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日本驰援中国行动冲上热搜,欲借中国完成3大任务


雪中送炭!日本驰援中国行动冲上热搜,欲借中国完成3大任务

近段时间,日本各界对于中国的倾力援助引发了国内一片赞赏之声。1月27日,在日本友好城市——大分市向中国捐助了其防灾仓库中储备的30000只口罩之后,日本"驰援"中国的一系列举动也相继冲上国内各大媒体平台的热搜榜单。一直持续到本周一(2月10日),日本再度宣布从国内重要人员的3月经费中扣除5000日元(约317元人民币)用以向中国捐款,此举也再度令国内舆论一边倒地对这一"邻居"加以褒奖。

如果综合多方对日本经济情况的预估,日方当前的驰援则似乎多了一丝"伟大"的光环。据日本日兴证券此前估算,当前的疫情或将造成第一季度日本经济增长下挫0.4%,初估约造成5000亿日元(约317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若疫情持续,日本产业还将面临难以估摸的冲击。

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本特使团团长保罗-卡辛(Paul Cashin)2月11日也警告称,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影响日本包括旅游、零售和出口等领域,将对日本经济构成下行风险。

不难理解,疫情正在不断给这一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发展施加压力,可当前的日本并不急于采取封锁措施,反而雪中送炭驰援中国;虽知日本国内防疫物质可能吃紧,但仍紧急运送医疗物资抵达中国。只是,日本此时无私援助的背后,又存在哪些重要推动力?

1.日本倾力驰援背后的3大原因

我们先来盘点一下日本各界在过去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所做的支援举动: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出"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的可能"的隔天,1月21日,日本开始向企业大量采购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速干洗手液、橡胶手套等医疗物品,并陆续运往中国;1月26日,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公开表示:日本愿意尽一切努力,帮助中国一起度过难关。

雪中送炭!日本驰援中国行动冲上热搜,欲借中国完成3大任务

1月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将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认定为"指定感染症"。外界对此的解读是,日本将不分国籍对所有在本国治疗冠状病毒的患者实施免费治疗;同日,日本大分市将30000只口罩捐给中国,纸箱上用中文写着"中国加油"。28日,日本派遣的第一架撤侨包机满载防疫物资抵达中国,在接走日本侨民的同时,给我国送来了包括2万套防护服在内的防疫物资。

紧急关头,除了官方层面上给予中国全方位的支持,日本民间也纷纷慷慨相助。从1月上旬新冠状病毒被发现开始,日本国内几乎所有的药妆店都打出"口罩价格下调"、"中国加油"的字样;日本民众则是给更加需要口罩的中国市场"让道"——对口罩不囤货、不哄抢,优先让中国人购买;此外,1月26日,日本民间还向中国捐助了100万只防疫口罩。

整体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2月7日,日本各界累计对华捐赠633万余个防护口罩、104万余副手套、17.9万余套防护服及隔离衣、7.8万余个护目镜等医疗物资,同时还有大型CT检测设备1台(价值300万元人民币),且累计捐款达到3060.2万人民币。

坦率地讲,日本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就如我国所所回应的那般:中国人民已经注意到了日本人民这些温暖人心的举动;在当前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我们对其他国家人民给予中国的同情、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铭记在心。那么,日本究竟为何愿意卖力帮助中国?梳理发现,这一行动的背后存在以下几个经济原因。

(1)树立名声

实际上,在向中国"雪中送炭"的21国之中,日本的援助额并不算是最高,但却引发了中国舆论讨论的热潮;有声音指出,这其实也与日本的"名声"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在我国的国民好感度并不高;但针对此次日本的千里驰援,华中师范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滨直言,日本在中国的形象加分很大。

雪中送炭!日本驰援中国行动冲上热搜,欲借中国完成3大任务

邻国发生突发状况,日本不但没有采取封闭措施,而且还反其道而行之,既树立了国际形象,又赢得了中国人的好感;从国际角度来看,日本此举其实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合作方式——通过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进而起到"破冰"的关键性作用,可谓四两拨千斤。

