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没有手机通讯的年代,男女是怎样谈恋爱?

顺子40271791


俗话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欢女爱,两情相悦,自古就流传着不少的爱情佳话。现代生活中,两情相悦的男男女女们一部手机,一个微信或者QQ,甚至一条手机短信,就可以互传情意。那么,在没有手机的从前,人们又是靠什么来传递爱情呢?第一种方式,就是书信。书信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递情意的方式。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可见书信对一个人、一个家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同样的,那个时候一个人要是对另一个人心生情愫,最好的表达爱慕的方式当然也是书信啦!

使用书信表达爱意有很多好处,既可以把自己的爱慕之情一吐为快,同时还可以避免当面表达的一些尴尬,就算遭到对方拒绝,也不至于太难堪。当然了,两个人要是都对对方有意,那这样的情书就更是两个人爱情的见证了,弥足珍贵。第二种方式,那就是送定情物,也就是一些小礼品。一个人要是对另一个人产生爱意,往往会想着用什么东西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心意。送定情物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这种方式比用书信表达更含蓄,更朦胧,但是却更有意思。都有些什么可以作为定情物呢?一粒红豆,一个发簪,一把折扇,或者一个香囊……等等等等,都可以。

一个小小的礼物,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情,当然,如果对方对自己无意,她可以不用理会;而如果对方对自己也钟意,那就会礼尚往来,也回赠一些足以表达自己心意的小礼物。怎么样,没有手机的那时候,人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是不是比现在用信息直接表达的方式更浪漫,更温馨呢?朋友们你说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13000f690a4a5db26e\

成都囧大哥


初中时,放学我先走,在路上等她。但不知道要等多久,有时很快,有时她帮老师做事,或是帮同学补课,就要等很久。看着远处的人来人往,就这么等着,等到她出现。

高中时,我们在不同的高中。有一天,我很想她。骑车到她学校,看到她的车子,在篮子里留了个字条。过了一段时间,市数学竞赛的时候,我们见面了,她说她收到字条了。

有一年早春,市里组织几所高中去山上植树。我瞅了个空,翻过好几个山头,在人群中找到了她,周围都是她同学,打了个招呼,我又翻过好几个山头,跑回去了。

大学时,她在国外,我在国内。写信,航空的,一封信一两个星期才能收到,一来一回就是一个月。有趣的事,无聊的事,都写给她,写的更多的是思念。

那时电话只能她打过来,约好个时间,我就在寝室里守着,霸着电话,等着铃响。有年中秋节,我等她电话没等着,到了半夜,电话响了,是她,因为过节,电话打不通,一直试到了半夜。我高高兴兴的拎着电话去走廊聊了。八十年代在谈恋爱的人,现在这个时候,子女都参加工作好几年了吧,有的大概也已都有孙子了。八十年代的爱情,在整个社会观念不开放的背景下,七十年代手拉手逛公园当作流氓行为的阴影还存在这。但是尽管这样,自由恋爱的气息已渐渐浓郁,不过像现在这么大白天明目张胆搂搂抱抱的在那个时候倒还是真没有。八十年代中期,男女约会已经普遍存在。最常见的就是晚上约看电梯,当然,看电影在那个时候还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说是看电影,其实只不过是个由头:说说悄悄话。尽管当时谈恋爱不再是什么洪水猛兽,人们仍然是含蓄羞涩,通常情况是:走的时候并不是并排走在一起说说笑笑张扬走过,而是一前一后好像互不相干一样去电影院。到了电影院门口后看看周围没有认识的人才会手牵手一起走进电影院。不过电影散场后就自由了。在小树林里,两个人手牵着手一起说笑着,不再顾忌。更有大胆者,便会闪到路灯照不到的树林深处开始学着电影里恋人们那样“接吻”了,这在当时算是非常开放了。

其实,说当时谈恋爱像做贼一点不假。除了一起约会、看电影外,更多的是通过鸿雁传书。当时,舒婷的《致橡树》在大学校园里风靡一时,成为当时少男少女的爱情宣言。随之而来的情书也流行开来,有好多同学可能花三个月酝酿第一封情书,反复修改数10次,再送给他心仪的女孩等待回应。态度之虔诚、准备之充分、心情之复杂可见一斑。为什么呢?一来怕写的不够好对方不满意,拒之千里之外,二来就是怕被同学们看见耻笑。我记得当时有很多同学的保密工作做得特别好,以至于大学四年就要毕业时说某某同学和某某同学是恋人都让人咂舌。这可能是他们看了《保密局的枪声》学来的吧?时光荏苒,世事沧桑。现在的年轻人再也没有什么条条杠杠了,敢爱敢恨,不用遮遮掩掩。不过感觉好像没有以前那么美好了呀!

随着市场、商品的深入民心,以理想主义为特质的精神气质在80年代渐行渐远,当80年代结束之际,人们对上半身的思考已远远比不上对下半身的关注,以致怀旧的人,将“80年代”作为一个几乎与理想、激情、思想同义的标签性词语使用。最后的一批精神贵族在这个时代消失了。










谢迅


说到谈恋爱,本人84年的,记得最先有朦朦胧胧对异性好感应该是初中那会,本人比较内向,比别人也慢上好几拍,不像现在的孩子都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就知道交男女朋友了!

