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和郭襄是什麼關係?

阿正看奇趣


張三丰和郭襄是朋友,但是很明顯張三丰喜歡郭襄,可郭襄心裡只有楊過。

第三次“華山論劍”年少的張君寶(張三丰)第一次出場。

<strong>襄陽大戰後,楊過、郭靖、周伯通、黃藥師、一燈大師等人去華山祭拜洪七公,楊過和小龍女還要祭拜歐陽鋒。在華山確定了“新五絕”,以中頑童周伯通為五絕之首,然後是東邪黃藥師、西狂楊過、南僧一燈大師、北俠郭靖。

這時華山來了兩個傢伙,一個是尹克西,一個是瀟湘子。這兩人曾經都是蒙古王爺忽必烈手下的江湖高手,他們從少林寺偷了一本經書後逃到了華山。他們後面追著兩人,就是覺遠大師和他的徒弟張君寶。

尹克西和瀟湘子偷的經書是《楞伽經》,但是這經書的行縫裡卻寫了一部武林絕學《九陽真經》。後來楊過等人就圍住了這兩傢伙,要他們交出經書還給覺遠大師。

楊過還教了張君寶四招武功,讓他和尹克西打架,尹克西被幾位大佬圍著畏首畏尾,結果被張君寶給打敗了。瀟湘子看情況不對,全力偷襲覺遠大師,結果被覺遠大師的大成《九陽真經》內力給反震成重傷。

但是他們把《九陽真經》藏在了一隻蒼猿的腹中,張君寶和覺遠大師等人都沒搜出來,於是就放走了瀟湘子和尹克西,而覺遠大師和張君寶也回到了少林。

這是張君寶第一次見郭襄,這時郭襄十六七歲,張君寶十二三歲,郭襄比他大四歲。張君寶在與尹克西打架時頭上受傷了,郭襄給他包紮傷口,讓張君寶好生感激。

天涯思君不可忘,郭襄尋找楊過,覺遠大師圓寂,張君寶離開少林。

郭襄尋找楊過。

<strong>華山一別後,三年來郭襄沒有得到楊過小龍女的半點音訊,心中很是掛念。於是她跟父母說要出來遊山玩水,實則是要去尋找楊過夫婦,就算找不到,能打探到一點消息也好。

郭襄自北而難,又從東至西,幾乎踏遍了大半個中原,但是始終沒有得到半點訊息。一日她來到河南,想到少林寺有位無色大師是楊過的好友,十六歲生日那天這位無色大師曾派人送了一對鐵羅漢給她,她想著到少林寺去問問無色大師知不知道楊過蹤跡。

來到少林後郭襄見到了覺遠大師,覺遠大師挑著一對大鐵桶,身上繞滿了鐵鏈,郭襄和他打招呼他卻不說話。郭襄以為少林寺的人欺負覺遠大師,就想幫他,結果跟少林寺的人起了衝突。

後來無色大師出來認出了郭襄才解決矛盾,郭襄問了無色大師知不知道楊過下落,無色大師不知。郭襄失望下山,張君寶則一直在後面送她,送到山下後,郭襄把無色大師送她的鐵羅漢送給了張君寶,便下山了。

後來“崑崙三聖”何足道前來挑戰少林,郭襄跟著前來看戲。何足道武功高強,少林寺眾僧估計不是他對手,但覺遠大師與張君寶擋住了何足道。

但是張君寶在對戰何足道時使用了羅漢拳,這羅漢拳是張君寶從郭襄送他的那鐵羅漢裡學來的,被少林寺眾僧認為他是偷學少林武功。少林寺自火工頭陀一役後,訂下寺規,凡是不得師授擅自偷學武功者,重則處死,輕則挑斷全身筋脈變成廢人。

覺遠大師圓寂。

郭襄見張君寶有危險便前來助他,但是敵不過少林寺眾僧。覺遠大師為了救人,爆發內力,救下張君寶和郭襄,逃下山去。眾僧一起追趕但是都沒追上,只有無色大師後來追上了。

當天晚上覺遠大師便圓寂了,在圓寂之前他口中念著《九陽真經》,而在場有三人聽到。便是張君寶、郭襄、無色大師,他們所聽的就形成了後來的《武當九陽功》《少林九陽功》《峨眉九陽功》。

