感染是一回事,萬一眉毛鬍子一把抓,直接隔離了怎麼辦?特殊時期,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但我確信自己沒有和疫區人員來往過,況且16天也過了潛伏期。


馬路邊只有我一輛車,一個特勤正遠遠地向我走來,好像是來量體溫的。應該說疫情防控政府做得還是不錯的,一切和感冒等呼吸道有關係的病例都推到市級醫院診斷,我作為一個公民,是躲還是面對?


這不得不讓我上升到一個哲學高度來思考看病的問題,即便真的染上了新冠肺炎,躲只會感染更多的人,良知告訴我應該面對,即便是誤判,也得硬著頭皮去,於是,沒等那個特警走到跟前,我就踩下了油門。


進醫院大門,問問題,量體溫,放行。普通門診,聽說是喉嚨痛,立馬讓我掛急診,掛號前,量體溫,問問題,填表格,測血壓,還好我的體溫很爭氣,36.2度,我問護士多少度算髮熱,答:37.5以上。我問我該掛什麼科,答:耳鼻喉科。


一個醫生全套生化裝備,白衣藍格,很是俊氣,讓我張開嘴巴做了好幾次的檢查,驗了血,確診:急性會厭炎,建議住院,我拒絕了,他說鹽水要連續掛三天,門診量只能一天配一次,我說可以。


《聞彙報》該看的病還得看


感覺整個市級醫院就我一個人在看病,空氣中瀰漫著消毒水的味道。


我問輸液的護士,你們醫院有新冠病人嗎?她說沒有,有也轉到定點醫院去了,我問杭州有哪幾家定點醫院?她說只有兩家,一個是西溪醫院,還有就是浙一,噢怪不得,社區醫院的門崗讓我不要去西溪醫院,雖然口氣不太和藹,但此時卻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言語裡的溫度。


我戴的是一普通口罩,跑來跑去,出了不少汗,我問護士,這口罩多久換一次?她說連續戴4小時就要換了,於是我從口袋裡拿出了一個3M新口罩,護士說越高級越不透氣,我試著戴了一下說:不透氣是一回事,但為什麼老扣不住耳朵?是頭太大了,還是口罩的扣環太短,這口罩不會還要分男女尺碼吧?!護士瞧了瞧說:後面弄個繩子就行。


《聞彙報》該看的病還得看


於是就地取材,綁了一個電線,拆裝方便,還挺管用。


從下午4點到醫院,掛完鹽水9點,離開醫院,停車居然不收費,直接放行了。


《聞彙報》該看的病還得看


突然有一種美滋滋的感覺,心想特殊時期,超速會不會也不罰款了?


第二天藥效明顯,但下午還得繼續行動。


我不再恐慌,上了車發現座位比之前柔軟了許多,很踏實。雖然陰雨天,但空氣中已有春天暖洋洋的味道,冬裝是不能再穿了,馬路上除了紅綠燈多一點,感覺就我一輛車在開。


《聞彙報》該看的病還得看


醫生護士充滿著愛心,第二天全認識我了,包括門衛,感覺我比VIP還要VIP。


《聞彙報》該看的病還得看


輸液時我問護士,你們醫院去了武漢幾個人?她說只有6個,我問報名的人多嗎?她說多,夠條件的才能去,還小有不滿地補充道:待在家裡的人都是不夠條件的,反正都是領導說了算。


是啊,從武漢封城到現在已超過14天了,非定點的市級醫院,除個別的硬傷外,可以說沒有一個病人,難道這14天或更長的時間內,所有人的身體都突然變得非常健康了嗎?


其實醫院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恐怖,該看的病還得看,即便是感冒,該面對的還得面對。醫生是不會無中生有的,這是我這次看病的最大體會。擁抱良知,醫生如此,病人也應如此。從我做起,該發生的總會發生,遲不如早,躲只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明天我還要去掛第三次鹽水,春暖花開,歲月靜好,在現在的馬路開車絕對是一種享受,我總算有藉口出來轉轉了。


當然,提高免疫力還是要靠自己,最好不生病,擱筆分享一個段子:

《聞彙報》該看的病還得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