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按職稱加工資好還是按工齡加工資好?

宅心13


本人觀點,按職稱加工資公平,象超及技工,沒有兩把刷子是不行的,沒有一定知識做不出好的東西,所以叫工程師。工齡再長沒有技術只能按生活水平待遇,要與職稱比差的不是工齡而是本領,誰有本領職稱高待遇就高,工齡在長也只能隨社會水平來提高,不會有特殊的。


談古論金923


按工齡加工資更顯得公平,而職稱只能是可以查考。因為有些人為了職稱評審,工作吊兒郎當,整天魔在圖書室、電腦上抄襲資料,編造論文,應付考試,雖然職稱拿到了,技術水平卻是一般般,我們單位這樣的例子就有好幾個。前些年,堂堂的副主任醫師,連糖尿病的常規治療都不會,醫死人。還有個靠拍馬溜鬚爬上副主任醫師的,一心一意搞些什麼“科研成果——乙肝散”,沒有做任何藥物病理實驗,也沒有藥品生產許可證和批文,買些空心膠囊、壓片機、澱粉什麼的,在幾間簡陋的房間裡,招幾個家屬工“生產”製造假冒偽劣藥品。


手機用戶4598369873


不按工齡加工資!老職工白乾了!


正言義為先吳愛四


個人觀點:按什麼加工資我認為是要取決於企業的薪酬支付邏輯文化,沒有哪種更好,只有更合適,筆者認為這兩種都不太好。

1、工齡工資

工齡工資支付邏輯強調員工與企業的一體化,打造發展共同體。企業認可員工的長期貢獻,員工因為長期貢獻而獲得更多回報。因此工齡工資支付在日本企業比較突出,員工也比較穩定。中國國有企業有工齡工資,但是工齡工資比較低,沒有相應價值。民營企業往往強調結果文化,因此即使有,往往也是100元/月左右,在整個薪酬結構中佔比非常小,作用可有可無。

2、職稱工資

目前國內薪酬支付主要基於員工能力、貢獻。目前越來越強調貢獻,尤其在民企,更多是基於業績與績效。能力工資更多在一些強調研發與技術的崗位,職稱工資可視為是能力工資裡面的一個重要評價依據。

3、事業單位現狀

比如教師這個行業,高級、一級、二級教師差異比較大,其實教師這個崗位目前更多是基於能力支付,職稱是衡量能力的一個重要緯度,因此,工資結構中佔比比較大。但這是否合理呢?很多老師往往是年富力強,付出最多、成長最快、家庭壓力最大時候拿的少,到老了,付出不一定有那麼多,能力也不是一生中最好時候,但是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職稱評定,工資反而是最高,這種現象我認為需要研究分析。

事業單位或者非盈利機構,這兩種工資支付都有很大的比重,但我覺得需要研究調整。

小結:這兩種工資支付方式這企業中都不太突出,不作為重要衡量依據;但是在事業單位這兩種方式可能是一個主要支付方式,但需要研究調整。


成哥說


工齡


用戶5841552209


按照按勞分配的原則,還是以工齡工資為主,職稱工資為輔為好。工齡代表著已經完成了的貢獻,而職稱代表著將來預估可能會作出的貢獻。一個是為已經完成的事付薪酬,另一個是為一個虛幻的將來付薪酬。等到有職稱的做出貢獻了再按成績大小在工齡基礎上加薪酬……


嘎絮郎


我沒有職稱當然希望按工齡喔!


知不足56


按工齡加工資最合理,體現了參加工作的年限,而按職稱加工資既不能體現工作年限而且有許多所謂職稱是假的,不是真才實用的技術人才.特別在八十年代恢復職稱時有許多不具備職稱的人都拿了個所謂職稱。所以我贊成按工齡加工資合理。


猴叔6


按工齡最合理


用戶雲水禪心12535


必須按工齡,因為做工是體力活,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