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宋業:砸缸後就不幹好事的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為哪般

導語:

剛剛看到了這麼一句話,覺得有點好笑,就決定來寫一篇關於司馬光的事。這句話是這樣說的,司馬光在砸缸之後就不幹好事,如同孔融再讓梨之後不幹好事的一樣。但其實怎麼說呢,雖然司馬光沒有幹啥好事兒,極力阻撓王石變法,但是就編寫資治通鑑這件事來說還算是有點意思的,畢竟為我們的文化傳承或者說是歷史的演變留下了所參考的依據。

那麼他編寫資治通鑑到底是為了什麼?求名還是求利?那麼恭喜他都有了。今天就不罵他了,也不說我們老王變法的事,簡單講一講他為啥要編寫資治通鑑,這其中又有何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盛世宋業:砸缸後就不幹好事的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為哪般

司馬光在那個時期屬於北宋陝州夏縣,其實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運城市夏縣人。說起來和老賈都是一個運城,也算我們本地區的人物吧。所以說黑起來有點於心不忍,畢竟本地才有幾個名人,對吧。

雖然也不少,但是能保一個是一個,那麼關於他砸缸的故事就不說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真實性有待考究,以前看過各種各樣的說法,其實打心底裡來說,還是願意相信他是真的,畢竟這對於教育孩子,還是後世的傳承來講都是有一定好處的。

那麼我們就來看一下它編寫資治通鑑的事情吧!

盛世宋業:砸缸後就不幹好事的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為哪般

在宋神宗還在位的時候,他擔任的是翰林院學士,本來是和王安石交往密切,不過由於王安石變法觸碰了他的利益,後來兩人分道揚鑣,尤其是在王安石做了宰相之後,提出的各項政治舉措,都被司馬光全部反對,可以這樣來說,他就是王石一生政敵,最大的黑粉。

他本身是很喜歡研究歷史的,再加上他的父親影響,對於歷史的痴迷程度無人可及,他認為要想治理國家,就一定要從已經發生的事情中去尋找規律,有點類似於唐太宗的以史為鏡說法;但是他又覺得從上古神話時代到了五代十國傳承的史書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那麼作為皇帝沒有精力去看怎麼辦,索性去編寫一部作為後世傳承。

當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他就開始著手編寫。宋英宗在位的時候,他就貢獻了一部分稿子給宋英宗,英宗覺得這對於鞏固王朝有一定的好處,就專門為他設立了一個編寫機構,叫他堅持下去。

盛世宋業:砸缸後就不幹好事的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為哪般

當英宗逝世,神宗繼位的時候,他雖然反對司馬光的政治主張,不過對於所編寫的書卻是十分欣賞,並把自己收藏的2400卷書全部送給了司馬光,讓他去完成這部著作,同時還專門為這部著作取了名字叫做《資治通鑑》,由此我們知道這部書的名字並不是司馬遷起的,而是宋神宗取的,這是小知識畫起來要考的。

​有皇帝的支持自然就好辦了許多,同時他也沒有像司馬遷編寫《史記》那樣艱苦卓絕。即使如此仍舊花了19年的時間才編寫完成,畢竟它所涵蓋的範圍實在是太廣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開始,也就是公元前403年之後到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一共涉及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全書共計一300多萬字。

而他所編寫的目的,其實我們上面也講到了,正是鞏固政權,也正是因為鞏固政權,所以決定了此書的內容全部是政治史,並且將歷史上的君主依次劃分成為了五類,判別的標準就是他們的才能,這裡就不做贅述。

盛世宋業:砸缸後就不幹好事的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為哪般

【結語】

或許是先入為主的思想在作怪,對於司馬光是屬於不待見的類型,也或許是受王安石的詩影響太大,對於這些詩人一貫抱有好感,覺得從王安石做對的人肯定都不是啥好人,而事實也是如此。

這樣講其實有些偏頗,但內心的真正想法也就是這樣,對於這些保守的,不思進取的,一向是沒有好的語言去讚揚他們,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中,如果一旦沉迷權益,沉迷於利益不思進取,不曉得變通,不曉得改革,不管是人還是受國家,又或者說別的什麼東西真的就要滅亡。

​關於他的功績我們不可否認,畢竟是人家做出來的;但是對於一些別的東西,還是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但是話說回來,在當時那個環境,每個人都沒有做錯,只是說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樣,又或者是因為人性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