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抗戰僅此一例,日本鬼子被老百姓收拾,求上司出面去“疏通”

1942年,敵後抗戰進入了最艱苦的歲月。為了把華北變成“大東亞聖戰”的兵站基地,為了能最大限度地抽調機動兵力投入太平洋戰場,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對中共領導的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又推行了兩期“治安強化運動”。

這一年的10月20日,侵華日軍第1軍參謀長花谷正少將指揮第36、第69師團的6個大隊,以及部分偽軍,共計萬餘人的兵力,兵分7路,佔領了中共太嶽區領導機關所在地——沁源縣城。之後,日軍留下一個大隊的兵力並配屬大量偽軍,準備將此地變成“治安區”。

整個抗戰僅此一例,日本鬼子被老百姓收拾,求上司出面去“疏通”

由於敵強我弱,八路軍並不具備攻堅條件,遂採取軍隊、民兵、群眾相結合的方式,採用各種方法對沁源縣城守敵實施“長困久圍”。除了堅壁清野、伏擊日偽軍補給線外,沁源軍民的一大創造,便是將傳統的地雷防禦戰發展成了群眾性的地雷進攻戰。

開展群眾性地雷戰,光靠上級撥給的邊區兵工廠製造的鐵地雷是遠遠不夠的。圍困指揮部根據沁源山多石頭多的特點,發動群眾打造石雷。一時間,各種石雷學習班在各村如雨後春筍般開辦了起來。起初,有群眾不相信石頭能當地雷用。後來,民兵在二沁大道上埋設石雷,一次就斃傷3個敵人的消息傳來,群眾造石雷的熱情迅速高漲起來。

整個抗戰僅此一例,日本鬼子被老百姓收拾,求上司出面去“疏通”

在二沁大道上,沁源軍民共埋設地雷5000餘顆。平均每2天就要補布1次雷。而且地雷往往踏上3層之多。第1層為踏發,第2、3層的拉發雷將引線連在上一層雷的雷屁股上,讓探雷的日軍工兵防不勝防。為配合地雷戰,沁源人還發明瞭'鋪草戰'。將所有路面鋪滿乾草,虛虛實實,讓日軍的探雷器無法使用,行進時膽戰心驚。

整個抗戰僅此一例,日本鬼子被老百姓收拾,求上司出面去“疏通”

很快,二道大道被炸得遍地深溝,再也不能通行汽車了。敵人只能改用騾馬運輸給養,而且一步一試,發現可疑之處,就馬上把牲口趕到沁河裡涉水通行。民兵們發現敵人這一做法後,一夜之間把所有能涉水的地方全部壘起了障礙物。敵人又施一計,驅使抓來的民夫趕著成群的牛羊在前面蹚路,或者派出手持長杆的敵兵,一路戳戳點點,遇到可疑的地方就用白粉畫圈做上記號。沁源軍民針鋒相對又出奇招,他們發明了掛在樹上一觸即發的“半空雷”、“子母雷”,以及瓶瓶罐罐製成的“看家雷”……有時看似擺在井邊的一副普通水桶,可日軍一動就炸得天崩地裂;有時看起來是樹蔭下的一塊石頭,可鬼子坐上去就會被炸飛。有個村的民兵把廟裡的神像抬出來擺在路口,下面壓著面膏藥旗,迎面還貼張白紙,上面寫著“小鬼子,你敢動我?”敵人用長杆遠遠地把神像捅倒,看看沒有動靜,便上前收膏藥旗,結果地雷響了。

整個抗戰僅此一例,日本鬼子被老百姓收拾,求上司出面去“疏通”

群眾性的地雷戰,炸得日偽軍防不勝防。駐沁源偽軍中流轉著這樣的順口溜:“過了聖佛嶺(沁源和沁縣的分界嶺),進了鬼門關。低頭雁聲響,抬頭轟一聲。如若死不了,就是活神仙。如若死不了,就是活神仙。”而日軍中的“文學愛好者”亦寫下這樣的厭戰俳句:“日住紅部(沁源司令部)夜,身在圪針巢,望虎深山虎不在,大城大鄉無人煙。”

駐沁源日偽軍被我抗日軍民收拾得慘兮兮,給養嚴重不足,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不過,“攻克沁源”乃是花谷正的一大“戰功”,他為了樹立沁源這個“剿共樣板”,便罔顧事實,在寫給華北方面軍的報告裡大吹特吹。正愁缺乏“亮點”的岡村寧次趕緊把報告又層層遞了上去,結果召來了日偽記者“採風團”。​

整個抗戰僅此一例,日本鬼子被老百姓收拾,求上司出面去“疏通”

駐沁源縣城日軍指揮官齋藤和鹿野聽說記者們要來“採風”,一肚子苦水無處傾訴。可是必須打腫臉充胖子啊,無奈之下,只能向上司報告,求師團司令部出面“疏通”,臨時從外縣“進口”漢奸撐門面。即便如此,1943年4月15日,日偽記者“採風團”來到沁源縣城裡,在兵營之外只見到了1個“慰安所”、1家“隨軍合作社”和1家蒸饃鋪。採訪團成員,偽山西《新民晚報》記者董長庚在他的通訊《如疾風掃落葉》中這樣描述日軍當時的處境:“交口至沁源間為共匪區域,為共產軍38團集中地,另外還有民兵的組織,勢力相當龐大,他有一種頑強的力量。自1942年10月20日日軍佔領沁源後,城內尚無'維持會'之組織。”“沁源城內人煙稀少,暗無天日,望之全城各處無一點活氣……”

整個抗戰僅此一例,日本鬼子被老百姓收拾,求上司出面去“疏通”

不過,日偽記者們不知道的是,就連城裡那家蒸饃鋪,也是由外地漢奸臨時開設“應景”的。“採風團”前腳走,齋藤和鹿野就下令將城裡僅剩的10餘匹軍馬悉數宰殺,給士兵們充飢。偽軍們更慘,馬肉輪不到他們吃,只能搶鬼子吃剩的馬骨頭。為了搶骨頭,餓得眼冒金星的偽軍們大打出手,上演了一出出全武行。

本文作者:忘情,“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