張君寶離開少林。

無色大師圓寂後,郭襄給了張君寶一個手鐲,讓他去襄陽找自己父親郭靖。而無色大師也不願抓張君寶,便回到少林去了。郭襄則繼續尋找大哥哥楊過。

張君寶挑著師傅覺遠大師的那對大鐵桶獨自走了,走到武當山時,聽一無名村婦教訓丈夫沒志氣,不能自立門戶,寄人籬下。

一語點醒夢中人,張君寶便不打算去襄陽了,就在武當山隱居,專心練武。後來自號“三豐”,開宗立派,成為一代宗師。

但是在張三丰心中一直喜歡著郭襄,在往後的日子裡,郭襄送他的那對鐵羅漢他一直帶在身上。九十多年後,趙敏派人偷襲張三丰,那時張三丰還拿出了這對鐵羅漢。

<strong>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俞岱巖道:“這空相說道少林派已經滅絕,也不知是真是假……”。(三聯舊版《倚天屠龍記》第二十四章太極初傳柔克剛)

張三丰把郭襄送她的鐵羅漢一直帶在身邊,以及他的種種表現足以說明他喜歡郭襄。世人只知“一見楊過誤終身”卻不知一見郭襄也能誤終身。

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


卓爾不群黃老邪


暗戀關係。

張三丰暗戀郭襄。

張三丰和郭襄之間,是襄王有意,神女無心。

正如金庸得不到夏夢一樣,張三丰也只能在心裡掛念著郭襄。從神鵰末期,到倚天前期。張三丰和郭襄,一共見了三次面。

那時,張三丰還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叫張君寶。按理來說,他和郭襄的關係,天差地別,根本沒有見面的可能性。

因為瀟湘子和尹克西,偷了少林寺的楞伽經(裡面有九陽神功秘籍)。這才引得覺遠大師和張君寶去追趕。

在華山之巔,張君寶和郭襄有了第一次會晤。張君寶打敗了尹克西,自己也磕破了頭。郭襄用絲巾給他擦傷口,就是張君寶動情的開始。

郭襄心裡,只有楊過

郭襄、楊過和張君寶之間,像極了偶像劇裡面的三角戀。

只是他們三個,心裡都明白自身處境罷了。郭襄知道楊過心裡有小龍女,自己只是奢望。張君寶也明白,郭襄心裡只惦記楊過,自己也絕不會有機會。

但是少年時的暗戀,後勁很足,讓張三丰100年後,還沒忘記。

二人第二次見面,郭襄送給了張君寶一套鐵羅漢,張君寶憑藉這個,練成了少林絕學。

第三次見面,導致覺遠大師離世,張君寶也被趕出了少林。

郭襄給了張君寶金絲手鐲,想讓他去襄陽,找郭靖夫婦照顧他。張君寶真的去了,只是到了襄陽城門口,看到一堆夫婦去投靠親戚,嘴裡還說著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

這句話說到了張君寶的心裡,他也不願意寄人籬下,就想著先闖出一套明堂,以後再去找郭襄,也有名字。結果,一個在武當山悟了道,一個在峨眉山出了家。

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十點歷史君


金庸書中最痴情的男人是誰?答案你絕對想不到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二期

金庸的書中,痴情男人多如牛毛。但最痴情的是誰呢?諸位絕對猜不到是誰?聽薩沙說一說吧。

蕭峰,一生只愛阿朱。

黃藥師,願意和亡妻一起死。

楊過,等了小龍女18年沒有變心。

這些人很痴情?不算什麼。

他們都比不了這小子。

這個小子可謂是金庸作品中最痴情的男人,他就是 百歲處男張三丰。

大家都知道,張三丰暗戀郭襄。

兩人第一次相見,是在華山頂上相見。張三丰叫做張君寶,還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郭襄也就十六七歲,兩人算是同齡人。