另外,如上文指出,日本将此次肺炎认定为"指定感染症",外界认为这是日本将不分国籍地对所有在本国治疗的患者实施免费治疗,但也有声音指出,此举也意在防止疫情扩大,将能够依法强制患者住院和限制就业。既提升了自身的形象,又做到了"自我保护",日本此举可谓一举两得。

(2) 推动合作

疫情当前,日本商店贴出诸如"中国加油"的标语,其实除了能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好感、推动消费之外,同时也能加速日本产品及企业进军中国市场。一方面,日本在疫情当前仍然选择延长中国游客的签证,此举也势必将带动后者消费的扩张,意味着双方间更大的买卖还在后头。

据较早前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访日游客为959万人,消费总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占据所有访日游客消费总量的36.8%。反过来说,日本靠着这一波驰援举动,增加了该国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好感度,中国游客更愿意去日本旅游了,消费自然也随之带动起来了。

雪中送炭!日本驰援中国行动冲上热搜,欲借中国完成3大任务

另一方面,日本NHK多年前也曾道破了日本"卖力帮助"背后的玄机——通过帮助中国,令日本成为了中国市场开放的参与者,日企和日本产品也得以进入中国。

简单来说,日本通过长年累月的帮助,一方面希望改变中国民众对日本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日本企业借助友好关系顺利进军中国市场,进而助力日本经济腾飞。

(3)有来有往

追溯起来,在近20年来双方爆发突发状况的关键时候,中日一直都是互为援助国。2017年,日本国内爆发甲型流感,口罩供应陷入短缺,中国也给予了数十万只口罩的支援;2018年,日本受19号台风自然灾害影响时,我国海南省也紧急向当地捐款了约300万日元(约20万元人民币)的救援资金。

另外,在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中国也迅速向日本灾区派出了专业救援队,随后又多次对其进行资金及物资的援助。据估算,中国向日方提供的援助总价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仅各种燃料价值就高达1.67亿元人民币(以2011年物价计算)。可以说,日本此次的驰援,其实也是双方近年来"互惠互助"中的一次回馈而已。

2. 日本欲借中国完成三大"任务"

如果说日本此次的驰援是为了拉高自己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印象分、并借此机会推进与中国市场的合作,那从更大层面来讲,日本此次积极态度的背后,其实还有更大的"谋略"。在此次疫情危机中,

日本展现出了异于西方现实主义的独特思维,而这种思维其实也长期贯穿于日本与中国的往来中;简单来理解就是,中日间虽存在着历史矛盾,但双方关系始终建立在互惠的经济关系上。

比如说,日本于2006年提出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认为长期和平友好合作是双方唯一选择,将决心全面推进互惠关系,并藉由中日合作为东亚的合作奠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对此,日本内部重要人士也普遍认为,这是最佳的"世界经济中的中日经济"。直到2012年日本再迎关键时刻,仍旧以此为念,希望改善当时陷入低潮的中日关系。

雪中送炭!日本驰援中国行动冲上热搜,欲借中国完成3大任务

时至今日,日本在此次疫情中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综合上文来看,其实也是出于在互惠经济关系层面上的考量。更加详细来讲,日本在当前阶段所渴望与中国市场取得突破的背后,其实也肩负着必须实现的"三大任务"。

(1) 助推奥运会的举办

金十数据在此前的文章中曾提过,当前发生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020年东京奥运会。这并非无病呻吟——2016年举办奥运会的巴西也因为爆发的寨卡病毒一度陷入"困境",但好在巴西各界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里约奥运会才如期进行,并为巴西动荡的经济注入"镇静剂"。

也正基于此,东京奥组委日前才紧急发声,原定于7月24日开幕的东京奥运会将如期举行,并且会采取应对措施来对抗新病毒。而此次驰援,或许也是日本在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当前所采取的"前期准备",要知道,一旦波及至日本国内,对于东京奥运会的冲击也可想而知。

至于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日本究竟有何好处?

