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曾經幾乎殖民了全世界,為何現在大家並沒有過多的仇恨?

BeaNSider


在歐洲近代史上,英國曾號稱“日不落帝國”,這緣於它當時的殖民統治,幾乎遍佈全球。不管一天中的什麼時候,都有太陽照射在英國統治的地盤上,所以才有這樣的稱謂。

在大英帝國鼎盛時期,數億人口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來自倫敦的統治。各個殖民地國家,不得不接受被掠奪的命運。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但凡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如今雖然早已獨立,卻依然對英國充滿善意,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仇恨,這是為什麼呢?

(侵奪殖民地)

一、採用間接管理手段。

英國的海外殖民統治始於1868年。和法國、西班牙這些歐洲殖民列強採用強硬手段直接統治相比,英國在統治方式上要溫和得多,主要通過當地人來實現間接管理。

我們知道,宗教信仰和領土問題,是引起人類戰爭的根本原因。直接統治不僅強行灌輸殖民宗主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還摧毀破壞殖民地原有的社會制度和宗教習俗。這種對當地民族精神的蠻橫傷害,自然會遭至強烈的反抗。殖民統治也就難以穩定。

而且直接統治對於當地民眾而言,總有一種被外人侵略剝削的感覺,自然心生不滿。再加上當地的上層階層,常常利用殖民者佔用更多資源,加劇貧富分化。當該殖民地獨立後,少部分既得利益者,會懷念被殖民時代,而絕大多數貧困人民,則會仇恨殖民者。

英國人佔領殖民國後,通常僅派駐具有指導和監督職能的部門和總督,建立法令。所有直接和民眾打交道的各級管理人員,均由當地人擔任。讓殖民地在英國的意識形態下,達到政治和經濟上的自立。當地的文化、宗教、語言以及生活習俗也一律保留。

比如印度這樣的國家,還保留著過去的眾多土邦國。而中東和東南亞則仍然沿用酋長國以及蘇丹國。即使確實需要直接管轄的殖民區,也仍然沿用原有的部落、村鎮等管理機構。具體事務,也由當地人處理。

和本地管理人員打交道的民眾,不僅容易接受管理,還不會和英國人產生直接衝突和感情對抗,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仇恨。

(阿姆利則慘案)

二、文明的經濟掠奪。

相比於當年蒙古橫掃歐亞時,動不動就屠城的行為,英國人的殖民侵略要文明得多,很少製造流血事件。當初英國最大的殖民地印度,幾百年間最大的鎮壓事件,也只有1919年的“阿姆利則慘案”,總共打死379名示威民眾。而在殖民統治美利堅時期,讓美國至今都大肆宣揚的“波士頓慘案”,被英國軍隊打死的美國人,也只有區區5個人。

對於被殖民國家而言,英國通過利用當地資源發展經濟的方式,在無形中掠奪財富,普通人對此無所感知。再加上英國推動的生產和勞動促進了大量就業,民眾不僅不會認為英國的殖民統治是一種侵略,還會心懷感激。即使後來的統治者煽動,也難以激起仇恨情懷。

(英屬印度時的情景)

三、推進了殖民地的整合及進步。

在所有殖民列強中,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發達國家。它有著先進的生產力,先進的制度和先進的文化。這些英國殖民者每到一處,都會把英國的新生事物帶到當地,使原本貧窮落後的殖民地,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將他們帶入文明時代。

印度原本是一個多土邦並存,戰亂不止的複雜區域,英國殖民者進入後,建立了英屬印度。經過兩百多年的整合,才使印度獨立後順理成章成為今天的完整國家。英國人還在印度修建鐵路網,引入火車,大力推行工業化和社會文明。這一切,都對印度的進步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這也是為什麼英國直到今天,都很受印度人尊敬的原因。即使是底層的貧苦百姓,提到當年英國殖民時期,也從來沒有把他們視為侵略壓迫的殖民者。

(美國總統和英國女王)

四、殖民領地的事實創建者。

在英國的殖民地中,很多都是當年的無主之地。英國人進入後,通過移民才逐漸形成一個個國家主體。這些地區的民眾,自然對英國非常認同。典型的像澳大利亞、加拿大甚至美國,如果沒有英國殖民者,極可能還是一片荒原。

美國當年為了獨立和英國打得頭破血流,但仍然和英國關係最親近。任何時候,新一任美國總統上任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訪問英國。二戰中,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幾乎舉力之力幫助英國打仗,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歷史情結。

二戰之後,英國的殖民統治分崩離析,各殖民國紛紛獨立。疲於應付的英國一概放行,但是一些缺少經濟活力的較小的屬地,卻不願獨立,堅持繼續留在英國統治之下。甚至連英國最古老殖民地中,最富裕的領地百慕大,在1995年全民公決中,拒絕脫離英國獨立的投票,也佔據絕對優勢。

(參考史料:《英國殖民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殖民了香港,英法聯軍燒了園明園,英國開啟了中國的半殖民時代。但你要問我是不是恨英國?我要說:不!

