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墓被挖,發現兩塊30斤重的金磚,專家鑑定後為何連連搖頭?

MiSS文





答:李鴻章在早些年的名聲並不好,主要是經他手簽訂了太多喪權辱國的條約。

但近些年來,人們看待問題的眼光趨於客觀理智,對歷史人物也不那麼責備求全,李鴻章的人氣才漸漸回升。

老實說,透過現有的史料,追尋李鴻章一生的蹤跡,不難發現,他一腔抱負,是真的想濟世救國的,奈何大勢所趨,非一人可逆轉。

且看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十九歲的李鴻章遵父命入北京順天府鄉試時寫的《入都》詩十首,盡顯降服外夷、留名青史的豪情壯志,至今讀來,仍讓人熱血沸騰——其中的“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然後,少年豪情終被狂風暴雨所澆,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病逝於北京,其絕命詩中的“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讓人唏噓不已。

李鴻章病逝噩耗傳入宮中,慈禧太后和光緒帝頓感大柱崩塌,渾身散架,號啕大哭。

慈禧猶如受傷的母獸,哀哀地嚎叫道:“局勢如此,誰還能幫我分憂?”

李鴻章的喪事辦得極其隆重。

首先,李鴻章得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諡文忠,賜北京建祠——清代漢人官員得在北京建祠者,僅李鴻章一人而已。

此外,清廷又賜白銀五千兩治喪,並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十處。

李鴻章的影響遍及海外,很多國家是把他當成領袖人物來看待的,有人把他與德國的俾斯麥、美國的格蘭特並稱十九世紀三偉人——他也因此有 “東方伸斯麥”之譽。

英國《泰晤士報》在他病逝後第二日,用了足足兩個整版的篇幅來悼念和介紹他。

美國駐華使館甚至降半旗表示致哀。

……

李鴻章下葬於安徽合肥東鄉夏小影(即今合肥大興集),這兒李鴻章出生的地方,也不是他家祖墳所在地,為什麼把墓地選在這裡呢?

原來早在1892年,李鴻章夫人趙小蓮去世後,李鴻章在給兒子李經方的家信和給兄長李瀚章的家信中,都明確提到,自己不信什麼風水,只因為夏小影有包公墓,自己渴願身後能與包公比鄰。

李鴻章視包公為自己畢生偶像,1882年,他曾解囊白銀二千八百兩建包拯祠,並且親自提筆撰碑記。

李鴻章死後五十多年,即1958年,有盜墓賊用十公斤炸藥來炸他的墓穴。因墓穴寶頂太堅固炸不開。盜墓賊就改從墓冢前挖地道,自墓室底部進入墓室內,將李鴻章和夫人趙小蓮的棺材拖出。

李鴻章和夫人趙小蓮的屍體都保存完好,李鴻章屍體所枕的金元寶下有他親筆所寫的自傳,身旁放著一副眼鏡、一塊懷錶、一個柺杖,身下墊著七枚金幣,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狀擺放著。

另有一把寶劍。

趙夫人身上穿著華貴的衣服,蓋著慈禧太后特賜陪葬的陀羅經被,棺柩旁有一個小箱子,裡是木盒子,裡面是兩塊黃澄澄的“金磚”,估摸有30斤重。

可是,盜墓者後來請人鑑定,卻發現其實是兩塊銅磚而已。

不過,盜墓者除了拿走李鴻章棺裡的寶劍、金幣,還從墓裡發掘出了手槍、德制大刀、朝珠、戒指、銀幣等物,金幣、銀幣、鑽石等物,很是發了一筆。

據《安徽省志•供銷合作社志》記載,1959年,供銷合作社收購到李鴻章墓群出土的陪葬品,有三顆特大鑽石,上交省人民政府後,獎勵合肥市3萬元。


覃仕勇說史


李鴻章墓內有兩口棺材,一個是李鴻章,另一個是他的繼配夫人趙小蓮。

據當時參與挖掘的人員回憶,棺材被打開時,只見李鴻章身穿黃馬褂,身旁放著一副眼鏡、一個柺杖、一塊懷錶,還有一把寶劍,身下墊著7枚金幣,是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狀擺放。在趙小蓮棺材內,不僅發現了慈禧太后御賜的一些物品,還有兩塊金磚。

