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談“經營、投資與公益”

6、理性和平常心三(52)


段永平談“經營、投資與公益”

A. 理性和平常心最重要

01. 網友J:{這裡唯一我可以保證的是,你肯定會犯錯誤的。}阿段寫得太好了。一直不知道原來你也虧過上億美金的。去年我出了次車禍後,對你那句{想要安全,前提是不要開快車}的理解又深了一層。

另請問在投資中,是心態重要,還是專業知識重要。我學歷可不高,但你說過任何人都可從事投資。(2010-02-05)

網友X:回覆網友J:我現在的感覺是理性重要,不知道段總是不是也這麼認為。心態和專業知識都是依據理性才有需求的。(2010-05-30)

段:我怎麼認為不重要。芒格認為理性最重要。我們認為平常心最重要。好像這倆是一個東西。(博文:《什麼人適合做股票投資?》2010-02-04)

02. 博文:《複習一下》(2013-09-03)

有人問過芒格,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的成功?他的回答是:“rationality”(理性),呵呵,有點像我們說的平常心。問題是不用閒錢對生活會造成負面影響啊。我從來都是用閒錢的。老巴其實也是。至少你要有用閒錢的態度才可能有平常心的,不然真會睡不著覺。

03. 博文:《巴菲特簡介》(2010-03-31)

巴菲特名言

我們也會有恐懼和貪婪,只不過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們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們貪婪。

我的成功並非源於高的智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理性。我總是把智商和才能比作發動機的動力,但是輸出功率,也就是工作的效率則取決於理性。

長年進行成功的投資並不需要極高的智商、罕見的商業洞見,或內部消息。真正必要的是做決策所需的合理的知識框架,以及避免情緒化侵蝕智識的能力。

投資股票致富的秘訣只有一條,買了股票以後鎖在箱子裡等待,耐心地等待。

如果我們有堅定的長期投資期望,那麼短期的價格波動對我們來說就毫無意義,除非它們能夠讓我們有機會以更便宜的價格增加股份。

我認為投資專業的學生只需要兩門教授得當的課堂:如何評估一家公司,以及如何考慮市場價格。

必須要忍受偏離你的指導方針的誘惑:如果你不願意擁有一家公司十年,那就不要考慮擁有它十分鐘。

投資者應考慮企業的長期發展,而不是股票市場的短期前景。價格最終將取決於未來的收益。在投資過程中如同棒球運動中那樣,要想讓記分牌不斷翻滾,你就必須盯著球場而不是記分牌。

04. 博文:《引用 巴菲特名言語錄》(2012-07-28)

﹒﹒﹒﹒﹒﹒

當適當的氣質與適當的智力結構相結合時,你就會得到理性的行為。

﹒﹒﹒﹒﹒﹒

他的最大長處是:“我很理性,許多人有更高的智商,許多人工作更長的時間,但是我能理性地處理事物。你們必須能控制自己,別讓你的感情影響你的思維。”

﹒﹒﹒﹒﹒﹒

我的成功並非源於高的智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理性。我總是把智商和才能比作發動機的動力,但是輸出功率,也就是工作的效率則取決與理性。

(19)“To some extent, stocks are like Rembrandts. They sell based on what they’ve sold in the past. Bonds are much more rational. No-one thinks a bond’s value will soar to the moon.” “Imagine if every pension fund in America bought Rembrandts. Their value would go up and they would create their own constituency.”

譯文:(19)某些程度上,股票就像是倫勃朗的畫。它們的價格基於過去成交的價格。債券要理性得多。沒有人會認為債券的價格會高到天上去。想象一下如果美國的所有退休基金都去買倫勃朗的油畫,它們都會升值並且引來一幫追隨者。

段:那些喜歡炒藝術品當投資的有錢人也許可以看看,當然真的喜歡收藏的例外。

06. 網友C:不知段總會先入手車還是先入手股票啊?