郭襄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少女。

她的容貌不亞於姐姐郭芙和母親黃蓉,是超級小美女。同時,她又聰明機智,善良溫柔,人見人愛。

這樣一個青春少女,估計瞬間就讓張三丰傾倒了。

話說張三丰一直在少林寺打雜,估計也沒見過什麼少女,更沒有見過少女俠。突然見到一個小女神,從此迷上郭襄這麼優秀的女孩也是必然。

第二次見面是二三年後,郭襄十七八歲,已經成人,不再是少女了。

張三丰也十五六歲,在古代就是小夥子,可以成家了。

第一次見面兩人沒有什麼交流,第二次就不同。

書中寫:二人並肩下坡,走過一葦亭後,只聽得身後腳步聲響,回首一看,只見張君寶遠遠在後跟著,卻不敢走近。郭襄笑道:“張兄弟,你也來送客下山嗎?”張君寶臉上一紅,應了一聲:“是!”

看看,送客就送客,為什麼臉紅?就是害羞嗎。

書中寫:只聽得樹林中一聲驢鳴,那頭青驢便在林中吃草。郭襄道:“張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聲,招呼青驢近前,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

郭襄將手中那對鐵鑄羅漢遞了給他,道:“這個給你。”張君寶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這……這個……”郭襄道:“我說給你,你便收下了。”張君寶道:“我……我……”郭襄將鐵羅漢塞在他的手上,縱身一躍,上了驢背。

再看看,依依不捨是什麼意思?就是張三丰愛上人家了。

郭襄這麼聰明,怎麼能不知道張三丰單相思,趕忙送了他一個高檔的分手禮物。

郭襄心裡只有楊過,是不可能愛別人的。

再看下面,覺遠禪師死了以後。

書中寫:郭襄道:“張兄弟,少林寺僧眾尚自放你不過,你諸多小心在意。咱們便此別過,後會有期。”張君寶垂淚道:“郭姑娘,你到哪裡去?我又到哪裡去?”

郭襄聽他問自己到哪裡,心中一酸,說道:“我天涯海角,行蹤無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裡去。張兄弟,你年紀小,又無江湖上的閱歷。少林寺的僧眾正在四處追捕於你,這樣罷。”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爹爹媽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只要在我爹媽跟前,少林寺的僧眾再狠,也不能來難為你。”

看看,張三丰顯然是想跟著郭襄一起走江湖。

聰明的郭襄直接拒絕,不給張三丰留下任何機會,還安排他去找郭靖黃蓉。郭襄走江湖是很少回家的,也就不會和張三丰見面。

張三丰好慘哎!

人家是十動然拒,郭襄連一動都沒有。

張三丰出家當了道士,清心寡慾活到100多歲。

而郭襄早在七八十年前出家做了尼姑,開創了峨眉派,五六十年前就死了。

兩人一道一尼,一人一鬼,又過了這麼多年,張三丰肯定忘了郭襄了吧?

遺憾的是,沒有。

趙敏安排一個和尚打傷張三丰後,張做了一件事。

書中寫: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俞岱巖道:“這空相說道少林派已經滅絕,也不知是真是假,此人是少林派中高手,連他也投降敵人,前來暗算於我,那麼少林派必遭大難無疑。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說著大袖一揮,走出門去。

大家注意,張三丰是將這個鐵羅漢貼身藏著的,而不是放在哪個櫃子裡。

這說明什麼?100歲了,張三丰還是沒有忘情,時刻貼肉放在身上。

張三丰整整痴情了一百年,誰能趕得上?

還不是最痴情的男人嘛?


