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清驻外大使,北洋水师的幕后推手,却因特殊原因被遗忘

鸦片战争后,晚清与西方世界的接触日益密切起来,原本没有“外交”概念的中国官僚逐渐开始学习与列强进行外交活动,如曾纪泽等优秀的专业外交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实际上,当时清廷的一些外交官也并不是专门培养出身,却也在近代外交史上做出了不少有利于民族的贡献,李凤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是大清驻外大使,北洋水师的幕后推手,却因特殊原因被遗忘

李凤苞

李凤苞(1834-1887)字海客,号丹崖,原籍为江苏句容,生于崇明(今上海市)。自幼接受传统儒家教育,获得了例贡生的学衔。除了正统的经典教育,李凤苞还精通音韵、历算与测绘,还因此在同治年间参加江苏省地图,而参加了崇明县县志。时任江苏省巡抚丁日昌很欣赏他,就将他招入江苏舆图局。

时值洋务运动兴起,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急需熟悉测算绘制人才,于是李凤苞又协助李鸿章等人会址全球地图,参与办理江南制造局,并在局内译书馆翻译科学技术书籍,同时也接触到不少西方科技、物理、化学知识。李鸿章对李凤苞委以重任,许多机要均请其参与。1875年云南发生“马嘉理案”,事关中英两国关系,这样棘手的事件,李鸿章带着李凤苞参与谈判,自此一系列的外务都有李凤苞参与的身影。有了这些经历,清廷决定开始让李凤苞参与外交工作。1876年,李凤苞奏请在旅顺设立军港作为海军基地,并亲自前往旅顺等地考察地理形势。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李凤苞与法国人日意格同为监督,带领中国第一批海军留学生起程赴欧洲。1879年清朝驻英公使郭嵩焘举荐李凤苞出使德国,之后又兼任了出使奥、意等国家大臣。


他是大清驻外大使,北洋水师的幕后推手,却因特殊原因被遗忘

北洋水师

在欧洲任职期间,李凤苞还联络德国订购军舰,为了确保选购军舰过程中不受人蒙骗,李凤苞还请来当时国内的军武专家、洋务先锋徐建寅前来把关,一同商议军售事宜。这些在当时很先进的军舰就是后来北洋水师里的“定远”、“镇远”等。不过后来朝廷中有人攻击李凤苞在军售中收取回扣,军舰质量实际上并不好,其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扳倒李鸿章。


他是大清驻外大使,北洋水师的幕后推手,却因特殊原因被遗忘

《使德日记》书影

因为这次弹劾,正在协助李鸿章办理北洋水师学堂的李凤苞被革去职务。晚年李凤苞不问政治,在家翻译和整理了一些西方军事著作,也留下了《使德日记》、《闻政汇编》等亲身见闻,是后人研究李凤苞乃至晚清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