经济层面上的最大利好则是——有可能将再次创下经济奇迹。回溯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因"二战战败国"的身份笼罩在乌云之下,但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日本经济却出乎意料地扶摇直上。1967年,日本经济总量超过英法,隔年又超过西德,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雪中送炭!日本驰援中国行动冲上热搜,欲借中国完成3大任务

也正是有了先前经济腾飞这一参照,日本渴望重现"东京奥林匹克景气",才更加积极地希望通过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帮助,让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尽早归于平静。

(2) 解决经济发展瓶颈

另一方面,日本经济近年来疲态尽显,尤其是今年更是堪称"开年不利"。今年1月份,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48.8点,连续9个月位于50点的荣枯线之下,为该国制造业自2013年以来萎缩周期最长的一次。在制造业出现困难的表现下,日本与中国市场合作就显得极有必要。

中国与日本是东亚生产网络的双核心——一个是零部件及生产设备供给中心生产,另一个则是加工中心,均是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构成。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东亚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中心,对美国与欧盟出口高达4700亿美元;2018年,仅中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额就分别达4784亿美元和3996亿美元。

作为"世界工厂"的供给源,日本对华出口的中间产品占比将近7成,这也导致日本电产、村田电子等电子部件以及发那科、安川电机等生产设备制造商都形成了对中国市场的严重依赖。目前,在华经营日本企业数量已超过3.2万家,该数字是在美国经营日企数量的近四倍。

反过来看,作为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经济体,日本如果能与中国市场携手,对双方现有的价值链体系都将起到巩固与完善的作用,

同时也将凸显东亚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反推动双方经济的增长。

(3)推动区域合作贸易

维系好与中国市场的经济关系,其实也是日本推动区域合作贸易重要的一步棋。就如上文所说,基于中日之间已经形成的紧密价值链合作关系,如果双方关系能够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近期双方均在推进的中日韩自贸协定——取消贸易壁垒,提高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那么将有利于推动三方在东亚生产网络里扮演更好的角色。

雪中送炭!日本驰援中国行动冲上热搜,欲借中国完成3大任务

其次,中日韩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到全球的近五分之一,三国间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将进一步释放三国间经贸合作潜力,促进区域内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一体化发展。反过来对日本经济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再加上,日本外贸此前就已经实现"双喜临门"——先是由其主导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已于2018年12月30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新一代最高水平经贸规则的诞生;紧接着,日本和欧盟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于2019年2月1日生效,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诞生。

最后,日本近期一直在努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进程,并试图在今年秋季和中国等其他成员达成最终协议;而中日韩三国的自贸区讨论也在进行,日本也透露希望能在2020年夏季前后全面启动。日本自由贸易区战略成果丰硕,如果能够在亚洲最大经济体这里取得突破,那日本俨然也将成为自由贸易的"最大赢家"。

3. 重回正轨之下,日本多重目标能否一一达成?

日本正在努力朝着完成这三大"任务"的方向迈进,但基于当前的环境——突发事件带来的全球影响、单边主义的抬头及其导致的全球经济冒出不利信号,日本的卖力驰援最终又能否得偿所愿?

我们可以先结合日本所做的"准备工作"来看。在截至2019年10月9日的不到半个月时间,日本已经先后3次表现出自己友好的态势——先是9月26日,日本重要人士专门录制视频,代表日本政府和人民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市场普遍解读,通过视频向中国民众直接表达祝福,这是比较罕见的。

随后的10月4日,日本在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开辟日中新时代,将日中关系推向新阶段,并扩大两国经济、青少年等所有层面的交流。在重要会议上围绕与中国关系的表态,这其实也反映出了日本眼中的中国市场的重要程度。仅仅五天之后,日本则又再次强调中日关系,"决心开创日中新时代"。

雪中送炭!日本驰援中国行动冲上热搜,欲借中国完成3大任务

日本强烈的意愿早已溢于言表,最为关键的是,2019年11月,中方还确认了将于2020年春天到访日本,同时强调两国已经重回正轨;之后,中日双方共同推进中日韩三国的自贸区讨论。不难看出,两国经贸合作已经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契机。

举个例子,中国在去年与日本签署了一项动物卫生与检疫协议,为恢复进口日本牛肉铺平道路。这一维持了近20年的禁令有望解除,传达出来的不仅仅是日本牛肉再度进军中国市场这么简单,同时也是中日经贸合作实现重要突破的一个信号。

可以预见,在双方都有意在经贸合作上寻求突破的背景之下,日本自由贸易战略也将迎来新动向,而其谋求经济实利、推动国内转型、塑造大国形象等多重目标也将获得实质性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