薩沙


郭襄就是張三丰心頭的白月光。

彼時,楊過小龍女歸隱古墓。楊過跟小龍女未重逢前,楊過以神鵰大俠的名義行走江湖,將郭襄當作小妹妹一般疼愛。而郭襄的一顆放心也落在楊過身上。

郭襄雖心繫楊過,卻不得不將自己的一腔情思壓在心裡。自己追逐楊過的腳步,終於在四十歲的時候建立峨眉派。

郭襄本身也是一位極優秀的姑娘,身為郭靖黃蓉的女兒,東邪黃藥師的外孫女。性子率真可愛,喜歡結交各種朋友。

在金庸小說中張三丰只見過郭襄兩次,但是他喜歡郭襄,也感激郭襄對他的幫助(送他鐵羅漢,引薦他找郭靖)。

張三丰和郭襄在神鵰的末尾,在華山相遇,那時郭襄和父母、楊龍夫婦和其他好友在華山遊玩,張三丰和師父到華山追查九陽真經的下落,兩人因楊過結識。

倚天中郭襄追尋楊過的下落途徑少林寺,偶遇張三丰師徒,並在絕遠大師圓寂之前同少林無色大師一同聽到九陽真經。

之後郭襄建議張三丰去襄陽找郭靖建功立業,可是途中發生一些事情,張三丰到武當自成一派。同時規定武當門人不得得罪峨眉弟子。

張三丰心中一直掛念郭襄,更是讓自己的弟子殷梨亭與峨眉弟子紀曉芙定下婚約。張三丰百歲高齡時還珍藏著少年時郭襄送給他的鐵羅漢。

但是兩人有緣無份,一人在峨眉,一人在武當。


鳳吟


覺遠大師圓寂,張君寶大哭一場,郭襄也流了不少眼淚。兩人撿些枯柴,將覺遠法身焚化了。郭襄道:“張兄弟,少林寺僧眾尚自放你不過,你諸多小心在意。咱們便此別過,後會有期。”張君寶垂淚道:“郭姑娘,你到哪裡去?我又到哪裡去?”郭襄聽他問自己到哪裡,心中一酸,說道:“我天涯海角,行蹤無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裡去。張兄弟,你年紀小,又無江湖上的閱歷。少林寺的僧眾正在四處追捕於你,這樣罷。”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爹爹媽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只要在我爹媽跟前,少林寺的僧眾再狠,也不能來難為你。”張君寶含淚接了鐲兒。

關鍵詞,金絲手鐲。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女飾》:“飾於臂曰手鐲。鐲,鉦也。《周禮·鼓人》以金鐲節鼓,形如小鐘,而今相沿用於此,即古之所謂釧,又曰臂釵,曰臂環,曰跳脫者是也。”手鐲最早是指揮戰爭的敲打樂器,後來演變為裝飾品。"跳脫"是一種臂環,如彈簧狀,盤攏成圈,少則三圈,多則十幾圈,兩端用金銀絲編成環套,用於調節鬆緊。這種"跳脫"式臂環可戴於手臂部,也可戴於手腕部。郭襄送給張三丰的金絲手鐲,就是宋代女子非常流行的佩戴於手腕上的“跳脫”。

“跳脫”有個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就是定情,相當於現在的戒指。漢末詩人繁欽有首樂府《定情詩》,講述一位女子在無意中邂逅了一位男子,彼此相愛私定終身,女子送給男子“跳脫”為定情信物的故事。摘錄如下:我出東門遊,邂逅承清塵。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

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有篇《白於玉》,講述了一個名叫吳青庵的書生遇到仙女的故事。“(二人)既而衾枕之愛,極盡綢繆。生索贈,女脫金腕釧付之。”金腕釧就是金手鐲。吳書生與一紫衣女子一夜纏綿,第二天還問人家要定情信物。女子身無他物,就把手腕上的金手鐲脫下來送給了他。

因此郭襄送金絲手鐲給張君寶,讓張君寶去找郭靖,還叮囑張君寶要給郭靖留個好印象,要跟郭破虜和郭芙搞好關係,存了多少愛,傻逼都明白。其實就是讓張君寶去跟郭靖提親。但是張君寶卻不明其中深意。因為他不諳世事,從小跟著覺遠和尚在少林寺長大,覺遠又是個迂腐疏闊的書呆子,更不懂得男女情事,所以張君寶跟著他只會唸經練武,對世間之事一竅不通。所以他並不明白郭襄送他金絲手鐲的良苦用心。也是陰差陽錯,他已經快到襄陽了,恰好武當山下遇到一對小夫妻吵架,於是對投奔郭靖心存恐懼,遂上武當山隱居起來,刻苦修煉。當然事後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如果他投奔了郭靖,只有兩個下場。第一像楊過一樣,被郭芙欺負的半路跑掉,不一定也得被砍斷一條胳膊。第二就是戰死襄陽,成為一個無名之鬼。

