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充電:性教育,2歲前就可以進行,並不齷齪

說起性教育,我們一個普遍的認知是到了青春期才會進行的一個教育,而對於幼兒來說彷彿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可實際上,這是一個認知上的偏差,根據心理學家佛洛依德的理論,嬰兒從剛剛出生就有性快感,

幼兒對於的性需求並不是指我們成人的性行為,嬰兒的性快感並不僅僅侷限於生殖器官,皮膚的溫柔接觸、小嘴的頻繁吸吮等都有可能帶給他身體與心理的愉悅。

而到了肛欲期(1~2歲)的孩子,會做出一些讓成人覺得“羞愧”的事情:例如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甚至向他人炫耀自己的生殖器。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這種狀態,就會給孩子最初的性認知帶來阻礙,這份阻礙也將直接影響孩子到了青春期乃至成人時,對性的看法。

新手父母充電:性教育,2歲前就可以進行,並不齷齪

幼兒的性,並不齷齪,錯誤的引導不利孩子的成長

在我們內斂的性文化所影響之下,當我們要與孩子提及性的時候,總會感覺非常尷尬,而孩子問起的關於性的問題,也會讓我們覺得羞恥,進而有意無意地錯誤引導了孩子對此的看法。

但實際上,對於幼兒而言,他們對自己的性器感興趣,甚至喜歡憋屎憋尿來獲取性快感,這並不是我們所認知的齷齪行為。

在幼兒看來,性器官就如他們的手腳一樣(事實也是如此),他們只不過是通過與之互動而認知自己的身體,就好比一個進入空間敏感期的孩子,會不斷扔東西;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即便多次摔倒仍會樂此不疲;

對於1~2歲的幼兒來說,他們被視為玩弄性器官的行為,不過是為了“探索並認知身體”這一需求。

新手父母充電:性教育,2歲前就可以進行,並不齷齪

  • 錯誤的引導,影響孩子的認知成長

不管如何,孩子玩弄自己生殖器的行為應該被引導過來,一旦受損造成感染,可能會對孩子以後的生育能力帶來影響;另一個方面是,你永遠都不知道孩子會用奇特的方式來探索自己。

但並不是所有的引導方式都能對孩子帶來正面影響,在此之前,我們要談及兩種常見的、對孩子的認知成長起負面影響的教育方式:

1、過分認同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孩子明明做了不好的事情,但是家中用了錯誤的態度鼓勵孩子去做這一事情。

例如孩子在玩弄生殖器,家長用非常高興的表情跟孩子互動:“小不要臉的”,孩子聽不懂不要臉是什麼意思,但是卻可以體會到他的這個動作讓父母感到高興了,從而更加玩得歡。

甚至有一些家長是在誇獎孩子:“哦~寶寶好棒啊!”

這些過分的認同,都會扭曲孩子對此的認知,加固他們的錯誤行為。


新手父母充電:性教育,2歲前就可以進行,並不齷齪


2、羞辱

與之過分認同相對應的是羞辱。即家長認為孩子這種行為是極其丟人的。

例如媽媽怒斥寶寶:“不許動!這東西髒!”“羞死人,不要臉。”

這些同樣給了孩子一個錯誤的認知,生殖器是髒的、生殖器是丟人的。當然這種認知可能在年幼的時候不會有太大的顯露,而重點在於成年後,孩子早早被植入了這一觀點,進而認為性是骯髒的。

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妻子拒絕與丈夫同房,即便同房也是非常勉強,因為妻子認為性行為是很骯髒的行為,從而導致了夫妻感情不和。


新手父母充電:性教育,2歲前就可以進行,並不齷齪

瞭解孩子的狀態,正確引導

孩子的狀態並不難理解,前面的篇幅我們已經說明了,此時期的孩子玩弄生殖器的目的非常單純:認知自己的身體。

作為家長,我們始終要做好孩子的輔助,面對孩子玩弄生殖器的狀況,我們可以這樣做:

1、主動幫助孩子認知身體

孩子只是在一個學習的過程,那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幫助他更好地學習呢?另一個方面則是,在面對幼兒的時候,我們可以避免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時那份尷尬。

通過繪本,或者是給孩子直接講解他的身體機能,從頭到腳指頭都可以講,進一步讓孩子正確認知他的身體,主動滿足他的需求。

新手父母充電:性教育,2歲前就可以進行,並不齷齪

2、不逗弄、不強制、不關注

不要用相關的事情來逗弄孩子,例如孩子洗澡時逗弄孩子:小雞雞去哪裡了?是不是跑掉了?

不用強制的手段制止孩子玩弄,例如強硬地把孩子的手抽離,這個時期的孩子是自我行程的關鍵期,他們會和家長對著幹;

不關注指的是不要每時每刻盯著這件事情,這樣反而強化孩子的錯誤行為;

3、轉移注意力

玩是孩子探索的過程,當我們已經為孩子建立了相關的正確認知之後,孩子再玩那更多的是因為無聊--發現新機能總會讓他們樂此不疲;

所以我們可以用另一項“新技能”來替代孩子的興趣點,豐富孩子的日常生活,讓他們把注意力放置到他的新玩具、玩具的新玩法上面去。

4、平靜地教育孩子

在孩子出現玩弄生殖器的時候,媽媽不要斥責寶寶,在平靜地肯定寶寶的行為後,明確地告訴他:

“不應該當著眾人的面顯示出或者玩自己的小雞雞,這是非常私密的事情,不應該打擾別人,別人也不想看你的小雞雞。”

育兒充電樁,兩個孩子的父親,育兒經驗豐富,兒童心理愛好者,點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