兩塊黃金被取出來後,有人特地稱了一下,竟然足足有30斤,為了研究這兩塊黃金的純度,有人將他們送到了銀行的專業檢測部門,但專家檢測後給出的答案,讓所有人吃了一驚。

經檢測,這兩塊表面上看起來金燦燦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黃金,而是銅質,至於為何要放兩塊“銅磚”在棺材內,至今沒有人能給出合理解釋。李鴻章墓被挖開後,他的屍骨也遭到毀滅性破壞,不過他的墳墓後來被修復。




一語安生


李鴻章的墓,在他那個年代一直傳言說是“薄葬”,即使慈禧太后特地撥款5000兩白銀,要風光大葬,但是李鴻章生前要求,一切從簡。子孫後代必然不敢違背,至於那兩塊“30斤重的金磚”,後來也被銀行證實,不過是鍍金的銅塊而已。

為什麼不是純金的?


李鴻章不可能沒有錢,李府現在的位置在合肥市中心的步行街中,佔地3500平方米,歷經百年,獨具風貌。李家田產不計其數,他的子孫後代都受到了這份“照顧”。他的曾孫女張愛玲,留美讀書,從小文化薰陶,都不是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

那為什麼呢?


從李鴻章墓地的選擇就可以分析到一點,他想要留下清廉、忠君愛民的形象。

李鴻章是安徽廬州府人氏,也就是今天的合肥人,臨終他選擇了落葉歸根,魂歸故土。但是並沒有埋在自己李家的祖墳之中,而是選擇了在一個叫大興集的地方成為了自己埋骨之地。

因為在這裡有一個名人長眠,包拯。

李鴻章想成為和包拯一樣的人,無奈亂世之中,“同流合汙”還是“出淤泥而不染”成為了艱難的選擇。

代表清朝簽訂不平等條約就是一大恥辱。也就是在條約簽訂完不久,李鴻章便病逝了。

確實生逢亂世很多身不由己。

為了向他的“偶像”包拯看齊,李鴻章的墓穴就是按家鄉當地的習俗,和他的妻子合葬,陪葬品有李鴻章用的眼睛、柺杖,還有清朝的金幣以及一本自己寫的自傳,都再平常不過了。唯獨擺在腳底的“金磚”不一樣。

李鴻章家鄉的習俗是腳底擺放墊腳磚,寓意後代可以在祖輩的基礎上繼續努力,平步青雲。李鴻章在家鄉名望、官職都很高,所以用銅磚可以和別人有所區別。

至於為什麼是鍍金的,至今也沒有正確的考察到,有的人推測李鴻章是希望後代能夠閃閃發光,光耀門楣。還有說法是李鴻章,本名章銅,所以銅磚就是寓意自己,鍍層金就表示自己雖然在清朝為官時官至高位,就像是鍍金了一樣,可內心還是一塊“銅”。也或許就是後代覺得太“寒酸”了,又不想違背李鴻章的意願,所以就把銅磚鍍層金,沒有鋪張浪費,也略表孝心吧。


你覺得為什麼要鍍金?


悅學越樂


晚清名臣李鴻章是一位頗須爭議的人物,他深得慈禧太后的重用,擁有至調我上的權勢,然而,因為代表清廷簽訂了系列不平等的條約,他又被貫上了賣國賊的稱號。更令人稱奇的是,他死後百年,其棺木裡出土一奇特之物,引發軒然大波。

李鴻章是安徽省合肥人,和包拯是老鄉,他24歲中進士入了翰林院,後拜曾國藩為師。太平天國起義發生,曾國藩臨危受命,奉旨設立團練,期間,36的歲李鴻章追隨曾國藩並擔任幕僚。後來,李鴻章選擇了單飛,脫離了曾國藩的湘軍,創造了淮軍,並進入江蘇,收復了不少城市。

等到太平天國的勢力被消滅後,朝廷便開始了卸磨殺驢,曾國藩為了自保,主動裁撤了湘軍,清廷也為了能夠制衡湘軍,大大的提升了淮軍,以及李鴻章的地位,李鴻章得以極大晉升。隨後又發生了捻軍作亂,李鴻章率軍圍剿,立下了赫赫功勞,倍受慈禧太后的賞識。