大清是愛新覺羅的大清,不是百姓的大清,百姓只是奴才。英國來了,難道我們應該為了不能做愛新覺羅的奴才,做了英國的奴才痛心疾首,如喪考妣 ?

國家之間的戰爭,從來是為了利益,而不是為了正義,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場戰爭例外!況且,英國的殖民還帶來了近現代文明,腐朽的大清沒有這些外部的疾風驟雨的沖洗,恐怕還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做著千秋萬載的萬歲夢。


草塘舊夢


英國曆史學家萊科克分析了世界上大約200個國家的歷史,並根據史料確定哪些國家曾經被英國入侵,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全球90%的國家都被英國侵略過,只有22個國家得以倖免。

這22個國家是:歐洲的安道爾、白俄羅斯、列支敦士登、盧森堡、摩納哥、瑞典、梵蒂岡,拉丁美洲的玻利維亞、危地馬拉、巴拉圭,非洲的布隆迪、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共和國、科特迪瓦、馬裡、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亞洲的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蒙古,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在22個國家中,唯一的大國就是瑞典

但是為什麼絕大多數給英國侵略的國家最仇視的並不是英國呢?原因可能不外乎以下幾點

1、英國已經衰敗了

這個世界的法則就是這樣,只有強者才會得到人們的注視。與中美相比,英國的風頭實在是不足,英國自二戰之後,就已經衰敗了,當初的殖民地幾乎全部獨立出來,自己當初在歐盟也是位於德國風頭之下,在國際舞臺上,也是緊跟著美國的步伐,要關注也是關注它的大哥——美國大叔,英國還是像以前那樣只能充當個攪屎棍噁心一下人。

因此,同樣的道理,蒙古侵略過的國家也不少,但是現在也沒啥國家仇視它,因為大家都知道蒙古這貨的輝煌只是歷史罷了,現在這鳥樣誰大家也懶的搭理了。

2、侵略的方式不算太過分

相比較蒙古那種動不動就屠城的行為,英國的侵略行為還是相對文明的,比如英國征服印度造成的戰爭破壞,跟印度歷朝歷代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英軍在印度鬧出的最大的事,大抵是1919年的“阿姆利則慘案”,但也僅僅打死了379人,和蒙古那種屠城幾十萬的相比,還真的不算什麼。

英國在美國當初製造的“波士頓慘案”,一直以來都給美國大肆宣傳,但是打死的人你猜有多少?5個人!這數據還不如現代的一場大車禍死亡人數呢。

3、基本不屬於最惡者

雖然英國侵略了很多國家,但是對於這些國家造成的傷害,可能除了愛爾蘭之外,在其他國家的歷史上,英國都不算是最惡者。因此,哪怕統治者要煽動人民的情緒也輪不到英國。比如同樣的侵略中國,但是我們最恨的肯定是日本。

4、當初許多國家還沒立國

英國當初侵略的不少國家基本就不叫國家,就是一堆土著人聚集的居住地而已,比如澳大利亞。當初澳大利亞土地上的土著還是以打獵和採集為生的,壓根就沒有什麼國家概念,就連澳大利亞的名字還是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佩德羅·德基羅斯登陸後,誤認為是南方大陸,才命為AustraliadelEspirituSanto,西班牙文意為聖靈的南方陸地。





歷史影像記錄


英國曾經殖民了半個世界是我們的看法,認為半個世界該恨英國也是我們的看法。實際上,英國很有契約精神,在全世界做生意很講誠信,並將依法治國理念帶到了全世界,殖民地獨立後,基本上都模仿了英國三權分立的政體模式,英國殖民了非洲,現在非洲人法律意識特別強,英國租香港,給大清國出了租金的,並有合同。美國是英國殖民地,美國獨立後,英美關係很親密,澳洲是英國流放犯人的地方,澳洲獨立後,澳英關係很好,當然英法聯軍侵犯過清朝肯定不對,但英國的契約誠信精神受到世界各國的尊敬。


小心眼168794174


世界上只有兩個帝國做到了幾乎統治全世界,一個是蒙古帝國,另一個就是大英帝國。後者的榮光曾在19世紀輻射到從南美的熱帶叢林到中國的黃土高原的每一個角落。

那麼,為什麼英國幾乎殖民了全世界,而如今被她侵略過的國家卻沒有太過於仇恨英國呢?