(2013-05-31)

段:買了點股票,然後用小部分利潤買了輛車.還沒有重倉,等市場給機會。

網友K:老巴說過:別人貪婪我恐懼。現在這個點買會不會成為貪婪的人,但tesla又很誘人,矛盾中,求老段指點.

段:老巴那句話其實是調侃的,不然怎麼知道別人是貪婪還是恐懼?投資最重要的是理性,是能看懂生意本身。(博文:《Tesla》2013-05-31)

07. 網友:段總,有一個問題一直想問你,就是發現自己在想問題的時候總是有意無意的強化自己以前的一些觀點或者見解,當然並不是有意識這樣做,而且是潛意識這樣做,芒格講誤判心理學也這樣說過,段總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呢,如果有,你是怎樣克服的呢(2010-05-12)

段:一樣有,好像沒什麼辦法,儘量平常心(理性)吧。(博文:《關於博客的聲明》2010-05-10)

08. 網友S:今晚道瓊斯跌了接近10%,9百多點,瘋了。段大哥又有機會進yahoo了。想問問段大哥,此時的心態怎麼控制。

價值投資道路是曲折的,股價上升也是曲折的,這點我理解,但有時候看到股價上去了又下來,浮贏變少了甚至由浮贏變浮虧了,心裡還是有那麼一種不好受的感覺。不過相對兩年前來說心態好多了,以前遇到這種情況會有憋心的感覺,對身體非常不好。(2010-05-07)

段:如果你不是用margin,心態就不應該有問題啊。

呵呵,頭幾年也會不太舒服,現在基本上無所謂。

網友J:請教段總,我心裡也會不太舒服,總覺得沒有更多的錢再買了,這樣的心態該如何調整啊?每次遇上大跌的時候總是覺得為什麼沒有更多的錢來買啊,鬱悶中(2010-05-07)

段:呵呵,千萬別為這種事鬱悶。投資時最常見的狀態就是有錢沒目標和有目標時沒錢了,可能這兩種情況各佔一半。如果你兩種情況都鬱悶的話,那可真有點哪個啥了。

如果你能理性想想就好了。

有空多看看老巴或者芒格的東西會更好

(博文:《Omaha(2)》2010-05-05)

B. “平常心+理性”有助於找到“本源”

01. 網友:段先生,你怎麼提高對一件事情的確定性?我的意思是,你怎麼肯定自己是對的?經驗,常識,專家意見,閱讀看法應該都有吧。

我現在總覺得看問題看不到點子上,廣闊撒網閱讀,博取百家看法,最後還是很難得到確定性,看問題進不到下一層。有時候感覺機會就在腳下,只要再深兩三步就能看清,但總是做不到。(2011-03-27)

段:如果你能平常心去看問題就會容易看到實物的本質。(博文:《巴菲特稱當前社交網站估值普遍偏高》2011-03-26)

02. 網友:受友所託向段總問一個小事:新浪網友2010-03-21

阿潮,我也去看了段總的博客,邊看邊想笑,有人就是有這種魅力,在快樂輕鬆中將智慧與人分享。

感覺段總的生活狀態很好,心態非常健康、陽光。

投資的結果其實在拿起電話時,就已決定。對一個將~卓越的公司,可能需要5年、10年的等待,過分精雕細琢只會讓人變得教條、神經質。投資人眼下要做的是,怎樣在這漫長的等待中將生活變得有趣味,這是我正在考慮的事。(鍵盤上的頓號我也找了好久,請教高手才會的。)

對了,感覺段總還是一個能將複雜問題簡單化的人,而且異常簡潔。不知是段老哥的天性,還是後天歷練出的本事。阿潮有機會也幫我問問。據說林彪就有將一本書提煉成一句話的本事。(2010-03-22)

段:呵呵,沒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如果有的話實際上是我在這上面花的時間比較多而已。簡化一個複雜的問題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很多“簡單”的結論是花了很長很長時間得出來的,千萬別以為我是一眼就看出來了。不過,“平常心”可以幫助人去找到事物的本源。(博文:《首都和首府》2010-03-19)

