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難封”的背後,隱藏的是成年人自我定位不準的悲哀

“李廣難封”的背後,隱藏的是成年人自我定位不準的悲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出塞》是唐代詩人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的名作,以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引出對秦漢以來,華夏族與外族之間從未停歇的戰爭感慨。詩中頷聯提到“龍城飛將”,普遍認為指的是漢代名將李廣(也有說是衛青)。

李廣,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西漢時期的名將。史書記載,李廣出生於將門世家,先祖乃是戰國末期秦國名將李信。李廣本人身材高大,臂長如猿,善騎射。

“李廣難封”的背後,隱藏的是成年人自我定位不準的悲哀

歷史上關於李廣的典故非常多,誇他武功了得的有“李廣射虎”,誇他品行端正的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然而,即便擁有如此多的讚譽,李廣的一生卻終究抵不過一句“李廣難封”蘊含的辛酸悲哀。

“李廣難封”出自初唐詩人王勃的千古名作《滕王閣序》,而其出處,則來自於《史記·李將軍列傳》:

“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

說的是李廣的堂弟李蔡能力一般,名聲比李廣差得遠,然而李廣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官位沒超過九卿,李蔡卻被封為列侯,官位達到三公。

“李廣難封”的背後,隱藏的是成年人自我定位不準的悲哀

歷史上有功而不得回報的人大有人在,為何人們單單對李廣的委屈念念不忘?只因為他當時所處的是一個可以稱得上“政通人和”的時代。

先來看李廣的領導。縱觀李廣一生,歷經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漢武大帝的文韜武略自不必說,而文、景兩帝開創的“文景之治”也堪稱盛世。

再來看李廣的同事。有人把李廣難封的原因歸咎於衛青的嫉才妒能,暗地裡坑了李廣。但我們看李廣自殺殞命後,其子李敢將怨氣撒在衛青身上,行刺殺之事,而致衛青受傷。這件事情只要衛青上報朝廷,李敢妥妥地死罪難逃,還要牽連家族。但衛青卻沒有拿這件事做文章,而是隱瞞了下了,由此可見,衛青並非心胸狹窄之人。

“李廣難封”的背後,隱藏的是成年人自我定位不準的悲哀

領導英明神武,同事一心為公,身處這樣一個環境,一身本領的李廣依然“命途多舛”,這才是人們替他惋惜的地方。然則外部環境既然沒有問題,李廣難封就只能從他自身找原因了。仔細查閱史料,我發現了一點端倪,李廣難封或許和他自我定位不準確有關。我們不妨先來為李廣畫一幅白描圖。

關鍵詞:英勇善射

漢文帝14年(前166年),匈奴人大舉侵入蕭關,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參軍抗擊匈奴,並憑藉出色的箭術,射殺眾多敵人,被提拔為中郎,由此開啟戎馬生涯。

據《史記·李將軍傳》記載,李廣的箭術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他射殺敵人一定要等敵人近身至數十步之內,因為這樣才能發揮箭的最大殺傷力,基本上是一箭離弦,就有敵人倒地身亡。

“李廣難封”的背後,隱藏的是成年人自我定位不準的悲哀

一次,漢景帝派了一名宦官跟隨李廣來到邊關學習軍事,宦官帶著幾十名侍從在草原馳騁,不料遇到了三名匈奴的射鵰手,侍從死傷無數,宦官受傷逃了回來並告訴了李廣。於是李廣帶了一百名騎兵前去追趕,一直追到匈奴軍隊大營附近,然後憑藉一己之力射殺兩人活捉一人。

此時匈奴大軍發現了他們,手下騎兵要跑,李廣卻不慌不忙說:“我們現在離大部隊幾十裡地,跑的話肯定要被追上,不如以靜制動,讓匈奴人以為我們是誘敵之兵”。於是他和騎兵解鞍下馬,席地而坐。匈奴人果然疑惑,只敢派一名將領出營查看,卻被李廣一個滿弓射殺,匈奴人再不敢進。等到半夜,怕被偷襲的匈奴大軍連夜撤走了。

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李廣出兵雁門關,不幸被匈奴大軍包圍,李廣被俘。由於名聲太大,匈奴人沒有立即殺他。當時李廣身負重傷,假裝昏倒。匈奴人把他裝在網兜裡,夾在兩馬中間前行。李廣觀察到旁邊有個匈奴少年手執弓箭,還騎著一匹好馬。於是他趁人不備,突然飛身跳上那匹馬,並搶了那少年的弓箭,邊騎邊射,居然被他突出重圍,平安歸去。李廣“飛將軍”的名號由此叫開。