1、英國的殖民政策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擴充領土,而是謀取利潤與市場。

在這一點上,相較於罪惡滔天的納粹德國和日本,英國看得更為透徹,單單維持領土的廣大是沒有任何用的,關鍵是要將殖民地的資源轉化為自身在貿易中的競爭優勢。拿印度舉例,即便英國建立起了對整個印度的統治,英國人依舊選擇保留了許多土邦君主,這樣當地的民眾對英國相當疏離,而英國人需要的原料與維持殖民地的稅收,則部分交給土邦君主代理執行。

2、英國是工業化革命的“老大哥”。

英國畢竟是最早開始工業化革命的國家,許多國家的工業化也是從效仿英國開始,尤其是東亞的日本與中國。

在當時的輿論環境下,明治維新的日本將英國視為文明之國,為了打擊舊勢力,當時在東亞的革新力量就會誇大英國的先進之處,從而將上層知識分子的注意力從英國的侵略罪行轉向了英國的強盛繁榮之上。這樣自然就抵消了上層知識分子對於英國的反感和牴觸,讓英國在國際形象上比起俄國等列強高了一個層級。

3、英國是國際秩序的維持者

從19世紀開始,英國長期是國際秩序的維持者,除了對弱小國家發動侵略,英國也曾阻止其他列強侵入弱小國家。如在中法戰爭中,法國海軍執行了法國政府的大米禁運命令,使得兩廣地區陷入了糧荒危機之中。

不願意坐視法國將觸手伸長到西南地區的英國就出面調停中法兩國之間的矛盾,雖然法國並沒有接受英國的調停,但這個舉動讓許多落後國家有了一種這樣的印象,那就是英國是可以作為一個可以信賴的國際秩序的維持者被接受的。

4、被英國殖民的國家還沒有整體民族意識

英國的殖民擴張對象基本上都是依舊處於中古政治秩序的國家,無論是中國、印度還是日本,在當時都只有模糊的民族概念,而沒有共同的民族意識。

在英法聯軍打進圓明園並焚燬這座園林的時候,還有許多周邊的百姓爭先恐後從園林中搬運石料與文物。因為當地民眾沒有國家的概念,之於印度,是印度教徒對於奧朗則布皇帝和莫臥兒王朝的反感與敵視,之於中國,是百姓對於【家天下】下自己應當是國家主人這一概念的不瞭解。

所以,在當時,雖然一些傳統的知識分子痛心於山河破碎,但他們只是從文化滅亡的角度上,以傳統的蠻夷入中原則華夏亡的視角來看待英國的入侵,而老百姓們對英國入侵缺乏概念,甚至還會幫英軍辦事來獲得一些報酬。

5、二戰時為自己樹立了“好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選擇了站在反法西斯勢力一邊,而相比之下,無論是納粹德國的“猶太人最終解決方案”還是日本的大屠殺,都讓英國的正義性加分不少。

納粹德國和日本的暴行一下子轉移走了大家聲討的對象,畢竟英國人只是觸動傳統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納粹德國和日本的入侵讓平凡的老百姓們也有生死存亡的緊迫。加之二戰後英國允許原先殖民地獨立,現在的原殖民地人們自然對英國的壞印象減少了不少。


春朝青牛


被殖民和不被殖民,哪個更好點,我有過思考,也很迷茫,縱觀各國發展吏,很多時候殖民要被自已的人統治要好多了,這主要是因為自己人統治自已國民,很多時候,這些統治者都是貪婪成性,獨裁暴政,哪顧人民的死活!即使社會進步的現在,看看非州國家的統治者對待他的國民也是如此,委內瑞納等幾個南美國家的統治者也是如此,亞洲有些國家也是如此在此不再點各,歐州的俄羅斯在普京近二十年的統治下人民的現狀一天不如一天,反觀現在還在被美國英國殖民的國家如韓國、日本、奧大利亞等一些國家,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國強民富,因此一些國家只所以被英國殖民不恨英國,證明英國殖民期間對待殖民地的人民不兇不惡,還帶去文明進步的因素所致!


