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孟郊的詩句“百年徒役走,萬事盡隨花”?


如何理解孟郊的詩句“百年徒役走,萬事盡隨花”?

“百年徒役走,萬事盡隨花”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在整個詩人輩出的唐代,孟郊不算奪目。他仕途不順,四十多歲才中了進士,五十多歲才真正當了個縣尉,然後沒幾年就因為不安心工作給開了。

從今天的功利角度來看,孟郊是個寫詩寫傻了的人。好不容易當個官,因為自己愛寫詩、愛出去玩就把工作都給弄丟了。也正因為如此,他的一生都窮困潦倒。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混得很差,但是因為有人誇他詩寫得好(韓愈等人),就連工作都不安心,成天苦吟,就為了寫詩。

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這就是個“不識時務”的人。但是正是這種人,才是中唐復古派的中堅人物,或者說,孟郊實際上是個老古董。他和韓愈的古文運動雖然沒有直接關係,但在生活、文學態度上的復古卻是相同的。他繼承的是元結一派,宣揚仁義道德,歌頌堯舜古風,批判淺薄時風和叛亂犯上,保持著偉岸君子的形象,對時俗採取一種不合作態度:“恥與新學遊,願將古農齊。”

如何理解孟郊的詩句“百年徒役走,萬事盡隨花”?

孟郊所結交的官僚和朋友,也大多是些重道德,守古制的人物。他標榜“自是君子才,終是君子識”,其實就是不屑與時俗為伍,只求復古守道的知音。

這樣一個人,在生活中、官場中無疑是混不好的了。即使韓愈對他青眼有加,在仕途上也無法提攜。這也就是“君子固窮”的典型,不過孟郊並不以為然,貧窮讓他的作品更接近底層老百姓的生活,加上一腔正氣,他的詩也就有了不同於中唐其他詩人的特色。

在形式他傾向復古,成就最高的就是五言古詩。在題材上揭露、針砭了社會上人際關係中的醜惡現象,有的則尖銳地揭示了貧富之間的不平等。這和中唐逐漸興起的杜甫憂國憂民的詩風暗合,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世詩風。

對宋詩影響較大的唐朝詩人,除了李、杜、王,晚唐推李商隱出西昆體,推白居易出香山體,而學習孟郊的,則和學習杜甫的合流。而更普遍的一點是,宋詩都和孟郊這種道德大家一樣喜歡講道理。

如何理解孟郊的詩句“百年徒役走,萬事盡隨花”?

孟郊有些詩就是這樣,前面寫幾句事情或者景色,最後結句來個哲理性的句子,拔高整首詩的境界。這在形式上有點像南北朝時期的玄言詩,但是因為邏輯思考和詩歌技巧的進步,孟郊的唐詩風格在這裡就明顯要更高明,也成為宋朝理學大昌之後宋詩普遍學習的講理方法。

“百年徒役走,萬事盡隨花”就是孟郊總結的人生感悟。

這兩句是他的《借車》的最後兩句:

借車載傢俱,傢俱少於車。

借者莫彈指,貧窮何足嗟。

百年徒役走,萬事盡隨花。

這詩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很簡單。有回搬家,他跑去借車子,結果發現自己要拖的傢俱少得可憐,車子的空間浪費很多。車伕(搬運者)就很開心了,彈指表示歡喜。

“彈指”這個動作從印度佛教傳來,用以表示歡喜、讚歎、警告、許諾、覺悟、招喚、敬禮、祝咒等。

如何理解孟郊的詩句“百年徒役走,萬事盡隨花”?

孟郊就不樂意了,我窮得要死,傢俱都沒幾件,這有什麼好開心的?

轉念一想,又安慰自己。人生百年,不過都是在苦苦掙扎罷了,世間萬事如花開花滅,隨緣而已,並沒有什麼好計較的。

大概就這意思,但是單獨把這兩句拿出來,哲理性就提升出來了。因為針對範圍擴展到人的一生(百年),世間所有的事情(萬事),這就把整個詩人態度、作品哲思都提升上去了。

唯有多苦難的人才喜歡思考。孟郊的一生都是不如意的,所以在借車這個小事情上都能悟出一些超越常人的想法來。

他的一生確實太不順利了。孟郊唯一一次舒心就是中進士的時候,那也是他作品中唯一一次有些輕浪的感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然後很快就恢復了一身正義的、苦吟詩句的老古董形象,在中唐復古風中成為代表,並因此影響了宋詩的風向。

如何理解孟郊的詩句“百年徒役走,萬事盡隨花”?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