“李廣難封”的背後,隱藏的是成年人自我定位不準的悲哀

關鍵詞:愛兵如子

李廣做將軍時,每有賞賜,都分給部下。他一生做二千石俸祿的官共四十多年,到死時家中卻沒有多餘的財物,他也從不談及家產這方面的事情。

行軍打仗自然有缺水斷糧之時,但如果碰到水源,士兵沒喝完水,他從不走近水邊;如果士兵沒有完全吃上飯,他絕不先嚐一口。

就連他一生中最後一次戰役,由於迷路而未能及時到達指定地點,由此錯失戰機,衛青問責時,他也大包大攬,說全是自己的過錯,跟手下將士無關。

“李廣難封”的背後,隱藏的是成年人自我定位不準的悲哀

關鍵詞:心胸狹窄

對待手下兄弟寬宏大量的李廣,在對待其他人上,心胸就沒有那麼開闊了。

由於久不得封侯,李廣心中鬱悶之極。一次,他向懂得卜算的王朔詢問此事,是不是自己八字哪裡出了問題?王朔問他可曾做過什麼後悔的事情?李廣說了這樣一件事。

那還是他在做隴西太守時,羌族人造反,他用誘降之計平復了叛亂,卻又把已經投降的人殺了。

關於李廣心胸狹窄,更為出名的是他與霸陵亭尉之間的故事。李廣曾因被匈奴人俘虜過而被貶為平民兩年時間。一次,他與隨從因為外出回來晚了,路過霸陵亭,被亭尉罵了一頓,不讓他們通行。李廣的隨從說,這位可是前任將軍李廣,意思是說話別那麼難聽,通融通融。

哪知道這個亭尉也是個硬脾氣:“別說你是前將軍,就是現將軍這個時辰也不能過”。於是李廣硬是被扣留了一晚才得以放行,李廣由此懷恨在心。後來李廣被起復後,找了個機會居然把這亭尉給殺了。

“李廣難封”的背後,隱藏的是成年人自我定位不準的悲哀

通過這幾個關鍵詞的描述,我們可以稱李廣是一名武功了得膽識過人的勇士;也可以稱李廣是一名平易近人清廉如水的好領導。當然,他也有人性的弱點,心胸狹窄,愛記仇。

但這些特性,跟他身為一個將軍的本職工作,卻關係不大。將軍的本職是什麼,那就是用最小的代價,奪取最大的勝利。你武力勇猛,充其量是一個業務精湛的大頭兵;你平易近人,也就是一個好袍澤兄弟。而心胸狹窄則完全是壞毛病。

歷朝歷代,將軍封侯必須要具備的指標就是軍功,而太史公對此的記錄卻文筆多於史筆,多用“殺首虜多”、“軍功自如”等一筆帶過。李廣作為統帥三軍的將領,一生與匈奴作戰七十餘次,但能擺到桌面上的幾近於無。而且還好幾次差點全軍覆沒,僅靠著他個人的逆天勇武堪堪過險。

即便是成就他飛將軍名號的那次戰役,首先也是因為他行軍不謹慎,被匈奴包圍了。而在突圍戰中,他又與大部隊失聯,獨自被生擒。從這種局面不難推斷,李廣肯定是打的興起,一頭扎進了敵陣,忘了自己是一軍統帥了。

“李廣難封”的背後,隱藏的是成年人自我定位不準的悲哀

如此事例在李廣身上不勝枚舉。作為士兵,李廣不僅合格,還相當優秀。他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個人武力以及血性。但是作為將軍,李廣卻顯得相當不稱職。據記載,李廣帶兵習慣率性而為,軍隊紀律相當不嚴。

漢景帝時典屬國公孫昆邪曾經評價李廣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李廣的勇猛冒進連同僚都看不下去了,怕他哪天再一頭扎進敵營就出不來了,惜才的漢景帝隨後把他調到後方,擔任上郡太守。

“李廣難封”的背後,隱藏的是成年人自我定位不準的悲哀

李廣一生,始終把自己當做是一名普通士兵,他憑藉一身本領,英勇善戰,力卻來犯之敵,以一人威名震懾邊關數十載。雖然明面上戰功寥寥無幾,但其保衛國家的貢獻不可磨滅,稱其為大漢軍魂亦不為過。他的悲哀在於,始終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

他就像一個永遠長不大的熱血少年,天真地以為,戰爭就是上陣殺敵。卻不曾知曉,除了殺敵,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李廣異於常人的特性成就了他“飛將軍”的名號,也讓他徹底與封侯無緣。

至於孰優孰劣,自留有後人分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