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駐馬店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宋瑩瑩 通訊員 李琳子)平日裡,他們平凡如你我,看病、治病,都是普普通通的醫務工作者;生活裡,他們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同在一個屋簷下的恩愛夫妻;疫情來臨時,他們又有了新的身份——戰友!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彼此支撐、惺惺相惜。
當千家萬戶歡度新春,一家家歡聚一堂,吃著團圓飯時,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院外二科主任張路、汝南縣羅店鄉衛生院醫生崔春霞夫妻倆卻分居兩地,堅守在抗擊疫情的一線。
暫停進修 義無反顧上前線
2月3日,在鄭州進修的張路得知醫院進駐隔離區擔任醫療護理感控工作後,立即放棄繼續學習的機會返回醫院,毅然決然的在請戰書上籤上自己的名字並按下手印。“我申請第一批進入集中觀察區!首先我工作十多年了,臨床經驗相對豐富。說起來有點遺憾,我這個年齡這次進修估計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後一次。現在回來,不知道將來會不會影響繼續進步,不過個人榮譽不算什麼。國養士千日,正是報國時,國家需要我,我要到一線,與同胞們一起戰鬥!”張路樂觀的說著,還跟大家開玩笑,說他剛回家那天家裡專門燉了雞湯,他沒來得及吃一口,放下行李就衝到了前線報到。
保持樂觀心態承擔責任
張路和妻子崔春霞因為工作關係經常兩地分居,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後,張路留在市疫情防控集中隔離區,崔春霞工作在汝南縣羅店鄉設置的執勤卡點,這意味著兩人長時間不能相見。考慮到張路家裡還有兩個孩子無人照顧,醫院本不打算安排他進入觀察區,但他堅持請戰。
在張路心裡,生活中妻子和兩個孩子的安危冷暖排在自己前面,但緊急時刻,工作和患者卻永遠排在首位。在張路看來,他和崔春霞既是戰友又是夫妻,他說:“最初和妻子選擇醫生這個職業的時候,就有準備,做的就是這份工作,擔的就是這份責任。”
在集中觀察區,臨床經驗豐富的張路更是重任在肩,每天他都全身心投入到收治留觀人員的工作中。留觀人員需要單獨隔離,不免會有緊張和恐慌的情緒,張路就不分晝夜的到隔離間關心、安慰他們,儘量滿足他們的需求,取得他們的信任和配合。因留觀人員數量每日增加,醫護工作者有限,張路經常連軸轉,他宿在集中觀察區24小時待命。
儘管這樣辛苦,張路還樂呵呵的說:“樂觀的精神,是促使我們把事情做好的更大動力,我們只有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才能去戰勝各種各樣的困難。”
夫妻兩地抗擊疫情 電話中互相鼓勵
在汝南縣羅店鄉值守的崔春霞每天都會早早的到達執勤卡點,按照“不漏一車、不落一人”的原則,對來往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對監測結果異常的人員進行登記並及時上報醫療機構,嚴格控制其進入。
工作期間,崔春霞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來回踱步在不足5米的巡邏距離裡。一天下來,她站著的時間超過9個小時,抬手測溫至少1000次,為千餘名村民監測體溫。
儘管不能見面,張路無時無刻不在惦記妻子,他每天都和妻子視頻聊天,熟知她一天的工作。看到妻子的辛苦,張路很心疼,卻無能為力。“做好防護,加油!”是這對夫妻在電話裡說的最多的一句。
“以前總是媳婦提醒我注意安全,現在我也總提醒她要注意安全,希望疫情結束了我們都能平平安安回家。”這是張路最想對妻子說的話。
散養的“兩株仙人掌”
自疫情開始後,張路的兩個孩子就沒見過父母了。大女兒20歲,在讀大四;小兒子13歲,今年要考高中。在張路心中,兩個孩子從小就很懂事堅強。他和妻子長期兩地分居,兩人都堅守崗位,家裡經常是大女兒照顧小兒子。面對父母的“散養”,兩個孩子從小都習慣了,他倆還給自己起名叫“兩株仙人掌”,寓意就是堅強,只要有光,沒人管、沒人問也能長大。
因為工作的特殊性,使他們不能時時刻刻陪伴在家人身邊,不能兼顧團圓與親情,甚至捨棄了自己的小家。在公與私的天平上,他們毅然堅守疫情防控一線,詮釋了醫者的操守與大愛,他們都是在疫情面前最可愛的人。
(映象網駐馬店新聞熱線:0396—3599908,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03719699)
閱讀更多 河南聯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