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德宗之殇——光绪皇帝悲惨的爱情生活

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光绪,在普通人看来应该是生活美满,啥也不愁,但是如果你要知道历史上的光绪一生,你也会哀叹一声:“兄弟你真不容易啊!”

清德宗之殇——光绪皇帝悲惨的爱情生活


等到光绪接手之时,清朝传下来的也仅仅是个烂摊子,同治皇帝的暴毙而亡似乎也预示着下一个皇帝也会有非同寻常的个人经历。

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天平天国运动刚刚熄灭,陕甘回变差点要了清朝半条老命,法国又在越南摩拳擦掌了,正准备大干一场,,俄罗斯又瞄上了中国西北的土地,正准备拿上锄头上来挖个几锄。日本也在朝鲜搞小动作了,估计想在朝鲜一家独大,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当然,这些让人烦忧的破事幼小的光绪当然不知道,等以后知道了的时候,可能就会寝食难安的,不过,小光绪现在貌似还比较幸福。

光绪三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宫独裁,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不过,上天要折磨一个人,一般要先给个甜枣,然后才给大棒,慢慢来,所谓温水煮青蛙,即是如此。

所谓甜枣,给得好像有点早了,光绪三年,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实在是可喜可贺呀,要知道当时的清朝外战外行,内战内行,收复新疆之役,连帝俄都吃惊于清军的战力而减缓了对清朝的进一步侵略。

光绪对此毫无感觉,因为光绪才三岁!

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帝载湉18虚岁了,已到结婚年龄。西太后慈禧决定为光绪成亲。慈禧不顾光绪本人的反对,给光绪物色了一个他并不喜欢的皇后。她就是慈禧亲弟弟佳祥的女儿,名静芬,比光绪大3岁,时年已21岁,在那早婚成风的年代,居然尚未出嫁,可见也是个困难户了,她成为晚清历史上的又一位叶赫那拉氏皇后。其实,光绪是慈褚亲妹妹的儿子,皇后是慈禧亲弟弟的女儿,他俩原本就是表姐和表弟、属于近亲结婚。)也不怕后代有问题,不好意思,没有后代,这个问题不再是一个问题。

清德宗之殇——光绪皇帝悲惨的爱情生活


然而,慈禧想通过这个巧妙安排,可以继续掌握朝廷大权。按照皇家一夫多妻的旧例,光绪大婚的同时又纳娶两个妃子,这就是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初封瑾嫔、珍嫔。

包办婚姻!纯粹的封建包办婚姻!

光绪的这桩婚姻从定亲时起他就不满意,接踵而来的不幸是择定大婚吉期前一个多月迎娶皇后的必经之门太和门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十五日深夜发生了一场大火,吞噬了太和门及其左右的贞度门、昭德门等建筑,只好清理火场、临时赶制太和门彩棚,以应翌年正月二十六日的大婚典礼,奉迎皇后入宫。

光绪与皇后的婚事正应了这场预兆不祥的大火,夫妻两人生活上一辈子不亲、政治上不合。

当然了,在结婚前也没有培养培养感情,吃饭看电影的事也是没有的,当然结婚前估计应该看见过,毕竟是表兄妹。

光绪帝17岁大婚,以后有20年的婚姻生活,但三个后妃都未能为光绪皇帝产下一儿半女,留给了后世无尽的遐想。

皇后隆裕是典型政治的产物,婚后光绪帝虽对这位姐姐尊敬有加,但却没有夫妻的情爱,鲜少到皇后的宫殿去。

慈禧深暗侄女并不讨人喜欢,并没有强烈压迫光绪皇帝,并且为了不给大清王朝丢人现眼眼,在刚成婚时隆裕皇后自知容貌不佳,很多大型场合都不愿意出席,叫来珍妃代替。

美国传教士赫德兰在《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中,描述了光绪皇后的样貌:“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伤的样子。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

也就是说隆裕虽占据皇后的宝座,但却并不讨光绪皇帝的喜欢,因此这个最显赫的女人产子的可能性较小。

清德宗之殇——光绪皇帝悲惨的爱情生活


另外一个则是瑾妃,为人憨厚朴实,相传她一顿要吃下一个肘子,在瑾妃流传下来的晚清照片中可以看出的确是一个肥胖有福气的妇人,但妹妹珍妃就是一个例外了。

珍妃和光绪皇帝年龄相仿,再加上性情活泼,在母家时曾受过西方教育,思维较为开阔,还支持丈夫维新变法,和光绪皇帝十分谈得拢,成为光绪帝在位时期名副其实的宠妃。

然而他他拉氏珍妃盛宠数年,依旧没有子嗣。当时的珍妃和光绪都正值壮年,未能给满清皇室延续血脉,一直是朝廷最为头痛的一件事儿,使外界充满质疑。

实际上,在宫廷斗争中,这样的剧目天天都在上演,从古至今,换汤不换药,我们就是不用头想,用自己的脚想也知道是慈禧后面捣鬼了,当然也可能就是光绪皇后捣鬼,还真别说,真有这样的可能,因为永远不要小瞧自己的女人。

在光绪与西太后帝后两党之争中。皇后不仅始终站在西太后一边,而且还起到了忠实帮凶的作闻,又是慈禧探听、监视皇帝行动的一个忠实耳目。

皇后如此,看来光绪喜欢才有鬼了,当然,估计长得也不咋的,否则,我倒是相信光绪就算不喜欢,至少看得过眼吧!

