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疫情肆虐,國人揪心。

截止到目前,全國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已經達19800人。

但很多人忽視了另一個數據,這19800人裡,竟然有14000多都是護士。在這場慘烈的戰「疫」裡,是「護士」,扛起了抗疫的主要責任,也成了抗疫的主力軍——

有的護士,在抗疫一線,連續工作九天,每天工作近13個小時後病倒;

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有護士因為長時間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體力透支,走出醫學觀察區的時候腳步不穩,有人想上去幫她一把,她立馬制止。

她擔心的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怕病毒可能傳染給其他人。

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還有護士,為了方便穿防護服,也知道抗疫的特殊時期沒辦法天天洗澡洗頭髮,毫不猶豫剃了光頭。

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還有一位護士,在火神山醫院收到自己母親去世的消息,只能默默流淚,向著家裡的方向鞠躬後,又返回工作崗位繼續戰鬥。

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這裡面,有被社會說「只知道享樂」的90後,他們是家裡的掌上明珠;


這裡面,有已經結婚的護士,現在不得已離開家裡還未斷奶的孩子;


這裡面,還有資深的護士長,第一時間報名,連續十幾個小時、好幾天都在崗位上堅守著。

他們在去湖北之前,收拾行李帶的最多的不是自己的個人用品,而是一袋袋紙尿褲。


因為,如果不帶紙尿褲,穿著防護服後脫下後去上廁所,那就浪費了一個防護服。

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塞滿了一包又一包的成人尿布


你能想象護士們在抗疫前線的一天嗎?洛陽援鄂醫療隊護理小組組長王琴記錄下她的一天:

晚上7點,提前兩小時到達醫院,少喝水,備好紙尿褲,減少餐量。晚上7點半,到達病房,洗手,帶上口罩、帽子、防護服,還有一層層的手套。

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晚上9點,到達隔離病房,工作交接後,處理醫囑、發藥、輸液、做生活護理、記錄生命體徵等工作。


凌晨3點,交班後,防護服裡全是汗水,溼漉漉的。脫去防護服後,感覺很冷。然後就是想不停地喝水、喝水、喝水。凌晨5點半,回去補覺。

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他們普通的一個夜班上完後,臉上都是口罩和防護鏡的勒痕,為了不上廁所,他們減餐,不敢喝水,嗓子癢不敢大聲咳嗽,怕口罩漏氣,困了也不敢張大嘴打哈欠,以防口罩、護目鏡移位、皮膚暴露在外,眼睛裡進汗了不能揉,後背癢癢也不能撓,因為接觸患者後戴手套的手不能到處觸摸。

雖然只有幾個小時,但對於他們來說,每分每秒都很難熬,每分每秒也都在跟死神賽跑。

也許你會說,他們的工作挺簡單的,只是有些繁瑣;但沒有護士們的精心護理,沒有護士們的隨時觀察,沒有護士們的暖心安慰,那些在隔離病房的病人,根本沒辦法好起來。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我們誇讚過鍾南山、李蘭娟院士的大義,也聽過「吹哨人」李文亮醫生的英勇事蹟,卻很少人注意到「護士」這個群體。

但「護士」作為抗疫醫護人員的主力,他們不該被忽視!


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可大多數護士,無論是在疫情期間還是平時,都沒得到他們應有的重視和尊重。

有人直接對護士的相貌進行辱罵。

「你長得這麼難看,在這裡上什麼班……」這是一名男子對一名急診室正在忙於打針的護士說的話。也僅僅是因為這位護士忙於幫一位病人,讓這位男子稍等下,就得到了這樣的辱罵。


那名男子還差點動手,企圖傷害正在急診室值夜班的護士。

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有人直接說他們低學歷——

「小護士,你有什麼好牛氣的哇,地都不掃,我們是來住院的,你這態度不好,我是要投訴你院長的。」「你們這些中專畢業生,沒學歷,做了護士,還不好好服務。」

也僅僅是因為,一位護士因為拒絕家屬幫忙掃一下床下垃圾的要求,被一位阿姨如此謾罵。但其實這位護士是省重點大學的護理本科。

作為護士,作為醫院的主要勞動力,還要遭受著更多的歧視。

還有人看不起跟醫生結婚的他們——

曾在抖音上看到一段視頻,一位護士要和醫生結婚,下方點贊最高的評論是「醫生都是學霸,護士是學渣。不知道怎麼配的。」

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直到現在,依然還有人覺得護士是低學歷的社會低級人物。僅僅因為在大眾的心裡,醫生是高學歷,護士是中專畢業,技校學歷,所以在醫院裡,什麼都要找護士,哪怕是掃個地,倒杯水這樣的生活小事。