03. 網友:有些東西,像段先生也許刮一眼就能看明白的東西,我們普通人可能需要走很多彎路才會理解。這大概就是段先生投資水平也較高的一個體現。(2010-11-05)

段:如果有這種事也是因為我前面已經走過很多彎路了。(博文:CCTV《對話》:巴菲特和芒格2010-10-18)

04. 網友B:段老大能說一下今年美國漲幅最大的股票嗎,今天網上看有跌幅的一條消息,居然沒說漲的,鬱悶

2010年上半年美國股價跌幅最大十家公司(2010-07-06)

段:不知道啊。跌幅最大的公司我也沒有。

我就知道我滿倉買過一次當年美國漲幅第一的股票,還好那時沒看圖看線,不然早賣了。看圖看線忙一輩子也不如錯過這一次啊。記得當網易1塊零5分時,我曾建議一個大行的人買進。這哥們以30幾年看圖看線的經驗告訴我現在還不是時候。等網易突破20塊時,他很興奮地告訴我現在可以買了。其實他也是對的,因為網易確實漲到20多他才賣的

(一分四以前)。

網友X:看了30幾年圖和線那也算是國內罕見的老前輩了哇~到現在就是40幾年了,看來股齡不足恃啊,哈哈哈哈~~~那我的希望大大D~

段:是美國的大行。

網友T:這個20買,80賣的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水平,我的理解就是因為沒有做過實業,因此只能更多的看報表和數據等。其實我們這種完全沒有實業經驗的,不可能抓到10年翻100倍的股票,就算運氣好抓到了一個,也一定不是重倉。因為這樣的股票一定要困境轉型或者大幅增長等等,我們一般也就是10年4倍,運氣好一點在PE上再賺一點,10年5,6倍也就頂天了。這就是我最大的問題,而且現在看來還看不到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段:其實賣的時候不看成本也許能解決這個問題。平常心去不看成本不容易做到,平常人一般難有平常心的。

網友T:段大哥其實真不是賣的事,而是買的事,在網易當時的情況下如果是我,我1塊錢是肯定不敢買,但是到了20了,盈利也比較清晰了,增長也能算出來了,才敢買,主要就是這個問題。後來我在想就是我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懂到本質去,只能看表面。因此也就只能賺最確定那一部分錢,但到了這個最確定階段,大部分人都能看出來了,因此就少很多了。(2010-07-07)

段:呵呵,也對。(博文:《招行及其他銀行》2010-07-05)

05. 網友:段總您好!在《查理·芒格傳》這本書裡看到芒格先生很喜歡把自己估值的伯克希爾價位說給粉絲股東.我想知道,您在網易內在價值大大低估時和有很高的成長性時買入(雛形和市場空間都看清楚了),那在中間的每個年份裡您是如何模糊的確認網易股價內在價值區間的呢?比如公司增長的第2年或第3年或第5年的內在價值和第一年都不一樣了.您的網易就是一路在提升內在價值.(2011-01-10)

段:我從來就沒認真估過所謂“內在價值”的區間。在賣出大部分網易之前,我一直理性考慮的問題主要是這家公司未來到底可以賺多少錢而不是想我的股票已經賺了多少錢的問題。要大致想明白這個問題,對公司、行業、產品等等的瞭解不深是做不到的。(博文:《博友發言的要求以及加博友的條件》2010-12-29)

06. 段:今年的第一個投資的大決策就是在一月二十一號買進了蘋果,把去年賺的錢都放進去了。

從很久以前就開始或多或少地關心蘋果,但就是沒認真分析過,大概是因為自己老是滿倉的緣故。1.21由於股權到期日,要釋放了不少資金出來,在壓力下突然想明白了。

買蘋果的靈感其實是來自博友的提問。記得前段時間我在這用蘋果舉過一個什麼股價叫便宜的例子:如果你覺得蘋果值5000億的話,那3000億就是便宜,雖然他曾經只有50億的市值。