過了二十年,張三丰三十七歲,武功大成,出武當山揚名立萬,正好趕上郭襄在峨眉山開宗立派。此時張三丰世事洞明,當然已經知道了郭襄送他金絲手鐲的良苦用心,只可惜已經物是人非。郭襄都出家當尼姑了,還有何言可語?於是他來到峨眉山下,沒有上山,託人將金絲手鐲還給了郭襄,二人從此沒有再見面。又過了五十多年,殷素素聽說了郭襄和張三丰的往事,就問俞蓮舟,為啥郭女俠不嫁給張真人。俞蓮舟說,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只有楊過,找遍天下沒找到楊過,於是出家為尼,開創了峨眉派。其實張三丰在撒謊。郭襄對張三丰是動了心的,還把定情信物給了他,只可惜他當時沒明白。唐李商隱一句詩可證張三丰心跡: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張三丰就是當時“惘然”了。你說都“惘然”了還能咋地?因此張三丰至死都貼身藏著郭襄送他的一對鐵羅漢。郭襄死後,他給門人下了死命令,一定要照顧峨眉派弟子。可能就是對郭襄的一種變相補償吧。

參考書目:《倚天屠龍記》《聊齋志異》《樂府詩》


唐風宋月


張三丰是金庸武俠中震古爍今的武學大宗師,一生成就難有人比肩,他以少林棄徒的身份,憑一己之力開創出武當派,在武當山建立山門,廣收門徒,創出數量眾多的武當絕學,使武當派在短短數十年便成為能與少林抗衡的超級大門派,張三丰的聲望武林無人能比,他的七個弟子在武林中也是能與少林四大神僧媲美的人物。縱觀張三丰的一生,十分傳奇,他的壽元極高,一百多歲了還屹立於武林之巔不倒,這樣的人物當真如神一般,他放眼望去,天下全是他的後輩,無人不仰視他的存在。



可是如張三丰這樣傳奇的人物一生中也留有許多遺憾,如對他的恩師覺遠,他就十分歉疚,如對郭靖楊過,他也遺憾沒有追隨他們的腳步,後來愛徒張翠山自殺,他更是傷心欲絕,對於沒能給張無忌一個美好的成長環境,他也十分抱憾。當然,說到張三丰一生中最遺憾的事,這其中一件就與峨嵋派的祖師郭襄女俠有關。

之所以要把這兩個人列舉出來,因為他們一個開創了武當派,另一個開創了峨眉派,其實若是這兩個走到一起,或許就沒有後來的武當和峨眉了。




郭襄的心中一直放不下一個人,那便是楊過大俠,也的確,在那個時代楊過神鵰俠的威名可以說是如日中天,尤其是他做的那些英雄事,又有哪家的女子不愛慕? 只可惜楊過心中早已經有了小龍女,對於郭襄楊過或許也知道她的一點心思,所以毅然決然的帶著小龍女隱居,留給了郭襄無盡的思念。



而這個時候正是青春年華的郭襄遇到了比她小不了幾歲的張君寶也就是後來的張三丰,幾次相遇張君寶心中早已經被郭襄填滿,但是和楊過一樣,郭襄的心中已經放不下任何人了。

關於張三丰與郭襄,金庸的幾本書並沒有重點提及二人的關聯,但還是有細心的書迷在其中發現了二人隱藏的秘密。關於張三丰與郭襄什麼關係,我們可以從《神鵰俠侶》尾篇和《倚天屠龍記》開篇隱晦一窺。這也是二人僅有的兩次會面。  


 初次相遇,郭年方十六,正值如花妙齡;張亦只十三,應該情竇初開。書中雖未點明,但在與楊過分手之際有這樣一段∶ “郭襄回過頭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中兀自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

 在郭襄傷心的浪跡天涯之時,遇到了更加可憐的張君寶,郭襄本就是狹義心腸,便把自己的金絲鐲送與張君寶,讓他去找郭靖,免得到處流浪,並提醒他要小心自己的姐姐郭芙。   


二次相遇兩人是在少林,那時已經是三年後。郭襄下山回過頭來,見身後站著個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偉,臉上卻猶帶稚氣,正是三年前曾在華山之巔會過的張君寶。   