当时最流行的就是传纸条了,某某同学对某某有好感就传纸条,由于本人比较内向,所以顺期自然就成了帮别人传纸条的人!先是传简单的小纸条,当时很好奇,会途中偷偷看一眼,一般就是我喜欢你啦,或某某时间约到哪有点话对你说啦,之类的!后来发展起来了就会慢慢用各用有彩色或者说有❤形或别的图案的条条,或折成各类❤形的信纸!再后来也许是对话越来越肉麻怕我之类传信人偷看就用信封糊起来了,再也偷看不成了[呲牙]

当时像我这种有贼心没贼胆的,最喜欢的就是交笔友了,那时候比较流行看各种月刊,比如故事会,江门文艺等等,好多月刊上都会一栏交友的,70,80后应该是最清楚这个!上面有交友的地址,邮编号,和笔名!觉得那个好就给他写信!那时收到信就是最快乐的事了!

初中毕业了,像我这种农村娃,除非成绩很好,不然基本都是出来打工的!1999到2000年吧,那时最时髦的是bb机,挂在裤腰上,有个壳,时不时的拿出来看一眼!当时满大街最多就就是电话亭,五米十米远就有,各种IC卡,那时谈恋爱就是腰上bb机响了,就赶紧找电话亭,插上IC卡,站在路边的电话亭一打就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那时最喜欢的就那种有门的,封闭式的电话亭!

那时还有一种谈恋爱时最喜欢的方式,那就是听电台,上面都有情感专栏,听着主持说的感情故事,期间是可以用bb机发信息上去点歌的,或者是一些谁对谁表白的话,主持人会念出来,点了歌的也会播放,这时那时最火爆的节目了,年轻的我每晩必听!

再后来就有手机出现了!打电话就代替了信封,再也没有了执笔难忘,见字如面,祝身体健康等等的书信必用之语!

真的好怀念青春的年代!!!


日月同辉777


我们那时候就是写信,打磁卡电话。

现在的异地恋比起那时候不知道要幸福多少。

上学的时候校园里有磁卡电话,买那种储值的电话卡插上去打。女朋友打来电话一般都是晚上打到宿舍里,宿舍走廊里有公用电话,来电话的时候有舍友接到会叫我们,一般听到舍友喊有自己的电话都会很兴奋。

热恋的时候和女朋友几乎每天都会通电话,但是接打电话的时间不能太长,因为是公用电话,宿舍里只有走廊里面有两部,别人也要用。

除了电话就是写信,感觉文字比语音通话更能充分表达情感,每当收到信件的时候都如获至宝的感觉,打开女朋友精心叠好的彩色信纸,细细的品读,那种幸福油然而生。

美好的回忆!





追逐梦想的笨鸟


在没有手机通讯的年代,究竟是怎么谈恋爱的?那也要看是什么年代的人了。50年代、60年代的人大多数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靠媒婆靠熟人介绍,比如说我妈嫁给我爸,就是因为和我妈同村的一个比我妈大几岁的女孩儿嫁到了我们镇上,而且和我奶奶住的一块儿,当然其中是没有恋爱过程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先结婚后恋爱。到了70年代、80年代,年轻人基本上就自由恋爱的情况比较多了,在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下,特别是镇子上赶大集,小伙子大姑娘都打扮的漂漂亮亮,也能成就很多姻缘。认识之后就会去看电影、手拉手在月光下漫步,就比较浪漫起来了,会经历比较长的过程,然后步入婚姻的殿堂。


昨夜长风69146218


像这样,只能从父母口中得知了,我结婚的时候因为国家发展很快,较以前来说,比较幸福。听母亲说,跟我爸认识在我姨妈做房子的时候,爸爸是木工,姨妈家的木工活都是我爸做,姨妈那时已经结婚,看到爸手艺不错,得知没有结婚,所以就撮合他们,那时候有手艺的,日子还是比较普通庄家人好一点点,所以爸爸时候是坐三轮车,或者骑自行车,他们那时候谈个恋爱比较累吧,听说每次去都得几十公里。好像这样是不是婚姻也比较牢靠[捂脸][捂脸]



爱生活的余先生


在没有手机通讯的年代,男女谈恋爱一靠面谈,二靠写信,三靠电话。说实在的,那个时候,能够用电话谈恋爱的都是凤毛麟角。在一起依靠面谈也是悄悄的谈,就像地下党接头一样。依靠写信一个来回至少也要十天半个月。记得我们那个时候,谈恋爱靠写信,一个月最多也就两封信,这还得抓紧点回信。


念念不忘芸芸众生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本人亲自经历过,替别人传纸条,没错,是替别人!!那时候,我还在上初中吧,那还好班里来了一个很漂亮的插班生,我们宿舍一个人跟她对上了眼,然后要怎么样表达爱意呢,传纸条!!没错,那时候刚好调位置,她和那个插班生之间隔了一个我……你能想象那种心情吗,上课了,他们传纸条,一节课传个十几二十次,为了不被老师发现,只能通过我这个媒介,我的内心!!后来他们真的好上了,我也算是一个功臣。那时候手机没有这么普及,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男女之间的情感。


老钟聊民生八卦


那年代,电话都没有。都是那种老房子的四合院,约会都需要暗号,学个鸡叫鸭叫。真实情况。还好,老家山多,又刚好,老房子后面是一大片晒谷子的草地。手拉手是不可能啦,都嘛是一前一后各走各的。交谈的内容也无非是今天我干啥了,昨天我干啥了。然后再核对下下回约会的暗号。出来个钟头,就要考虑往回走。天黑那更不可能,就小小的村落,碰见干活回家的大娘大婶就完蛋了。。。


什么都想会一点


初中的时候没有手机,家里的电话有时候能聊天,不过也不敢太放肆。基本是靠写写信,叠叠小星星,编编手链。和老婆认识的时候就在上大学,那时候手机算普及了,买了个迪比特彩屏[捂脸],那时候基本是QQ吧,后来就慢慢的智能机了。呵呵,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