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出现蝗虫灾难,有什么方法可以阻止,比如拉电网?

色素管理


现在的技术很先进,蝗虫很多,铺天盖地的来,可蝗虫吃完草或者粮食作物后它总得飞起来吧?等蝗虫飞起来时,用四轴飞行器就是所谓的无人机去绞杀蝗虫,绞杀后的蝗虫尸体落在田间地头,自然成为肥料。


微博38


印度和巴基斯坦出现蝗灾,用什么方法可以灭杀?拉电网行吗?

目前为止,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灾已经出现十分失控的可怕场景。这两个国家启动了紧急状态预案,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起对抗蝗灾。有朋友,想问了,对付漫天的蝗虫攻击,有什么好方法吗?如何能给彻底灭杀?拉电网拦截行不行?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拉电网拦截是最差的一种。

首先,这种办法耗电太多,设备一次性损坏,无法维修。电网和铁丝网一样,作为战场武器,对步兵和坦克兵都要很强的拦截效果。这是因为,人类一旦触电,就会被烧焦,然后电网继续工作,没人可以靠近。如果电网拉在高空,让蝗虫来撞,蝗虫不认识,分分钟数千亿蝗虫撞上来,电网就坏了,而且是无法修复的损坏。

更重要的是,电网如何能拉到蝗虫飞行的高度?

即便是电网可以弄死很多蝗虫,也会引发可怕的火灾。袭击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虫属于沙漠蝗虫,喜欢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活动。如果大量蝗虫触电而死,会点燃地表植被,引发比蝗灾还要可怕的火灾。

当然,电网拦截蝗虫,在巴基斯坦和印度没有可行性。因为这两个国家人口众多却工业化比较滞后,电力在他们那里都是稀缺资源,拉电网的钢铁也很贵。使用电网拦截,会造成大面积电力损失和电力网络损坏,这等于造成了蝗灾的次生灾害。

电网拦截不可行,印度和巴基斯坦有什么好方法进行蝗灾治理呢?

这一点,印度和巴基斯坦应该好好学学我们一五期间的办法。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蝗虫灾害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的主要灾害。据有记载的资料统计,1912~1949年间,发生蝗灾的有2100余县次,平均每年约57县次发生蝗灾。

在总结我国之前2000多难治理蝗虫灾害的历史中,我们总结到了如篝火诱杀、开沟陷杀、器具捕打、掘除蝗卵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主要使用人力扑打,效率很低。民国时期引进的机械和药物治理蝗虫的技术,因为长期战乱,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

因为种种原因,我国在建国初期蝗灾十分泛滥。1951年蝗灾面积达到1500万亩,1952年达到3779万亩,之后多年,每年的蝗灾面积都打到1000万亩以上。对于耕地面积只有18亿亩的中国来说,这就是心腹大患。

新中国如何治理蝗灾,用仅仅10年时间就消灭了困扰我们2000年的蝗灾呢?主要经验有三条;

1,建立蝗灾侦查和预报制度。

我国在蝗灾发生的重点区域都建立了灭蝗组织,并且推行了责任制。通过责任制推广,人们对治理蝗灾的工作相当重视,否则要承担一定赔偿责任。1953年农业部正式建立侦查蝗虫预报组织,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及时总结蝗虫的情报网络,及时上报,从而制定相应的灭蝗计划。

2,科学捕蝗,药械治蝗。

1952年农业部提出以药械消灭为主、人工捕打为辅的战术。安徽省泗洪县广泛应用喷粉、毒饵,7天内消灭2.5万余亩的蝗蝻,所用日工不到1万个。群众反映,过去打蝗虫3个月还打不净,今年几天就打完了,也没有耽误生产。事实证明,只有使用药物和器械,才能事半功倍!

3,广泛发动群众,打人民战争。

即便是使用了药物和器械,大蝗虫还是需要靠人力。为了最快速度消灭蝗灾,不少地区开始了灭蝗竞赛,不少地方评选灭蝗模范村和模范个人。一些地方则是以工代赈方式,对灭蝗群众给予粮食补助。

消灭蝗虫,依靠科学技术,二考团结群众,二者缺一不可。而我国灭蝗工作中,科学技术的运用十分有效。第一次飞机灭蝗,每天早晚喷射农药、杀虫剂,喷洒区域的蝗虫灭杀率达到了90%以上。

印度和巴基斯坦,出现蝗虫灾害,一方面是因为距离东非和西亚的沙漠蝗虫源头比较近,另一方面是两国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有缺陷。蝗虫这种灾害,在现代防控体系和飞机播撒药剂的双重打击下,基本上没有存活机会。

希望两国能够早日消灭蝗虫!