隨後,李鴻章開啟洋務運動的,希望通過技術革命來引進和學習國外的高科技,從而達到強國的目的。結果自然受到晚清龐大的保守派勢力的強大阻力。推行的力度和效果都不佳。

之後,發生了甲午戰爭,清軍的一敗塗地,讓李鴻章跌落神壇,引來無數唾罵之聲。隨後,李鴻章完全“墜落”,開始扮演“鄶子手”角色,慈禧太后讓他進行了“外交”,在弱國無外交的政治背景下,李鴻章心力交瘁,無可奈何,並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面對鋪天蓋地的“賣國賊”罵聲,李鴻章只能默然承受,他曾私底下自我解嘲地說自己是清朝的“糊裱匠”,是清廷的替罪羊,但卻只是敢怒不敢言。

直到1901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回來後,79歲的他大口大口地吐血,隨後病逝於北京。

慈禧聽聞李鴻章去世,流淚嘆息地說了15個字:“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人分擔了。”於是追贈李鴻章為太傅,封一等侯爵,諡號文忠,並撥款5000兩白銀來為李鴻章風光大葬。

李鴻章臨終要求把自己安葬在家鄉合肥。他指定的墓葬地址不是其出生地合肥肥東磨店,而是合肥肥東大興集。大興集在磨店南方,距離磨店大約40裡。

李鴻章之所以把墓地在安徽合肥東十五里的大興集,是因為從小受他景仰的宋代的清官包拯的墓就在大興集。李鴻章生前想和包拯看齊,結果還是成了“賣國賊”,深為遺憾,死後依然想向包拯靠攏,於是他的墓址選在了離包拯墓約300米的地方。為了表明自己真正向包拯學習,李鴻章一再強調喪事從簡、陪葬從儉。

因為慈禧太后重視,李鴻章的墓整整修了十六個月,之所以要費時這麼久,是因為此前李鴻章替滿清背了不少黑鍋,慈禧太后擔心其死後若干年其陵墓遭人破壞,便花大心思在陵墓的建設上,力求堅固萬無一失。據悉,其陵墓建好後,老佛爺派嫡系之人去“驗收”,結果監督官令人用鐵鍬鐵錘砸不開,炸藥炸不開,這才滿意而歸。

所以直到1903年春,李鴻章的靈柩才運回合肥安葬!

李鴻章的陵墓經過特殊的“加固”處理,再加上李家子孫一直對外宣稱,遵照李鴻章之意進行薄葬,因此,上百年來,很少有盜墓賊光顧。

光陰荏苒,直到1958年,國家掀起了大鍊鋼潮,“賣國賊”李鴻章的墓地很大,為了興辦鋼鐵廠,有人建議對其陵進行開挖。經過批准後,當地就組成了一支32人的挖掘分隊。

隊員們先是用鐵錘砸,不起作用,又使用炸藥想將墓室炸開,還是不行,最後有人想出了個“曲徑通幽”的辦法,從幾十米遠的地方打地道,從底下鑽進墓室。

這個方法果然奏效,隊員們用挖掘機從幾十米遠的地方挖了一條通往墓室的地道,然後順利進入墓室。

進入墓室後,只見兩口漆黑鋥亮的棺材並排著,一個是李鴻章,一個是李鴻章的夫人趙小蓮。打開棺材後,兩人的遺體仍保存完好,李鴻章身上有“一個一”:身穿一件黃色大馬褂,身旁有“四個一”:一副眼鏡、一塊懷錶、一個柺杖、一口寶劍,身下有“兩個七”,七枚按北斗七星形狀擺放的金幣。除此之外,再無他物。

這令開挖人員很是失望。於是,開始查看趙夫人棺木裡的財物。但見趙夫人棺木裡只有“兩個一”,她身上蓋著一床慈禧太后賞賜的陀羅經被,她身邊有一個精緻的小木盒。眾人小心翼翼地打開小木盒,頓時驚呆了,隨及爆發雷鳴般的掌聲,因為他們在裡面發現了兩塊金磚,重達30斤,整出個這麼大的寶貝,眾人能不欣喜若狂嗎。

然而,這兩塊重達30斤的金磚經過專家檢測後,連連搖頭,鑑定的結果大失所望,18個字:金磚不是純黃金所鑄造,而是黃銅鍍造。

也就是說這兩塊30斤重的金磚只是“鍍金銅磚”,並不是值錢寶物。

要知道,作為一個權傾朝野的李鴻章生前擁有眾多財富,肥東人的祖先流傳說:單單磨店鄉群治村那一塊,李鴻章家擁有1000畝田地。合肥的李府所在的一條街,都是李鴻章家的;全國著名古鎮柘皋,當年所有當鋪、店鋪都是李鴻章家的;全國聞名的水陸城市蕪湖,那時候有兩條2里長的大街也是李鴻章家的,享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美稱。同時,慈禧太后專門為其撥付的喪葬費就有5000兩之多。其陪葬品為何卻是兩個很寒酸的鍍銅金磚呢?

