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教學何時休

今天早上,七點多,領導發了微信,讓我們各課題組成員錄製微課,依託“學會學習”教材。通知是這樣說的:

微課錄製以“學會學習”活動手冊為依託,將學法指導貫穿線上教學的始終,並採取錄製微課自主選擇的形式進行學法指導與互動,微課形式有以下兩種:一是基於線上學習存在的問題,依據“學會學習”活動手冊進行方法指導;二是根據本班學生問題、自己學科特點,結合“學會學習”活動手冊及研究期間所進行的專業閱讀《讓學生愛上學習》《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為依託,引導學生進行學科學習方法課的探索。


網上教學何時休


雖然知道領導是為我們著想,是為了讓我們儘快提高能力。但是看到這個通知,我的頭還是大了一圈。

進行了一週的網上教學,就已經是手忙腳亂了,這又添上了一項任務。

網上教學,一開始,老師和家長都是期待狀態,逐步發展到了現在煩不勝煩的狀態。

不能正常開學,讓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們的功課。可以在網上學習,讓這些家長提著的心放了下來,大呼快哉。一週之後,現在的情況如何呢?

小穎有家兩個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上小學五年級。這幾天,兩個孩子一人一個手機,把她和老公的手機都理直氣壯地霸佔著,她和老公的工作,只能是在孩子們休息的時間進行,甚至有時吃飯的時候,給客戶打電話或是發信息,鬧得客戶對他們意見重重。

孩子們佔著手機,要是真的能認真學習,也可以寬慰一下家長的心。問題是,孩子們一手拿著手機,一手吃著零食;或是一邊聽課老師的課,一邊看著電視;家長面對孩子們的不良行為,屢禁不止,何況還有檢查作業的任務,檢查完還要拍照上傳。

網上教學,讓家長忙得頭暈眼花。

家長不好過,老師們的日子又何其好過呢?

老師從網上教學前一週就開始了各種準備,期待著用網絡大顯身手。可是真的實施起來,老師們才發現,網上教學比預期的要複雜多了,比起課堂教學來,累了不知多少倍。

有的老師是先錄微課,發給學生聽,有的老師選擇了網上的課,讓學生自學,然後針對不會的問題進行講解。不管哪種聽課形式,完成之後再佈置作業,讓學生做,然後把作業傳給老師,檢查一下做的情況。我們學校,有兩個老師包班的,有三個老師包兩個班。也就是說,每個老師一天中最少有半天是在進行網上教學中,剩餘的時間就得準備課和檢查作業。有一位今年四月份就退休的老師說,她大多數時間都是工作到晚上幾點以後。

如果只是這些教學任務,苦點累點,為了學生,老師們也無話可說,畢竟教學是我們的工作。問題是除了這些任務,我們還得完成其他任務,比如今天的課題錄製微課任務。

課題研究當然是也是我們的任務。研究課題的本意是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更好地應用於教學之中,讓更多的學生受益。現在,教學方式的轉變,讓我們的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變了,再拿從前的問題放到現在的情境中來研究,真是有些牽強附會。

現在的情況,我們需要的是能更好地完成網上教學任務的幫助,能更好地讓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就以前的課題進行跟形勢跟風頭。這樣只能是徒勞無功。

錄製課題微課,還必須要依託“學會學習”教材,假期時間教材都在學校裡,現在又不能出門去拿教材,難道是讓老師們閉門造車嗎?

如果想引導老師用對學生進行學科教學和方法引導,可以讓老師們把學法應用於學科微課中,不必非要錄一節單獨的方法課。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才是最能讓學生接受的方法。單獨的方法課是不會引起學生注意,也不會對學生髮生多大效果的。

其實在教學中,哪位老師不在為學生的學習出招想策,這些方式法,不一定就是教材中那幾種方法。所以,也不必非要依託“學會學習”中的那幾種方法。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觀點。對待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方法,何況現在的網上教學,不僅是面對了不同的學生,更是面對了不同的現實情況。所以採取何種方法,應讓老師們視情況而定,而不是給老師們畫一個框,讓老師們套用。

即使進行課題研究,也不一定非要錄製微課吧?就是現在的網上教學,不是也不允許強制老師們錄微課了嗎?號召老師們把網上教學中的心得或是收穫隨筆記下來,不是也可以的嗎?

希望疫情快點過去,讓一切能迴歸正正常渠道上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