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爆發的這一個月,各行各業都寫下了“請戰書”,在這些逆行去武漢的抗疫軍團裡,有不少女性的身影。 她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有人是醫生護士、有人是乘務員、有人是公務員。 還有人出現在女性不常出現的工地上,比如說火神山醫院。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2月2日落成的火神山醫院,工地上有數不清的、叫不出名字的普通女工人,她們本應回鄉過年,但是依然選擇逆行回到疫情重災區武漢。
你以為工地不是女人應該出現的地方,實際上有千百個無名的她們正在攪拌水泥、運送物資、鋪設鋼筋,出現在每一個需要人手的土堆旁。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僅僅是這張照片,圈出來長頭髮的工人就有這麼多 一位工地上的一線監理員(女性)對記者說:“在現場把口罩一戴、帽子戴上,誰知道你是男的女的。” 女包工頭胡曉紅是醫院工地上有名的鐵娘子。
大年三十她放下筷子,帶著自己手下的工人們,風風火火趕到了火神山工地。因為武漢需要他們。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圖片來源@中國婦女報


鋼結構專家王曉紅,是火神山項目鋼結構施工部分的“主心骨”。
她負責圖紙、技術、物資、現場四大方面通盤協調。她今年已經53歲了,和我們大多數人的媽媽差不多年齡。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圖片來源@我是落生

中建三局技術部經理範巍負責對接圖紙,輾轉於設計院、指揮部與現場,每天只能睡3個多小時。
她的父親感冒發燒,她也來不及回家照料。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圖片來源@中國婦女報


疫情防控組孫燕芳,從緊急籌備工地的後勤物資,到疫情防控的每個細節,都由她安排協調。
大年初三,她離開老公和兒子,從汕頭老家逆行1280公里回到武漢。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圖片來源@中國婦女報


資源保障組張芬,負責與供應商簽訂合同、安排付款等等瑣碎的財務工作。
所有款項必須日清日結,她每天要在崗位上連續工作12個小時。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圖片來源@中國婦女報


韓建英,負責火神山的項目招採工作,為工地輸送充足的勞動力。
每晚回到家裡,她都不敢和家人見面,把自己隔離在房間裡,她說:“等到病毒散去的那一天,我要給女兒一個大大的擁抱。”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圖片來源@中國婦女報


1月24日,負責物資運輸的楊寧接到了火神山任務,25日上午,集裝箱資源陸續到達現場,29日凌晨,826套集裝箱物資成功運達工地。
這就是一個鐵娘子的高效率。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圖片來源@中國婦女報


除了這些被記載在報道里的女性管理者,還有更多沒有留下姓名的女性建築工人。 鳥瞰鏡頭掃過火神山醫院上空,她們的身影變成一個個微縮的像素,消失在叉車和混凝土之間。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她們也許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們看懂了招工要求上寫的“不限男女”。只要上了工地,承擔的工作不會因為性別而區別。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樸實的工人們剛拿到工資,就急著把錢捐給武漢的醫院。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主戰場,當然是醫院,醫護人員們就是一支支訓練有素的部隊。 只不過,這些戰士裡有太多年輕美好的臉龐,她們也有畏懼的時刻。 大年三十,來自廣東的醫療隊出發,車上載滿了年輕的醫護姑娘。她們的臉上寫滿了自信和陽光,彷彿暫時忘記了即將去往的武漢是千萬人避之不及的地方。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與此同時,上海援鄂醫療隊的姑娘們也整裝待發,她們心裡都明白,即將面對的是多麼兇險的病毒和傳染風險。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有些醫護人員為了能快速穿脫防護服,把頭髮全部塞進防護帽裡,像是集體商量好了一樣,把頭髮齊齊剪掉了。 要知道,很多女生在過年前仔細給頭髮做了保養和造型,她們平時最珍惜的頭髮,在疫情面前一刀下去,毫不猶豫。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護士們集體剪掉的辮子,就是最動人的請戰書。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她們的平均年齡不過20出頭,面對的卻是死亡人數超過非典的新冠病毒。 她們是平凡家庭的女兒,是喜歡自拍喜歡逛街的普通女生。
穿上防護服並不會讓她們變成女超人,她們也會恐懼死亡,但她們依舊衝上一線,擋在了所有人前面。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超負荷的工作,連續四五個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不能開空調的寒冷的病房。 這些女生和每個堅守在工作崗位的你我一樣,也會疲憊、吃不消、抱怨、委屈。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空調會讓病毒隨空氣流通,所以寒冬的病房裡不能開空調,護士們冷得受不住,休息時不停搓手

太多人沒有注意到,防護服和護目鏡下面是一雙美麗的眼睛。她們脫下一層層防護服,就像鋼鐵俠脫掉盔甲,露出脆弱的肉體凡身。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她們既是父母的女兒,也是孩子的母親。

女醫學家和女院士們不斷出現在新聞中,這場戰鬥,女性不是躲在後方的膽小鬼,科研前線也少不了她們的身影。

各行各業的女孩們,有的剪掉頭髮,有的推遲婚期,有的在工地上奔忙顧不得上廁所。她們的出現是為了證明:
不論是在哪個戰場,女性都不會缺席。 也許很多人都忘記了,這些奮戰一線的女戰士們也有生理期,也有脆弱痛苦的時刻,她們是一個個平凡女生組成的隊伍。

在這場瘟疫中,她們是一股柔軟而堅定的力量,穩穩撐住了一個國家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