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宋畫,還可以這樣

從繪畫筆墨、視覺構成、文學內容等元素解《春江帆飽圖》

今天我們來解讀一幅宋代名畫《春江帆飽圖》,南宋·佚名,絹本墨筆,縱25.8釐米,橫27釐米,藏故宮博物院。

解讀宋畫,還可以這樣


原載《四朝選藻冊》,繪遠岫高松,中分一水。右岸竹離茅舍,竄石叢林。岸邊二帆船停泊。遠方夕陽西下,江水如潮。二小船飽帆破浪前進,從而點出了畫面的主題。圖中遠山用淡墨勾染,濃墨點小樹,松樹,帆船用細筆勾描。全圖筆法縝密嚴謹,畫風學郭熙一派而又另立新意,不愧是宋期小幅山水的佳作。畫面無款。對幅有清高宗弘曆的題詩。此作曾經清內府收藏,《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解讀宋畫,還可以這樣

畫面的意向和筆法

中國山水畫發展至南宋階段,“劉、李、馬、夏又一變也”,從空靈化格局的開創,到“水墨蒼勁”院體的形式和成熟,足以標舉時代畫風的關鍵性人物是馬遠和夏圭。馬、夏一派的興起,使山水畫風演變出現了更明顯的轉折,外強犀利、墨化較甚的體格,影響了南宋一代畫風。但其時也有不採用下筆遒勁、稜角方折的畫法,而是以圓柔、溫潤、淡逸面貌出之的,如《春江帆飽圖》即為一例。

解讀宋畫,還可以這樣

此圖以水墨形式,移近視點,縮小取景範圍,“畫山之一角,寫水之一涯”,在表達意境的藝術手法上,取鑑了北宋郭熙的筆意,結合現實感受而另拓新意。

南宋山水在形式上雖也有高軸巨幛、橫披長卷的大幅,但也有相當數量的冊頁、紈扇等盈尺“小品畫”。像《春江帆飽圖》,它構思精密、佈局明快、筆墨雅緻,給觀賞者留下遐想,予人以優美的審美感受,體現出宋人以理法為主、以神韻為歸的審美理想和畫學觀念。

解讀宋畫,還可以這樣


《春江帆飽圖》幅面雖小,但完整性較強,表現完美,儼然大幅。所謂“境界盈尺,理法俱備”。作者採用了以“近山而望遠山”的“平遠”佈局,前處土坡堤岸,高松二棵,竹籬、茅屋、停泊的舟楫組合為伍,形成“實”處,而以空曠的水域為“虛”處,一開一合,黑白分明。圖中的情景具有詩一般的意境,飽含著畫家的真情實感,可想見畫家是以真山真水作為描繪的對象,“飽遊飫看”,才達到這等境界的,猶如郭熙所謂“鋪舒為宏圖而無餘,消縮為小景而不少”(《林泉高致·山水訓》)。

解讀宋畫,還可以這樣


圖中的樹木用鹿角法,兼有蟹爪,而不用拖技。松針皆細密勾出,筆意健勁、瀟灑,樹葉不用夾筆。土坡、山石採用圓弧造型,中鋒框廓簡要,暗部稍加烘染,參鑑“雲頭皴”法,近坡、遠山皆不用禿筆破墨、闊筆橫掃、水墨淋漓畫法。淡墨明潔處,特別是遠景的丘陵、沙坡,衝融清寂似有山光浮動。

解讀宋畫,還可以這樣

全圖用筆有綿密處、有空疏處,節奏平和自然,情和景、形和意、真和幻結合得很好,確有“發之於情思,契之於綃楮”(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之感,有一種明潤典雅的抒情氣質,是獨具風貌的一張冊頁。

此作曾經清內府收藏,《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解讀宋畫,還可以這樣


畫面的文學內涵

元素解讀

土坡堤岸:南宋詩人袁說友有詩《泊沙市·雪浪雲煙日卷舒》:雪浪雲煙日卷舒,去城遠近聚廛居。 千年堤岸園沙市,十里人煙半竹廬。 荊國平分荊水闊,楚樓遙接楚天餘。 江民日與波神狎,只把濤雷當噏噓。

