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跳楼的名校博士,为什么不选择退学?

情感交流树洞


他想过退学,但他是直博,退学意味着没有硕士学位,出来只是个本科生,他没有勇气退学,也无法面对父母亲友,


有种境遇叫进退两难!这些博士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又因为不甘心所以无法全身而退,最后无路可走只好用这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我在今年上学期就亲眼看到一位博士的痛苦经历。

一名博士生在博二年级一直无法定题,也就是确定研究方向,这里面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导师的部分原因,最后导致他几乎抑郁。

在准备大论文的开题时,对于论文的研究内容,他找过导师几回,但因为他自己写的内容可能不够深入,导师也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导,直接告诉他说你先做做看吧。于是他就闷头自己写。

结果可想而知,单凭自己的科研思维是很难准确跟上导师的思路,因为不符合导师的研究方向,他被否定了三次。

第三次当着整个课题组的面被导师否定了,他瞬间崩溃了,没等导师说完,他强忍泪水对老师说了声谢谢,离开了会议室。

之后他找到了我,和我说这几年的痛苦和不堪,从他的话中我知道了为什么他会瞬间崩溃。

他想过退学,但他是直博,退学意味着没有硕士学位,出来只是个本科生,他没有勇气退学,也无法面对父母亲友,因为他曾是他们眼中的好孩子,退学意味着自己在他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他想坚持,但荒废了这几年论文题目还没定下来,感觉一直在做无用功,时间、精力都投进去了,却还没有头绪,无从下手,屡次被导师否定。






他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他想到了到马路上被车撞死,或者生一场大病从此不起,反正就是有个正当理由让自己离开现在的环境。

每个博士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科研压力,有的人能凤凰涅槃,有的人从此陨落,当然也有人选择全身而退。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他们非要死,连死都敢还有什么怕的。其实在他们心中,死反而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儿,活着才是痛苦的根源。


学思地理


我儿子同学兼舍友就在博二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主动退学,拿个学士文凭去干自己喜欢适合的事去了,当时自己就觉得对科研对毕业越来越没有兴趣和希望了,每熬一天就多痛苦一天的感觉,之前大一时就一直在兼职课外教初高中学生的英语补习课,英语是他的强项,而且本科阶段就挣了不少钱收入很不错了,读硕博连读后明显感觉没那么多时间两头兼顾,对将来的科研越来越迷茫没希望,权衡再三就及时放弃了读博,回归到自己擅长的英语讲课中,如今过的也不错,如果当时咬牙坚持下去恐怕也会抑郁寡欢出事情的,所以说能放弃者也不失为明智也!


刚子179239229


博士和硕士是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除了所付出的努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举个例子,有些高校硕士毕业基本不需要或者只要一篇随意的文章就行,而博士不允许。正常来说,一个博士的毕业论文至少需要两到三个工作,而平均一个工作需要半年乃至一年(灌水的不算),所以算下来博士的时间很紧,这也促使他们压力山大(还不算临时换课题,换方向这种),还要注意,博士的工作必须具有创新,也就是说要有三个前无古人(或者借鉴古人)的工作,看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理解博士的苦了吧。

其次说一下关键问题,为什么不退学,第一个原因用一句成语总结就是骑虎难下,因为在第一年博士不会觉得压力太大,因为刚接触,导师对你要求也不会太严格,这时候,不自觉的小伙伴就会懈怠,而之后第二年,没有文章,做不出东西的苦恼就会如影随形,而已经过去一年了,大家考虑一下,我费力来到了这里,苦苦做实验到现在,你觉得我会退学吗?熬过去吧,有这么多例子都能毕业,我也能。我感觉这是大多数人的心思,也正是这个心思请大家不可能退学。

就这么坚持到最后,可是还没有文章,毕业成问题,可能已经过了5年,这真的没有回头的可能了,那既然毕不了业,心情压抑没有疏导,最后只会走上绝路。

而且除了骑虎难下这一原因,也和博士工作性质有关,对于文章,要求准,这个准字就不可避免要牵扯到牛角尖,很多博士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钻牛角尖,这在解决问题中确实很有效,但在走极端时也会推波助澜。

这两点原因促使博士跳楼的发生,因此建议高校应该多一些心理辅导,注意博士的心理变化,别让这种悲剧再发生。




数学有多难


作为一个在读高年级博士生,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心理问题,对于一个心理处于崩溃边缘的博士生来说,拿什么来谈人生,何况都已经读了五六年、七八年博士了,退学是不可能的。


对于名校的博士们来讲,毕业要求比较高,压力自然很大。比如必须发表1篇一区的英文文章,或者至少发表两篇SCI文章。一篇文章顺利的话,一般都得搞个大半年,反复折腾修改的还得一两年,所以光达到毕业要求要发表毕业论文数量,已经很不容易了。此外,博士毕业大论文还要求三个创新点,还得成体系,为了完成大论文,哪个不是脱一层皮。


此外,科学研究本身是艰难的,结果未知,过程也很艰苦,科研的瓶颈也确确实实会存在,搞了两三年搞出来了也好,搞不出成果的也有,甚至有些在某个方向搞了两三年重新换另外的方向。等等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面临这些情况的博士生,自信心难免要受到很大的打击。


同时,除了论文、研究问题的因素,师生关系也很重要。师生关系处理好了,博士期间生活会过得相对比较轻松,于科研来讲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毕业压力也会小很多。当然,不排除那种所谓的比较严苛的老师,还不是严厉,严厉可以说是对学术要求高、严谨,所谓的严苛就有点不讲道理、不通人情、为难学生的意思。碰到了这样的导师,读博也如同炼狱。科研搞不出,导师还各种安排其它活,各种理由拖延学生毕业。


所以,毕业压力+科研环境给博士生产生了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又不和周围人沟通,有啥事都埋在心里,最后甚至出现精神疾病或者抑郁症这种,很容易就轻生了。每次看到博士轻生的新闻都会感到很痛心,其实读博读到最后,研究水平并不要求有多高,反而对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求很高,扛过去了,就成功了。


愿每一个博士都能心理健康、顺利毕业!共勉!