有人認為,棺木裡放磚符合肥東的風俗習慣。肥東人老了之後,都會在棺材尾部、也就是腳部那一頭的墳墓裡面,放置兩塊墊腳磚。寓意是子孫可以墊著祖先打下的基礎,在更高的起點上起步、奮進、成功,更容易實現大富大貴。但富可敵國的李鴻章顯然可以以金磚來代替普通的磚,這個說法顯然是說不過去的。

還有人認為金塊可能是被盜墓賊調包了,這當然也是不可能的,盜墓賊去盜墓怎麼可能拿東西去偷樑換柱,以假亂真?

當然,更多的人認為,李鴻章之所以這麼做,是出於考慮安全,不希望棺材被盜墓賊破壞。所以李鴻章生前一再強調喪事從簡,而其家人也積極遵照執行,並對外一再聲稱墓穴裡沒有陪葬品,因此,其棺木裡才會只放了兩塊“鍍金銅磚”。

當然,真相究竟如何,還是一個待解的謎團,有待相關專家進一步考證。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對於李鴻章來說,他的一生經歷了大起大落,先是從一個刀筆小吏,慢慢的成為了能夠獨擋一面的清朝大員,在這段路中他付出了太多太多。他曾經嘲諷過自己是清朝的“糊裱匠”,也曾嘲笑過自己的種種為難,在他為官的這麼多年裡,他處處都是清廷、是慈禧的替罪羊,也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責任,逐漸壓迫的他喘不過氣來,而最後的一個《北京條約》,也成了壓垮他生命底線的東西,他躲過了太平軍的刀槍,也躲過了國內愛國者、政敵的刺殺,同時也躲過了日本浪人的槍殺,但他還是沒有躲過最後因為身敗名裂所帶來的壓力,還是沒有承受住這天下人的罵聲。

李鴻章的一生

他是通過自己哥哥的舉薦,進入到了當時儒將曾國藩的幕下,成了曾帥的幕僚,正是在這裡使得他在對一些事情的認識上,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昇華,曾經性格懶惰的他也因為在這裡,得到了改變,得到了歷練,很多人都覺得若不是早年曾帥對他的鞭策和教導,他在後來是取得不了這麼大的成就。

在後來,因為上海告急,朝廷需要湘軍判處一部分的兵力,去確保上海的安全,在這個時候,曾帥想讓自己的弟弟回到家鄉去募捐士兵,然後再前往上海結為。其實在做這個打算的時候,曾帥的心中有很多的算盤,他之所以會讓自己的弟弟去募兵,其實就是為了能夠將湘軍的勢力得到膨脹,畢竟上海是當時清國很是富有的地方,是較為重要的戰略要地,如果在這個時候派遣自己的弟弟去佔據那裡,對自己以後的發展也是極好的,而且這次還是朝廷主動讓我們去,是真正的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可是當時曾帥的弟弟一心都想要取得攻破天京的頭功,自然便拒絕了哥哥的這個要求。無奈之下, 當時的曾帥便選中了當時自己最信任的學生,他就是李鴻章。正是在這裡,使得李中堂在真正的意義上擺脫了曾帥,有了自己發展的機會。回到家鄉的李鴻章,在很短的時間內組建了淮軍,然後便火速千萬到了上海。正是當年曾國荃的昧於歷史大事,這才使得李少荃有了獨立發展的機會。

等到太平天國的勢力被徹底解決掉後,朝廷便開始了卸磨殺驢,曾帥為了自保,主動裁撤了湘軍,清廷也為了能夠制衡湘軍,大大的提升了淮軍,以及李少荃的地位。這便是他的發跡,也是他陷於清廷這個腐舊大機器漩渦中的開始。直到1901年的時候,李鴻章因公去世。

