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名吃:藕池锅贴馍兼具蒸馍烙馍特色,令人唇齿留香,终生难忘

离老家二十里许的藕池街,在行政区划上隶属渑池县管辖。可对于我们这个洛宁的边远小镇的河底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她倒像我的堂兄妹一样的手足情深。因为我们镇看似洛宁的一分子,但活动的范围却在周围的三县中同属于他们县境的边缘乡镇中,渑池县的藕池镇便是其中之一。如今在河底镇的车站位置那家专卖藕池锅贴馍的店铺,便是我童年鲜活记忆的再现。

豫西名吃:藕池锅贴馍兼具蒸馍烙馍特色,令人唇齿留香,终生难忘

藕池街出现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最初的闻名是从哥哥们口中得知的,他们说在藕池街上的经营处有一个名字叫木子的卖肉人。他满脸横肉,两个乳房耷拉到三尺多粗的腰际上面,不说话的时候,你会觉得是店里放着一尊弥勒佛像,只在有人买东西的时候,他才会慢条斯理答上一句,那个时候人们才会吃惊的发现那个稳如泰山的佛像不是佛,而是一个活脱脱的人。他的刀法精准,指哪割哪,并且你要的斤数不差分毫!在木子卖肉的摊旁,还有一份卖牛舌头馍的,烤炕的黄干焦脆的牛舌头馍,长长的样子,两头是尖尖。在馍的一旁有份卤猪肉做着陪衬,有的人,可以掏上两角钱买个牛舌头馍,然后花上块儿八角,让卖卤猪肉称点肉,用刀子把牛舌头馍中间割开,夹在里面。牛舌头馍夹卤猪肉是种绝配。你咬上一口,那个美的感觉难以名状的醉美,卤肉入口即化的香软浓,和外焦里脆的牛舌头馍的完美结合,有种相得益彰的互补。即使没能亲口尝试,听哥哥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便是一种绝妙的享受。在那个一日三餐红薯面的年代,渴望吃上它可以说是一种宏伟的奋斗目标。好多人去藕池赶集是假,去看看木子倒是真的。因为我小,一直是艳羡哥哥们的能力,唯有心向往之,而力不能达。再后来,藕池街有了能换红薯面条的营生,哥哥姐姐把生红薯面粉带到那里,一斤干红薯面粉换取人家一斤二两的熟红薯面条。那种经过机器高温制成半成品的面条,拿起可吃,如果在滚水锅里煮沸后食之,爽滑筋道,还有一股甜丝丝的味道,一直是我童年喜欢的美食之一。

花开花落,大姐长大了,在媒人的说和下,她嫁到了那个和藕池搭界的村子。那个村子属于宜阳县治所,却是藕池的近邻。每年的春节和所有空闲的时间,我们想念大姐,或者确切来说是莫名奇妙的欲望所驱动,经得母亲同意,然后和哥哥一起的我们,就会迈开双脚,把亲情一步一步丈量,直到推开虚掩的大门,或者满世界的找到姐姐,然后我们跟在她的身后回家,贫穷时代的物质匮乏,因为我们的频频光临,没少让姐姐费事。姐姐会在我们到来的时候,擀上一剂白面,切上两指宽左右的面片,拉动呼呼踏踏的风箱,滚沸的铁锅里下进鱼儿般悠长的面片,然后经过一阵激烈的热浴和翻卷,姐姐用筷子捞出,放在加全了各种调料的大碗里,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酸咸面叶就完美呈现出来。我们吃得兴趣盎然,唇齿留香,然后开心返程。那时候藕池代表美食,藕池代表着大姐家那份浓浓的亲情,她是我情感寄托的一个地标符号。

后来上学了,在街东头的位置有我们镇上的食堂。当时的一碗素面大概就是两角多钱,因为没有机会享受到,反正在我的记忆中,它一定是绝佳美味的代名词。食堂除了卖素面外,还有一个招牌食品就是牛舌头馍,馍长长的形状,层与层中间有黄黄的油香,还有绿得发亮的葱花的点缀。后来听说那一道道隐隐约约的黄印并非是油,而是用化开的碱水涂抹做了冒充油的替代,但丝毫不影响我对牛舌头馍的好感。相对于素面来说,牛舌头馍的好处是可以切开来买卖,就是用一角钱可以买上半截儿,想想着实令人兴奋。我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河滩突发洪水,隔开了我们涉水回家的路。鉴于以前曾有过学生被水刮走事故,学校坚决不让学生回家。可是学生们饿着肚子终究不是办法。有的学生恶作剧的吃起作业本的纸来……那次校长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给不能回家的同学,一人赊了半截儿牛舌头馍。平生第一次吃到街上卖的东西,那感觉着实与众不同。如此好吃的东西,半截馍实在未能解我的馋虫,即使有一个馍也不是我大嘴鳄鱼的足量!少年不解苦难日,凭借洪水解嘴馋,半截买馍齿留香,美味思念到今天。

再后来我远离了家乡,在县城摸爬滚打。可始终没有忘记生命出发的地方。每次回家都要回味曾经在记忆深处留存的美好。有一次回家,在街的一隅,发现有个牌子赫然写着藕池锅贴馍。她一下子把我的记忆闸门打开,仿佛久违的朋友。我仔细看看那馍的长度,厚度,一如从前的美好。毫不犹豫的买下一个,咬一口,俨然还有曾经的味道,那用老面发酵,配以师傅的反复揉搓,既有当年牛舌头馍的芳香,又有加工改造后的出类拔萃。在我的心里,她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祛除饥饿的食品,而是我怀旧的一种象征。

豫西名吃:藕池锅贴馍兼具蒸馍烙馍特色,令人唇齿留香,终生难忘

每次回娘家,只要有机会都要买上十个八个,回家美美的吃上几天。

夕阳西下的一个下午,匆匆回家,有个稚嫩的声音响起”大原锅贴馍……大原锅贴馍”……难道是藕池锅贴馍的孪生姊妹光临于此?我走近叫卖馍人的车前,果然看到了和藕池锅贴馍一样的版本情景再现。我试着问老板,这锅贴馍和河底的藕池锅贴馍同出一辙?他搭讪道,他就是师出河底那份藕池锅贴馍的师傅黄百军的真传!

我说这馍怎么如此熟悉!让我感到如此亲切!

原来如此!

听,那叫卖声稚气未脱,说明卖馍师傅很谦虚,告诉大家,我们的大原锅贴馍还很年轻,需要大家的喜欢才能够成长,才能把生意做到更好!

藕池锅贴馍,大原锅贴馍!一种美食,更是不可辜负的青春记忆

张红粉,洛宁县河底镇人。现居洛宁永宁大道乾瑞花园,目前在永宁物业供职。身为女人不喜脂粉气,一生只爱书写,一笔写尽万千感慨,只为美好生活添彩!

豫西名吃:藕池锅贴馍兼具蒸馍烙馍特色,令人唇齿留香,终生难忘

本公众号转发的文章旨在分享,文字图片均属于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边阅读边关注是个好习惯,关注“豫西文化教育”头条号,更多更好的文章分享给你!!![祈祷][祈祷][祈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