风清扬-逍遥子


作为一名毕业数年的老博士,每次新闻都能将我勾回那煎熬的岁月!当然,翟博士们不会明白!结合身边博士们的真实境遇,我们来说说为什么他们选择不归路?

我们都知道,博士毕业需要发表一定数量和级别的学术论文,需要一部在自己研究领域做出创新性,且有三四个创新点的学位论文,听着好像不多,但是要真正的做出来绝非易事!所以学术压力肯定存在。如果自己不是很努力,导师也不是很给力,要做出成果只能在梦中实现了。这时候攻读博士就成了骑虎难下了!

博士都曾是自己同学,小伙伴们当中的佼佼者,也大多数是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光环中,当自己苦苦寻找不到研究的突破口,无法取得点滴进展时,面临的只有延期,然后就是退学。如果是硕博连读可能只能拿当年的本科学士学位了!当年曾一起长大并被自己远远抛在身后的同学小伙伴们早已经成家立业,事业有成!不甘人后的他们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所以他们无法下来,只能在孤独的夜里走向终点!

有人会说,延期后努力还是会毕业的,我想说的是,有,但概率很小!你想想前四五年没有任何进展,你给他再延期一两年他能做出什么,就算突然灵光来了,但是光发表几篇论文从录用到见刊就得一年左右,有的甚至更长!到时仍然逃不掉退学肄业的命运!因为看不到希望,就有了中科大博士打游戏来麻痹自己,真的很能理解他,他内心承受了我们无法体会的痛苦与煎熬!当以前的别人家的孩子突然成了别人教育自家孩子的反面典型时,他内心是崩溃的,所以无法从老虎背上下来,因为下来后,人们的语言也如同老虎一样会吃了他!

家里人的期望不允许他们下来,他们大多承受着光耀门楣的艰巨任务,而且家长们从他们小时候也已经习惯了这是他们应该的任务!家里面子,未来的更上层楼,甚至亲戚们,邻居们,好友们想发达的殷切希望等等都不允许他们下来,当然他们都不明白博士们其实只是一个个普通的学生,只是年龄大了点仅此而已!所以博士们无法下来,只能带着趴在老虎背上一起跳下山崖,在他们内心,这样起码可以保住一直有的内心的自尊!

在这里不是为他们最终走上不归路的选择来辩解,我仍然想说的是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没必要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我们只需成为自己!即使已经骑在了老虎的背上我们也一样可以借助外力全身而退!而不是选择一个人孤独的扛!逝者安息!


校园书匠


自杀的人一般满足这几个条件,毕业不断延期,论文不好发表,导师只让他干私活和自己的家务杂活,如果选择28-32岁退学,学历从熬过去马上是博士到本科,收入从15万起到月薪3000,家庭条件还差,30岁了照样光棍一条(女朋友等不起分手),父母都是农村人没什么文化的,对儿子的事情一无所知,


鱼仔153861101


研升的博可能还容易看开,好歹溜了也是研究生,硕博连读的,大几年(3年起码吧)砸进去,同学都比自己工作多几年,有一定基础,你就一张本科文凭,给你你自闭吗?还有社会压力,家庭压力(xxx你不是在读博吗?咋回来了?博士到手了吗?)科研压力(别人文章秀秀秀,你的论文nonono,累死累活发现这个方向™的根本就是错的,理论正确但是现有条件做不到),导师一个项目因为技术限制已经做了10年无果,现在还是副职,想想也挺不容易的,同学个个正职起步。这还是博士到手之后搞研究,你想想搞研究卡到博士都完不成没钱没名的你顶得住吗?有别的办法他们也不至于寻短见


总吃不饱的黄某人


作为国内最难毕业学校博士,我想我可以分析下:选择跳楼而不是退学说明内心已崩溃,说明外部的压力已经超越他内心的极限,一时冲动就选择了跳楼。外部压力主要是:1.课题方面,或者没课题或者研究了几年此路不通;2.导师小气,自私,压文章,不让毕业,变态,让无止境干私活等;3.经济压力,正值挣钱的年龄却月收入1000—4000不等;4.家人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女朋友或老婆的期望,或者对比(别人家的又挣大钱了啥的...);5.其他博士的压力,谁谁谁又发了好文章又咋的咋的啦。这些压力基本上都是并行的,谁是最后一根稻草因人而异。因此,读博需谨慎,首先需要认清楚需不需要读博,目标是啥;然后需要看好研究方向,了解导师人品等情况,读博期间基本没有经济压力,跟家人商量好,甚至做到读博期间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univer23


生命并不完全是自己的,它还属于父母!母亲十月怀胎,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父亲挣钱养家,都不容易!花钱供孩子读到博士,多不容易,孩子却一死了之,是多么自私!白发人送黑发人,让人情何以堪!


晴空万里475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