郭襄笑道:“張兄弟,你也來送客下山嗎?”張君寶臉上一紅,應了一聲∶“是!”兩人告別時,郭襄道:“張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什麼話好說。

郭襄將手中那對鐵鑄羅漢遞了給他,道:“這個給你。”張君寶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這……這個……”郭襄道:“我說給你,你便收下了。”

張君寶道:“我……我……”郭襄將鐵羅漢塞在他手上,縱身一躍,上了驢背。   

這也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當然這些並不能說明張三丰一定對郭襄有意思,但是重要的在後面。


《倚天屠龍記》中提及,已是百歲高齡的張三丰,這天聽聞少林派遭難,而武當派也是大敵壓境,他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小小羅漢,交給弟子俞岱巖道:“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的。你日後送還給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一對鐵羅漢竟然被張三丰珍藏百年,看來他對郭襄的這個物件是多麼珍重。如果說郭襄是“一見楊過誤終身”,那張三丰是“一見郭襄誤百年”了!



小魚兒經典影視


我們就金庸筆下的張三丰和郭襄而言。

郭襄一見楊過誤終生,張三丰一見郭襄誤百年。

初見

張三丰和郭襄第一次見面,是在《神鵰俠侶》的結局。楊過一行人上華山祭拜洪七公和歐陽鋒,覺遠大師帶著那時還是張君寶的張三丰追趕瀟湘子和尹克西。那年,張三丰十三歲,正是懵懂的年紀,郭襄十六歲,情竇初開的年紀。郭襄碰上了神鵰俠,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故人。

再見

已是百歲高齡的張三丰,這天聽聞少林派遭難,而武當派也是大敵壓境,他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小小羅漢,交給弟子俞岱巖道:“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的。你日後送還給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再一次見面,已經是三年後,郭襄上少林寺找無色禪師打探楊過的消息。同時送給了張三丰一對鐵鑄羅漢,這對鐵鑄羅漢是郭襄十六歲生日之時,無色禪師看在楊過面子上給郭襄賀壽之時送的。而張三丰,也保存了這對羅漢百年,在少林寺遭遇劫難的時候,張三丰才將此送還少林,希望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終見

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見面,來得很快,郭襄與何足道上少林,何足道與少林發生衝突。張三丰用從鐵鑄羅漢悟出的羅漢拳對敵,卻被誤認為是偷師,覺遠大師帶著張三丰與郭襄逃跑後,在睡夢中,念著《九陽神功》圓寂。

途中俞蓮舟與他二人分說武當派與峨眉郭襄淵源,殷素素快人快語:“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後,此後再也沒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邊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

至此,少室山一別,不再相見。郭襄尋找楊過未果,四十歲那年,大徹大悟出家為尼,創下峨眉一派。而張君寶也在不斷的歷練中成長為張三丰,創下武當一派。


郭襄用二十四年去尋找一個人,從青絲到白首,大徹大悟,峨眉山的煙霧,像極了十六歲那年盛放的煙花,郭襄放下未放下未可知。張三丰用百年去等待一個人,從少年到期頤,他或許不再等待,也或許已經習慣了等待,一百年了,無所謂愛不愛了。


悠然布衣


張三丰比郭襄,下了三四歲。所謂女大三,抱金磚,此時女子已經發育,窈窕身材,前凸後翹,最是勾引青春期少男的心。

而在金庸筆下,女大男小的經典案例,就是小龍女和楊過,也是相差三四歲。本來以為又要重演一段伉儷情深的故事。可惜,這次金大俠狠心,讓他們還沒開始,就已經落幕,無疾而終。

那個假和尚張君寶,到底有沒有喜歡過郭襄?

1.

郭襄找到少林寺,向無色禪師打聽楊過的下落,碰到了覺遠和張君寶。無色禪師送郭襄下山。

只聽得身後腳步聲響,回首一看,只見張君寶遠遠在後跟著,卻不敢走近。郭襄笑道:“張兄弟,你也來送客下山嗎?”

張君寶臉上一紅,說道:“是。 ”

郭襄道:“張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聲,招呼青驢近前。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什麼話說。

····張君寶躬身答應,向郭襄凝望一眼,走上山去。

覺遠又沒有叫他送人,張君寶卻在後面跟著,屁顛屁顛的,不敢靠近。郭襄小美女回頭一問,他又滿臉通紅。這不是暗戀人家,是什麼?