user9314716795833


英國,老牌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先後侵佔非洲、北美洲、印度、中國以及東南亞各國,可以說它的殖民地遍佈全球,按理說,英國的帝國主義行徑應該遭到世界各國的憎恨,然而,殖民地最多的英國並沒有遭到全世界的反對之聲,針對這個問題,我來淺談一下,請大家指正。

第一,英國是最早起家的殖民主義國家,奉行殖民主義政策,它的最終目的是打通對外貿易,實行海外經濟政策,並無對受侵國具有“滅族”、“屠城”等行為。

英國自十八世紀從工業革命開始起家,以先進武器和海軍艦隊武裝自己,先後在非洲和北美洲建立殖民地,而後又發展到印度和東南亞各國,最後通過鴉片戰爭征服清朝,迫使清朝開埠通商。

雖然英國以武力強迫清朝割地賠款,但英國在佔據香港之後,主要目的是實行通商政策,並沒有實行野蠻、殘忍的滅族和屠城等軍事行動。英國把香港這麼一個在清朝腐敗統治下還是一個土坷垃的小島,變成了東亞地區實行資本主義經商模式的前哨基地。率先富裕起來。

第二,英國侵佔的地區,大部分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採用民主體制,摒棄封建帝制,使這些地區脫離野蠻、經濟政治文化都較為進步和富裕。

英國侵佔的亞、非、美等洲的殖民地,基本全部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結束,實行民主的政治體制,在很短的時間內使這些地區脫離野蠻,特別是美國、新加坡、菲律賓等地,極早的脫離奴隸制的落後,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這些地方,日後都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最強經濟帶。

第三,英國的侵略行為,與俄國、日本、德國的兇殘毒辣不同,它最終目的是殖民統治和經濟貿易,帶動經濟發展,並無製造大屠殺的有違人性的行動。

英國的侵略行為與日本、德國、俄國的區別在於沒有徵服世界的邪惡野心。日、俄、德三國都是殺氣騰騰的國家,其兇殘毒辣為世人不恥。但是英國,主要目標在於以殖民統治帶動海外貿易,帶動地區間的經濟發展,不像日、俄、德三國毫無人性、殘忍狠毒。

第四,英國所殖民的地區,允許高度的自治,不獨裁、不愚民,女王政府對殖民地不進行絕對控制,以民主、自由為宗旨,奉行博愛、人權的社會秩序。

英國所佔據的殖民地,遍佈全球的各個洲,但卻都保持高度的自治,實行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英國的女王政府對殖民地留有充分的自治空間。各個殖民地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制衡的民主體制,營造法治社會,消滅野蠻、帝制和愚民的制度,奉行自由、博愛、人權的社會秩序。

第五,英國雖然奉行對外擴張和殖民的國策,但不具有野蠻性和巨大政治野心,沒有像日本那樣具有毀滅世界和毀滅社會秩序的反人類罪惡行徑。

英國政府雖然幾百年以來一直實行擴張和殖民的既定國策,但它的主要目標是經濟和貿易。英國沒有像日本那樣具有巨大的野蠻性和企圖征服世界的野心,英國實行的全球貿易政策,使落後地區融入資本主義制度,之所以使全世界對英國不反感,在於英國不像日本、俄國、德國那樣具有毀滅世界和毀滅社會秩序的反人類罪行,日俄德三國屬於貪得無厭的邪惡民族,為世界所共恨。而英國,具有幾百年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把法治作為頭等政治,法、美、德等歐美髮達國家的先進制度大多由英國的議會制發展而來。


優秀的米老鼠96


其實殖民統治中最厲害的不是殺人放火、也不是佔有多大面積的領土,而是文化侵略從教育上轉變一代人的思想。而且英國屬於聯邦制國家,目前有52個國家組成,這些國家基本都是當然還是“日不然帝國”時的侵略對象。

為什麼這些國家都這麼大度,以加入英聯邦為榮,其實很簡單再強的武器都不如殖民教育威力大。通過軍事佔領再加上長期的學生教材修改、以及文化傳播、宗教信仰等,使被侵略國家認同其宗主國地位。也就是通過長期文化教育,早就已經洗白成了救世主。

這裡有個最合適的國家可供例舉,就是被英國殖民統治了N多年的印度,目前官方語言包括英語並以此為榮。因為英語在國際社會上通行的便利性使印度可以大量外包美英等國項目,並且由於英聯邦成員的關係可以在國際上左右逢源,經濟發展、國防技術等領域都能得到大量幾乎不受限制的支持。