表面看是黃金,其實並不是

在李鴻章去世後,他因為幫助清廷“背鍋”,遭到了天下人的辱罵,為了使得國人們的情緒能夠慢慢降低到最小,他便吩咐眾人他的享堂、下葬的規格一定要低調,不要很是華麗。正是因為如此,這才使得人們在打開李鴻章墓區的時候,只是看到了他生前使用的東西,以及一些在其妻子身邊排列有序的金幣。雖然墓室中沒有什麼不錯的東西,但是兩塊閃閃發光的東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個便是兩塊金光閃閃的“金磚”。可後來在人們的細細檢查下才發現,這塊所謂的金磚其實只是一塊表層鍍著一層金的黃銅。

之所以當時的李鴻章會在自己的墓室中放著兩塊黃銅,可能是一種對自己一生暗喻,畢竟他在清廷的時候真的是風光,身兼數職不說,還受到了當時清廷最高統治者慈禧的喜愛,這便使得他的地位顯赫,就好像這表面金光閃閃的金子一樣,而內裡的黃銅則是形容他的沉穩,他的不易。


木劍溫不勝


李鴻章的墓地裡有兩口棺材,一個是李鴻章本人的,另一個是他的原配夫人的,按照當時挖掘人員的回憶。棺材被打開的時候,看到李鴻章穿著黃馬褂,戴著眼鏡,身邊還有懷錶和寶藏,身上壓著7枚金幣,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狀擺放著,除此之外最重要的發現是他的墓地裡有兩塊金塊,這兩塊黃金被取出之後稍微稱了一下,居然有30斤重。本以為是一大筆財富。經過檢測之後,人們卻發現,這兩塊所謂的金磚其實是銅做的,為什麼這兩塊金磚是銅的呢?至今沒有人知道其中的玄機,而李鴻章也就比較慘了,他的墓地被挖掘之後,他的屍骨也沒有得到安放。

我認為至少有三點原因

第1李鴻章希望像包拯一樣清廉的形象。李鴻章在世期間最大的作為就是幫助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他擺上所謂的金磚就是向人們昭示它其實是一個清廉的人。

第2點就是按照當地的習俗,他的腳底下安放的是所謂的墊腳磚,意欲亦是他的子孫,可以在他的基礎上平步青雲更上一層樓,而因為李鴻章是有名望的人,所以說他可以用銅的磚頭。

第3點使用所謂的銅卻漆成金色的,是希望自己的後代能夠閃閃發光,光耀祖宗。而這塊所謂的金磚是表明自己的內心實際上是一塊銅。這李鴻章不忘初心的表現,也表明自己並沒有在喪事上大操大辦,還是堅持了節儉的原則。


老邱讀歷史


1901年11月7日,大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屈辱與病痛中含淚閉眼辭世,大清國頓失棟樑,大廈將傾,危在旦夕。1903年,距離庚子年已經事過境遷三年,大清國的人終於騰出手來料理李鴻章的後事。初春的一個早晨,遵李鴻章落葉歸根的遺囑,李鴻章的靈柩自北京出發扶到其合肥老家城東十五里的大興集,那裡有大清朝替李鴻章修建了十六個月陵墓讓他入土為安。

李鴻章的墳墓遵照其遺囑一切從簡。儘管慈禧一再提議厚葬,但李鴻章家屬一再強調李生前遺囑乃一切從簡方才作罷。李鴻章認為,自己生前盡是屈辱,並未對大清朝做過多少利在社稷的事,死後更無顏面厚葬徒增人民負擔。

因為此前李鴻章替滿清背了不少黑鍋,老佛爺擔心其死後若干年其陵墓遭人破壞,便花大心思在陵墓的建設上,力求堅固萬無一失。建好後,老佛爺令人當面監督讓人用鐵鍬鐵錘砸不開,炸藥炸不開這才作罷。

時過境遷到1958年,已是李鴻章入土為安的第57年,老佛爺也去了半個世紀,就連大清也亡了的第46年,李鴻章的墓前熙熙攘攘幾十個青年躁動不已,正商量著怎麼把李鴻章墓給掀了。原來當地正要在大興集興建一個鋼鐵廠,李鴻章墓正是在廠址的風口浪尖上,一接到上級清空地皮的指示,本就視李鴻章為賣國賊的一群熱血青年更是蠢蠢欲動,恨不得馬上掀了那墳墓。可是,我們知道,老佛爺是在李鴻章墳墓上下了功夫的。這幫熱血青年愣是用鐵錘砸、鐵鍬掀、炸藥炸那墳墓都紋絲不動,這樣幾十個人來回折騰了十來天卻是白忙活。於是日子久了便有人抖了個激靈,建議在墳墓幾十米開外深挖地道直鑽墳墓底下再魚貫而上這才把李鴻章墳墓鑿穿。