其實我個人認為,蘋果有可能會是地球上第一家年利潤過500億美金利潤的公司(過多少不敢說)。也許蘋果會是第一家市值過萬億美金的公司(這個取決於市場會有多瘋狂)

。(2011-02-08)

網友C:現在還買入蘋果,對一般投資者來說是追高,但對段老師來說,也許是達到了跳出市場,忘記市場的境界了。。

(2011-02-09)

段:一個公司價值多少和他曾經價值多少沒有必然聯繫。

其實蘋果是比較容易看明白的(如果你能平常心認真看一看的話),只要你看看他現在的盈利、賬上的現金以及未來可能的盈利就好了。

話說回來,之所以像大多數人一樣我一直沒買蘋果的理由,也是因為他已經漲了許多了,所以沒認真看過。真的有點像當年的網易啊。(2011-02-09)

網友G:市值過萬億美金!

很想知道段總是怎麼算出來的,能不能簡單說幾個依據?

是不是拿蘋果和微軟比較,我們每人的電腦上都裝了微軟,給微軟1000,如果每人都買蘋果,給蘋果5000,現在微軟2000多億,那麼蘋果就1萬億了?

不管怎麼樣,現在追高蘋果都有點趨勢投資的感覺

(2011-02-14)

段:蘋果現在手裡有600億現金,去年4季度的盈利已經過60億了。如果蘋果達到500億以上的年利潤,5000億以上的市值是非常合理的。一萬億隻是一個說法,要看蘋果後續的發展情況。

我決定買蘋果以前主要想的是他們是不是還有可能成長,有多大的空間可以成長,威脅都可能來自什麼地方,等等。

我不去想他現在的股價和過去的股價,儘量用平常心去看這家企業。以我的觀點看,蘋果年利潤有一天達到800億或更多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覺得我買的價錢還很便宜。

我不懂你說的所謂趨勢投資是什麼意思。

總而言之,我想的只有一個東西,就是未來自由現金流(的折現)。不過,要認為蘋果能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我自己也很遺憾為什麼以前一直沒花功夫去想一想。

過去沒想的主要原因則和你現在的想法差不多。

網友G:段總一定是用了蘋果的產品才對蘋果的未來這麼有信心吧。還有沒有去蘋果公司做實地調研?

我想這麼大的市值的公司成長空間相對總是不如當年小市值的網易的。

原來大家一致擔心的喬布斯的健康算不算是一個很大的威脅?蘋果的產品離開喬布斯一定做不到這麼好吧?就好象沒有詹姆斯誰能拍出阿凡達呢?

在一個公司風頭最勁的時候買他的股票,我總覺得有點趨勢投資的感覺,呵呵。當然段總用平常心看蘋果價錢還很便宜那一定是筆好買賣了,呵呵

段總對蘋果的理解程度我是一定望塵莫及的,見笑了(2011-02-15)

段:蘋果的上升空間當然遠不如當年的網易,可當年的網易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現在就算碰上了,對我的幫助也不大。

蘋果這樣的公司難道還要去公司看?那能看到什麼?

我只是somehow突然想起來要認真看看蘋果,以前老覺得Jobs個人太厲害了,是個報時人,後來突然想明白其實現在他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至少在未來幾年裡。

畢竟我們是同行,雖然差距還比較大,但有些東西容易搞懂一些。(博文:《one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2011-01-22)

07. 博文:【引用】巴菲特31年股東信精華---2(2012-02-17)

44、我最意外的發現是企業一種看不到的巨大影響力,我們稱之為"系統規範",在學校時沒有人告訴我這種規範的存在,而我也不是一開始進入商業世界就知道有這回事,我以為任何正當、聰明有經驗的經理人都會很自動的做這樣的決策,但慢慢地我發現完全就不是這麼一回事,相反的理性的態度在系統規範的影響下都會慢慢地變質。舉例來說

(1)就好象是受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所規範,任何一個組織機構都會抵抗對現有方向做任何的改變

