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回民街:尋訪大學習巷清真寺

回民街也稱“回坊”,乃西安的回民聚居地,這裡分佈著大量的清真寺。其中,在西大街北側的大學習巷內,便隱藏著一座著名的清真寺,被稱為“大學習巷清真寺”。2013年5月3日,這裡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回民街:尋訪大學習巷清真寺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大學習巷清真寺的建築規模宏大,僅次於東側的化覺巷清真大寺,所以也被當地人稱為“西大寺”。1956年8月6日,這座清真寺被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當時,它被稱為“清真寺”,後來加上“大學習巷”,以便跟其他清真寺相互區別。

西安回民街:尋訪大學習巷清真寺

相傳,這座清真寺所在的大學習巷,曾經是西域各國外交使節的驛館。唐朝,在此設置學館,讓外國使節學習中國的法令、制度和文化習俗,所以後人把這裡稱為“大學習”巷。如今,大學習巷南北長約400米,南連西大街,北連廟后街。在回民街內,相對於喧鬧的北院門,大學習巷就安靜多了!

西安回民街:尋訪大學習巷清真寺

清真寺坐落在大學習巷中段的西側,坐西朝東,保存完好。在大門外的街道兩側,有精美的照壁和石坊,正中間的門楣上雕刻著“敕建陸次”幾字,旁邊的立柱表面裝飾著大量的花草紋樣,彰顯了這座清真寺在回民街的重要地位。

西安回民街:尋訪大學習巷清真寺

清真寺佔地約9畝,由大門、三間庭、省心閣、廳堂、碑亭、阿訇齋、沐浴室,禮拜正殿等眾多建築組成,沿中軸線,南北對稱。走進大門,迎面便是省心閣,為四角形樓式建築。抬頭仰望,共有三層,飛簷斗拱,古樸典雅。

西安回民街:尋訪大學習巷清真寺

相傳,這座清真寺由唐朝開國元勳尉遲敬德監造,歷史悠久,地位崇高。但是,此地為唐代的皇城,不可能允許修建清真寺;建築也無唐代風貌,重要文獻也沒記載,所以應該跟唐朝無關。

在清真寺南側的碑亭裡,可以看到明嘉靖二年(1523)所立的《重修清淨寺碑記》,由劉序用漢文和阿拉伯文撰寫,講述了這座清真寺修建的歷史。

西安回民街:尋訪大學習巷清真寺

大學習巷清真寺原名為“清淨寺”。最早,西安的回民都在化覺巷清真大寺做禮拜。後來,由於回民的數量不斷增加,那裡已經容不下這麼多人。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四年(1263)六月,在這裡修建新的清真寺,分一半回民到此地禮拜。

在這塊石碑中,還提到明永樂十一年(1413)四月,三寶太監鄭和第四次下西洋之前,曾經來到清淨寺邀請掌教哈三,協助此次出使和進行翻譯工作。

哈三聰慧穩重,不負鄭和期望,出謀劃策,排憂解難。順利完成此次外交使命後,鄭和為哈三請賞,哈三卻反覆謝絕,只希望能夠修葺這座清真寺。

西安回民街:尋訪大學習巷清真寺


西安回民街:尋訪大學習巷清真寺

於是,鄭和領旨,重返西安,親自設計繪圖,選擇能工巧匠,對這座清真寺進行大規模重修。從此以後,這裡的亭、臺、樓、殿煥然一新,佈局緊湊,蔚為壯觀。

禮拜正殿是寺內最大的建築物,修建在巨大的臺基之上,周圍有石欄杆環繞一圈。大殿面積約為600平方米,可容納500多人同時進行禮拜,牆壁四周裝飾有花草圖案,套刻《古蘭經》和阿拉伯文。

據說,在禮拜正殿內,懸掛著慈禧手書的“派衍天方”的牌匾。後面有窯殿,上方寫有《古蘭經》原文,系“土耳其”體書法,筆勢蒼勁,線條流暢。可惜,作為宗教場所,此殿禁止遊客進入。

西安回民街:尋訪大學習巷清真寺


西安回民街:尋訪大學習巷清真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