宋有“書畫同源”的理念,《春江帆飽圖》是“境界盈尺,理法俱備”的作品,那麼這首《泊沙市》可以理解為畫的意境延伸。想象這幅畫中的真實山川也是日日卷著雪浪雲煙,離城市喧囂很遠,這堤岸千年不變,日日迎送貶遷羈旅的文人、泊船江湖的商旅、往來營生的平民、趕考求學的遊子,岸邊一戶竹籬茅廬,成了寄託思念、休憩歇腳、茗茶寫詩、眺望遠觀的佳境,也是文人寄託南山歸隱思想的所在。“荊國平分荊水闊,楚樓遙接楚天餘”與“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自此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有異曲同工之妙,將人的思念拉到天遠地闊的寰宇中。

堤岸一詞:意味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意味著“想人生最苦離別”的憂愁;意味著“斜暉脈脈水悠悠”的望眼欲穿,意味著“忽聞岸上踏歌聲”的依依不捨;意味著“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青雲之志。堤岸,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寄託了古人的深情。

高松二棵:松樹不僅是長壽的象徵,而且形態奇特豐富,《春江帆飽圖》中的松樹造型以鹿角法開枝,取其蒼勁古樸之態,但也容易使臨摹者不得要領。下面錄用《中國畫,松樹的畫法和應用》來理解下鹿角法和蟹爪法。

竹籬茅屋:竹籬茅舍在古詩古畫中是絕配, 宋人韓玉 的《霜天曉月》是這樣寫的:“竹籬茅屋。一樹扶疏玉。客裡十分清絕,有人在、江南北。佇目。詩思促。翠袖倚修竹。不是月媒風聘,誰人與、伴幽獨。”

停泊的舟和飽帆:形成一靜一動的態勢,江上的船往右的動勢與遠山往左邊去的動勢形成了微妙的視覺平衡。靜態船是“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的客旅生涯,動態船的滿風的狀態不也象徵了意氣風發的人生狀態嗎?

松樹的技法解讀

很多現代的學畫者不能理解畫中松枝的畫法,其實松樹枝杆的姿態很豐富,結構上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向上生長的類型,也稱鹿角枝。枝杆像鹿角一樣分叉,向上伸展,生機勃勃,剛勁有力,活潑細緻。畫時要注意枝杆的穿插和疏密,動態取勢。

解讀宋畫,還可以這樣


第二類為向下彎曲類型,也稱蟹爪枝(源於郭熙的蟹爪樹),像螃蟹爪子一樣向下延伸的樹枝,多見於深山老林中蒼勁的各種古松。第三類為平生橫出的類型,也稱長臂枝。

也有介於上述兩者或三者之間的形態。先把主幹粗枝勾好,再加細枝。畫出的枝要有前後左右的空間感,做到穿插自然 用筆挺拔,切忌二二並生,缺乏錯落的風致。其次注意疏密與氣勢的安排,利用空白處來表現前後感。

解讀宋畫,還可以這樣


解讀宋畫,還可以這樣


以色線來表現畫中各元素的造型關係(配圖為當代人臨摹作品):


解讀宋畫,還可以這樣

近景和遠景的線性視覺的呼應關係。因為團扇畫本身是圓形,因而近景的造型需要用一角的狀態來平衡,看圖會發現近景的山石造型選擇趨向三角的狀態,與平遠的山景呼應。

解讀宋畫,還可以這樣

將近景看做一個整體,其動勢與飽帆的造型是一種呼應,在方向上又取得造型的平衡。

解讀宋畫,還可以這樣

在畫面的中心部分即是其整個畫面穩定視覺中心,連竹籬茅舍的存在也是為了將平衡感延伸到山石中,產生交錯的視覺感受,而遠山的造型又將穩定因素延伸至畫面之外!

這些內在的關聯,加上高超的筆墨技法,使畫面形成了優美神秀的視覺感受和安謐空闊的心靈意境。再加上古人深厚的文學修養,天人合一的感受能力,使得這件作品有“壺中含天地,袖底有乾坤”大氣之感,不愧為宋畫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