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父母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這個定律告訴你為什麼


‌有這樣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一個女孩跟母親吵架,無情離家出走,在外遊蕩了一天,又餓又累,於是來到了一家飯店,因為沒錢只能看著別人吃飯。老闆見狀,就端了一碗麵給她吃。她狼吞虎嚥吃完後,噗通跪下感謝老闆:謝謝你,老闆,你比我媽媽好多了。老闆反駁道:衝你這句話,我這碗麵就不該給你。你我只是萍水相逢,你缺因為一碗麵就這麼感謝我,你的爸媽為你做了多少頓飯,為你買了多少件衣服,為你付出了多少,你怎麼不去感謝他們呢?女孩懺愧地低下了頭,想起了媽媽的好,於是就返回了家,當回到家門口的時候,看到媽媽正在家門口等著她,媽媽看到女兒,立馬跑過去抱住了她。


孩子把父母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這個定律告訴你為什麼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陌生人給予的一個幫助,就被感動得連連叩謝,而面對家人對自己的付出熟視無睹,當做理所當然。父母對孩子的愛天生就帶著一種無條件的屬性,父母對孩子無條件付出,不求回報,而這種愛讓孩子更加自信,更加有勇氣地生活。然而,如果這種愛不用恰當的方式來表達,只是一味地付出和寵溺,就會讓孩子越來越麻木,不但不感恩,還會覺得這是你應該做的,正如陳奕迅的歌詞所說:“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這種現象用貝勃定律來解釋再合適不過了,貝勃定律是一種社會心理學效應,說的是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再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孩子把父母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這個定律告訴你為什麼

用現實生活中的案例來說明,比方:一個學生早上趕著去上學,整理書包的時候找不到作業本,就開始責怪媽媽:你為什麼不幫我放好。做作業,整理書包本來就是自己的事情,現在找不到了就把責任推到媽媽那。還有一個經典的案例,有的習慣性依賴父母的孩子長大後變成了啃老一族,不去工作,沒錢了就找父母要,甚至自己要結婚了,也是要父母出錢買房給自己,而且還覺得我是你兒子,你給我買房理所應當。


在中國的很多家庭中,父母總是毫無條件地付出,而孩子也總是在索取,當孩子對父母的這種愛和付出習以為常時,他們就會對父母有了更高的要求,以至於讓他們看不到父母平時對自己點滴的愛,細微的照顧。而陌生人微不足道的幫助,就被他們無限放大,覺得一個陌生人這樣對我,非常感動。


孩子把父母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這個定律告訴你為什麼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自古以來一直都提倡感恩,孝順,更有“百善孝為先”之說,主張時常懷有感恩之心,對父母,對長輩。並不是因為社會要求我們懂得感恩我們才去感恩,而是,做一個感恩的人自己的人生也會越來越精彩。

懂得感恩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1.生活更積極向上。因為懂得感恩,所以很少會抱怨,很少出現消極情緒,他們更多的是去感激自己擁有的一切,感激別人對自己的付出,也會更加樂於助人,更加有親和力。

2.有助於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更得他人和社會的眷顧

我朋友小舒是一個特別懂得感恩的人,平時待人接物都很有禮貌。她們公司年底考核的時候,老闆提拔了她,跟她差不多時間入職並且能力比她強的同事憤憤不平:為什麼她可以升職,而自己明明能力比她強卻沒有得到提拔,老闆說:我選人不靠資歷。能力相仿的情況下,首選人品好的。據老闆觀察,公司那麼多人進進出出,只有小舒對清潔阿姨尊重有加。平時看到阿姨她會說“謝謝,辛苦了”;偶爾還會順手幫阿姨扔個垃圾;有時候吃午飯回來會給阿姨帶杯奶茶,跟阿姨聊聊天。而且他人對於每天給自己提供乾淨工作環境的阿姨,熟視無睹,甚至因為一點小事就把阿姨罵一頓。由此可見,

懂得感恩的人在職場上更佔優勢,更容易得到優秀人士的眷顧。


孩子把父母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這個定律告訴你為什麼

3.懂得感恩的人,幸福指數更高。我們向一個人表達感激之情,是因為我們會意識到它對我們生活的積極影響,並且會更加懂得珍惜,不抱怨,凡事往積極方面去想,從而我們更容易幸福,更容易快樂。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改掉理所當然的心態,成為一個懷有感恩之心的人呢?

1.不要過分寵溺孩子,合理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之所以會無法無天,只知索取不懂感恩,跟父母的過度寵溺有很大的關係。父母的溺愛,把孩子慣壞了,孩子說一父母絕對不說二,要星星給星星,要月亮給月亮。當孩子習慣了你對他的付出,那麼他就會把你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甚至如果哪一天你沒有滿足他的要求,他還會責怪你,怨恨你。所以愛孩子一定要有度,不能所有的要求都滿足孩子,哪些是應該付出的,哪些不應該,父母的心中要有分辨力,不是盲目的去付出。


孩子把父母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這個定律告訴你為什麼

2.物質刺激要適度。有的父母喜歡通過給獎勵的方式來督促孩子學習,從獎勵一顆糖到兩顆糖,從玩具到手機電腦,導致了孩子學習的動力越來越小,而對物質的渴望越來越大。孩子學習的動力改變了性質,以前學習是為了學到更多知識,為了自己而學,現在,是為了得到獎勵而學,如果哪天沒有獎勵了,孩子就沒有動力去學習,因為孩子內在的動力已經沒有了,靠的就是外在的獎勵。因此,父母一定要適度地去獎勵孩子,減少在物質上滿足的興奮刺激,給孩子偶爾性的驚喜,孩子可能會更有感激之心,更加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孩子把父母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這個定律告訴你為什麼


3.給孩子灌輸正確的獲得理念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不勞而獲的,也沒有什麼東西是理所當然的。雖然父母可以為孩子提供無條件的愛和付出,但也僅僅限於在父母這裡可以而已,而且父母也會有老的一天,終究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奮鬥,去拼搏美好的生活。與人交際,在社會立足,沒有人會無條件的為你付出,更多的是等價交換。所以給孩子灌輸獲得與付出的理念,不僅可以讓孩子看到父母為自己的付出,而且還可以教會他處世之道。


適度的愛通過恰當的方式表達,讓孩子更懂感恩,做一個常懷感恩之心的人,對父母,對孩子而言,都是一件非常欣慰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