(2)就像擁有會有工作來填滿所有的時間,企業的計劃或購併案永遠有足夠的理由將資金耗盡

(3)任何一個崇拜領導者的組織,不管有多離譜,他的追隨者永遠可以找到可以支持其理論的投資評估分析報告

(4)同業的舉動,不管是做擴張、購併或是訂定經理人待遇等都會在無意間彼此模仿。

是組織的動力而非腐敗或愚蠢,誤導他們走上這些路子,也因為我忽略了這種規律的力量,使我為這些所犯的錯誤付出高昂的代價,之後我便試圖組織管理伯克希爾儘量讓這種規律降低其影響程度,同時查理跟我也試著將我們的投資集中在對於這種問題有相當警覺的公司之上。(1989)

(75)“Many markets get down to two or three big competitors—or five or six. And in some of those markets, nobody makes any money to speak of. But in others, everybody does very well.? Over the years, we’ve tried to figure out why the competition in some markets gets sort of rational from the investor’s point of view so that the shareholders do well, and in other markets, there’s destructive competition that destroys shareholder wealth.? If it’s a pure commodity like airline seats, you can understand why no one makes any money. As we sit here, just think of what airlines have given to the world—safe travel, greater experience, time with your loved ones, you name it. Yet, the net amount of money that’s been made by the shareholders of airlines since Kitty Hawk, is now a negative figure—a substantial negative figure. Competition was so intense that, once it was unleashed by deregulation, it ravaged shareholder wealth in the airline business.? Yet, in other fields—like cereals, for example—almost all the big boys make out. If you’re some kind of a medium grade cereal maker, you might make 15% on your capital. And if you’re really good, you might make 40%. But why are cereals so profitable—despite the fact that it looks to me like they’re competing like crazy with promotions, coupons and everything else? I don’t fully understand it.? Obviously, there’s a brand identity factor in cereals that doesn’t exist in airlines. That must be the main factor that accounts for it.And maybe the cereal makers by and large have learned to be less crazy about fighting for market share—because if you get even one person who’s hell-bent on gaining market share…. For example, if I were Kellogg and I decided that I had to have 60% of the market, I think I could take most of the profit out of cereals. I’d ruin Kellogg in the process. But I think I could do it.”

“You must have the confidence to override people with more vcredentials than you whose cognition is impaired by incentive-caused bias or some similar psychological force that is obviously present. But there are also cases where you have to recognize that you have no wisdom to add – and that your best course is to trust some expert.”

譯文:(75)許多市場最終會形成兩到三個大競爭者 ---- 或者五到六個。其中有些市場裡壓根兒沒有人能賺到什麼錢。有些市場裡每個競爭者都做得不錯。

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研究,為什麼有些市場裡競爭比較理性,股東們獲得的回報都不錯,而有些市場裡的競爭則讓股東血本無歸。

我們舉航空公司的例子來說吧,咱們現在坐在這裡,可以想到航空公司們為世界作出的各種貢獻 --- 安全的旅行、更好的體驗、能夠隨時飛向你的愛人,等等。但是,這個行業自從萊特兄弟的時代以來,給股東們回報的利潤是負的,而且是一個巨大的負數。這個市場裡的競爭是如此激烈,以至於一旦放開監管,航空公司們就開始(大降價)來損害股東們的權益。

然而,在另外一些行業裡,比如麥片行業,幾乎所有的競爭者都混得挺舒服。如果你是一家中型的麥片生產商,你大概能有15%的資產回報率。如果你的本事特別好,甚至能達到40%。但是為什麼麥片這麼掙錢呢?在我看來他們整天搞各種瘋狂的營銷、推廣、優惠券來激烈競爭,竟然還這麼掙錢。我不是很明白。

顯然,品牌效應的因素是麥片行業有而航空行業沒有的。這可能是個主要因素。或者麥片生產商們有共識,認為誰都不可以那麼瘋狂地競爭 ---- 因為如果有一個二楞子視市場佔有率如命根,比如說如果我是家樂氏的老闆然後我決定要搶佔60%的市場佔有率,我想我可以把這個市場的大部分利潤都給弄沒了。這個過程中我可能會把家樂氏給毀掉。但是我想我還是可以做到(佔據市場以及消滅行業利潤)。