在覺遠死的時候,郭襄送了對鐵羅漢給張君寶。這對鐵羅漢,可是當年郭襄十六歲生日時,無色禪師應楊過的邀請,送給郭襄的生日禮物。

張君寶一直都揣在懷裡,直到百歲的時候,張無忌這個小屁孩父母死了,看他可憐,送給張無忌當玩具了。

張三丰可是收藏了近九十年。比大多數人的一輩子,都要久遠。這會是個什麼梗?

2.

覺遠死後,郭襄也哭了一鼻子,然後與張君寶告辭。

張君寶垂淚道:“郭姑娘,你到哪裡去,我又到哪裡去?”

郭襄想著,自己也是行蹤不定,滿世界找男人,也不好帶著一個小男孩,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自己的小丈夫,多難為情。於是褪下一個金絲鐲兒,給了張君寶。讓他拿著這個當信物,去投奔郭靖。

張三丰聽了,很是高興,直接投在女神的父親門下,或許還能當他的關門弟子,以後就可以和女神更加接近了。立馬答應,挑著兩個大鐵桶,就從河南跑到了湖北。

在路過武當山下時,忽見一男一女兩個鄉民經過。那婦人道:“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卻去依傍姐姐和姐夫,沒來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咱倆又不是少了手腳,自己幹活兒自己吃飯,青菜蘿蔔,粗茶淡飯,何等逍遙自在?偏是你全身沒有根硬骨頭,當真枉為生於世間了。···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

張君寶心神大震:“郭姑娘說道,她姐姐脾氣不好,說話不留情面,要我順著她些兒。我好好一個男子漢,又何必寄人籬下,瞧人眼色。”

張君寶就因為聽說郭芙的刁鑽,以及那對農民夫妻的對話,因此選擇留在武當山,自力更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竟然武功大成,自創一派絕學。

張三丰盛名遠楊,但是當初郭襄送給他的金鐲子,他卻珍藏了起來。一對鐵羅漢,他都能藏了90年,何況一個金鐲子。這可是女神送給他的禮物,金鐲子,更是寓意深刻。

他把一對鐵羅漢送人了,但是金鐲子,卻誰也不送,即使是他喜歡的張翠山、張無忌父子娶媳婦,他也不拿出來送人了。

張三丰突然變得這麼小氣,自然是捨不得。估計就藏在了袖子裡,或者放在了枕頭下,櫃子裡,沒事就拿出來摸一摸,過一般相思隱。

一來,那是自己的一生愛戀的寄託,難以割捨;二來,自己作為一代宗師,年過百歲,也不好意思拿了出來,遭人笑話。

你想啊,一個百歲的老頭子,早已受戒出家,還收著一個女人的金鐲子,豈不是貽笑大方。

3

張三丰為什麼要出家?在武功大成時,不去找郭襄?

他的二弟子,俞蓮舟在和殷素素聊天時,說出了原因。

俞蓮舟:“···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四十歲那年,突然大徹大悟,出家為尼。”

嗯,是了,郭襄心裡有了別人,而且不願意再愛上別的人。

當郭襄選擇放棄對楊過的這段痛苦的暗戀時,已經四十歲,並且削髮出家了。幾年以後,張三丰在聽到郭襄出家當了尼姑後,他也跟著,受戒當了道士。此時,張三丰也才40歲。

張三丰的意思,擺在了那兒,既然你出家了,黃燈下孤獨,我就陪你孤獨到老吧。

張三丰沒有去追尋郭襄,卻是因為那農婦的一句話,以及受不了郭芙的暴脾氣。所以只能抱著一對鐵羅漢,一個金鐲子,空守武當山,孤獨到老。


三生有畫


張三丰與郭襄的關係不簡單,江湖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便是張三丰一生戀慕郭襄,創立武當派以及各種武術絕學,也與郭襄離不開。

