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書不堅持,可能與家長不支持有關,父母做到身教言傳

表弟家的妞妞又獲獎了,從弟媳婦發的朋友圈裡可以看出為了獲得這項全國性的作文大獎,妞妞已經努力了一年。

作為一個孩子,能夠整整花費一年的時間去完成一項,對她來說難度非常大的全國性的小學生作文比賽的二等獎,她所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

我給弟媳婦打了個電話祝賀,電話那頭弟媳婦明顯的情緒非常激動,幾度哽咽的說,姐,這個獎拿得太難了,我都快堅持不下來了,特別是剛開始的頭兩個月,孩子每天寫完作業都快11點了,她困得不行不行的。多少次我都想放棄了,真是硬咬著牙堅持下來的。

孩子讀書不堅持,可能與家長不支持有關,父母做到身教言傳

很多時候,家長們特別容易鼓勵孩子去嘗試,同時也特別容易不經磨礪就放棄。看著孩子疲憊的小臉和遙遙無期的目標,不由自主的就開始心疼孩子,但是有句古詩相信所有的家長都會記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所有的成功背後無一例外的就是咬牙硬撐。

家長的意識是最重要的,在孩子退縮的時候,家長要理解她的情緒,誰都會有短暫的厭倦和疲憊,此時的家長的鼓勵和督促是孩子堅持下去的很大動力來源,畢竟,堅持這件事成年人都不容易做到,更何況一個孩子。

首先,家長要堅持,才能鼓勵孩子要堅持,身教重於言教。我一直關注著弟媳婦的朋友圈,每每發出來的動態都是,弟媳婦每天晚上忙完了家務後就陪在孩子身邊自己也看書。督促孩子不是嘮叨而是陪伴孩子共同再堅持一下,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戰勝自己的惰性,孩子慢慢就會形成“我不放棄”的信念,任何定下的目標對她來說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這種堅韌的性格的養成,對她未來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孩子讀書不堅持,可能與家長不支持有關,父母做到身教言傳

其次,許多家長都會忽視的另一個問題是,給孩子選擇的目標應該是她所努力就能夠著的,而不是硬塞給孩子一個家長認為“有用”的,比如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也是一天恨不得上八個輔導班,特別是在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往往約弟弟弟媳婦一起回老家的時間都沒有,不是在興趣班就是在興趣班的路上。

好在在孩子上小學之前,我們就把目標確定了下來。只有語文是孩子毫不費力每天就能完成的,而且能夠充分利用零碎的時間背古詩、背精彩段落,從二年級開始每天寫一點小句子,到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寒暑假期間特別去找老師強化訓練一下,孩子的語文綜合能力就是這麼一點點提升的。我覺得弟媳婦特別有眼光之處在於,在孩子還在小學的時候就把語文這科最不好提分的課程讓孩子學好了,孩子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比同齡人高出不僅僅一個層次。

最後,在堅持的基礎上採取適當的形式激發孩子的興趣。

很多家長糾結於“先有興趣還是先開始”這個命題,讓孩子的培養往往錯過了最佳時機。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先開始、再完美”。

興趣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空洞的概念,小孩子的往往就是三分鐘熱度,堅持下來了就是興趣。為了堅持下去,給孩子提供不同的體驗形式,比如看書太枯燥、就帶孩子去看場電影。不知道遊記怎麼寫,在空閒的暑假帶孩子去短途旅行。

孩子讀書不堅持,可能與家長不支持有關,父母做到身教言傳

總之,誰都有厭倦和想放棄的時候,特別是在孩子低幼年齡段,家長的堅持會讓孩子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如果在孩子的人生之初,家長能夠給她正確的鼓勵和持續的陪伴,那麼相信孩子收穫的不僅僅是一門感興趣的科目,而是有益於一生的堅韌。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