你應該有信心去顛覆那些比你資深的人,條件是他們的認知被動機導致的偏見矇蔽了、或者被類似的心理因素明顯影響了。但是在另外一些情況下,你應該認識到你也許沒有什麼新意可想---你最好的選擇就是相信這些領域中的專家。

C. 擁有理性和平常心有好結果

01. 網友:段總賣網易方顯英雄本色,一般等到升到二三十倍賣就很厲害了,升一百倍過程之中怎麼頂住沒賣的?是心中有個確定的價值嗎不到那個位(100倍左右)堅決不賣?如果是,這個價值位怎麼估出來的?(2010-05-13)

段:事實上,網易漲到20-30倍時我們還追加了一些。

能夠拿得住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對公司及其業務的瞭解,還有就是平常心了,不要去想買入的成本,把焦點放在能理解的未來現金流上。(博文:《關於博客的聲明》2010-05-10)

02. 網友T:一直想請問段總一個問題,您當年購買網易的時候,當他下跌到1美元的時候,您是如何判斷這個企業一定會沒有問題的?是因為網易已經出了要做遊戲的戰略嗎?還是其他的原因,假如歷史重演,如果沒有中國移動的增值業務,網易您認為能度過最困難的階段等到網遊收入的起來嗎?您當時是否做過網易退市的最壞打算呢?非常希望您能把當時的心理狀態給我們分享一下。我一直認為應該跟您學如何去尋找1塊錢10年可能漲到100塊錢的本事,而不是找到1塊錢10年漲到3塊錢的本事,這個難題一直困擾著我,特別想聽聽您在當時網易一塊錢大量購買的原因。(2010-05-29)

段:10年100倍的東西多少有點可遇不可求。能有10年3倍的我就滿意了。

網友K:段大哥:您什麼時候開始有10年3倍我就滿意了.這個想法的?是現在資金量大了之後才有這個想法?還是當年買網易時就是這樣想的呀?

段:我一直這麼想。10年3倍是個心態,不貪心。(博文:《巴菲特自述:我的城堡和我投資的5+12+8+2法則》2010-05-28)

03. 博文:《回答博友提問》(2010-09-21)

網友:這時一般最好理性地重新評估一下,不一定要急著賣。

-----------------------------------------------

您的這句話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我之前設置的賣點,應該不斷的總結和調整,甚至說每一次想賣出的時候,可以反過來假設當成買點來思考一下,如果認為在這個地方買似乎也說的過去那就可以延遲賣掉,如果是這樣的話,您的這句話給我一個新的啟發了,所有的賣點和買點都要動態的看,或者我要賣出的時候要重新算一下賠率,如果不賣賺的概率大還是虧的概率大,我大概有點明白你的意思了。

段總:我一般買股票時會有個基本判斷,就是最少值多少錢(有點像巴菲特評中石油),到了以後應該看看到底應該是多少錢。

這些年有經驗也有教訓。以前網易每一次到目標後我都認真重新評估一次,不然不會拿了8年多,正好一個抗戰。萬科到了基本價以後就沒有重新評估就賣了,少賺了很多。

股票掉的時候也是一個動力區重新評估自己持有的股票,看看買的理由是不是有變化(比如買過UNG,認真看過後發現買錯了,就斬倉了,不然的話,留到今天要多虧幾千萬。)

理性地講,評估一個公司的投資價值不應該和股價起跌有關,但往往人是需要有些壓力的。

04. 網友:段總,俄羅斯外銷回款不順遠超想象,從莫斯科扛著兩皮箱的美金到香港才最後解決問題的。

問題:1、請問這是應收賬款收不回來嗎?

2、還是收到部分錢了,但還是很難通過外匯途徑轉回來?

3、另外,這麼多年過去了,這部分的應收賬款壞賬率大概多少?