郭襄到少林寺找無色禪師詢問楊過的下落時,碰見兩個人,一個是覺遠,另一個便是張君寶。當時,張君寶只是俗家弟子,一看郭襄,不禁被其美貌所吸引,於是便送郭襄下山。覺遠死的時候,郭襄前來祭拜,哭了一場,並將十六歲時,覺遠送她的一對鐵羅漢,送給了張君寶。張君寶便要跟著郭襄一起走。郭襄覺得不妥,便給了張君寶一個金鐲子,讓他去找郭靖。張君寶便欣然前往。後來在途中,反覆想著:我一個男子漢,想要有出息,怎麼能靠老丈人呢?於是到了湖北,便沒有找郭靖,而是上了武當山。

郭襄四十歲的時候,出家為尼。當時,對身邊人說:“心中人讓我太過思念,只能出家。”張君寶知道以後,同樣是四十歲,便隨其出道。

郭襄送張君寶的鐵羅漢與金鐲子,張君寶便一直保存著,知道百歲,張無忌小時候,給他玩過,別人都沒有碰過。但是在郭襄的心裡,那麼聰明的人,早就知道張君寶的想法,可是,心以許給了楊過,又怎麼能給第二個人呢。就這樣,真愛一場,早就了武俠千古,也早就了兩位開山立派的大聖人。

倚天屠龍記中的黃衫女子,大家還記得嗎?“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 ”說的是楊過與小龍女的後人。可是,這個孩子並不是楊過帶大的,的確是郭襄帶大的,所以黯然銷魂掌,九陽真經等。小龍女何嘗不是個聰明的人,活死人墓被伊志平白睡了,便通了江湖世道,好像是個女的對楊過就很傾心,但她最認可的便是郭襄。楊過最後找小龍女,跳下蜂谷,楊過忽見郭襄也跟著下來了,便問道:“你怎麼下來了?”郭襄說:“我見你跳,便跟著跳下來了。”這樣的對話,難道還比不上“過兒,你去哪裡,我就去哪裡?”小龍女武功心法了得,自是聽在心裡。

楊過父親也是痴情種,楊過的爺爺也是痴情種,郭襄的娘是痴情種,姥爺也是痴情種。小龍女看楊過不肯都娶,所以生下孩子,便留給了郭襄,自己與楊過浪跡江湖去了。

張君寶以前不知道,但是想到既然給了鐵羅漢,便是告訴我,還我佛心,她對我只是同道中人的仁心。所以自己只好同道陪同,卻不近前。


第二種說法,便是什麼關係也沒有。

歷史中有張三丰,沒有郭襄。張三丰不愛說話,但是論起儒釋道,便滔滔不絕。

張三丰是北宋人,朱元璋曾派人到處找張三丰,一直沒有找到。知道永樂時,張三丰才回信,民間說,也許不是張三丰回的信,是下面人實在受不了皇帝的任務。但是也有說張三丰當時卻在河南出現過。


所以如果大家看不了郭襄孤獨終老,你們想想讓她最後碰見誰?我來寫!


簡文主義


在金庸大師的筆下,張三丰與郭襄關係就跟郭襄與楊過的關係一樣。一遇對方誤終身!就是所謂的暗戀了……

張三丰要比郭襄年齡要小。在金庸大師筆下,他們一生中只遇到過三次。

在華山之巔,一個叫張君寶的少年在與人激戰後受傷,傷口血流不止。郭襄便憐惜般從懷中取出乾淨且帶有一股特別清香氣味的白手帕,給他包紮一番。一時間被她俠義、善良、以及漂亮的容貌所打動。那一年,她16歲,他14歲。

第二次時,張三丰正遭遇少林派追殺,一路奔逃再度與郭襄相遇。是喜是憂他來不及多想。覺遠大師在臨終前,卻是將“九陽真經”傳於二人。這才有了後來的峨眉和武當。

最後一次見到郭襄是在她準備尋遍大江南北,只為見她心中大哥哥一面的臨行前。那日,她將手中一對鐵鑄羅漢贈送張三丰,然後瀟灑在跨上毛驢揹走了。而這鐵羅漢,被張三丰百年來貼身攜帶,視若至寶。

就是這普普通通的三次見面。少年時的心動,情思卻牽了百年!

或許,有些人,留在心裡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