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爸媽學會這招,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哎喲,我的小祖宗啊,你能不能快點,快遲到了,每天都要我催你,一天不催都不行,你啥時候才能獨立啊,可把你媽我愁壞了”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隔壁鄰居嚷嚷,語氣裡全是對兒子拖拖拉拉的無奈。


現實生活中,浪費時間,做事墨跡的人不在少數,有賴床討厭上學的小孩子,有不想早起打卡的上班族,還有的人約會不守時,甚至有的人連約了客戶談生意都能遲到。魯迅說過:浪費別人時間的人等於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是慢性自殺。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爸媽學會這招,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上學上班遲到耽誤的是自己的時間,而約會談客戶不守時則是浪費了雙方的時間,更嚴重的是因為不守時不講誠信而失去了對方對你的信任。可想而知,守時對於我們而言,有多重要。


1.守時是一種素質,一種美德。我們中國一直以來都提倡守時,守信,是中國的傳統美德,這種行為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

2.守時可以體現一個人的態度。陶行知有這樣的一則教育學生的故事:有一個男同學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制止後,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可是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勵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而我卻遲到了。”校長之所以會獎勵這位男同學,不僅是因為他守時,更是看到了他的誠懇的態度,把校長的話放在心上並且去執行,贏得了校長的認可。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爸媽學會這招,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3.守時能博得別人對你的好感。不可否認,在任何地方,任何場合,人們最反感的就是遲到不守時的人,本來約好兩點見面,結果你兩點半才到,毫無疑問,對方對你的印象肯定會大打折扣。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時間就是金錢,原本他們可以利用這些時間處理更多的事情或者接更多的業務,但是因為你遲到耽誤了,對於職場人來說,這恐怕是最討人嫌的一種行為了。反過來說,如果每次你都能準時赴約,那麼你在對方心中的印象肯定不會差。


這種守時的行為家長從小就要教會孩子,這樣孩子就可以少走彎路,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為現在和以後做好鋪墊。孩子出現不守時,做事磨磨唧唧的行為,大部分原因出在家長身上,因為孩子年齡小,沒有時間概念,更加不懂得這樣做有什麼不好的影響,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做好榜樣,引導孩子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爸媽學會這招,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那孩子為什麼會做事拖拖拉拉,不守時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家長沒有做好榜樣。家庭氛圍很重要,如果家長做事墨跡,上班經常遲到,約好了人屢次遲到,那麼這種家庭氛圍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小孩,家長都沒有守時,孩子怎麼可能會有守時的概念?所以如果想讓孩子有正確的時間觀念,守時守信,那家長必須得先做到,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2.家長過度溺愛。這是最容易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的罪魁禍首,孩子出現的很多壞習慣都是因為家長的過度溺愛。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多睡會,多休息,到了起床的時間點也不叫孩子起床,其實多睡這麼一會並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卻讓孩子養成了賴床的習慣,無法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對於守時這一塊,家長應該嚴格點要求孩子,該起床就起床,該上學就上學,該睡覺就睡覺,絕不拖拉。‌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爸媽學會這招,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3.出現不守時的情況,家長沒有及時糾正。比如,不按時起床和睡覺,上課遲到,該吃飯的時候還在玩等行為,家長必須重視起來,並且糾正孩子,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如果家長沒有給出態度,或者態度不明確,那麼孩子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更糟的是孩子並不覺得這是不好的行為,就一直這樣下去,最後肯定會吃虧。‌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守時的人?‌

1.以身作則。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孩子,你怎麼做,孩子就會跟著做,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守時的人,那麼家長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


2.幫助孩子規劃時間。現在疫情嚴重,很多孩子都還沒開學,幾乎還有一個月時間呆在家裡,那麼如果家長可以給孩子規劃好每天的任務,什麼時間該學習,什麼時間該看書,什麼時間可以玩遊戲,這樣孩子不僅不會整天沉迷看電視或者玩手機,而且有利於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一舉兩得,家長們不妨試試。‌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爸媽學會這招,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3.幫助孩子樹立守時的概念。告訴孩子什麼是守時,為什麼要守時,比如,6點該起床上學,那麼就讓孩子在六點的時候起床,並且告訴他,如果賴床的話就會遲到,不按時到學校就是不守時,不守時不僅破壞了學校的規章制度,而且還耽誤了自己的學習,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守時的人。這樣把道理都跟孩子講清楚,他就知道了什麼是守時,應該怎麼做,並且會自發去執行。‌


培養習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必須要耐下心來慢慢引導,切不可急,但必須得重視起來。培養孩子的守時的行為,實質上也是培養孩子的誠實守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