(2010-03-24)

段:當時是匯不回來。這麼多年如果還有應收的話,那早該叫不應收了。

段:我們好像確實不怎麼有收不到的錢。我們比較平常心,收不到錢的生意我們不做,不管聽起來有多好。記得以前有家美國公司倒了國內一家同行4-5億美金。這家美國公司之前也找過我們,一聽說我們的條件就走了。呵呵,我是後來才聽說的。

網友:非常感謝阿段的回答。

“收不到錢的生意我們不做,不管聽起來有多好。”嗯,您們的條件主要是什麼,能讓對方一聽說您們的條件就走?會不會是先付款後發貨,我猜的。

其實我很想知道您們對應收賬款是怎樣管理的,或者是您所知道的一些好企業是怎樣管理應收賬款的?再次感謝阿段的熱心回答

段:我們的條件大概就是讓對方開不可撤銷信用證吧。對方顯然是有備而來的,對我們的條件沒興趣。

別人怎麼管的我不知道。早期我們也有過爛帳問題,不過比例很小。我其實不知道我們現在是怎麼管的,大概還是我們很久以前定的方案吧。

我們一般給客戶的放賬額度是過去該客戶在我們這一年的營業額的3-5%,當然信譽不好的就一點都沒了。這意味著一開始的時候是完全沒有的。

我們比較平常心,少做生意沒關係,收不到錢就麻煩大了。追款的成本非常高,而且還會對出問題的地區生意造成影響。我已經好些年沒聽說過有錢收不回來了。

呵呵,我記得上次(不是這次)金融危機時,有個韓國供應商問我:聽說中國三角債問題很嚴重啊,我回答說:恩,我也聽說了。隔了半天,他問我,那你是說你們沒有這個問題?我說,對!

(博文:《本分和平常心(1)》2010-03-24)

05. 博文:【引用】巴菲特31年股東信精華---1(2012-02-17)

15、只要市場回覆理性,市價終究會反映公司累積盈餘的能力,有時甚至超過買進後累積的盈餘,這等於是在你的蛋糕上多得到一點糖霜呢。(1980)

06. 網友:學長您好,還是想向您請教一下倉位的問題。像現在的蘋果,440多了,您還有沒有留錢繼續投呢?到多少的時候您會毅然all-in呢?還是說永遠留出幾成的錢等待比股災還股災的情況出現?

聯想到德州撲克,有時候手裡拿兩個A別人又all-in,如果你帶著輕蔑和壞笑跟他all-in,常常輸光,但是不all-in又覺得好虧。(2013-03-01)

段:記得在桌面9個人的情況下,兩個A就all in的贏面好像只有40%左右。

投資裡最難的就是沒有具有“充分條件”的投資,只能從概率的角度考慮。越瞭解的公司,決策的把握越大,但從來沒有100%的贏面。所以倉位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決定。

我個人一般對有負債的公司不太願意重倉,另外就是無論多有把握也絕對不要用margin。

我個人很喜歡蘋果,覺得這是我目前能找到的最好的公司了,這個價位我放到90-95%也是願意的。當然也許和我前面買的價錢比較便宜也有點關係,但這個只是心理影響而已。理性講,4000億的蘋果其實只有2700億(扣掉現金)左右的市值,大概5-6年就賺回來了。只要蘋果能把現金回饋這塊再處理的好一點(我非常信任庫克會這麼做)。投資蘋果對我來講是個能睡得安穩的投資。如果我錯了怎麼辦?呵呵,那大概就是該輪到我也虧點錢了?看個3-5年吧,我覺得我的贏面在90%以上,而且就算虧也不會虧光的,而且省了幾年到處找股票的時間,多好?!

不過,如果不瞭解蘋果的人最好還是不要碰蘋果,我一直就不太贊成小額投資者投蘋果,尤其是那些希望今天買明天就漲很多的人們,會睡不好的。(博文:《好漢不吃虧》2013-02-19)

轉載自方勝《段永平談“經營、投資與公益”(5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