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地圖上最小的地方叫村莊,在小村莊裡建城市讓人不可想象,然而七O年代初在濟源縣城的西北方,誕生了一座村莊裡的都市,一個兵器工作的城邦!一個保密的軍工廠,對外只稱七號信箱,就像發射衛星的酒泉不在甘肅一樣,把地址隱藏,它就是有十三分部的五三一兵工廠。

——《五三一印象》陳軍(第二代三線人)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歷史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備戰、備荒、為人民”這句口號在中國家喻戶曉,與之匹配的還有“好人好馬上三線”、“深挖洞、廣積糧”等口號。在那股發端於1964年、延續至1980年的“三線”建設洪流中,河南省濟源市境內投建了1個規模宏大的國防工程——531兵工廠,是當時我國建設的最大的火炮廠。

擁有13個分指揮部的531工程,東西跨度近100公里,南北跨度近50公里,橫跨濟源、孟州、洛陽吉利區三地。

三線建設場景

輝煌

531工程於1970年開始興建,當時來自北京、上海、重慶、瀋陽、內蒙古、山西等四面八方的參建人員多達10萬人。那時,工地上到處張貼著“備戰、備荒、為人民”、“把三線建設好,讓主席睡好覺”的標語。三線建設者們以“愚公精神”,肩扛手抬,用辛勤和汗水在短時間內將531建成了村莊裡的都市、兵工戰線的城邦。

70年代的531,有駐軍,有工廠,有學校,有商場,有郵局,有銀行,有影院,有禮堂,聚齊了工、農、兵、學、商,是濃縮的社會,應有盡有,包羅萬象。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五三一總部電影院

曾經輝煌的531,雄偉的東方紅渡槽,堪比紅旗渠。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廠房工具庫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整齊的家屬樓,完善的供暖設施

沉睡

1971年9月後,因國際形勢的變化531工程半途而廢。僅剩1分部和4分部能正常生產,其餘分部均人馬撤離,空餘大量建築。

1980年,原531的2、3分部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共中央第二政法幹校搬到此處,為中國政法幹線培養了一批幹部。但終因地處山區最終搬離。後河南省一度在此成立河南省第四監獄,未知原因最終未能保留。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中央政法幹校舊址

至此,五三一遺留的建築群再次陷入沉寂、破敗,默默守望著太行山,逐漸凋零並陷入沉睡狀態。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原531二分部建築群

曾經的531輝煌燦爛,如一顆大山裡璀璨的明珠,從荒山野嶺變成一座現代化的軍工基地。

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變革,531,經過一路的坎坷和滄桑,逐漸走向衰敗,許多建設者的忠骨葬在了這裡,沒有墓碑,更沒有功德牆。當年的三線人和他們的子弟們大多出山另闖,徒留日漸蒼涼的遲暮老人和破敗廠房。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破敗的二分部冰糕廠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曾經的二分部供銷社,經年累月的風吹日曬,屋頂早已不復存在。

纏繞的荒草,生鏽的門鎖,破爛的門窗,無不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重生

五三一雖然已不復當年輝煌,但它留下的海納百川、百鍊成鋼的度量和精神,永遠存在。

2016年初,按照全市發展“全域旅遊”的戰略方針,濟源市文旅集團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以“那些年·小鎮”為主題,重點實施“濟源市思禮鎮盧仝文化休閒產業基礎設施項目”,以原五三一遺留的建築群為基礎進行改造重建,在保護原有建築外觀風貌的前提下,進行修整改造,重新利用,賦予它新的功能。

項目計劃總投資9.1億元,包含商業街區、全國唯一性的洞穴酒店、成規模的中原傳統村落、黃河以北最大的茶園等,以期重建三線人精神家園,實現社會、經濟、文化的共贏。

2016年8月,那些年·小鎮的第一個單體項目——老兵工酒店全面開工。

老兵工酒店是利用原二、三分部遺留下的澡堂區域的單體建築原址進行改造,改造理念為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建築的外觀風貌,做到新舊區別明顯,突出兵工元素,融合現代藝術和歷史記憶。建成後,成為擁有26間客房、150餘人能同時就餐,並配套茶道演藝、酒吧、咖啡廳的精品特色酒店。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濟源記憶(2)一個廢棄531軍工廠

來源濟源文旅那些年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