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我真正成长

这一刻,我真正成长

这一刻,我真正成长

“我的2020札记——战疫时期的青年思考”征集作品

我是一个普通人,遇到了非同凡响的2020年,开始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真正成长。

自鄂归陇的回家人

我在湖北上大学,自1月4日放假,经过武汉天河机场回到甘肃兰州。

在湖北,疫情的事早就听到风声,随着疫情日渐严峻,各地政府纷纷重视起来,疫情成为大家交谈的热门话题。从1月20日开始,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打电话关心我是否健康,包括社区的叔叔阿姨也上门登记。

我们在班级群里调侃说,“这待遇真是太特殊了”,这种“特殊”,让每一位从武汉归来的回家人,感受到亲戚朋友的关心,体会到家乡的温暖。

这一刻,我真正成长

兰州市西固区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测量体温

我的妈妈曾多次感叹过:“幸好你已经回到我身边,不然我真的害怕极了。”说到激动处,她甚至流下眼泪。

这一刻,我真正明白家乡和家人的意义。

防疫工作者的家属

我的妈妈是妇幼保健院的工作者,我认为疫情的事情和她的工作搭不上边。

妈妈却说:“如果我可以献出绵薄之力,那就算去武汉,我也义不容辞。”一天,正在上班的妈妈打电话来,略带兴奋地告诉我:“我刚刚报名去隔离区值班,还发了防护服呢,可能明天早上才能回家,你照顾好自己,妈妈去忙了。”我回答说:“好,妈妈加油。”挂掉电话,我泣不成声,那正是疫情最紧张的时候,频繁爆出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消息,我没有勇气让妈妈去冒这个险,可我更加明白,有谁舍得让自己的家人去冒险呢?谁都舍不得,那病人谁来救?

这一刻,我真正成长

兰州市西固区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为居家隔离孕妇上门做B超检查

我想起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超级英雄,只是有些人选择了抛下个人的命运,承担集体的使命。”后来妈妈回来时,脸上还留着口罩的勒痕,却自豪地告诉我:“你妈也为疫情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这一刻,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妈妈,真正为她骄傲。

居家隔离的年轻人

二十出头的年纪,是人最浮躁的时候,我也不例外。

从小到大,我从未在家待这么长时间。从1月21日至今已是第19天,从刚开始的心急如焚,到现在终于可以有序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前几天,我还在抱怨无聊,每天抱着手机看疫情,甚至在夜里害怕得睡不着觉,我承认我是一个胆小的人,可现在的我,不再频繁地看着疫情信息,不再和朋友没日没夜地讨论这件事,不是因为我麻木了,而是因为我相信医生,相信政府,更相信我们的大中国有能力克服难关。

这一刻,我真正成长

兰州市七里河区小区口防疫工作站

1月23日,武汉封闭交通,社区开始普查,短短几天建好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等,以及72小时建好的口罩厂、免了房租的房东、延长假期的老板、每天源源不断的医护力量前往武汉等等,这些举动都让我们民众安心,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们?

这一刻,我真正懂得了信任我的城、我的国。

预备队的广告人

我喜欢自己的专业广告学,也对这个专业充满了信心。很多人都问我,学广告出来能做什么?以前我以为广告就是帮忙销售,可通过这次疫情,我看到了抓住人心的公益广告。

在新冠病毒初来乍到的时候,很多人看不懂,也不能理解它,有广告人把他的感染过程做成简单的漫画,让大家一目了然;在大家都为武汉加油的时候,有广告人用各地美食为热干面加油,让武汉人感受到各地的爱;在大家居家无聊的时候,有广告人把各地风景名胜整理出来,供大家线上游览参观;在防疫工作进行的时候,有广告人第一时间打印横幅、制作门禁卡帮助宣传;在人心惶惶的时刻,有广告人用各地的真实案例做文案,让人安心……

这一刻,更加坚定了我要学广告、做广告的决心。

中国青年

事实上,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青年,在这场“战争”打响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做出惊天地的举动,可是我知道,是谁在保护着我们: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身患渐冻症,靠着一瘸一拐的双腿,已经在前线连续奋战一个月了;

空荡荡的街道里,只剩下爱心车队和爱心外卖员的身影;

数千名建设者从大年三十开始,没日没夜倒班工作,一起刷新了中国速度;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武汉封城的时候,自己却逆行前往武汉;

保姆纵火案中受伤害的林生斌先生,用捐赠奉献自己的爱心;

还有很多很多捐款捐物资、奉献爱的人们。

这场战役,对于我们青年来说,也是人生宝贵的教育:

今天,我们看着别人为祖国付出,在他们身后成长,明天我们一定挡在他们前面,保护他们,为祖国效力。

这一刻,我真正成长!

这一刻,我真正成长

责任编辑:徐吉鹏、申西审校:董铁莹、陈敏、刘晓终审:蔺玉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