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圓圈能讓你想到什麼

圜丘,又稱“圓丘”,元代之後也稱“天壇”,是皇帝進行祭天活動的禮儀建築,是中華民族禮儀制度的重要組成。《周禮·春官宗伯·大司樂》記載:“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可知圜丘即周天子的祭天之所。西周時期,冬至日圜丘祭天已發展為一種成熟的禮儀制度。另外,《禮記·郊特牲》對此也有記載:“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大報天而主日也。兆於南郊,就陽位也。”《逸周書·作雒解》則說:“乃設丘兆於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後稷,日月星辰先王皆與食。”“兆”“丘兆”即為祭壇,由此可知祭壇的位置在城市的南郊。

這個圓圈能讓你想到什麼

遼寧省朝陽市牛河梁第二地點三號冢(N2Z3)的圜丘式祭壇。

遼寧省朝陽市牛河梁第二地點三號冢(N2Z3)的祭壇即為圜丘式。其呈三級臺階的同心圓式圜丘,平面近正圓形,由三層以立石為界樁的階臺和壇上的積石組成,外石界樁圈直徑22米。其位於遺址的南部,而女神廟正位於遺址的北部。

中國現代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認為,牛河梁遺址“壇的平面圖前部像北京天壇的圜丘,後部像北京天壇的祈年殿方基。”從紅山文化的圜丘祭壇到明清北京天壇,這期間數千年的發展皆有脈可循。

這個圓圈能讓你想到什麼

漢長安城南郊禮制建築示意圖

這個圓圈能讓你想到什麼

唐長安城圜丘位置示意圖

從殷墟小屯宗廟宮殿區三組基址位置平面圖上可見:考古學家將商代殷墟宮殿區遺址分為甲、乙、丙三組。其中,甲組為寢殿與享宴區;乙組為宮殿宗廟區;丙組為祭壇,有17座基址,全部位於乙組宗廟區的南部偏西位置。從漢代長安城南郊禮制建築示意圖也可以看出,漢代的圜丘位於長安城的南郊,在禮制建築的最南端。而通過北魏洛陽城遺址勘察平面圖也可以看出,北魏時期圜丘位於洛陽城遺址的最南部。另外,唐長安城圜丘位置也在長安城遺址的南部。今北京天壇南部為圜丘式祭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祭天大禮之所。其北部為祈年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舉行孟春祈谷儀式的專用建築。

從商代、漢代、北魏、唐代、明清祭壇與其所處的位置可以明確看出,紅山文化以圜丘式祭壇與“北廟南壇”佈局的禮制建築模式是延續發展至今的。

2020年第2期《中國收藏》雜誌



這個圓圈能讓你想到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