而作為英聯邦老大的英國,經過幾百年前成功的洗腦早就讓原來的被殖民地國家拜伏,再加上英國是最早完成工業化的國家。雖然經過一二戰的洗禮國力大減讓美國人趕超,但並不代表英國就此沿落,不論從科技、經濟、軍事以及生活保障等諸多方面仍舊是全球最強之一。現代社保求發展、求合作,努力提升本國民眾生活水平才是重點,歷史早就成了過往雲煙,回到現實只要有好處這些曾經的殖民地不會對英國有什麼仇恨的。


河東三叔


你要知道,英國殖民地的人民在殖民前後的生活狀況和文明程度所發生的變化。

相比之下,葡萄牙的殖民地(如巴西等)稍差些。西班牙的殖民地就不行了(如很多南美國家)。

英聯邦的元首為伊麗莎白二世,英女王要向英聯邦的多個國家派總督。英聯邦的52個國家分別是:

1. 亞洲8國:塞浦路斯、孟加拉國、文萊、印度、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新加坡、斯里蘭卡。

2. 非洲18國:博茨瓦納、喀麥隆、岡比亞、加納、肯尼亞、萊索托、馬拉維、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利亞、塞舌爾、塞拉利昂、南非、斯威士蘭、坦桑尼亞、烏干達、贊比亞。

3. 美洲13國:加拿大、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巴多斯、伯利茲、多米尼克、格林納達、圭亞那、牙買加、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文森特、格林納丁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4. 大洋洲11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基里巴斯、瑙魯、巴布亞新幾內亞、薩摩亞、所羅門、湯加、圖瓦盧,瓦努阿圖。

5. 歐洲2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馬耳他。


時代傻瓜李博士


人之初,性本善。資本之初,本性貪婪。

十五世紀,大航海時代到來,伴隨著資本急速擴張,歐洲各國紛紛踏上殖民之路。1588年,英國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1606年,英國的私人殖民公司“弗吉尼亞公司”在北美建立第一塊永久殖民地。持續近三百年的日不落帝國,就此拉開帷幕。

鼎盛時期的英國,殖民地遍佈五大洲,共計56個國家、兩個地區。一戰期間、二戰後美洲、非洲先後興起解放運動,英國的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但仍經英聯邦與英國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為什麼曾經的被統治者對統治者沒有過多的仇恨?


一、時間

300年,是我國一個王朝的時間跨度,足以使殖民地的經濟、文化產生依賴性。持續不斷的文化輸出,社會精英階層都在接受英式教育,國家獨立後這些階層成了國家的主宰,是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二、血緣

北美、澳洲的殖民地,又稱“自治領”,其早期移民主要是英國人,在殖民地內擁有充分的自主權。所謂血濃於水,時至今日,美、奧、加、新等國仍將英國視為其國家文化的發源地,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領域,保持著緊密聯繫。


三、和平分手

二戰後,英國沒有能力為其海外殖民地實行控制,加之英國本土及殖民地飽受戰火摧殘,海外殖民地成為其重建的累贅。和平,成為了國內民眾的主流思想,甩掉海外包袱成為當政者急需解決的問題。1931年,英國會制定英聯邦憲章,推出了《威斯敏斯特法案》,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相繼獨立,並與英國組成了早期的英聯邦。之後的英屬殖民地獨立,無不得到英聯邦國家的支持與援助。


四、英聯邦

英國雖然在二戰後國力日漸衰退,但其仍是聯合國五常之一。英聯邦共有53個成員國,世界範圍內,以英國為核心主導的英聯邦,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仍舉足輕重。印度這種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承的國家,獨立後都抱著英聯邦這大腿不放,可見其影響力。


五、存在即合理

4500年前,中亞誕生了原始的冶鐵技術,商周時期,經新疆傳入中原。秦漢時期,中原地區冶鐵技術迅速發展成熟,冶鐵工廠大量出現,西漢時冶鑄生鐵技術又經絲綢之路擴散至中亞、西亞,乃至歐洲。“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文明的腳步也是如此,先進的代替落後的,落後的融合先進的,再加以反饋,循環不止,生生不息。

資本貪婪,當勞動力及生產資料無法滿足資本膨脹的需求,掠奪自然發生。從早期大航海時代的土地、人口販賣,中期工業革命對資源的掠奪,到後期的帝國主義全面侵略擴張,每一段歷史都飽含被剝削階級的血與淚。

人性卑微,百年統治足以使多數人忘記祖輩的榮光,先輩的恥辱。

鮮卑、柔然、突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