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學習《弟子規》:古人教我們如何更好地行孝

《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弟子規》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影響非常深遠。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我們往往會覺得父母的價值觀念已經跟不上現在的時代了,認為父母的思想也已經落後了。然而父母的一番好心往往成為了自己的一種壓力,我們常常對陌生人能和顏悅色卻把抱怨和指責留給了自己最親的人。細讀《弟子規》,如何行孝方面,我們仍有許多需要學習、借鑑、力行的地方。

學習《弟子規》:古人教我們如何更好地行孝

弟子規 入則孝

《弟子規》 入則孝 篇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易解: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借鑑意義:現實生活中,父母叫了我們幾遍,愛搭理不搭理,父母對我們一點點責怪就吹鼻子瞪眼的,甚至離家出走。孰不知,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可以說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外出回家之後,當面告訴父母,住所、工作不要經常變動,以免父母憂慮。

借鑑意義:現在社會,面臨工作、生活壓力,經常出差、變化居住地等等,我們做不到一成不變,但是,應該做到,及時告知父母,當父母需要我們的時候,能找到或聯繫到我們。由於各種因素,陪伴父母的時間少,更多的時間是父母經常囑咐我們、關心我們,我們往往忽略了更多的應該體貼關心父母。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易解: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佔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借鑑意義:生活當中,一些看似小事、小物件,對我們來說可能意義不大,但是,由於經歷、年齡的差別,這是事對父母來說可能有著特別的意義。因此,生活當中,有些看似小的事情,也要多給父母溝通交流,聽取他們意見。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易解: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做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

借鑑意義:愛惜自己、提升自己,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內在修養、學習方面,不讓父母為我們操心太多。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借鑑意義:雖然,文中所說的有些事項已不和適宜。這裡教育我們,父母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我們不要抱怨、指責,而是和顏悅色的解釋。當父母身體不適時,要體貼照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