(李鴻章墓被狂熱生產隊破壞)

墓內設有兩具棺材,一是李鴻章,另一是其妻趙小蓮。有人居然將趙小蓮所蓋老佛爺御賜錦被拿回去洗洗自己蓋了。而至於整體陪葬可謂是空空如也,除卻李鴻章所枕一老佛爺所特意打造小巧金枕頭,便只有懷錶、眼鏡、柺杖與自傳一本。

當然,棺旁卻是放著一個精緻木箱子,裡面搬出兩個各30來斤重的金疙瘩,豈料拿去銀行卻是讓人給退了貨,人家說那隻不過是度了一層金的銅疙瘩而已。為什麼以銅充金,至今不得而解。

李鴻章與其夫人的遺骸首先被人順著地道給拖出來,其後他們用炸藥從裡面把整個墳墓給掀上了天,夷為平地。李鴻章遺骸就這樣被人當做遺臭萬年的賣國賊被狂熱份子用繩子綁住拖拉機散盡在合肥的大街小巷與鄉間脊土間。


(生產隊人找來拖拉機破壞李鴻章墓)


不書


清末著名官員李鴻章在許多人眼中都是一個複雜的存在,說他是個居功甚偉的好人,可他簽過的賣國性質的不平等條約並不少;可若說他是個壞人,那洋務運動、北伐戰爭中他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在他死後,有人將他的墳墓掘開,在裡面發現了兩塊金磚,但是拿去鑑定之後,鑑定人員卻連連搖頭,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來仔細瞭解一下這起掘墓事件的始末。

事件發生在民國時期,當時李鴻章因為簽訂過幾個不平等條約導致中國遭受了巨大損失和羞辱,所以人們普遍都對此人唾棄不已。於是便有人去把他墳墓挖開,準備用他的屍首洩恨。

結果在挖開他的墳墓之後卻發現裡面只有兩副棺材,裡面分別是李鴻章和他的妻子,除此之外竟然只有幾枚金幣隨葬,顯得寒酸不已。掘墓者失望之餘繼續尋找值錢的東西,終於在二人棺內發現了兩塊金磚,雖說也不是很名貴,但好歹值點錢,結果在拿去販賣之時卻被鑑定人員指出這只是兩塊鍍了金的銅磚。

人們無奈之餘卻到底也沒放過李鴻章的屍首,並將其拉在車後遊街,被拖得四分五裂。李鴻章也曾是一國重臣,死後下葬寒酸不說,屍首不僅沒有安息還得到如此下場,令人唏噓。

其次再來說說李鴻章為何墓穴看起來如此“寒酸”。

其實李鴻章自己也知道,那些他簽過的不平等條約就是催命符,在百姓眼中,他就是個沒有尊嚴的賣國求榮之人,就算他死了,那些國人對自己的仇視也不會少半分。那麼若是他在下葬之時再奢華一些,恐怕自己本來就不好的名聲就更差了。

另外,人在死後一切就都是身外之物了,去世後再奢華也沒有什麼意義,主張洋務運動、思想得到一定開放的李鴻章一定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但或許是作為當朝重臣下葬也要有一定排面,於是他就將兩塊銅磚鍍金作為隨葬。據說他墓中的金幣擺放也是有講究的,這可能也是他作為重臣所需要的排面吧。

最後談談李鴻章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很多人對他的瞭解都侷限於其簽訂過多條不平等條約導致國家尊嚴盡失,但實際上,李鴻章只是奉命簽字,真正對此擁有話語權的只有慈禧等人。而且在簽字的時候,他也盡了最大的努力去為母國爭取利益和尊嚴。他去簽字其實只是為慈禧他們背鍋了,條約的簽訂是必然事件,就算換個人,條約也是一定會簽訂的,而且條件可能會更苛刻。