历史知事


拉电网确实管用,只不过,在拦截蝗虫的众多方法中,拉电网是其中较差的一种。

在战争中,电网具有很强的拦截效果,士兵在接触电网后就会被烧焦,之后,电网会继续工作,没有人可以靠近。所以说,如果在高空中拉起电网,大批的蝗虫就会撞到电网上,对于拦截蝗虫确实有很好的效果。

可问题是,蝗虫的飞行高度能达到几十上百米,而且此次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虫数量已经达到了4000亿只,如果拉电网,需要的电网数量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电网耗电量大,属于一次性消耗品,一旦有蝗虫或鸟类触电,电网就会持续工作,损坏后也无法维修,所以说,如果单靠拉电网来拦截蝗虫,其成本实在太高了。

再者,虽说拉电网可以电死大量的蝗虫,但也可能引起大范围的火灾。因此,在对抗蝗虫的众多方法中,拉电网属于较差的一种。

目前,蝗灾防治常见的方法主要有:

第一,药剂防治。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各种杀虫剂,比如用飞机喷洒蝗绿僵菌(一种能让昆虫感病、使其迅速死亡的真菌),对于缓解蝗虫灾害问题就有很好的效果,只是过度使用杀虫剂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天敌防治。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都是有天敌的,蝗虫自然也不例外,比如牧鸡牧鸭、各种鸟类和蛙类都是蝗虫的天敌。

例如,据统计,一只青蛙能在一个夏季吃掉一万多只害虫,一只泽蛙,平均一天能吃掉50只害虫,最多的可能吃掉266只害虫。

还有粉红椋鸟,这种鸟类以蝗虫为主食,一天可以吃掉120至180只蝗虫。

第三,多种树,提高植被覆盖率。

在古代,人们就意识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旱灾相伴而生,所以史书上就有“旱极成蝗”的记载。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能让蝗虫大量繁殖、迅速成长。

所以多种树,提高植被覆盖率,这时候蝗虫就不容易产卵,也能有效遏制蝗灾。


金兔历史


蝗虫,目前在印巴地面上就有几千亿只,这些沙漠蝗虫群体飞行的时候,高度可达1000-2000米,一天可以飞150公里。

它们飞来的时候,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空密密麻麻分布着几千万只蝗虫,遮天蔽日,天地昏暗,恍如世界末日,人们除了躲避,毫无办法。

就在这样的蝗灾之下,如果用电网去控制,这会是比较酸爽的结局!

首先,这个电网得竖多高?多长?纵然是几十米高!几千米长,又能挡住多少蝗虫?大多数蝗虫都会安然越过这个区域,而且,无数的低空蝗虫撞向电网,虽然电死了不少,但海量的蝗虫尸体附在电网上,这个电网也就坏了、废掉了。

即使你竖再多的电网,且不论成本和电费,阻杀效率,就足以让这个法子失效了。

现在,谈阻止蝗虫已经不可能了,蝗灾的规模实在太大了,预计很快就会达到万亿规模,在如此规模庞大的蝗群面前,人们能做的就是等它们自然死亡,它们的寿命也就三五个月。

现在关键要做的是防治,尽可能找到目前它们产卵的地方,不管是撒农药还是掘地三尺,都要尽可能地尽快去破坏它们的二代虫卵,破坏的越多越好,这样能有效的抑制几个月后的蝗灾。

目前在印巴地区的蝗虫已经进入了产卵期,产卵之后,它们陆陆续续也就死去了,毕竟寿命也就三个多月,长的不过5个月,而一个蝗虫产生的下一代蝗虫可以翻上几十倍到几百倍,如果它们的后代虫卵没有被破坏,而是顺利孵化,那到了夏天,印度把巴基斯坦面临的蝗灾可是至少十几万亿级规模的,那到时候,可就真的是灭顶之灾了。

现在,印巴两国要做的就是减少现有损害+抑制下一波蝗灾规模+提升粮食安全三个方向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比较重要。

减少现有损害,最有效的还是出动尽可能多的飞机对蝗群喷洒农药、杀虫剂等等,尽量用损害环境低的,虽然面对巨大的蝗群也是杯水车薪,但好过做地等待,虽然成本很高,但是毕竟也能有效杀死很多蝗虫。

在预防下一代蝗灾上,就是之前说的消灭这些蝗虫的虫卵,这个事儿其实还得印巴两国要深度合作,在这个非常时期,正是摒弃前嫌一致对抗蝗虫的时候,由于蝗虫几乎同时攻入的印巴两国,因此,在蝗虫的防治上,也需要两国的通力合作。