他俩生活上不协调,光绪始终不爱静芬。各闹各的犟脾气,你不迁就我,我更不迁就你,互不让步,只是当着西太后的面或在别人面前装成像个夫妻样子、那是做给别人看的,而事实上双方彼此不说话。

还是西太后的面子大,没办法,面子上要过得去,毕竟皇家也是要脸面的。

清代宫廷有个传统规矩,在每年腊月二十和正月初一、初二这3天,皇后有特权必须陪伴皇帝就寝,过了这3天皇帝才能召幸其他的纪子。

据说光绪和皇后即使同寝也仍不同食。西太后为此还不少犯愁呢。

其实西太后应该多关心关心军国大事呀!搞得国内一片糜烂,法国打得过,怕别人秋后算账, 就认怂了,非厚着脸皮找法国人求和,结果丢了越南小弟。

据跟随西太后8年之久并在庚子年(1900年)随西太后出逃至西安的贴身宫女何荣儿回忆,有一年大年一的晚上、慈演晚膳后,光绪帝和皇后、妃子照例分头前来请安。这时西太后心情特别好,居然关心起皇帝和皇后来了,慈禧故意问光绪是从哪个门走过来的?光绪住养心殿,养心殿后亩侧有个小门叫蠡斯门,也是西六宫最南边的一个小门。这回光绪是抄小道从蠡斯门到储秀官来的。慈禧饶有兴味地耐心地和他们讲解蠡斯门的掌故,还不时搬出先皇帝咸丰的教诲。

光绪皇帝死于1908年,年仅38岁,他的爱情生活比较专一,除了心爱的珍妃于25岁那年被慈禧派人投入宁寿宫北的宫井溺死之后,光绪对皇后和瑾妃均没有兴趣,一生无子嗣。自珍纪死后,光绪惯于孤独,对皇后来问候常常表示不满。据说在光绪临死前的10多天。

清德宗之殇——光绪皇帝悲惨的爱情生活


有一天皇后来请安,皇帝当即吩咐皇后“请跪安吧”,那意味着请他马上退下。然而,皇后没有及时退下,装作没听见。光绪连发两次话。她都不答理。皇帝是个易怒的人,他奋起身来抻了皇后的发髻,把皇后的一只玉簪子摔在地上了。总之,光绪跟皇后斗气不斗嘴,有她只当没她,俗话说“晾着她!”,把她晾在一边,他俩至死也没有感情。甚至还有解不开的怨仇。皇后事实上守了一辈子活寡。

博仪继位后,静芬被尊为太后,上薇号曰“隆裕”。

后记:

光绪皇帝在出生于封建世家,接受封建文化,生而为君。但在国家危亡之际,勇于突破桎梏,真心想要彻底改变现状,接受维新派建议进行改革。那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平庸和懦弱成了他的代名词,可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信仰坚定的好皇帝。慈禧对他百般阻挠和压迫,他虽然无力反抗,无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没有什么权利,但他曾说“我一心想要挽救中国,如果能够挽救,没权利也没有什么关系。”有些人认为这句话很傻,权利都没有了,挽救中国?开哪门子玩笑?

他的一生颠沛流离,但哪怕陷入绝望的境地,他都依然惦记着国家的江山社稷,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如果换做是别人,都不一定有这么坚定的信念。他十分爱国,即使是在自己也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同时,也对国家寤寐思服,在他眼里,信仰比个人生命要重要。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依然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可以套用历史网上的最后一句话:他这个人是不幸的,但清朝有了他是幸运的。也许他可以做一个盛世明君,但他决不是一个乱世枭雄。比起雍正乾隆这些历史人物来,我觉得他是一个不能再鲜活的角色。他是一位皇帝,但他更是一个大男孩,年轻人该有的样子,他都有。他血气方刚,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对一切新生事物充满了兴趣还有学习的欲望,但他同时也会有年轻人该有的缺点,急功近利,做事不能顾全大局,天真幼稚。

其实,从光绪帝婚姻的悲剧便可见一斑,清德宗,光绪帝,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人,因为他不懂得妥协,有时候,生活需要一点妥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