李鴻章實際上還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大臣,他在洋務運動中主張增強清朝軍事力量,更新武器設備;在甲午戰爭和北伐戰爭中也都貢獻了不小的力量。在軍事方面,他的貢獻是不容質疑的。所以李鴻章也算是比較冤,生前就因為簽訂條約遭百姓唾罵,最後更是在簽完《辛丑條約》之後身亡,而死後他還不得安息,屍首都被遊街並摧毀。

可見在分析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我們要結合他的貢獻和缺陷以及時代背景,不能僅憑一方面因素就對他下定論,李鴻章就是如此。


舊時樓臺月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蕪。

這句晚清的名對中,宰相合肥說的就是安徽人李鴻章。

李鴻章這個晚清風雲人物,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褒貶差別極大。

大清裱糊匠可謂是一個很恰當的稱呼。

這個大清國的總理,起淮軍,辦洋務,建海軍,最終為大清國鞠躬盡瘁。

有人說李鴻章是個大清官,也有不少民間傳言,說李鴻章在當“宰相”的時候,貪汙了上千萬兩的白銀。

就在1958年,李鴻章的墓地因為工程建設而被掘開,隨後的考古發現,讓考古工作者先是興奮不已,隨後又陷入沉思。

在考古工作者費不少力氣打開墓穴後,發現墓裡面有兩口棺材。

一個是李鴻章的,裡面打開後並沒有發現什麼貴重的陪葬品,只有一把寶劍、一副眼鏡、一根柺杖、一塊懷錶以及七枚按照北斗七星形狀排列的金幣,僅此而已。相對於滿清皇室的厚葬,這個大清國的宰相,真的算是薄葬了。

隨後打開的李鴻章夫人趙小蓮的棺材裡,同樣沒有珠光寶氣之發現,就在考古工作者納悶時,發現了趙小蓮的遺體下有兩個不起眼的小木匣。

考古工作者打開木匣子後,被一抹耀眼的光芒震驚了——原來匣子裡裝的是金條。這兩塊金條,足足有三十斤重!

但是之後考古鑑定發現,這金磚,只是表面鍍了一層金,裡面全是銅。

有人說,這塊金磚就像當時的大清王朝,表面金光燦燦,其實裡面只是破銅爛鐵。

也有人說,這塊金磚象徵著李鴻章的本性,表面看起來身為宰相,耀眼奪目,其實只是表象,大清朝的實際權力,還是在慈禧手中,李鴻章再有本事,也只能照章辦事,只是提朝廷跑腿的小二而已。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李鴻章一生爭議無數、政敵無數、財產無數,怕是早就料到自己的棺槨落不得好,所以要求薄葬,至於他資產中的現銀部分都存在銀行,他也早做了打算,根本沒有存單這種東西存在,銀行資金只有李經方知道提取方式,想清算李氏集團,證據是沒有的,至於半個省的土地和上海等地的房地產、銀號、當鋪,這些都瞞不住,他也沒想瞞。

新中國、新社會,我們這個年代是從古至今,有史以來研究歷史最好的年代,歷史研究工作的專業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國家在文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無數的珍貴資料被整理出來統計並對學界開放,便於專家學者研究。

經過多年的努力,李鴻章的資產初步被確定,查有實據的資產高達2000萬兩白銀,其他隱瞞不報的,銀行託管的資產不得而知,而當時與李氏集團有過業務往來的消息靈通人士稱,李鴻章的資產規模保守估計將近4000萬兩白銀。

如上,連財產都安排得如此妥當,李鴻章肯定也想過他自身的爭議和政敵,由此看來薄葬確實是比較適合他的身份和狀況,這也是他聰明的一面,民族意識覺醒,國難當頭之下,多少仁人志士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中華之命運而拼搏奮鬥,而李鴻章則簽訂了大大小小無數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令時人忿恨不已,政敵林立。

當時清廷積弱,以至於李鴻章死後,清政權也沒有幾年可活,所以李鴻章的簽約行為被稱為“裱糊匠”也不算過分,所以李鴻章背自己的那口黑鍋就好,清廷的黑鍋不要讓他來背,如果俄羅斯當初賄賂李鴻章的證據被官方採信的話,那任誰解釋也都沒用了,妥妥的賣國賊。

在千人踩萬人捶的態勢下,自己的墓穴安全是個問題,李鴻章也知道大清沒幾年活頭了,所以對勸誡的梁啟超說,一代人幹一代人的事,自是知道清廷命不久遠。自己棺槨的命運,別說他是個政治家,就是普通小老百姓也能想明白,好不了。