在粮食安全方面,巴铁的农业其实基础并不算好,到时候,预计我们肯定会给足够的援助的,毕竟巴基斯坦2亿多人口,经此劫难,粮食必然远远不能自给了,非常需要外国的援助,对于这个铁杆,我们向来是很大气的。

而我们这边还好,有地理阻隔以及热带雨林阻挡,蝗虫过不来,即使过来一部分,也只能影响南方的几个省份,毕竟我们还处于冬天,太冷,蝗虫受不了,但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作为年年也都要发生各种中小规模蝗灾的国家,我们始终都要加强治理。


云中史记


如果蝗虫数量只有几万几十万只,拉电网等方法或许管用,但是此次蝗灾拥有超过3600亿只蝗虫,光是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蝗虫数量就有约1000亿只,规模如此强大的蝗灾,一般方法根本无济于事,只要很短时间蝗虫就可以将所经之地的粮食吃光,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拦截消灭蝗虫,恐怕还要捕捉蝗虫当做粮食。

蝗灾从非洲之角的肯尼亚、索马里和埃塞比亚产生,随后数量激增6400万倍,不是6400倍,是6400万倍,蝗虫在吃光肯尼亚、埃塞比亚和索马里等国的粮食之后,开始向周边国家扩散,目前已经进入南苏丹、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国。



除了向南进军,蝗虫还飞过红海和亚丁湾,进入沙特阿拉伯、阿曼和伊朗,并且继续向东移动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地区。巴基斯坦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印度西北部的拉贾斯坦和古吉拉特两个邦共有37万公顷农田被毁,损失数百亿卢比。


蝗虫一天可以飞行150公里,肯尼亚农业部发现的一个蝗群覆盖长60公里,宽40公里的面积,一天吃完将近4万人的粮食,肯尼亚等国在2月进入雨季,蝗虫开始产卵,如果不能及时遏制,到4月份,蝗虫数量还会增加约500倍,受害国家不仅仅是以上几个,因为当各个地区的粮食吃光之后,蝗虫必须继续飞行,寻找食物。

如何消除蝗灾?

针对此次蝗灾,人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包括飞机喷洒毒药,拉电网,引入天敌,比如多养鸡,或者想办法捕捉蝗虫,当做食物。


利用飞机喷洒毒药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而且效率也最高,但是对付规模如此庞大的蝗虫,各国有没有那么多的农药也是个问题,而且不确定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因为蝗虫只要一天就可以吃光接近4万人的粮食,每晚一天就会损失惨重。

如果印度不能挡住蝗虫,蝗虫经过印度、孟加拉、缅甸,很可能从云南入境,现在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因为数千亿只蝗虫真的不是开玩笑,东非、南亚大面积地区遭受蝗灾,粮食颗粒无收,1900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直接威胁,未来一年甚至两年,国际粮价一定会升高,不能再犯准备不足的错误。


视野新观


二零二零,灾难频发。

铁兄弟巴基斯坦刚刚把国内全部医疗物资捐给我国,便遭遇了从非洲远道而来的特大型蝗灾,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呢?我国可以在哪里方面向巴基斯坦提供帮助呢?

巴基斯坦一直是我国的老朋友、好兄弟。我国爆发疫情之后,巴基斯坦政府立刻动员全国的力量,收集全国的可捐赠医疗资源,硬生生捐出了三十万个医用口罩、近七千套护目镜以及近千套防护服。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此次援助真的是举全国之力了。

巴基斯坦二零一八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三千亿美元,是我国的四十分之一,甚至没有我国一个省富有。与贫穷相对应的是,巴基斯坦的人口却有接近两亿之巨。客观来说,巴基斯坦是一个经济总量很小,人均经济水平更加欠缺的贫困国家。

巴基斯坦很穷,它提供的巨大援助也因此更加沉重,真的是患难之情。

也正因为巴基斯坦的经济状况,蝗灾将会给巴基斯坦带来更加致命的打击。应该如何阻止蝗灾呢?有恩必偿还的我国能提供什么好方案吗?