甚至在疫情期間,一名女子辱罵值班護士——


「你既然能當護士,證明你家裡也是很窮」「護士是社會最低級的人」「證明你的父母也是最低級的」

僅僅是因為那名女子去醫院探望病人,想跟丈夫一起進病房,但是醫院規定只准一名家屬陪護,想闖入病房遭到護士拒絕後,這位女子就開始瘋狂地辱罵。


難以想象,作為一名護士,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每天幫病人做護理,觀察病人的身體狀況,但卻被病人家屬謾罵,護士是社會最低級的人,她該有多心涼?


醫院是一面鏡子,能看到眾生百態,也能見識到很多人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別人。


我們都說,護士是白衣天使。可是我們給白衣天使應有的尊重了嗎?


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沒人能想象護士工作的辛苦。

你以為護士的工作很輕鬆,就是打針?

不是!

其實端屎餵飯也是護士的工作,只不過有個比較高級的名字,分別是灌腸和鼻飼。除了這些,還要吸痰、插胃管、插尿管、發口服藥、測血壓、換被服等等等等。

你以為護士上夜班就是坐在護理站?

不是!!

他們上夜班只能抓住空閒在床上眯會兒。病人按響鈴要立馬去,病人監護器上的指標突然下降警報聲響,也要立馬去,晚一秒病人的生命可能就沒了。

你以為夜班回去後就可以睡覺?

不是!!!

下班後經常會遇到科室開會,培訓,考試,科室會議,護理部檢查,操作考試和觀摩,護士的考試多到你們無法想象。就算下夜班回家睡覺也不敢靜音,心驚膽戰,生怕護士長打電話詢問各種情況,然後因為自己沒接到誤了關於「生死」的大事。

而且這麼高壓的工作,薪資也並不高。小縣城醫院裡的護士大多是兩三千一個月,大城市護士的薪資也許高點,但大城市消費水平更高,在一些好的三甲醫院,工作壓力也更大。

面對熙攘的人群、刺鼻的藥水、無數病人因身體病痛帶來的暴躁,護士們置身其中,卻常常無能為力。


這就是護士工作的常態。

現在,長時間的高壓工作讓很多護士都產生轉行的想法。之前,衛生部公佈了一項對全國696所三級醫院護士流失率的調查結果,接受調查的三級醫院,平均的護士流失率是5.8%,而最高的能達到12%。

你根本不知道,患者的一句話就可以是壓垮護士的最後一根稻草。相比工作辛苦,壓力大,收入低,讓護士離職的最大原因,是不受尊重。

但是,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疫情發生之後,很多護士依然第一時間走在抗疫的最前線,在各省派出的醫護人員中,75%都是護士。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里特說過:在患難時忠於義務,是偉大的。所以,疫情肆虐的艱難時刻,這麼多偉大的護士忠於義務,他們不應該得到尊重嗎?

除了很多走上抗疫前線的護士,還有很多護士在做著他們的「分內之事」:

在昆明,一個14歲的少年在人行道上暈倒,一名護士毫不猶豫,直接跪地搶救。

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在濟南,一位老人趴倒在地,呼吸心跳驟停,一位路過的年輕護士寒風中趕緊跪地救人,她不顧老人嘴裡的食物殘渣進行人工呼吸。

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而她自己的雙腿卻因為跪在地上已經紅腫——

求求你們以後別再辱罵護士了


對於護士們來說,救人是天職,是義務,更是他們的一種「本能」。

護士們與其說是天使,更像是「擺渡人」,把身患重病的病人們予以治療、護理,看著他們一天天好轉、康復,然後出院。

最近,有很多人在朋友圈說看到醫護人員那麼辛苦很感動。


但是也請記得,今日有多感動,他日就要有多尊重。

南丁格爾曾說,護士必須有一顆同情心和一雙願意工作的手。千萬不要讓有同情心又願意工作的護士們寒了心。

疫情之下,我們總說,只要走下去,天總會亮。

而護士們,也該迎來屬於他們的春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