說這麼多啥意思呢,不是他想薄葬,而是厚葬也沒用,早晚自己這把老骨頭得被人挫骨揚灰,更何況陪葬的黃白之物了,基本屬於白扔。

李鴻章在死前三十多前就開始給自己找風水寶地了,也曾經和兒子談及過此事,大概是說大哥李瀚章和王少谷替我勘察過了,至今已近一年,這事你也得知道記牢。王少谷前年就帶著工匠勘察地形地貌地質,給我寄來一捧土,土色非常好,此地做墓穴上好,聽說還挖出來四個小靈龜,更證此言。你伯父李瀚章想趁著時候吉利,選擇確切的地方動土開穴,我恐怕來不及到場,風水這東西,對我來說就這麼回事,我只求不會滲水,沒有螞蟻就好。

看來李鴻章對墓穴的要求確實不高,時期風水的問題無論他說與不說,是否在乎,李瀚章都早命人算好了,他根本不用操心,選址合肥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

我不知道什麼天道地道,也不怎麼信風水,選在這塊地方無非就是貼近包公墳(300米),又臨近肥水視野開闊。

其實不止包公墓,左近還有大明帝國開國勳臣蔡國公張德勝的墳墓,可說是一里三公。

<strong>轉眼到了解放後的58年,各地響應國家號召建立鋼鐵廠,恰恰李鴻章的墳墓就礙事了-其實群眾早就看著不順眼了,滿清官員身份不說,還簽了亂七八糟那麼多不平等條約,留著幹啥呢。

李鴻章墓的用料講究,都是英國進口的耐火磚,別說螞蟻了,就是進口白蟻也啃不動,墓葬的地上建築面積一萬平方米,房屋99間,神道碑一座。

沒想到李鴻章防範螞蟻的行為極大的阻礙了挖掘工作的進行,鐵錘不好使,炸藥炸不開,李鴻章這是有多心虛呀······如果是盜墓賊,可能也就知難而退了。

廠址已經選好,李鴻章墓也無法阻擋群眾們的鍊鋼熱情,大家集思廣益由側面挖出幾十米的坑道鑽進了墓室,李鴻章才得以曬曬太陽,去去溼氣。

墓穴中有兩副棺槨,一是李鴻章的夫人趙小蓮,而另一位竟然就是李鴻章(^_^)。

只有內務府才能定做的陀羅尼經被,放現在大概一億左右吧,好心的群眾幫趙小蓮拿了下來,抱回家自己用去了。

李鴻章的身邊隨葬物很少,眼鏡、懷錶、柺杖,都是些生前隨身使用的東西,此外還有7枚金幣,按北斗七星排列,還有一把寶劍被劇團借走充當道具。

墓中最值錢的就是趙夫人趙小蓮的那兩塊金磚,他被置放在一個雕琢華美的木盒中,有人上秤稱了一下,足足有15公斤重,總算是給國家做出點貢獻,沒想到送到當地銀行以後,反饋回來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所謂的金塊不過是銅塊而已,只是上面用特殊工藝鍍上一層金粉而已。

舊時代的婦女都喜歡金貨,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想那趙夫人或許也是如此,想來,李鴻章的後輩們不會如此敷衍吧,自己長輩死都死了還拿兩塊破銅矇騙她?本來就是簡葬薄葬,沒有必要充面子,也可能是被人掉了包吧,和李鴻章貪汙公款的手法一樣。

地面記住幾乎全部淪為廢墟,要不是鋼鐵廠需要倉庫,恐怕一間房子都留不下。

就這樣,李鴻章的“財產”被分光,而李鴻章穿著黃馬褂的遺體保存得相當完好,人們開來了拖拉機,把他掛在機車上游街示眾,直至屍骨半點皆無。

有意思的是,他的鄰居包大人可不似他這般悽慘,哪怕只有幾百米的距離,群眾也沒有亂動,直到國家保護性發掘,為包大人搬了新家,而蔡國公張德勝的墳墓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被完全破壞,李鴻章“一里三公”的夢想破滅,估計包大人搬家的意圖也是忍耐了很久吧。

這兩個鄰居,一個是自暴自棄主動搬離,一個是忍辱負重喜遷新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