巴基斯坦政府的报告显示,来自非洲的蝗虫已经达到了巴基斯坦境内,国家的粮食供应面对巨大危机。巴基斯坦的蝗灾确实非常严重,甚至出现了四千亿只蝗虫这样的惊人新闻题目,对于二十七年没有遭遇蝗灾的巴基斯坦来说,确实是一次巨大的考验。目前,巴基斯坦已经进入全国紧急状态,以应对这一灾难。

巴基斯坦政府的反应是相当及时的,但面对这种美国都束手无措的大型自然灾害,巴基斯坦很难取得成效。进一步报道显示,蝗灾已经开始向全国扩散,危机非常严重。

阻止蝗灾确实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并不是没有完成的希望:

巴基斯坦拥有一项应对蝗灾的巨大优势,那就是巴基斯坦并不是蝗灾的爆发地,而是蝗虫在迁移过程中途径的产所。比起爆发地来说,巴基斯坦面对的压力其实并不是很大,所谓四千亿蝗灾并不是巴基斯坦承受的重量,而是蝗虫的总数。具体来说,巴基斯坦面对的蝗虫确实多,但还没到四千亿,治理确实有望。

目前,巴基斯坦政府已经找到了一项有限控制蝗虫的方式,那就是喷洒杀虫剂。

巴基斯坦农业部门表示,蝗虫进入旁遮普省之后,防治工作组立刻展开了飞机喷洒杀虫剂的行动,该地区的蝗虫数量已经减少了百分之九十。蝗虫毕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虫子,而不是肉眼难以察觉和分辨的病毒。只要花大力气,清理部分混入巴基斯坦的蝗虫并不困难。

希望巴基斯坦早日控制虫害,祝愿两国友谊地久天长。


垂垂老马


沙场借蝗,将蝗灾转为佳肴饲料,增产丰收,用鼓风机高压吸蝗虫,或无人机搜集蝗虫。

减灾是纯粹的消耗,为减少成本,如无人机拉网搜蝗,空中、地面、生产三点一式,加工成脆皮蝗酥易拉罐,或制成家禽饲料都是佳肴。

蝗虫白天飞奔夜间歇息,呈间歇点式抛浮弹飞,不是直飞速度,日均飞程12个小时约20公里左右,50天飞奔1000公里左右,巴基斯坦至新疆的部分距离。如蝗虫由印度东南方向飞奔,经孟加拉湾过缅甸至云南,约2000公里需要100天左右。

就一个季节后,蝗虫是否存亡与繁殖,如将蝗灾转化为食品,减灾成本得于降低,同时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竹林堡人


4000亿只蝗虫准备过境,看到这个新闻。

随后群里开始讨论,要不要囤点粮食,因为蝗灾过境农作物绝收是肯定的。

此时一个山东的朋友说,你们多虑了。

2017年,山东曾经爆发过蝗灾,最后却让当地农民发了一笔小财。

当时蝗虫的收购价是10块一斤,全家出动逮蝗虫可以得到300斤/天,也就是说一天收入就达到了3000块。

于是,蝗虫彻底消灭了……

4000亿只蝗虫,看似庞大,14亿人吃的话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山东朋友发言后,大家该干嘛干嘛去了……

再也没有讨论过囤粮食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应该考虑一下如何吃蝗虫了。毕竟这个假期我们学会了太多美食技能。


东歌话感情


珍珠鸡可以有效灭蝗。为什么不是其他鸡或鸭子,普通鸡会吃腻蝗虫,就像我们人吃肉多了会吃腻,但珍珠鸡不会,即便它们吃饱了蝗虫,也不会停下灭蝗,会一直琢死害虫,珍珠鸡会飞,上天入地蝗虫无处可逃,还可以放养。我国新疆和草原地区当地政府免费发放鸡种,鼓励边牧民养殖珍珠鸡灭蝗,方法简单有效。真想帮巴铁就推广珍珠鸡灭蝗。






西雅诚


蝗灾是世界性的灾变,而且源远流长。 《诗经》中提到的“去其螟螣(螣即蝗虫),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中国历史上受灾区多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分布,严重时可能遍及整个黄土高原。蝗虫的生命周期只有三个月,但它们繁殖能力惊人,成年后可以繁殖三至四代,这样计算起来,其数量的增加令人震撼,每一群蝗虫都是以千万只来计算,每天飞行100多公里,所经之处,寸草不生。

对付蝗虫,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该法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不能根治。

除了喷洒化学药物,很多物理方法也有效,比如火烧。在我国古代唐代,劳动人民用的就是烧烤的方法,晚上在田地里点上火把,吸引蝗虫飞来,再把它们掩埋处理。而且还鼓励农民捕捉蝗虫,一筐蝗虫可以换一筐粮食,很快就遏制了蝗灾。

从长远看,防治蝗灾,自然因素是主要的。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所以,要从根本上防治蝗灾,应该十分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山东省搞过培育蝗虫天敌——中华雏蜂虻的实验,取得了一定效果。新疆等地采取牧鸭、牧鸡等方式消灭蝗虫,效果也比较明显。广东省将大量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子就能把4000亩土地里的蝗虫吃得干干净净。此外,挂网田间的园蛛及狼蛛、猫蛛等游走蛛,也能在田里迅速找到小蝗虫并将其吞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